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9755发布日期:2019-11-08 22: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具有压接区域,接触元件利用该压接区域挡靠在导线的电导体上,其中,在接触区域中接触元件具有用于配合接触元件的弹性的接触几何结构,其中,所述接触几何结构双重地存在。



背景技术:

这种接触元件例如由de102014113490a1已知。

在所述专利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重的接触几何结构由唯一的冲压弯曲件构成。虽然这在原则上令人满意地起作用,但是尤其是期望在与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区域中更大的接触力,所述接触力不能由冲压弯曲件可靠地施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已知同种类型的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元件。

所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按照本发明规定,所述双重的接触几何结构被保持在插接连接器与配合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区域中。然而,其中一个接触几何结构通过接触元件本身、也就是说其冲压弯曲件实现,其中,第二接触几何结构由设置在接触元件上的另一个接触元件构成。由此能够保持所述双重的接触几何结构的优点,如其在de102014113490a1中描述的那样。然而通过选择几何结构(例如材料的厚度)以及要设置在接触元件上的另一个接触元件的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优选增大作用在接触区域中的力。通过固定附加的接触元件并且例如设定另一个几何结构或较大的材料厚度亦或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优选明显提高接触力。将附加的接触元件设置在冲压弯曲件(该弯曲冲压件构成基础接触元件本身)上另一个优点在于,借助该接触元件不仅在不同于冲压弯曲件材料的材料或其材料厚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用于附加接触元件的任意几何结构,否则所述几何结构在根据现有技术制造在接触区域中具有双重存在的接触几何结构的接触元件时不可能实现。由此明显提高用于实现按照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几何自由度并且尤其是提高接触力。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所述接触元件局部地构造成容纳配合接触元件的接触盒,其中,该接触盒在其相互对接的纵向侧的区域中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突出的折弯的接片。通过所述实施方案,接触元件可以由面状的基础材料提供、成形并且变成其最终形状,该最终形状具有盒形,配合接触元件可被插入到所述盒形中。所述制造方法优选是冲压弯曲方法。该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至少一个突出的折弯的接片首先设置在与接触盒的一侧(该接片从该侧伸出)相同的平面中。只有在接触盒变成盒形之后,伸出的接片才折弯,以便因此持久地封闭该盒并且避免尤其是当配合接触元件被插入时导致的变形。

此外,当接触元件被插入到触点座的对应的接触腔中时,该至少一个突出于接触盒的外部几何结构的折弯的接片用于引导接触元件。当接触盒被插入到触点座的接触腔中时,接触盒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折弯的接片、优选多个折弯的接片被精确地导引到其最终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所述接触盒在其相互对接的纵向侧的区域中在其中一个纵向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接片,该接片嵌入在另一个纵向侧中对应的空隙部中。通过这种榫槽构造,接触盒在其从面状元件变形为盒形之后同样地或替代所述至少一个突出的折弯的接片保持其形状。可以考虑,将在其中一个纵向侧上的接片(该接片嵌入到另一个纵向侧上的槽中)通过例如借助激光焊接实施的焊接点持久地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在接触盒的背离压接区域的端部区域中存在折弯部。通过这种回缩的、例如旗子(其设置在接触元件的端侧)形式的折弯部实现接触极化。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由接触盒在接触盒的邻接压接区域的区域中构成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当接触元件被插入到触点座的接触腔中时,接触元件可以、但不是必须同样被引导。补充地或备选于此地,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的任务是,实现接触元件的限定的止挡部,其中,该止挡部与触点座的锁定销配合作用。接触元件借助所述锁定销被固定在触点座的接触腔中的最终位置中。仅当接触元件在触点座中位于按照规定的位置中时,才可能操纵锁定销。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优选横向于接触元件的纵向构造定向并且操纵的锁定销不能被操纵,因为其操纵要么由压接翼要么由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阻止。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由所述接触盒构成两个平行于接触盒的纵向轴线定向的端部区域折弯部,其中,所述两个端部区域折弯部的端部区域从接触盒的表面伸出并且彼此间隔开距离地定向。通过这种关于接触盒的纵向轴线对称地构造的端部区域折弯部能够进一步简化接触盒的制造。此外可能的是,选择性地从其中一侧或另一侧从接触腔出发朝向接触元件的方向操纵所述锁定销。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从所述接触盒出发指向其内部空间地与接触盒一体地设置有接触弹簧。当配合接触元件被插入到接触盒的内腔中时,所述接触弹簧与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作为附加的元件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接触元件上、尤其是接触盒上)一起产生用于接触力的法向力提高。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接触盒上的接触元件与所述接触弹簧一起通过双杠杆原理作用到被插入的配合接触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接触盒与接触弹簧之间的连接件具有冲压成型部除了指向接触盒内部空间的接触弹簧可以与接触盒本身一起被制造之外,冲压成型部具有如下优点:由此可以准确地调节所述附加的接触弹簧的弹簧力或弹簧特性曲线。例如,所述接触弹簧的弹簧力或定向这样调节,使得确保所述接触弹簧在任何情况下(即在配合接触元件没有插入或已插入到接触盒中时)都贴靠在接触元件上,该接触元件借助连接件设置在接触盒上。此外,冲压成型部具有如下优点:所述贴靠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调节。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接触弹簧的端部区域贴靠在接触元件的中间区域中,该接触元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因此可以实现平面平行的贴靠,以便优化通过双杠杆原理提高法向力的工作方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所述接触元件在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接触盒上的区域与该接触元件的背离该区域的自由端部区域之间具有笔直的中间区域。由此也给定接触元件以平面平行的方式贴靠在接触弹簧的自由端部上以实现双杆原理。这意味着,接触弹簧和接触元件的几何结构最佳地相互协调。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接触元件或其接触盒上的)接触元件的自由端部区域具有末端的弯曲部。通过接触元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弯曲部防止接触元件以如下方式从接触盒向外伸出到自由空间中,即通过来自外部的作用使接触元件弯曲。因此,自由端部区域的弯曲部防止接触元件的远离接触盒的不希望的变形,从而通过该弯曲部有效地避免了这种不利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由接触盒在接触盒的邻接压接区域的区域中构成至少一个接触腔支承部。通过所述接触腔支承部实现接触元件在其制造之后在插入到其所属的接触腔中时被置于限定的位置中。因此,接触腔支承部实现止挡部,该止挡部贴靠在接触腔的对应的几何结构上。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则接触元件位于其在接触腔中的规定的位置中。在该情况下,接触腔支承部以有利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这样配合作用,使得只有当接触腔支承部已经达到在接触腔中的规定位置时才可以操纵锁定销。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触腔支承部配备有弹簧特性。由此,接触元件能够以有利的方式自动地被插入到接触腔中并且被固定在那里。为了实现弹簧特性,所述至少一个接触腔支承部配备有压力弹簧最终几何结构。这种几何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在接触腔支承部的横截面中折弯的、弧形的、s形的或类似的几何结构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接触元件的自由端部区域的弯曲部的端部与接触盒的端侧折弯部的端部区域平行地且间隔开距离地定向。由此在所述区域中形成限定的间隙,该间隙实现防止导线底切以及朝向接触盒方向的过度伸长。尤其是,所述两个相互面对的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这样选择,使得该距离至少稍微小于电缆的外径,接触元件挡靠在该电缆上。由此有效地防止在存储、运输或操作具有已经设置的接触元件的电缆时该电缆能够进入到接触元件的所述前部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由接触盒构成向外突出的卡锁接片。所述卡锁接片与接触腔中相应的几何结构配合作用。由此,当接触元件已被插入到其接触腔中并且已到达其按照规定的最终位置时,接触元件被初级锁定。除了所述初级锁定外,可以如已经描述地操纵锁定销,该锁定销因此实现将接触元件次级锁定在其触点座上。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在接触盒的卡锁接片从接触盒中伸出的那个区域与背离压接区域的端部区域之间设置有指向接触盒的内部空间的凹入部。所述凹入部(该凹入部例如可以用冲压方法制造)实现在接触盒内部大面积的水平,以避免接触圆顶部在下侧处形成裂纹,接触元件利用所述接触圆顶部与被插入的配合接触元件接触。

附图说明

在图1至图9以不同的视图示出一种实施例并且接下来对其进行描述,其中,与该实施例非常类似的另一种实施例在图10至图17中示出并且同样在下文中对其进行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接触元件1,为了将接触元件1初级锁定在触点座的未示出的接触腔中,该接触元件具有卡锁接片2。此外,根据本发明存在附加的接触元件3,该附加的接触元件通过连接件4设置在本身一体式构造的接触元件1上。接触元件1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压接翼5,以便将电缆的电导体与接触元件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此外,存在拉力卸载部6的两个翼部。所述两个翼部同样也可以如压接翼5那样弯曲并且紧贴电缆外壳的外部几何结构。必要时在电缆的外壳上可以设置有单导线密封件,该单导线密封件与触点座的接触腔配合作用以实现相对于雨水的密封性。

在接触元件1的端侧、即在背离压接区域的端部上存在折弯部7。所述折弯部7在端侧与接触元件1的端侧端部的其余部分处于相同的平面中。

附加安装的接触元件3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末端的弯曲部8。此外,接触元件1具有接触盒9。接触弹簧10从接触盒9出发,该接触弹簧与接触元件3配合作用。接触弹簧10可以但不是必须在从接触盒9到自由区域的过渡区域中具有冲压成型部11。此外,接触盒9构成端部区域折弯部12,其中,该端部区域折弯部构造成关于接触元件1的纵轴线对称构造的具有两个伸出的翼部的端部区域折弯部12。此外,存在接触腔支承部1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腔支承部13由附加安装的接触元件3构成。替代地或补充地,这样的接触腔支承部13也可以由接触盒9构成。

在图2中示出相同的接触元件1。在此可看出接触盒9具有什么几何横截面,该接触盒通过平面构型物的弯曲而变成所示出的形状。为了将接触盒9的彼此贴靠的纵向侧相互连接,在图2中示出两种可能性,它们可以共同地或分别单独实现。一方面,在所述两个纵向侧上存在相互面对的接片14,这些接片构成一种榫槽系统,并且当接触盒9变成图2中所示出的形状时,这些接片彼此贴靠。如果这些接片14贴靠,则可选地可以在该区域中实施焊接过程,例如设置搭接这两个相互面对的接片14的焊接点。此外,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弯部15(在该实施例中两个间隔开距离地设置的折弯部15)。所述折弯部15首先位于与接触盒9的侧面相同的平面中,折弯部从所述侧面伸出。在接触盒9变成其所示出的形状之后,才通过将力作用到折弯部15上实现其变形,以便因此封闭接触盒9。在10°至2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15°的折弯已被证明是最佳的,以便持续地确保封闭并且避免用于折弯的不必要高的力。

此外,在图2中可以看到凹入部16,该凹入部设置在卡锁接片2与接触元件1的端侧之间。

图3以接触盒9的剖面示出接触元件1。一方面可以看到凹入部16。另一方面至少一个接触点(在此为两个接触点17)由接触盒9构成或替代地设置在所述接触盒上。所述接触点17(该接触点例如构造成一种接触弹簧)实施成凸起的,以提高稳定性。也就是说,所述接触点具有成拱形的形状,如在图3中可看出的那样。此外可以考虑到,所述接触点17设置有涂层。当配合接触元件插入到接触盒9中时,所述接触点构成用于将接触元件1与配合接触元件电触点接通的电接触点。

图4同样以接触盒9的剖面示出接触元件。在此尤其是可看到接触腔支承部13的横截面,通过该横截面实现压力弹簧最终几何结构。此外可看出,接触弹簧10的自由端部区域贴靠在接触元件3的中间区域中、尤其是实施成笔直的中间区域中,以便由此通过双杠杆原理实现法向力提高。不仅指向内部的接触弹簧10的部分区域而且凹入部16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未示出的)接触点17形成用于配合接触元件的触点接通区域。此外还可看出,接触元件3的自由端部区域的弯曲部8的端部与折弯部7的端部区域平行地且间隔开距离地定向,以实现防止导线底切以及朝向接触盒方的过度伸长。也就是说如果过分高的力被施加到接触元件3上、尤其是其弯曲的自由端部区域8上,则所述接触元件3不能完全朝向接触壳体9的内部空间移动(即使在接触弹簧10不允许变形的情况下),因为在右侧弯曲部8的端部贴靠在折弯部7的边缘上。

在图5和图6中示出,接触元件1插入到触点座18中所属的接触腔19中。在此,图5从接触元件1的压接区域的方向示出接触腔19,而图6从前面、也就是说从接触元件1的插接面的方向示出接触腔9的视图。

图7和图8示出完成的插接连接器,该插接连接器具有带有已插入的接触元件1的触点座18。此外存在但未详细标绘在触点座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部,触点座被插入在所述壳体中。此外,插接连接器可以具有但不是必须具有附加的锁止装置(所谓的cpa)。

在观察图7和图8时重要的是锁定销20的存在以及对其的操纵。所述锁定销20与触点座18配合作用。在图7中锁定销20示出处于其打开位置中。这意味着,接触元件1在其制造完成之后可以被插入到接触腔19中。如果接触元件按照规定贴靠在那里,这意味着接触腔支承部13同样达到其规定位置,那么才可以操纵锁定销20。锁定销在其操纵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折弯部12配合作用地将接触元件1锁定在接触腔19中。在所述实施例中,接触元件1这样构造,使得当接触元件1按照规定并且已经设置在其位于接触腔19中的正确位置中时,锁定销20可以准确地被推到在端部区域折弯部12与压接翼5之间的自由区域中。

图9再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上述的不同视图。

参照图4还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示出具有超出部21的接触元件1。所述超出部21对于接触元件1在其以冲压弯曲方法制造期间的操作是必需的。在制造完成并且接触元件1变成其在图中示出的最终形状之后,将超出部21去掉。此外参见折弯部22,该折弯部同样由接触盒9构成(例如通过冲压),但是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该部件独立于接触盒9制造并且之后被固定在该接触盒上。折弯部22的也可被称作突出部的元件稍微伸入到接触盒9的内部空间中。该元件具有用于防止卡锁接片2过度伸长的任务,以防止在将外力朝向接触盒9的方向作用到卡锁接片2上时所述卡锁接片被压入到接触盒9的内部空间中。

不仅一般性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而且适用于下面还要描述的实施例的是,其中一种接触几何结构通过接触元件1本身、也就是说其冲压弯曲件(通过将配合接触元件直接贴靠在接触元件1上,接触元件的接触盒9、接触弹簧10、凹入部16和/或其至少一个接触点17)实现,其中,第二接触几何结构至少通过设置在接触元件1上、尤其是其接触壳体9上的另一个接触元件3形成。所述另一个接触元件因此在配合接触元件被插入到接触盒9中时直接贴靠在配合接触元件上并且因此建立电连接,或所述另一个接触元件在配合接触元件被插入到接触盒9中时间接地(例如通过接触弹簧10)贴靠在配合接触元件上,使得接触元件3通过接触弹簧10以额定力作用到配合接触元件上并且由此不仅形成接触几何结构,而且在接触元件1与所插入的配合接触元件之间建立电连接。

在图10至17中示出另一种实施例。所示出的接触元件1的构造基本上类似于由de102014113490a1已知的接触元件。

双重的接触几何结构同样存在,但是构成双重的接触几何结构的两个接触区域可以、但不必须构造成相同的。

在所示出的接触元件1中,为了实现所述其中一个接触区域而设置有接触元件2,该接触元件由形成接触元件1的冲压弯曲件实现。独立于所述冲压弯曲件,优选同样以冲压弯曲方法制造另一个接触元件3并且将其设置在接触元件1的基体上。将附加的接触元件3优选借助连接件4设置在基础接触元件1上,所述连接件可以是铆接连接件或借助填缝的连接件。

附图标记列表

1接触元件

2卡锁接片

3接触元件

4连接件

5压接翼

6拉力卸载部

7折弯部

8末端的弯曲部

9接触盒

10接触弹簧

11冲压成型部

12端部区域折弯部

13接触腔支承部

14接片

15折弯部

16凹入部

17接触点

18触点座

19接触腔

20锁定销

21超出部

22折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