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615发布日期:2019-08-23 22:2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搭接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



背景技术:

在户外进行施工作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大中型用电设备,大中型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需要连接电源进行工作,目前主要通过搭接野外架设的电线,从而将电流引向地面,实现大中型用电设备的供电,但是在向架设的电线上搭设引线的过程中需要手工将引线连接到主线上,在将引线搭接到主线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操作困难且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户外用电引线搭接主线操作困难、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此搭接杆能够快速实现引线搭接主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包括操作杆、固定杆、弯头和夹紧装置,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弯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操作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拉杆、压块、连接杆和压杆,所述压块包括上压块和下压块,所述拉杆的左端与下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右端穿过固定杆与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压杆转动连接,所述拉杆与固定杆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的左端与操作杆转动连接,所述上压块固设在固定杆上,所述上压块与下压块相对设置。

野外作业用电需要将引线连接到主线上,通过引线将电传导到地面,供施工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相对设置对引线进行夹持,从而将引线固定在搭接杆上,通过夹持装置对引线进行紧密夹持,引线容易从搭接杆上脱落,然后将弯头悬挂在主线上,由于弯头、固定杆、压块均为导电材料,从而实现主线与引线的连通,操作简单方便,替代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引线与主线连接,连接过程中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在用电完成后,直接将悬挂在主线上的搭接杆取下即可,然后松开上下压块,取下引线,相比传统方法节省大量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块上设有上夹持口,所述下压块上设有下夹持口,所述上夹持口与下夹持口相对设置。

在上压块上设置上夹持口,在下压块上设置下夹持口,从而使引线能够容置在上夹持口和下夹持口形成的孔洞中,增加引线与夹持块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引线与夹持块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引线从搭接杆上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下端设有第一绝缘套。

作为优选,所述压杆的右端设有第二绝缘套。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为中空结构。

操作杆设置为中空结构能够减轻操作杆的重量,便于工人将搭接杆搭接到主线上,节省力气。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为绝缘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的长度为0.6-1m。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搭接杆实现主线与引线的连通,替代现有技术中手工将引线与主线连接,连接过程中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2)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操作杆1、固定杆2、弯头3、夹紧装置4、拉杆41、压块42、连接杆43、压杆44、上压块421、下压块422、上夹持口423、下夹持口424、第一绝缘套11、第二绝缘套4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为本实用中间电位绝缘搭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操作杆1、固定杆2、弯头3和夹紧装置4,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弯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操作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拉杆41、压块42、连接杆43和压杆44,固定杆、弯头和压块均为导电材料,所述压块包括上压块421和下压块422,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上压块上设有上夹持口423,所述下压块上设有下夹持口424,所述上夹持口与下夹持口相对设置,上压块固设在固定杆上,所述拉杆的左端与下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右端穿过固定杆与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压杆转动连接,所述拉杆与固定杆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的左端与操作杆转动连接,操作杆为中空结构且为绝缘材料,操作杆的长度为0.6-1m,操作杆下端设有第一绝缘套11,压杆的右端设有第二绝缘套441。

本实用新型操作杆的使用过程为:先将向上推动压杆,使相对设置的上压块和下压块分离形成张口,然后将需要连接的引线置于张口中,然后下压压杆,使上压块和下压块相互贴合实现上夹持口和下夹持口对引线的紧密夹持;然后手握操作杆下端的第一绝缘套,将搭接杆上的弯头悬挂在主线上,即可实现主线与引线的连通。用电完成后,手握第一绝缘套,将搭接杆从主线上取下,然后向上推动压杆,使相对设置贴合的上压块和下压块分离形成张口,取出引线。本实用新型通过搭接杆实现主线与引线的连通,替代现有技术中手工将引线与主线连接,连接过程中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