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射频通信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505发布日期:2019-08-09 21:4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射频通信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射频通信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滤波器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抑制要求提高的同时,对插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滤波器设计时尽量减少节数,在滤波器带外必须产生传输零点来提高带外衰减。

请结合参阅图1,在CT(Cascaded Trisection,三级联或三角元件)结构200中,通常使用容性交叉耦合方式来产生传输零点,交叉耦合飞杆210的杆体210固定在两个谐振腔220,230之间的隔离筋240上,耦合盘211设置在杆体210的两端,该CT结构200的链路及响应曲线分别如图2、图3所示。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容性交叉耦合方式中,在特殊情况下,第1-3耦合较强,此时交叉耦合飞杆达到极限,无法增长,无法满足带外衰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射频通信器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性交叉耦合达到一定强度时,无法满足带外衰减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

多个谐振腔,多个所述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及与所述第一谐振腔非相邻设置的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之间通过隔离筋隔离,所述隔离筋开设有耦合通道;

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谐振腔及所述第二谐振腔内;

交叉耦合结构件,所述交叉耦合结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及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并穿过所述耦合通道,其中,所述交叉耦合结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及所述第二固定柱中的一个绝缘连接,与另一个接地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射频通信器件,所述射频通信器件包括上述所述的腔体滤波器,所述射频通信器件为双工器、合路器或塔顶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腔体滤波器中,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之间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并将交叉耦合结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且交叉耦合结构件与其中一个固定柱绝缘连接,而交叉耦合结构件与另一个固定柱电性连接,以实现接地,如此,交叉耦合结构件的一边采用接地的形式,另一边采用电容的形式实现电耦合,相较于传统的容性交叉耦合方式,在低端处仍旧可以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且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结构耦合较强,能满足带外衰减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CT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CT结构的链路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CT结构的响应曲线;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腔体滤波器中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腔体滤波器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腔体滤波器沿VI-VI线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腔体滤波器中的CT结构与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CT结构的响应曲线对比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射频通信器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100,包括滤波器腔体10、盖板20、谐振器30、调谐螺杆40、第一耦合螺杆50、第二耦合螺杆60、第一固定柱71、第二固定柱72以及交叉耦合结构件73。

盖板20用于封盖滤波器腔体10,进一步的,盖板20通过第一固定件21封盖滤波器腔体10。其中,第一固定件21可以是螺钉。

滤波器腔体10包括多个谐振腔,其中,多个谐振腔包括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以及第三谐振腔13,第一谐振腔11与第二谐振腔12非相邻设置,并通过隔离筋14隔离,隔离筋14开设有耦合通道17;第三谐振腔13与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相邻设置,第三谐振腔13与第一谐振腔11之间开设有第一耦合窗口15,第三谐振腔13与第二谐振腔12之间开设有第二耦合窗口16,第一耦合螺杆50设置于第一耦合窗口15,第二耦合螺杆60设置于第二耦合窗口16。

其中,耦合通道17可以是凹槽或孔等,本实施方式中,耦合通道17为凹槽。

多个谐振器30分别设置在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以及第三谐振腔13中。可选的,滤波器腔体10设有凸台80,多个谐振器30套设在对应的凸台80上。本实施方式中,凸台80呈圆柱形,且凸台80的外径大于谐振器30的外径。可以理解,凸台80可以通过螺纹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滤波器腔体10上,或者凸台80与滤波器腔体10一体成型。本实施方式中,凸台80与滤波器腔体10一体成型。

多个调谐螺杆40固定设置在盖板20上,并设置于对应的谐振器30上方。进一步的,多个调谐螺杆40通过第二固定件41固定设置在盖板20上,第二固定件41与盖板20之间还设置有垫片42。

请结合参阅图6,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分别设置在第一谐振腔11以及第二谐振腔12内。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柱71与第二固定柱72分别与对应谐振腔内的凸台80一体成型。

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上,并穿过耦合通道17,其中,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中的一个绝缘连接,与另一个接地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第一固定柱71之间绝缘连接,与第二固定柱72接地连接。其中,交叉耦合结构件73可以呈片状。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以及第三谐振腔13为一组级联构成的拓扑机构,即形成CT结构。

可以理解,第一谐振腔11与第二谐振腔12之间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并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且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其中一个固定柱绝缘连接,而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另一个固定柱电性连接,以实现接地,如此,实现容性交叉耦合,相较于传统的容性交叉耦合方式,在低端处仍旧可以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且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结构耦合较强,能满足带外衰减的需求。而当感性交叉耦合即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时,则可以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两端均接地,实现感性交叉耦合,以根据需求实现形式多样化。

可以理解,第一谐振腔11与第二谐振腔12之间的隔离筋14上对应交叉耦合结构件73穿过的位置开设有耦合通道17,以使交叉耦合结构件73能够穿过该耦合通道17并连接于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

可选的,腔体滤波器100进一步包括绝缘片74,绝缘片74设置于第一固定柱71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以使第一固定柱71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绝缘连接。其中,绝缘片74为绝缘材料制成。

其中,腔体滤波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一锁紧件75,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第一固定柱71连接的端部贯通开设有第一连接孔731,绝缘片74开设有第二连接孔741,第一固定柱71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11,第一锁紧件75依次旋入第一连接孔731、第二连接孔741以及第一螺纹孔711,从而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柱71上,并与第一固定柱71绝缘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件75可以为绝缘螺钉。

可以理解,通过在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第一固定柱71之间夹设一绝缘片74,使得第一固定柱71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绝缘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柱71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还可以通过其它实施方式绝缘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腔体滤波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二锁紧件76,交叉耦合结构件73包括第二端部735,第二端部735贯通开设有第三连接孔736,第二固定柱72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721,第二锁紧件76依次旋入第三连接孔736及第二螺纹孔721,从而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柱72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锁紧件76可以为镀银螺钉。

可选的,腔体滤波器100进一步包括增高件(未图示),设置在第一固定柱71与绝缘片74之间及第二固定柱72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以调整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高度。其中,增高件可以是圆柱状或片状,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增高件也可以设置在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绝缘片74之间及第二固定柱72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因受谐振腔内的谐振器30的电磁场影响,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位置越高,则交叉耦合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别在第一固定柱71、第二固定柱72与交叉耦合结构件73之间设置增高件,使得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位置可以沿固定柱的轴向方向上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片位置固定不变,能够有效实现交叉耦合强度的可调性。

请结合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交叉耦合CT结构与现有技术的交叉耦合CT结构响应曲线对比图。其中,曲线dB(1,2)表示现有技术的交叉耦合CT结构响应曲线图,曲线dB(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交叉耦合CT结构响应曲线图,由图2可知,现有技术的交叉耦合CT结构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交叉耦合CT结构在低端处均产生了一个传输零点,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交叉耦合CT结构的耦合较强。

组装该腔体滤波器100时,可以先将绝缘片74设置在第一固定柱71上,再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两端分别置于绝缘片74及第二固定柱72上,再通过第一锁紧件75与第二锁紧件76将交叉耦合件固定住。当然,因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厚度较薄,为防止其变形,可以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先固定在绝缘片74、第二固定柱72上,再通过第一锁紧件75与第二锁紧件76将交叉耦合件固定住。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腔体滤波器100中,第一谐振腔11与第二谐振腔12之间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并将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柱71及第二固定柱72,且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其中一个固定柱绝缘连接,而交叉耦合结构件73与另一个固定柱电性连接,以实现接地,如此,交叉耦合结构件73的一边采用接地的形式,另一边采用电容的形式实现电耦合,相较于传统的容性交叉耦合方式,在低端处仍旧可以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且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结构耦合较强,能满足带外衰减的需求。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射频通信器200,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腔体滤波器100,射频通信器件200为双工器、合路器或塔顶放大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