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成电线挡块的线对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8826发布日期:2020-01-03 13: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成电线挡块的线对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7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529,64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电连接器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一根电线电连接到至少一根其他电线的连接器的类型。



背景技术:

提供以下描述以帮助读者理解。所提供的信息或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承认是现有技术。

各种类型的连接器用于在电线与任何形式的电子或电气组件之间形成连接。这些连接器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尺寸、间距和电镀选件的形式用作插座、插头和带罩头座。传统上,要将两根电线连接在一起,用户必须剥开第一根电线和第二根电线,将两个端部扭曲在一起,并且然后将它们彼此固定。该过程可能是乏味的、低效的并且是不希望的。此外,可能意外断开或短路的线对线连接可能会有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且可靠的连接和断开电线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各自都具有若干创新方面,其中没有单独一个对本文公开的期望属性单独负责。

用于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包括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和公共电线挡块。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包括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端部延伸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电线接收部分还包括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一挠曲梁。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包括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端部延伸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电线接收部分还包括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二挠曲梁。在实施例中,公共电线挡块设置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之间。

在实施例中,接触部分的第一挠曲梁和第二挠曲梁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中的弯曲处延伸。另外,第一挠曲梁包括第一端部,并且第二挠曲梁包括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移位以在第一及第二端部与第二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设置在接触部分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设置在接触部分的第二侧上。此外,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挠曲梁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接触部分的第二侧延伸,并且第二挠曲梁在第二方向上朝向接触部分的第一侧延伸。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各自包括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近侧部分的高度小于远侧部分的高度。

此外,公共电线挡块包括第一电线挡块部分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在接触部分的中心轴线附近处与第二电线挡块部分邻接。此外,第一电线挡块部分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朝向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延伸,并且第二电线挡块部分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朝向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延伸,使得第一电线阻挡块部分和第二电线阻挡块部分重叠。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在基本上平行于接触部分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二电线挡块部分基本上共面。

接触部分还包括基部,该基部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端部延伸到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端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连接到基部,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基部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包括第一盖部分,第一盖部分连接到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基部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第二电线接收部分还包括第二盖部分,第二盖部分连接到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基部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一种系统,其包括壳体和接触部分。该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互锁以便封闭第一容积并形成壳体的第一端部内的第一电线开口和壳体的第二端部内的第二电线开口。接触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积中并且由导电材料构成。接触部分包括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和公共电线挡块。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封闭从第一电线开口延伸的第二容积。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包括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一挠曲梁。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封闭从第二电线开口延伸的第三容积。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包括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二挠曲梁。公共电线挡块设置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之间。在实施例中,在第一电线开口和由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封闭的第二容积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并且在第二电线开口与由第二电线接收部分封闭的第三容积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此外,壳体的第一部分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组闩锁插脚和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第一部分还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上的第二组闩锁插脚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第一组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与第二组闩锁插脚在轴线方向上偏移一距离。另外,壳体的第二部分包括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组闩锁插脚和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壳体的第二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的第二侧上的第二组双闩锁插脚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第一组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与第二组闩锁插脚在轴线方向上偏移该距离。在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部分的闩锁插脚与壳体的第二部分的连接切口部分接合,以将壳体的第一部分固定到壳体的第二部分。在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组闩锁插脚、第二组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第一组闩锁插脚、第二组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部分均包括两个闩锁插脚和两个连接切口部分。

此外,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外表面。第一外表面包括平面部分和圆形成角度部分,该平面部分周向围绕该平面部分。第一电线开口在成角度部分内。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外表面。第二外表面包括平面部分和圆形成角度部分,该平面部分周向围绕该平面部分。第二电线开口在成角度部分内。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开口具有第一直径,并且第二电线开口具有第二直径,第二直径不同于第一直径。

线对线连接器可以用于将第一电线电联接到第二电线。例如,穿过线对线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电线开口插入第一电线的端部。抵靠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一挠曲梁按压第一端部,直到第一端部的一部分滑动穿过第一挠曲梁和第一电线接收部分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公共电线挡块设置在接触部分的第一电线接收部分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之间。第二电线的第二端部延伸穿过壳体的第二电线开口。抵靠接触部分的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第二挠曲梁按压第二端部,直到第二端部的一部分滑动穿过第二挠曲梁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表面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挠曲梁抵靠第一及第二电线接收部分的表面按压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以便将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保持在接触部分中,并在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之间创建导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等距视图。

图1b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1c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等距视图,其中壳体的一部分从连接器移除。

图1d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

图1e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等距视图。

图1f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

图1g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2a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2b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2c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其中两根电线插入该接触部分中。

图2d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3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4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等距视图,其中电线插入该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各个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其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是通过解释本发明的方式提供的,并且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又一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些和其他修改和变型。

本文公开了一种线对线连接器,该线对线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包括挠曲梁和电线挡块(wirestop)。挠曲梁可以包括在挠曲梁的远端上的弯曲切口,以有助于挠曲梁与挠曲梁和对应的接触表面之间的对应的电子元件(例如,电线的导电芯)的接合。这样的线对线连接器可以用于有效且可靠地将一根或多根电线彼此机械联接和电联接。具体地,线对线连接器允许在电线的导电部分与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之间有效且快速地建立电连接和机械连接,而无需焊接或压接电线。此外,电线挡块防止电线的过度插入,从而确保电线之间的可靠连接。此外,本文公开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的独特设计允许接触部分由单件材料构成。这种构造使必须彼此连接的组件的数量最小化,并且因此简化了制造过程。

在整个图1-图4中示出了线对线连接器的各个实施例。这些附图中公开的线对线连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电线机械连接且电连接到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也具有与至少一根附加电线的电连接。这样,至少两根电线与另一个共享电连接。此外,该壳体可以容纳多个接触部分,从而使得能够在任意数量的电线之间形成任意数量的电连接(例如,两个、四个、六个等)。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线对线连接器不受电线位置、接触部分或电线挡块的最大数量的限制。

总体上参考图1a至图1d,根据各种说明性实施例将线对线连接器100描绘为三个可分离的元件。图1a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00的等距视图。图1b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00的横截面视图。图1c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00的等距视图,其中壳体102的一部分106从连接器100移除。图1d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00的壳体102的一部分104。如在图1a至1d中总体描绘的,线对线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2和接触部分142。壳体102包括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在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两者都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互锁以封闭容积108,并且在壳体的第一端部162处形成第一电线开口110。尽管未示出,但是壳体102在壳体102的第二端部164处还包括第二电线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2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彼此相同。由于仅需要构造单种类型的壳体部分,因此这种构造降低了与壳体102相关联的制造成本。

壳体的第一部分104包括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14。在实施例中,每组闩锁插脚112和114包括相同数量的(例如,两个)闩锁插脚。在其他实施例中,每组闩锁插脚112和114包括不同数量的闩锁插脚。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包括三个闩锁插脚,而第二组闩锁插脚114包括两个闩锁插脚。第一部分104还包括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16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18。在实施例中,每组切口部分116和118包括相同数量的连接切口部分。在各个实施例中,该组切口部分116和118中的切口部分的数量与该组闩锁插脚112和114中的闩锁插脚的数量相同。在替代实施例中,该组切口部分116和118中的切口部分的数量与该组闩锁插脚112和114中的闩锁插脚的数量不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闩锁插脚的数量大于连接切口的数量。

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和第一组切口部分116在第一部分104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组闩锁插脚114和第二组切口部分118在第一部分104的第二侧上。在实施例中,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在基本上平行于壳体10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二组闩锁插脚114偏移一距离。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16也在基本上平行于壳体10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18偏移一距离。

在实施例中,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14的闩锁插脚以及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16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18的连接切口部分在壳体102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在实施例中,偏移的距离在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部分的宽度的预定阈值内。如以下将变得明显的,这种偏移使得壳体102的形状相似的第二部分106能够与第一部分104牢固地接合以封闭容积108。在替代实施例中,闩锁插脚和连接切口的宽度与偏移距离不同。

在第一组闩锁插脚112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14中的每个闩锁插脚包括朝向第一部分104的中心延伸的延伸部分120。另外,在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16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18中的每个连接切口部分包括连接脊122。

壳体102的第二部分106(类似于第一部分104)包括第一组闩锁插脚124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26。在实施例中,每组闩锁插脚124和126包括两个闩锁插脚。第二部分106还包括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28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30。在实施例中,每组切口部分128和130包括两个切口部分。第一组闩锁插脚124和第一组切口部分128在第二部分106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组闩锁插脚126和第二组切口部分130在第一部分104的第二侧上。在实施例中,第一组闩锁插脚124在基本上平行于壳体10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二组闩锁插脚126偏移。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28也在基本上平行于壳体10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30偏移。

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06的第一组闩锁插脚124中的闩锁插脚的数量等于第一部分104的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16中的连接切口部分的数量。此外,第二组闩锁插脚126中的闩锁插脚的数量等于第一部分104的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18中的连接切口部分的数量。这种相等使得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牢固地互锁。

还类似于第一部分104,第一组闩锁插脚124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26中的每个闩锁插脚包括朝向第二部分106的中心延伸的延伸部分132。此外,在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28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30中的每个连接切口部分包括连接脊134。

在实施例中,为了组装线对线连接器100,将接触部分142插入壳体102的第一部分104中(例如,如图1c所示)。接下来,将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竖直对齐,使得第一部分104的第一组闩锁插脚112与第二部分106的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28对齐。由于这种对齐,第一部分104的第二组闩锁插脚114也与第二部分106的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30对齐。然后将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按压在一起,直到第一部分104的延伸部分120中的每一个与第二部分106的连接脊134接合,并且第二部分106的延伸部分132中的每一个与第一部分104的连接脊122接合。结果,第一部分104牢固地互锁到第二部分106。因此防止了壳体102的意外拆卸。

在实施例中,为了拆卸壳体102,例如,可以通过例如向闩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向外的力(例如,通过从壳体102的中心拉开)来使第一部分104的闩锁部分与第二部分106的连接切口部分脱离接合。这样的力使延伸部分120与连接脊134脱离接合,并且使得第一部分104能够从第二部分106迅速地移除。因此,本文公开的壳体102的独特设计使得能够快速且容易地组装和拆卸。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壳体102换成另一个壳体,或者可以更换接触部分142。

应当注意,设想了替代的壳体。例如,另一个壳体可以包括基本上封闭容积的第一部分和在第一部分的端部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在端部处(例如,经由铰链)附接到第一部分,使得壳体基本上封闭容积。这样,接触部分142可以被插入第一部分中,并且然后被第二部分覆盖。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由绝缘材料的端部开口套管构成。壳体的任何合适形式与本文公开的线对线连接器一致。

尽管在图1a-图1d中示出的壳体102仅包含单个接触部分142,但是应当理解,可以设想替代的配置。在各个实施例中,壳体102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的尺寸可以设置成封闭容积,该容积中可以插入任何数量的接触部分(例如,类似于接触部分14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尺寸被设置为使得在一组锁锁插脚112、114、124和126中的每个闩锁插脚的长度大约加倍,并且壳体102的宽度大约加倍。这样,当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互锁时,由壳体102封闭的容积108变为大约四倍。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62和第二端部164可以包括四个电线开口(例如,类似于电线开口110)。这样,该容积可以包括四个单独的接触部分。接触部分可以彼此直接堆叠。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接触部分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所以插入接触部分中的一个的每根电线都电连接到所有其他电线。因此,这种布置允许有效地在大量电线之间建立电连接。

替代地,可以在插入容积108中的多个接触部分之间放置绝缘材料。这样,可以在单个单元中将多个不同的电线对彼此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壳体102中的接触部分的取向不同。例如,当一个接触部分可以以类似于接触部分142的方式取向(即,在第一端部162和第二端部164之间纵向延伸)时,另一接触部分可以以基本上垂直的方式取向(例如,在一组锁锁插脚112和连接切口部分118之间纵向延伸)。将会理解,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壳体102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的闩锁插脚和/或连接切口部分可以包括电线开口(例如,类似于电线开口110)。另外,壳体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的相对尺寸可以不同以适应不同取向的接触部分。这样的布置有助于在单个单元内从不同方向互连多对电线。

仍总体上参考图1a-图1d,壳体102的第一端部162还包括外表面136。在各个实施例中,外表面136包括平面部分138和成角度部分140。在实施例中,成角度部分140是圆形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成角度部分140是方形的。在各个实施例中,成角度部分140可以包括与电线开口110的期望形状相对应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平面部分138可以被非平面表面代替。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平面部分138可以被成形为球体或圆柱体的一部分。

在实施例中,平面部分138周向围绕成角度部分140,并且第一电线开口110设置在成角度部分140内。由于成角度部分140朝向壳体102的中心向内延伸,因此成角度部分140有助于将电线穿过电线开口110插入。用户不必将电线与电线开口110精确对齐,而是只需要将电线与成角度部分140和电线开口110的组合对齐,并且朝向壳体102的中心向电线施加力。如果用户错过电线开口110,则成角度部分140引导电线穿过电线开口110。因此,成角度部分140支持线对线连接器100的简单操作。

在各个实施例中,壳体102在与第一端部162相对的第二端部164处包括第二电线开口(未示出)。在实施例中,第二电线开口与第一电线开口的形状相同。例如,第一电线开口110和第二开口都可以是基本上圆形的并且具有相同的直径,以有助于类似尺寸的电线的连接。替代地,第一电线开口110可以具有与第二电线开口不同的尺寸(例如,更小或更大的直径),以有助于不同尺寸的电线的互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线开口110的形状与第二电线开口的形状不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线开口110为基本上方形的,而第二电线开口为圆形。应当理解,根据本文公开的线对线连接器,电线孔的任何形状/尺寸组合都是可能的。

总体上参考图1c,接触部分142包括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在邻近壳体102的第一电线开口110设置的接触部分142的第一端部处包括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42的第一端部与壳体102的第一端部162齐平。在替代实施例中,在接触部分142的第一端部和壳体102的第一端部162之间存在间隙。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包括类似地适合于壳体的第二端部164的开口。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中的开口被构造成当电线穿过壳体102中的电线开口(例如,第一电线开口110)插入时接收电线。

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包括第一表面148和第二表面150。在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48和第二表面150两者都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的第一端部朝向接触部分142的中心延伸。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还包括从第一表面148朝向第二表面150延伸的第一挠曲梁146(参见例如图1b)。类似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包括第一表面156、第二表面158和从第一表面156朝向第二表面158延伸的第二挠曲梁160。如通过下面的描述将变得更明显的,挠曲梁160和146有助于插入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开口中的电线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线开口110和第二电线开口两者都为卵形或基本上卵形(例如,椭圆形)。这允许为插入的电线提供缝隙以沿着单个方向在开口内滑动,以最大化电线和接触部分142之间的接触表面。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线开口110的主轴线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的第一表面148和第二表面150之间延伸,并且第二电线开口的主轴线在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第一表面156和第二表面158之间延伸。这种配置有助于插入的电线与接触部分142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由于电线开口的主轴线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

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表面之间延伸一距离,因此电线不需要弯曲以接触表面150和158。换句话说,卵形的电线开口有助于挠曲梁160和146迫使插入的电线抵靠表面150和158而无需弯曲电线,因为电线可以沿主轴线滑动。这样的配置使电线和接触部分142之间的接触表面最大化,从而有助于插入的电线之间的电连接。

在各个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4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之间的公共电线挡块。公共电线挡块可以包括第一电线挡块部分152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1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152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的第二表面150朝向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第二表面158延伸,并且第二电线挡块部分162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第二表面158朝向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的第二表面150延伸。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阻挡块部分152和第二电线阻挡块部分156包括基本上平面的表面,该表面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50和158的方向上延伸。在这样的配置中,当电线穿过第一电线接收部分144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154的开口插入时,电线最终将抵靠第一电线阻挡块部分152和第二电线阻挡块部分156按压。这防止电线被过度插入线对线连接器100中。结果,防止了电线的不期望的弯曲或错位,并且维持了电线和接触部分142之间的稳定电连接。

总体上参考图1e至图1g,根据说明性实施例描绘了线对线连接器166。线对线连接器166包括关于图1a-图1d描述的接触部分142,但是包括替代的壳体168。图1e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66的等距视图。图1f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壳体168的一部分170的等距视图。图1g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166的横截面视图。类似于关于图1a-图1d所描述的壳体102,壳体168包括第一部分170和第二部分172,该第一部分170和第二部分172彼此互锁以封闭由接触部分142占据的容积。

类似于关于图1a-图1d所描述的壳体102,壳体168的第一部分170包括第一组连接切口部分174和第二组连接切口部分176。另外,第一部分170包括第一组闩锁插脚178和第二组闩锁插脚180。同样,壳体168的第二部分172还包括第一组连接切口182和第二组连接切口(未示出)。而且,第二部分172包括第一组闩锁插脚184和第二组闩锁插脚(未示出)。

与关于图1a-图1d描述的壳体102对比,壳体168的每个连接切口部分(即,第一部分170和第二部分172中的每个连接切口部分)包括楔形件186。另外,每个闩锁插脚包括配置成接收相对的壳体部分的楔形件186的狭槽188。楔形件186和狭槽188分别在连接切口部分和闩锁插脚中的每一个中居中。当第一部分170与第二部分172组合以完成壳体168的组装时,第二部分172的狭槽188与第一部分170的楔形件186对齐。如图1g所示,然后将第一部分172和第二部分172按压在一起,使得闩锁插脚在楔形件186上方滑动,并且狭槽188的表面与楔形件186的边缘接合,以防止第一部分170与第二部分172分离。这样,楔形件186和狭槽188的组合代替了关于图1a-图1d描述的延伸部分和脊。

由于第一部分170和第二部分172之间(楔形件186和狭槽188之间)的联接点集中于壳体168,因此这种布置有助于使接触部分142与外部污染物隔离。当将图1g与图1b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出,壳体168的连接切口部分和闩锁插脚的布置用壳体材料更紧密地围绕接触部分142。因此,与壳体102相比,壳体168更有效地密封了被封装的容积。这使得用户能够采取进一步的步骤来隔离接触部分142。例如,用户可以向壳体168施加灌封化合物以防止水分进入内部容积,而灌封化合物不与接触部分142接触。

图2a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200的等距视图。图2d描绘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线对线连接器的接触部分200的等距视图。总体上参考图2a和2d,在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0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在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0由单片材料制成,该单片材料被成形和折叠以形成以下描述的各种结构。在替代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单独一片材料形成,并经由例如焊接工艺固定到另一部分。

接触部分200包括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和设置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之间的公共电线挡块210。在实施例中,公共电线挡块210包括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包括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16。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16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一端部218朝向接触部分200的中心轴线252延伸。

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还包括从第一表面212的弯曲部分224延伸的挠曲梁220,该挠曲梁220从第一表面212朝向第二表面216延伸。这种配置有助于由单片材料制造接触部分200。因为挠曲梁220从弯曲部分224延伸,因此仅需要弯曲与第一表面212相对应的一片材料的一部分以形成挠曲梁220。因此,图2a-图2d所示的实施例有助于接触部分200的快速且有效的制造。如上所述,可以设想替代实施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挠曲梁220与第一表面212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可以移除弯曲部分224的一部分以形成间隙)。此外,总体上参考图2d,在实施例中,挠曲梁220可以包括弯曲的切口292。弯曲的切口292允许挠曲梁220更好地顺应对应的电气元件并将对应的电气元件保持在挠曲梁220和第一表面212之间的适当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弯曲的切口可以是方形、半圆形或允许挠曲梁220接收并保持类似几何形状的对应的电气元件的任何其他几何形状。

在实施例中,挠曲梁220的端部(未示出)从第二表面216移位,以便在挠曲梁220和第二表面216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的尺寸小于要插入接触部分200中的电线的尺寸。从下面提供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种间隙有助于挠曲梁220向电线施加机械力从而抵靠第二表面216固定电线,从而在电线和接触部分200之间创建牢固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二表面216包括远侧部分226和近侧部分228。另外,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还包括从第二表面216延伸的第一盖部分230。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盖部分230延伸到远侧部分226和近侧部分228之间的分隔边界。这种布置有助于在接触部分200的制造过程期间使远侧部分226弯曲。由于这种弯曲,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可以形成为远侧部分226的延伸部。此外,因为第一盖部分230不从远侧部分226延伸,所以远侧部分226的高度小于近侧部分228的高度,这是由于在制造过程期间切割了单片材料。

仍参考图2a,类似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包括第一表面234和第二表面238。第一表面234和第二表面238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一端部240朝向接触部分200的中心轴线252延伸。

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还包括从第一表面234的弯曲部分(未示出)延伸的挠曲梁242,该挠曲梁242从第一表面234朝向第二表面238延伸。在实施例中,挠曲梁242的端部(未示出)从第二表面238移位以在挠曲梁242和第二表面238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间隙的尺寸小于要插入接触部分200中的电线的尺寸。如将从下面提供的描述中显而易见的,这样的间隙有助于挠曲梁242向电线施加机械力,从而抵靠第二表面238固定电线,以在电线和接触部分200之间创建牢固的电连接。

在实施例中,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包括远侧部分244和近侧部分246。另外,第二电线接收部分404还包括从第二部分236延伸的第二盖部分248。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盖部分248延伸到远侧部分244和近侧部分246之间的分隔边界。这种布置有助于远侧部分244在接触部分200的制造过程期间弯曲。由于这种弯曲,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可以形成为远侧部分244的延伸部。此外,因为第二盖部分248不从远侧部分244延伸,所以远侧部分244的高度小于近侧部分246的高度,这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切割了单片材料。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一表面212放置在接触部分200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一表面234放置在接触部分200的第二侧上。结果,挠曲梁220和242在接触部分200的中心轴线上方朝向彼此延伸。另外,由于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从第二表面216和238的远侧部分226和244延伸,因此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也朝向接触部分200的中心轴线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设置在中心轴线252的第一侧上,更靠近接触部分200的第一端部218。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设置在中心轴线252的第二侧上,更靠近接触部分200的第二端部240。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与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邻接,以形成公共电线挡块210。

在各个实施例中,公共电线挡块210设置在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之间。如本文所指,术语“公共电线挡块”是指被设计成防止插入接触部分中的电线中的每根电线过度插入的单个结构。单个结构可以由多个构件或元件构成。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在中心轴线252附近处彼此邻接以形成公共电线挡块210。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中的每一个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接触部分200的基部250延伸。这种布置防止用户将电线过度插入接触部分200中。如果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倾斜,则插入的电线上的指向接触部分200的中心的力可以潜在地迫使电线的端部远离接触部分的表面(例如,在由于盖部分230没有从远侧部分226延伸而导致的间隙中),从而导致安全隐患或变形电线。然而,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可以倾斜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的形状可以不同于图中所示的形状。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208可以各自包括凹表面,其中凹面指向中心轴线252。这样,力的施加将电线引向接触部分200的中心,并且因此远离接触部分200中的间隙。因此,确保了电线和接触部分200之间的安全牢固的电连接。

仍参考图2a,接触部分200还包括基部250。在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2和234以及第二表面216和238的每一个从基部250延伸。在各个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0可以由单片导电材料形成。这样,在将单片切割成形成上述各种特征所必需的形状之后,将片材折叠,使得第一表面212和234基本上垂直于基部250延伸。在实施例中,然后折叠片材再次使得表面216和238与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的组合也基本上垂直于基部250延伸。然后折叠这些组合,使得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基本上垂直于第二表面216和238延伸。最后,将远侧部分226和244弯曲以形成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因此,接触部分200的结构有助于有效经济地制造过程。

在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相等(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各自从基部250延伸相同的竖直距离250)。一旦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弯曲,这种配置有助于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与第一表面212和234齐平。结果,接触部分200的外表面相对光滑。这些光滑的表面使壳体(例如,壳体102)能够紧密贴合在接触部分200周围,使得由此形成的电连接保持牢固。如上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彼此不同,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所示的示例中,基部250、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以及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中的每一个基本上是平面的。这样的配置使得能够由单片材料快速制造。然而,基部250、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以及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的形状可以不同,而不脱离本公开。例如,基部250、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以及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包括倒圆表面。在实施例中,基部250、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以及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中的每一个被倒圆,使得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封闭基本上圆柱形的容积。

图2b和图2c示出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接触部分200的横截面视图。图2a示出了横截面视图,其中移除了接触部分200的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图2c示出了横截面视图,其中移除了接触部分200的第一盖部分230和第二盖部分248,并且电线260和262被插入接触部分200中。如图2b所示,挠曲梁220和242以第一角度从第二表面216和238延伸以在挠曲梁220和242的端部与第二表面216和238之间形成间隙254和256。可以基于在接触部分200的制造过程期间第一表面212和234弯曲的程度来调节间隙254和256的程度。因此,可以基于电线的尺寸来预先确定弯曲部分224和258弯曲的角度,接触部分200被设计成与该电线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部分224和258弯曲的角度是弯曲部分224和258相对于端部218和240的位置以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的函数,例如,可以选择弯曲部分224和258弯曲的角度以产生间隙254和256,间隙254和256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的预定百分比。

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与基部250的宽度具有关系。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等于基部250的宽度。这样,由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形成的开口是基本上方形的。这种配置有助于牢固地插入具有对称导体的电线。将会理解,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212、216、234和238的高度可以大于或小于基部250的宽度,以有助于牢固地插入不同形状的电线。

在图2c中,电线260和262插入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中。第一电线260插入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中。在实施例中,电线260被剥去外绝缘层的量大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长度。结果,仅电线260的内部导电部分插入接触部分200中。类似地,第二电线262插入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中。在实施例中,电线262被剥去的外绝缘层的量大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长度。结果,仅电线262的内部导体部分插入接触部分200中。

在所示的示例中,电线260和262穿过间隙254和256插入,直到端部264和266抵靠公共电线挡块210按压。由于在未将电线插入接触部分200中时形成的间隙254和256的尺寸小于电线260和262的内部导电部分的尺寸,因此电线260和262的插入导致挠曲梁220和242在远离第二表面216和238的方向上移位。这样的移位在挠曲梁220和242以及第一表面212和234的弯曲部分224和258上施加拉伸应变。结果,接触部分200机械地迫使电线260和262的端部264和266进入第二表面216和234。由于接触部分200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且电线260和262的外绝缘层被移除,因此在电线260和262之间创建了牢固可靠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另外,公共电线挡块210的结构进一步有助于电线260和262之间的电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的远侧部分244延伸。由于接触梁242抵靠第二表面238按压第二电线262,因此公共电线挡块210的结构在电线260和262之间提供了附加的电联接点,因为第一电线260还经由挠曲梁242所提供的机械力电连接到第二表面238。因此,接触部分200的独特的单件式设计使得电线260和262之间能够实现多个电接触点。

现在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接触部分300的等距视图。接触部分300是图2a-图2c所示的接触部分200的替代方案。在实施例中,接触部分300与接触部分200共享许多特征。因此,在图3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这种相似的特征。接触部分300与接触部分2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电线挡块的配置。与上面讨论的接触部分200相比,接触部分300包括公共电线挡块306,该公共电线挡块306包括在接触部分300的中心轴线308附近处基本上共面的第一电线挡块部分302和第二电线挡块部分304。在替代实施例中,公共电线挡块306可以不在中心轴线308处,而是偏离中心轴线308。

第一电线挡块部分302从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的远侧部分244朝向接触部分300的中心延伸。在实施例中,第一电线挡块部分302延伸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的远侧部分244和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二表面216的远侧部分226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一半。第二电线挡块部分304从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二表面216的远侧部分226朝向接触部分300的中心延伸。在实施例中,第二电线阻挡块部分304也延伸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二表面216的远侧部分226和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的远侧部分244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一半。这样,第一电线挡块部分302的端部与第二电线挡块部分304的端部在接触部分300的中心处附近相交。

与上述接触部分200相似,接触部分300可以由单片导电材料(诸如金属)制成。这样,该片材料可以被切割和折叠以形成接触部分300。在切割和折叠过程期间,片材的用于形成第二电线接收部分204的第二表面238的部分例如可以从基部250折叠,使得第二表面238基本上垂直于基部250延伸。而且,用于形成远侧部分244的片材部分也可以被折叠以创建第一电线挡块部分302。对于用于形成第一电线接收部分202的第二表面216的部分片材进行类似的折叠。

虽然电线挡块部分302和304的配置与本公开一致,但是关于图2a-图2b所描述的电线挡块部分206和208的配置是优选的。如本文所述,接触部分200和300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切割和冲压材料而由单片材料构成。所使用的材料(例如,金属片材)具有抗压弹性。这样,在按压材料以在接触部分200和300中创建各种弯曲时,材料弯曲回去。鉴于此,在制造过程期间,希望以大于接触部分200和300所期望的最终角度的角度弯曲材料。在图3的布置中,由于电线挡块部分302和304彼此邻接,不能过度弯曲接触部分300,从而导致电线挡块部分302和304之间的不期望的间隙,从而降低了公共电线挡块306防止电线过度插入的功效。因此,图2a-图2b中所示的配置是优选的,因为该材料可以被过度按压以形成具有期望角度的电线挡块部分200,从而在公共电线挡块210中没有间隙。另外,由于电线挡部分206和208彼此重叠,因此它们彼此加强。这样的加强增强了公共电线挡块210,从而防止用户克服由公共电线挡块210提供的阻力和过度插入电线。

现在转到图4,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示出了线对线连接器400。线对线连接器400包括上述的壳体102。因此,以上关于图1a-图1d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用于指示此类相同特征。线对线连接器400可以包括上述的接触部分200或300。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线402穿过壳体102的第一端部162处的第一电线开口110。第一电线402通过挠曲梁(例如,接触部分200的挠曲梁220)牢固地连接到接触部分的表面(例如,接触部分200的表面216)。为了创建这样的牢固连接,将第一电线402的第一端部穿过电线开口110插入并且抵靠挠曲梁按压,直到第一电线402的一部分滑动穿过挠曲梁和表面之间的间隙(例如,间隙254)并且抵靠接触部分的电线挡块的一部分(例如,第一电线挡块部分206)为止。结果,挠曲梁抵靠接触部分的表面按压第一电线402,从而同时在第一电线402和接触部分之间创建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类似地,第二电线408穿过壳体102的第二端部处的第二电线开口(未示出)。类似的过程用于在第二电线408和接触部分之间创建牢固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线402包括外绝缘层404和导电芯406。导电芯406可以包括任何已知的导体布置。第二电线408还包括外绝缘层410和导电芯(未示出)。在实施例中,电线402和404的外绝缘层404和410的部分从插入线对线连接器400中的电线402和404的端部移除。结果,抵靠导电接触部分按压电线402和404的导电芯,并在电线402和408之间创建电连接。在所示的示例中,电线402和404的从线对线连接器400向外延伸的整个部分没有被剥离其外绝缘层。这样的布置使暴露的导电芯的安全问题最小化。

关于本文中基本上对任何复数和/或单数术语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或应用从复数转换为单数和/或从单数转换为复数。为清楚起见,本文可以明确地阐述各种单数/复数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常,本文(尤其是所附权利要求(例如,所附权利要求的主体)中)使用的术语通常旨在作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理解为“至少具有”,术语“包含”应解释为“包含但不限于”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如果意图引入特定数量的权利要求记载内容,则在权利要求中将明确地陈述这样的意图,并且在没有这样的叙述的情况下,不存在这样的意图。例如,为了帮助理解,以下所附权利要求可以包含介绍性短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的使用以引入权利要求记载内容。然而,这些短语的使用不应被解释为暗示由不定冠词“一”或“一个”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内容将包含这种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内容的任何特定权利要求限制为仅包含一个这样的记载内容的发明,即使相同的权利要求包括介绍性短语“一个或多个”或“至少一个”和诸如“一”或“一个”的不定冠词(例如,“一”和/或“一个”通常应被解释为意味着“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对于使用用于引入权利要求记载内容的定冠词也是如此。另外,即使明确地记载了特定数量的引入的权利要求记载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认识到,这种记载内容通常应该被解释为意味着至少所记载的数量(例如,没有其他修饰语的“两个记载内容”的简单记载通常意味着至少两个记载内容、或两个或更多个记载内容)。此外,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的至少一个”的约定的那些情况下,通常,这种结构意图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该惯例的意义上(例如,“具有a、b和c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系统:该系统仅具有a、仅具有b、仅具有c、同时具有a和b、同时具有a和c、同时具有b和c,和/或同时具有a、b和c,等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的至少一个”的约定的情况下,通常,这种结构意图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该惯例的意义上(例如,“具有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系统:该系统仅具有a、仅具有b、仅具有c、同时具有a和b、同时具有a和c、同时具有b和c,和/或同时具有a、b和c,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实际上,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中,呈现两个或更多个替代术语的任何析取词和/或短语都应该被理解为考虑包括这些术语中的一个、术语中的任一个或术语中的两者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将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说明性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并非旨在穷举或限制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化,或者可以从所公开实施例的实践中获得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