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325发布日期:2019-07-06 10: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切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普遍采用卷绕型结构。制片工序中,通过在极片上打上标记来标定电池需要的极片长度。对电池极片进行卷绕时,当感应器感应到标记,切刀便会切断极片。但在对极片裁切时,容易掉粉,产生毛刺。掉粉与毛刺可能会刺穿隔膜,带来安全问题,降低电芯生产的直通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放卷机构、第一导辊、收卷机构、第二导辊和贴胶机构;

缠绕在放卷机构上的极片依次饶经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后缠绕在收卷机构上;贴胶机构位于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之间;放卷机构放卷过程中,位于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之间的极片位于第一平面上;

贴胶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一贴胶平台、第二贴胶平台、第一切刀、第二切刀、第一备胶平台、第二备胶平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

第一备胶平台和第二备胶平台位置相对地安装在基座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备胶平台和第二备胶平台分别连接有用于吸附覆盖在其上表面的胶带的吸附装置;

第一贴胶平台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第二贴胶平台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下方;第一贴胶平台的运动轨迹和第二贴胶平台的运动轨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贴胶平台和第二贴胶平台分别连接有用于吸附覆盖在下表面的胶带的负压装置;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分别连接第一贴胶平台和第二贴胶平台;

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均水平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气缸和第四气缸分别连接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第一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第二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均位于相背离的第一贴胶平台和第二贴胶平台之间;

第一切刀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第二切刀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下方;位于运动轨迹终端的第一切刀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离等于胶带的厚度,位于运动轨迹终端的第二切刀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离等于胶带的厚度。

优选地,还包括光纤感应器,光纤感应器位于第一导辊和贴胶机构之间。

优选地,第一贴胶平台和第二贴胶平台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布置,且第一贴胶平台和第二贴胶平台运动同步并等速。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卷盘、第二卷盘、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第一卷盘和第二卷盘转动安装安装在基座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转动安装安装在基座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卷盘上缠绕的胶带经第一导胶辊牵引到第一备胶平台上,第一机械手用于夹持经过第一备胶平台的胶带并牵引其经过第一贴胶平台下表面;第二卷盘上缠绕的胶带经第二导胶辊牵引到第二备胶平台上,第二机械手用于夹持经过第二备胶平台的胶带并牵引其经过第二贴胶平台下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导胶辊和第四导胶辊,第三导胶辊位于第一卷盘和第一导胶辊之间,第四导胶辊位于第二卷盘和第二导胶辊之间。

优选地,第一卷盘的中心轴、第一导胶辊和第三导胶辊呈三角形排列,第二卷盘的中心轴、第二导胶辊和第四导胶辊呈三角形排列。

优选地,第一机械手、第一贴胶平台、第一切刀、第一备胶平台、第一卷盘、第一导胶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构成第一贴胶组件,第二机械手、第二贴胶平台、第二切刀、第二备胶平台、第二卷盘、第二导胶辊、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构成第二贴胶组件,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第一平面水平设置。

优选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同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实现了在整块极片上进行分块贴胶,即实现了极片贴胶的定位,并以胶带分割极片以方便后续的极片切割,又实现了贴胶后的极片的整体收卷方便保存。相对于整面贴胶后切割极片,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贴胶装置实现了极片和胶带的分开切割,避免了掉粉、极片断裂等问题;相对于切割极片后进行单屏贴胶,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贴胶装置贴胶过程更加简单、快速,并且不容易贴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贴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极片贴胶示意图。

图示:基座1、放卷机构2、第一导辊31、收卷机构5、第二导辊32、光纤感应器4、贴胶机构6、第一机械手611、第二机械手612、第一贴胶平台621、第二贴胶平台622、第一切刀631、第二切刀632、第一备胶平台641、第二备胶平台642、第一卷盘651、第二卷盘652、第一气缸661、第二气缸662、第三气缸663、第四气缸664、第一导胶辊671和第二导胶辊67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极片裁切位贴胶的装置,包括:基座1和安装在基座1上的放卷机构2、第一导辊31、收卷机构5、第二导辊32和贴胶机构6。

缠绕在放卷机构2上的极片依次饶经第一导辊31和第二导辊32后缠绕在收卷机构5上。贴胶机构6位于第一导辊31和第二导辊32之间。放卷机构2放卷过程中,位于第一导辊31和第二导辊32之间的极片位于第一平面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面水平设置,以方便对第一平面上的极片进行贴胶。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放卷机构2和收卷机构5的运动,使得极片在第一平面上稳定移动,方便了在极片连续状态下进行贴胶,并对贴胶后的极片进行绕卷,方便极片的收集和整理。

贴胶机构6包括:第一机械手611、第二机械手612、第一贴胶平台621、第二贴胶平台622、第一切刀631、第二切刀632、第一备胶平台641、第二备胶平台642、第一气缸、第二气缸662、第三气缸663和第四气缸664。

第一备胶平台641和第二备胶平台642位置相对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备胶平台641和第二备胶平台642分别连接有用于吸附覆盖在其上表面的胶带的吸附装置。

第一贴胶平台621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第二贴胶平台622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下方。第一贴胶平台621的运动轨迹和第二贴胶平台622的运动轨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分别连接有负压装置。第二气缸662和第三气缸663分别连接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

第一机械手611和第二机械手612均水平移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气缸661和第四气缸664分别连接第一机械手611和第二机械手612。第一机械手611的运动轨迹和第二机械手612的运动轨迹均位于相背离的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之间。

第一切刀631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第二切刀632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并位于第一平面下方。位于运动轨迹终端的第一切刀631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离等于胶带的厚度,位于运动轨迹终端的第二切刀632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离等于胶带的厚度。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待贴附在极片上表面的第一胶带的自由端从供给放卷机构牵拉到第一备胶平台641上,第一备胶平台641在吸附装置辅助下吸附第一胶带;然后,远离第一备胶平台641的第一机械手611从上移状态下的第一贴胶平台621下方和上移状态下的第一切刀631下方直线运动向第一备胶平台641并夹持第一胶带,第一机械手611在第一备胶平台641松开第一胶带后牵引第一胶带运动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胶带经过并平铺到第一贴胶平台621下表面;然后,第一贴胶平台621在负压装置的辅助下吸附第一胶带,第一机械手611松开第一胶带,再有第一贴胶平台621携带第一胶带向下运动至第一平面以将第一胶带贴附在极片的上表面;然后驱动第一切刀631向下运动到运动轨迹终端后再上移到原位置以切断第一胶带,同时控制第一备胶平台641再次吸附第一胶带。

同理,将待贴附在极片上表面的第二胶带的自由端从供给放卷机构牵拉到第二备胶平台642上,第二备胶平台642在吸附装置辅助下吸附第二胶带;然后,远离第二备胶平台642的第二机械手612从上移状态下的第二贴胶平台622下方和上移状态下的第一切刀631下方直线运动向第二备胶平台642并夹持第二胶带,第二机械手612在第二备胶平台642松开第二胶带后牵引第二胶带运动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第二胶带经过并平铺到第二贴胶平台622下表面;然后,第二贴胶平台622在负压装置的辅助下吸附第二胶带,第二机械手612松开第二胶带,再有第二贴胶平台622携带第二胶带向下运动至第二平面以将第二胶带贴附在极片的上表面;然后驱动第二切刀632向下运动到运动轨迹终端后再上移到原位置以切断第二胶带,同时控制第二备胶平台642再次吸附第二胶带。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布置,且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运动同步并等速,以便第一贴胶平台621和第二贴胶平台622在第一平面处相互抵靠,从而提高贴胶效果。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贴胶装置,实现了在整块极片上进行分块贴胶,即实现了极片贴胶的定位,并以胶带分割极片以方便后续的极片切割,又实现了贴胶后的极片的整体收卷方便保存。相对于整面贴胶后切割极片,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贴胶装置实现了极片和胶带的分开切割,避免了掉粉、极片断裂等问题;相对于切割极片后进行单屏贴胶,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贴胶装置贴胶过程更加简单、快速,并且不容易贴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刀631和第二切刀632同步运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提交装置还包括光纤感应器4,光纤感应器4位于第一导辊31和贴胶机构6之间。如此,通过在极片上设置标志,通过光纤感应器4感应极片上的标志,可实现极片移动进程的识别,从而控制贴胶工作自动进行,即根据极片的运动自动控制第一气缸661、第二气缸662、第三气缸663、第四气缸664、吸附装置、负压装置、第一切刀631和第二切刀632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备胶平台641、第一贴胶平台621、第二备胶平台642和第二贴胶平台622上均设有通孔,吸附装置和负压装置通过抽气使得胶带贴附在第一备胶平台641、第一贴胶平台621、第二备胶平台642和第二贴胶平台622上。

本实施方式中,胶带放卷机构包括第一卷盘651、第二卷盘652、第一导胶辊671和第二导胶辊672。第一卷盘651和第二卷盘652转动安装安装在基座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第一导胶辊671和第二导胶辊672转动安装安装在基座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卷盘651上缠绕的胶带经第一导胶辊671牵引到第一备胶平台641上,第一机械手611用于夹持经过第一备胶平台641的胶带并牵引其经过第一贴胶平台621下表面。第二卷盘652上缠绕的胶带经第二导胶辊672牵引到第二备胶平台642上,第二机械手612用于夹持经过第二备胶平台642的胶带并牵引其经过第二贴胶平台622下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导胶辊673和第四导胶辊674,第三导胶辊673位于第一卷盘651和第一导胶辊671之间,第四导胶辊674位于第二卷盘652和第二导胶辊672之间。如此,通过第一导胶辊671和第三导胶辊673的设置,可进一步控制第一胶带的牵引方向;同理,通过第二导胶辊672和第四导胶辊674的设置,可进一步控制第二胶带的牵引方向。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卷盘651的中心轴、第一导胶辊671和第三导胶辊673呈三角形排列,第二卷盘652的中心轴、第二导胶辊672和第四导胶辊674呈三角形排列。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机械手611、第一贴胶平台621、第一切刀631、第一备胶平台641、第一卷盘651、第一导胶辊671、第一气缸661和第二气缸662构成第一贴胶组件,第二机械手612、第二贴胶平台622、第二切刀632、第二备胶平台642、第二卷盘652、第二导胶辊672、第三气缸663和第四气缸664构成第二贴胶组件,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如此,通过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的对称运动,可进一步提高极片两面对称贴胶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