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817发布日期:2019-04-23 23:5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分布式电源装置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MW小型模块式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分布式电源应用于光伏微逆变器。

现有技术中,光伏微逆变器的支线电缆设置有接头101,接头101与设置于总线电缆的插座102配合,实现光伏微逆变器与总线电缆的连接,具体的,一个总线电缆上设置有多个插座102,一个光伏微逆变器上设置有一个接头101,多个光伏微逆变器通过对应的接头101与总线电缆连接;为了实现对总线电缆的尾端保护,总线电缆的尾端单独设置保护盖103;当多个光伏微逆变器需要与两根的总线电缆连接时,两根总线电缆需要通过单独设置的连接器104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总线电缆与插座102为一体连接,为了满足不同系统对总线电缆的长度要求,通常将总线电缆的长度做的很长,在实际使用时再对总线电缆进行截取,降低了总线电缆使用的灵活性。

因此,如何提高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灵活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以提高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适用于分布式电源,包括与总线电缆连接的插座组件和与所述支线电缆连接的插头组件;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的第一接线柱、套设于所述第一接线柱的第一保护外壳和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连接用于将所述总线电缆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第一固定件;

与所述插座组件配合的插头组件包括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的第二接线柱、套设于所述第二接线柱的第二保护外壳和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连接用于将所述支线电缆固定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的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总线电缆连接;

所述第二接线柱与所述支线电缆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接线柱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下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板;

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第一加长柱;

与所述第一加长柱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第一端相抵;

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保护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壁;

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加长柱连接的第一加强板。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保护外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

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保护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配合的第一卡槽。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接线柱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的导向套;

与所述导向套连接的第二加长柱;

与所述第二加长柱连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的第一端相抵;

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保护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壁;

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加长柱连接的第二加强板。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二保护外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保护外壳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配合的第二卡槽。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一限位挡环,

所述第一密封圈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总线电缆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挡环相抵用于夹紧所述总线电缆的第一夹紧爪;

套设于所述第一夹紧爪外侧的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二限位挡环,

所述第二密封圈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总线电缆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为一个。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

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外且与所述第二限位挡环相抵用于夹紧所述支线线电缆的第二夹紧爪;

套设于所述第二夹紧爪外侧的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接立柱,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与所述插接立柱配合的插接孔;

或者,

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与所述插接立柱配合的插接立柱。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与总线电缆连接的插座组件和与支线电缆连接的插头组件,插座组件与插头组件配合实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连接,从而实现总线电缆与光伏微逆变器的连接。本方案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插座组件与总线电缆可拆卸连接,代替现有技术中插座组件与总线电缆一体连接的方式,可以根据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需要选取适合的总线电缆,总线电缆的长度根据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设置需要进行设定,而不是根据总线电缆的长度调整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距离,提高了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总线电缆使用的便利性;另外,可以根据两个光伏微逆变器之间的距离自由选取合适长度的总线电缆,不需要对电缆进行裁剪,进一步提高了总线电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减少了对总线电缆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与总线电缆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插座组件,11、第一插接部,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一加长柱,113、第一挡板,114、第一固定柱,12、第一接线柱,13、第一保护外壳,14、第一密封圈,15、第一夹紧爪,16、第一密封盖,2、插头组件,21、第二插接部,211、导向套,212、第二加长柱,213、第二挡板,214、第二固定柱,22、第二接线柱,23、第二保护外壳,24、第二密封圈,25、第二夹紧爪,26、第二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以提高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灵活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3,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与总线电缆连接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爆炸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剖面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与支线电缆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爆炸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与总线电缆连接的插座组件1和与支线电缆连接的插头组件2,插座组件1与插头组件2配合实现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连接,从而实现总线电缆与光伏微逆变器的连接。

插座组件1包括第一插接部11、第一接线柱12、第一保护外壳13和第一固定件。

第一接线柱12的第一端与第一插接部11连接,第一接线柱12的第二端与总线电缆连接,第一保护外壳13罩设于第一接线柱12外,对第一接线柱12与总线电缆的连接处进行保护。

第一固定件实现对总线电缆的进一步固定,保证第一接线柱12与总线电缆的有效连接,避免由于外界力量导致总线电缆与第一接线柱12脱离。

插头组件2包括第二插接部21、第二接线柱22、第二保护外壳23和第二固定件。

第二接线柱22的第一端与第二插接部21连接,第二接线柱22的第二端与支线电缆连接,第二保护外壳23罩设于第二接线柱22外,对第二接线柱22与支线电缆的连接处进行保护。

第二固定件实现对支线电缆的进一步固定,保证第二接线柱22与支线电缆的有效连接,避免由于外界力量导致支线电缆与第二接线柱22脱离。

插座组件1与总线电缆连接后与连接有支线电缆的插头组件2插接配合,实现总线电缆与光伏微逆变器的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插座组件1与总线电缆可拆卸连接,代替现有技术中插座组件1与总线电缆一体连接的方式,可以根据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需要选取适合的总线电缆,总线电缆的长度根据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设置需要进行设定,而不是根据总线电缆的长度调整相邻光伏微逆变器的距离,提高了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总线电缆使用的便利性;另外,可以根据两个光伏微逆变器之间的距离自由选取合适长度的总线电缆,不需要对电缆进行裁剪,进一步提高了总线电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减少了对总线电缆的浪费。

本方案提供的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可以在现场安装使用,有效提高了总线电缆使用的灵活性。

总线电缆与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连接装置可以分开运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线电缆的运输难度。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接线柱12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接线柱12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后,仍能保证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接线柱12之间的通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支撑板111、第一加长柱112、第一挡板113、第一固定柱114和第一加强板。

其中,第一支撑板111位于第一插接部11的下端,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支撑板111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增强第一插接部11的连接强度的加强凸台,所述加强凸台的形状与第一插接部11的形状适配,第一支撑板111的形状与第一插接部11的形状适配。

第一加长柱112与第一支撑板111连接,第一加长柱112位于第一支撑板111的下端面,用于加长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保护外壳13外的部分,方便第一插接部11与第二插接部21的配合。

第一挡板113与第一加长柱112连接,第一挡板113位于第一加长柱112的下端,第一挡板113的下端面与第一保护外壳13的第一端相抵,优选的,第一挡板113的形状与第一保护外壳13的端部形状适配,第一挡板113的下端面与第一保护外壳13的端部相抵,对第一保护外壳13起到了限位作用。

第一固定柱114与第一挡板113连接,第一固定柱114位于第一挡板113的下端面,且第一保护外壳13套设于第一固定柱114的外壁,优选的,第一固定柱114的外壁形状与第一保护外壳13的内壁形状适配,以保证第一保护外壳13与第一插接部11的有效连接。

第一加强板设置于第一挡板113与第一支撑板111之间且与第一加长柱112连接,第一加强板的个数为多个。第一加强板为三角形加强板。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13为圆环形挡板,第一固定柱114为圆柱形固定柱,第一保护外壳13为圆柱形保护外壳。

第一保护外壳13与第一连接部卡接,具体的卡接结构为第一挡板113上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一保护外壳13设置有与第一卡块配合的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挡板11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相应的第一卡槽的个数也为两个。

总线电缆穿过第一保护外壳13后与第一插接部11的第一接线柱12连接。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21与第二接线柱22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插接部21与第二接线柱22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后,仍能保证第二插接部21与第二接线柱22之间的通电连接。

具体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导向套211、第二加长柱212、第二挡板213、第二固定柱214和第二加强板。

其中,导向套211套设于第二插接部21外,导向套211的形状与第二插接部21的形状适配。

第二加长柱212与导向套211连接,第二加长柱212位于导向套211的下端面,用于加长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保护外壳23外的部分,方便第一插接部11与第二插接部21的配合。

第二挡板213与第二加长柱212连接,第二挡板213位于第二加长柱212的下端,第二挡板213的下端面与第二保护外壳23的第一端相抵,优选的,第二挡板213的形状与第二保护外壳23的端部形状适配,第二挡板213的下端面与第二保护外壳23的端部相抵,对第二保护外壳23起到了限位作用。

第二固定柱214与第二挡板213连接,第二固定柱214位于第二挡板213的下端面,且第二保护外壳23套设于第二固定柱214的外壁,优选的,第二固定柱214的外壁形状与第二保护外壳23的内壁形状适配,以保证第二保护外壳23与第二插接部21的有效连接。

第二加强板设置于第二挡板213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与第二加长柱212连接,第二加强板的个数为多个。第二加强板为三角形加强板。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13为圆环形挡板,第二固定柱214为圆柱形固定柱,第二保护外壳23为圆柱形保护外壳。

第二保护外壳23与第二连接部卡接,具体的卡接结构为第二挡板213上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二保护外壳23设置有与第二卡块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二卡块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挡板21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相应的第二卡槽的个数也为两个。

支线电缆穿过第二保护外壳23后与第二插接部21的第二接线柱22连接。

第一插接部11上设置有旋臂卡钩,导向套211上设置有与旋臂卡钩配合的卡钩孔。具体的,旋臂卡钩的个数为两个,相应的,卡钩孔的个数也为两个。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提供的插座组件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14能够对第一保护外壳13的第二端进行封堵,防止外界水气或者粉尘进入第一保护外壳13。

第一密封圈14上设置有与第一保护外壳13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一限位挡环,第一限位挡环与第一密封圈14一体成型。

第一密封圈14上开设有用于供总线电缆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个数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

当插座组件1仅与一个总线电缆连接时,密封圈采用具有一个通孔的密封圈,当插座组件1与两个总线电缆连接时,密封圈采用具有两个通孔的密封圈。

采用本方案提供的插座组件1,总线电缆没有尾端暴露于空气中,因此也就不需要设置保护盖,从而节省了制作保护盖的成本,降低了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连接成本。

当插座组件1与两个总线电缆连接时,只要需要将具有两个通孔的第一密封圈14应用于插座组件1即可,而不需要单独使用连接器,进而节省了制作连接器的成本,降低了总线电缆与支线电缆的连接成本。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夹紧爪15和第一密封盖16。

第一夹紧爪15套设于第一密封圈14外且与第一限位挡环相抵,第一密封盖16套设于第一夹紧爪15外侧,第一密封盖16与第一保护外壳13连接,第一密封盖16与第一保护外壳13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夹紧爪15夹紧总线电缆。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提供的插头组件2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4。第二密封圈24能够对第二保护外壳23的第二端进行封堵,防止外界水气或者粉尘进入第二保护外壳23。

第二密封圈24上设置有与第二保护外壳23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二限位挡环,第二限位挡环与第一密封圈14一体成型。

第二密封圈24上开设有用于供支线电缆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个数为一个。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夹紧爪25和第二密封盖26。

第二夹紧爪25套设于第二密封圈24外且与第二限位挡环相抵,第二密封盖26套设于第二夹紧爪25外侧,第二密封盖26与第二保护外壳23连接,第二密封盖26与第二保护外壳23连接的过程中第二夹紧爪25夹紧支线电缆。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1为插接立柱,第二插接部21为与插接立柱配合的插接孔。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1为插接孔,第二插接部21为与插接立柱配合的插接立柱。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