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782发布日期:2019-09-03 19:3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表不仅仅只是看时间的工具,智能手表的推出更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从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

现有的,智能手表的充电方式主要是采用充电线上的插头,与智能手表上的插座相配合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但是,在充电前需要先对准插孔,如果是安卓的插孔,则插孔有正反之分,在插入之前还应该先区分正反面,再进行对准,在黑暗的情况下,还可能插错方向,需要重新翻转插入,最后才可以进行充电,整个充电过程的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时操作简单的智能手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和充电头,所述充电头上设置有两个充电针,所述表体上设置有可分别与两个充电针相抵接以完成电性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充电头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一磁铁块中至少有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块极性相反,所述表体上设置有可与第一磁铁块一一对应且可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针和导电片抵接,可以实现对智能手表的充电,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相互吸合,通过磁力作用,则不需要人工使用外力,便可以把将充电头和表体连接在一起,至少有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磁性相反,则可以确保充电针与导电片一一对应,不会出现导电片与充电针错位抵触的现象,从而确保可以正常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说述充电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供器件安装的空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容纳槽,第一磁铁块位于所述容纳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块设置在容纳槽中,从而保证固定了第一磁铁块的位置,使得磁铁块不易发生位置变动,从而可以与第二磁铁一一对应,进行吸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供充电针贯穿且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充电针一端位于空腔内,一端突出于下壳体,所述充电针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固定有导线,所述充电头上设置有可将所有导线汇拢的外包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针通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二凸起中,从而使得充电针位置固定,不会发生错位,进而确保充电针和导电片位置对应,可以进行电性连接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线上靠近充电头一侧设有卡块,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卡块可卡接在凹槽中;所述下壳体上且靠近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下壳体上靠近凹槽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与卡块卡接且对称设置于凹槽的两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卡接在凹槽中,从而可以对外包线进行限位,分别对称设置在凹槽两边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则可确保卡块在凹槽中更加稳定的卡接在凹槽中,最后在上壳体的抵压作用下,卡块卡接在凹槽中,从而确保外包线的位置固定,当外人不小心拽拉外包线时,使得外包线不易被拉出,从而使得导线与充电针不易脱离,从而可以保护空腔内电路连通,具有保护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互配合且远离充电针的一端开设有供外包线穿出的通槽,所述外包线上设置有可与通槽相贴合的固定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通过与通槽相贴合,从而可以使得空腔处于闭合状态,可以有效阻挡灰尘,或者其他物质通过通槽进入空腔,从而对内部器件进行隔离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且靠近表体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表体上设置有可与定位槽相匹配扣合的定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和定位块相匹配,从而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在吸合后,可以对壳体进行限位,从而可以确保充电针和导电片的位置相对应,进而可以正常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外端口宽度大于内端口宽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体和壳体在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的吸合下,定位槽的外端口大于内端口的宽度,可以使得定位块方便插入定位槽中,从而确定壳体和表体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磁铁块设置为四个,所述四个第一磁铁块中的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块极性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块设置为四个,通过对在壳体四个角度设置第一磁铁块,则吸合的结构更加稳定,其中一个与其他相反,则可保证在没有一一对应吸合的情况下,总有第一磁铁块处于单独凸出状态,没有与吸合,从而导电针和导电片位置错开,不能进行吸合;当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都一一对应吸合时,此时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导电针和导电片位置对应,可以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磁铁块中至少有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块磁性相反, 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一一对应,相互对应吸合时,可以保证充电线和导电片相对应抵接从而保证正常充电;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没有一一对应时,导电片和充电针会错开,不会相互抵接,整个充电过程操作简单方便。

2. 充电针安装在第二凸起中,可以将充电针的位置固定,进而确保充电针和导电片位置对应,可以进行电性连接进行充电;卡块卡接在凹槽中,从而确保外包线的位置固定,对内部电路具有保护作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则可确保卡块在凹槽中更加稳定的卡接在凹槽中,进而保护导线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被扯出壳体,从而保护导线和充电针的连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表体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表体;11、导电片;13、定位块;2、充电头;21、充电针;211、导线;22、外包线;221、卡块;222、固定块;3、第一磁铁块;4、第二磁铁块;5、壳体;51、上壳体;52、下壳体;551、凹槽;552、第一限位块;553、第二限位块;554、定位槽;6、第一凸起;61、容纳槽;7、第二凸起;8、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智能手表,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表体1和充电头2,充电头2上设置有两个充电针21,充电针21为可发生弹性回弹的弹簧针,表体1上设置有可分别与两个充电针21相抵接以完成电性连接的导电片11,充电头2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块3,第一磁铁块3设置为多个,第一磁铁块3中至少有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块3极性相反,表体1上设置有可与第一磁铁块3一一对应且可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块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块3优先设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下壳体52上,四个第一磁铁块3中的一个与其他第一磁铁块3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只有在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一一对应进行吸合时,说明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相抵接,可以发生充电的过程。

如图2所示,充电头2(参见图1)包括壳体5,壳体5包括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之间形成供器件安装的空腔,下壳体52上设置有第一凸起6,第一凸起6开设有容纳槽61,容纳槽61优先设置为圆形,第一磁铁块3可卡接在容纳槽61中。

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体52上设置有供充电针21贯穿且过盈配合的第二凸起7,充电针21一端位于空腔内,一端突出于下壳体52,第二凸起7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胶材质,充电针21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二凸起7中,使得下壳体52上且位于充电针21的位置上,可以预防水进入下壳体52内,从而具有防水作用;其中位于空腔内的充电针21固定有导线211,凸出于下壳体52的充电针21可与导电片11电性连接,在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的作用下,充电针21与导电片11可以相接触,由于磁力的作用,充电针21会朝着第二凸起7的方向发生回弹,使得下壳体52与带有导电片11一面的表体1相贴合,可以进行回弹,其中在第一磁铁块3可第二磁铁块4吸合时,由于磁铁磁力的作用,壳体5(参见图1)和表体1在接触时会发出声响,可以提醒使用者二者已经进行吸合。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保护导线211,充电头2上设置有可将所有导线211汇拢的外包线22,为了使得导线211不易与充电针21脱离,外包线22上靠近充电头2的一侧设有卡块221,下壳体52上开设有凹槽551,在上壳体51的作用下,使得卡块221可以卡接在凹槽551中,从而在在不小心拽拉到外包线22时,导线211不会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充电针21分离,从而可以保护内部电路的连接,为了保证卡块221更加牢固的卡接在凹槽551中,下壳体52上且靠近凹槽55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52,下壳体52上靠近凹槽5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53,其中第一限位块552和第二限位块553可与卡块221卡接且对称设置于凹槽551的两边,第一限位块552和第二限位块553可以对卡块221进一步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卡块221卡接在凹槽551,继而可以保护导线211与充电针21的连接作用。

如图1所示,下壳体52和上壳体51的相互配合且远离充电针21的一端开设有供外包线22穿出的通槽8,外包线22上设置有可与通槽8相贴合的固定块222,固定块222可以阻挡大颗粒杂质进入空腔内,从而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电路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定位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的位置关系,下壳体52且靠近表体1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槽554 ,表体1上设置有可与定位槽554相匹配扣合的定位块13 ,为了方便定位块13插入定位槽554中,设置定位槽554外端口宽度大于内端口宽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当智能手表需要进行充电时,移动下壳体52靠近表体1可充电的一面,由于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的吸合作用,下壳体52会与表体1吸合,结合图3,使得定位块13插入定位槽554中,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一一对应相互吸合,此时下壳体52和表体1吸合力最大,在吸合的同时,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相抵接,可发生电性连接,进行充电;假如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没有一一对应,发生错位时,则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发生错位,不能相互抵接进行充电,可以手动移动壳体5将定位块13转动卡接在定位槽554中,从而可以实现壳体5的定位,使得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相抵接,从而发生电性连接,可进行充电。

工作原理:当智能手表需要充电时,由于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的吸合作用,壳体5会与表体1吸合,当第一磁铁块3和第二磁铁块4一一对应吸合时,此时充电针21和导电片11相互抵接,可进行电性连接,进行充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