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6234发布日期:2019-06-05 22:4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插头插座通常由安装在插头内的插片与安装在插座内的夹紧片构成,使用时将插片插入夹紧片内,电源接通,但是该结构只适合于一些相对固定的场合使用,在移动的机车或者振动比较大的场所,往往会因为插片与夹紧片的结合牢度不够而松动甚至掉落,从而影响到插片的接触性能,导致电器断电。而插头能否插得稳定,主要取决于插座内部的弹簧片,弹簧片主要是用来连通插座内部导体和插头以及用来夹紧插头,但是长期使用或者是振动较大的情况下,经常会引起插头脱落,插头脱落不仅会导致各种电器的断电,还容易造成虚接,导致导体导电率低,造成导体发热、从而引发火灾。

申请号为201520030920.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松动防脱落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在插头左外侧下部设置有一个尼龙搭扣的钩带,在插头右外侧下部设置一个尼龙搭扣的绒带,当插头插在插座上时,把尼龙搭扣的钩带和绒带相互扣合,插座则扣合在搭扣的圆环内,从而实现对插头和插座的固定。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实现插头和插座的固定,但是在插头不使用时,插头两侧的尼龙搭扣多余且收纳麻烦,而且尼龙搭扣比较柔软,高频率的使用会对其进行磨损,不适合在室外使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插头,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插头两侧尼龙搭扣不便于收纳、不适合高频率和室外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脱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包括上盖、插头外壳和插片,所述插头外壳内设置对定齿轮销、定位支承和伸缩夹持件,所述对定齿轮销的上端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压缩弹簧,对定齿轮销下端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对定柱;所述定位支承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定位块,两定位块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定齿轮销两侧,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插头外壳上与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伸缩夹持件垂直于所述定位块布置,且伸缩夹持件包括两平行布置的夹持杆,两夹持杆设置在对定齿轮销的两侧且与所述对定齿轮销啮合设置,所述两夹持杆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在插头外壳两侧,且夹持杆的一端延伸至插头外壳外侧,延伸至插头外壳外侧的夹持杆端部还设置有夹持片;所述上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固定柱的第三通孔;所述插片设置在插头外壳底部的外侧,插头外壳底部的内侧设置有下凹的、与对定齿轮销啮合布置的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中间位置设置在下凹的、与对定柱配合使用的盲孔。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固定柱靠近对定齿轮销的一侧为圆柱段,固定柱远离对定齿轮销的一侧为六棱柱段,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圆柱段上。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圆柱段与对定齿轮销的高度之和与插头外壳的内高一致。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六棱柱段远离圆柱段的一端设置有手持槽,所述手持槽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半圆形凹槽。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六棱柱段的外切圆直径。

更进一步地方案为,夹持片垂直于夹持杆布置,且夹持片上端的中心位置与夹持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片的高度大于第二通孔到插头外壳底部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防脱插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原有插头的基础上增设了对定齿轮销和与其啮合布置的伸缩夹持杆,利用旋转对定齿轮销对伸缩夹持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适应各种尺寸的插线板宽度,之后利用设置在对定齿轮销上部的压缩弹簧、设置在对定销下部的对定柱和内齿圈进行固定锁紧,以实现对插头插线板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防脱插头在不需要对插座固定时,夹持片和夹持杆可容纳于插头外壳内,既不影响美观性也不会不便收纳,另外采用机械式防脱,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能够适用各种环境,有效增加了插头的防脱能力,保证了插头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插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脱插头剖视图。

图中:1、插头外壳;11、第二通孔;12、内齿圈;13、盲孔;2、插片;3、对定齿轮销;31、固定柱;311、半圆形凹槽;32、压缩弹簧;33、对定柱;4、夹持杆;41、夹持片;5、上盖;51、第三通孔;6、定位块;6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防脱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包括上盖5、插头外壳1和插片2,所述插头外壳1内设置对定齿轮销3、定位支承和伸缩夹持件,所述对定齿轮销3的上端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柱31上套设有压缩弹簧32,对定齿轮销3下端中心位置垂直设置有对定柱33;所述定位支承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定位块6,两定位块6 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定齿轮销3两侧,两个所述定位块6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61,所述插头外壳1上与第一通孔6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伸缩夹持件垂直于所述定位块6布置,且伸缩夹持件包括两平行布置的夹持杆4,两夹持杆4设置在对定齿轮销3的两侧且与所述对定齿轮销3啮合设置,这里夹持杆面向对定齿轮销的一面设置有与对定齿轮销相配合使用的齿纹,两夹持杆4分别通过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11相对设置在插头外壳1两侧,且夹持杆4的一端延伸至插头外壳1外侧,延伸至插头外壳1外侧的夹持杆4端部还设置有夹持片41;两个定位块对两夹持杆起到支承、定位和稳固的作用,保证夹持杆移动路径的准确性,所述上盖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固定柱 31的第三通孔51;所述插片2设置在插头外壳1底部的外侧,插头外壳1底部的内侧设置有下凹的、与对定齿轮销3啮合布置的内齿圈12,所述内齿圈12的中间位置设置在下凹的、与对定柱33配合使用的盲孔13;对定柱连同对定齿轮销在常态下容纳于盲孔和内齿圈内,只有在调节夹持片之间的距离时,对定柱和对定齿轮销才从盲孔和内齿圈中脱离。盲孔和内齿圈能有效对对定齿轮销进行固定,保证夹持片的相对稳定。

如图3所示,固定柱31靠近对定齿轮销3的一侧为圆柱段,固定柱31远离对定齿轮销3的一侧为六棱柱段,所述压缩弹簧32套设在所述圆柱段上;并设置成圆柱段与对定齿轮销3的高度之和与插头外壳1的内高一致,压缩弹簧套设在圆柱段上,上盖盖设在插头外壳上时,刚好盖于压缩弹簧的原长状态。

具体地,在六棱柱段远离圆柱段的一端设置有手持槽,所述手持槽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半圆形凹槽311,由于本实用新型防脱插头在需要夹紧时,需要对对定齿轮销进行上抬,该操作是通过提升六棱柱段来实现,因此在六棱柱段的端部设置半圆形凹槽,便于施力。另外,第三通孔51的直径大于六棱柱段的外切圆直径,这样设置便于六棱柱段在第三通孔内旋转,以实现两夹持杆向外移动和向内伸缩。

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夹持片41垂直于夹持杆4布置,且夹持片41上端的中心位置与夹持杆4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片41的高度大于第二通孔11到插头外壳1底部的距离;需要夹持时,通过外力(如手提)将六棱柱段连通对定齿轮销向上升起,可在提起的过程中对六棱柱段进行旋转(以判断对定齿轮销是否与内齿圈脱离),当对定齿轮销与内齿圈脱离后,旋转六棱柱段,即可驱动两夹持杆向外移动,当两夹持片达到插座宽度后,停止对六棱柱段的转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对定齿轮销下移,使插头外壳、对定柱和夹持杆形成有效的稳固连接,以保持夹紧状态的锁死。

附注:夹持片的高度大于第二通孔到插头外壳底部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需要在插片插入插座之前对夹持片的距离进行调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