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863发布日期:2019-05-21 21:1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耐火电缆,其耐火措施主要从电缆绝缘材料和在绝缘线芯外添加耐火材料这两方面考虑出发,虽然得到一定的效果,像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但其成本相对高出很多。而不改变绝缘材料,只在绝缘线芯外添加耐火材料这方面,现有技术中所取得成效不明显,主要是热效低,耐火等级不理想,很难通过试验标准中高要求的耐火试验,如双喷灯950℃火焰下3小时的连续通电,且其电缆成本高、外径大以及弯曲性能差等,另外现有的耐火电缆抗拉性能差。

因此,发明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设置有多股,多股所述导体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多股所述导体之间绞合在一起,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套有铝复合带屏蔽层,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外侧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内嵌有抗拉钢丝,抗拉钢丝设置有两条,使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拉性,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抗拉纤维,所述抗拉纤维的外侧套有弹簧钢丝层,所述弹簧钢丝层的外侧设置有钢带铠装层,所述钢带铠装层的外侧包覆有外护套。

优选的,所述内护套和外护套由聚全氟乙丙烯塑料挤压成型,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1-3mm,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3-5mm。

优选的,所述抗拉纤维为凯夫抗拉纤维,且抗拉纤维均匀的分布在填充层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抗拉钢丝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镀锡层。

优选的,所述弹簧钢丝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镀锌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通过将多股导体绞合在一起,使导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铝复合带屏蔽层使电缆具有良好的绝缘屏蔽效果,通过设置的抗拉钢丝,使电缆具有优异的抗拉性能,不容易发生断裂现象,通过设置的抗拉纤维,抗拉纤维柔软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拉耐磨性能,不易折断,通过设置的弹簧钢丝层,弹簧钢丝层呈弹簧形的套在抗拉纤维的外侧,弹簧钢丝层使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折弯性,不易折断,该实用新型具有高屏蔽性,电缆造价低廉,抗拉性能高,具有良好的抗折弯形,绝缘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钢丝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内护套、4铝复合带屏蔽层、5填充层、6抗拉纤维、7抗拉钢丝、8外护套、9弹簧钢丝层、10钢带铠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包括导体1,所述导体1设置有多股,多股所述导体1的外侧包裹有绝缘层2,多股所述导体1之间绞合在一起,所述绝缘层2的外侧套有铝复合带屏蔽层4,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4的外侧设置有内护套3,所述内护套3的外侧填充有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内嵌有抗拉钢丝7,抗拉钢丝7设置有两条,使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拉性,所述填充层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抗拉纤维6,所述抗拉纤维6的外侧套有弹簧钢丝层9,所述弹簧钢丝层9的外侧设置有钢带铠装层10,所述钢带铠装层10的外侧包覆有外护套8。

具体的,所述内护套3和外护套8由聚全氟乙丙烯塑料挤压成型,所述内护套3的厚度为1-3mm,所述外护套8的厚度为3-5mm。

具体的,所述抗拉纤维6为凯夫抗拉纤维,且抗拉纤维6均匀的分布在填充层5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所述抗拉钢丝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镀锡层。

具体的,所述弹簧钢丝层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镀锌层。

工作原理:该抗拉强度高的耐火电缆,使用时,通过将多股导体1绞合在一起,使导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铝复合带屏蔽层4使电缆具有良好的绝缘屏蔽效果,通过设置的抗拉钢丝7,使电缆具有优异的抗拉性能,不容易发生断裂现象,通过设置的抗拉纤维6,抗拉纤维6柔软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拉耐磨性能,不易折断,通过设置的弹簧钢丝层9,弹簧钢丝层9呈弹簧形的套在抗拉纤维6的外侧,弹簧钢丝层9使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折弯性,不易折断,该实用新型具有高屏蔽性,电缆造价低廉,抗拉性能高,具有良好的抗折弯形,绝缘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