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885发布日期:2019-04-29 15:1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得到电力供应,这其中离不开远距离输电设备的发展。远距离输电设备中的变电设备如变压器和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变压器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1294816.5公开一种天然酯绝缘油配电变压器,包括油箱、铁芯、高压线圈、低压线圈、高压套管、低压套管、油位计和分接开关,所述的油箱为椭球形,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分别紧密缠绕在铁芯上,铁芯浸装于油箱内的天然酯绝缘油中,油箱顶部外表面上安装有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分别与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连接,油箱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油位计并延伸至天然酯绝缘油内,分接开关设置在高压套管和低压套管中间的油箱顶部,油箱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注油阀,油箱箱体下部一侧设置有放油阀。所述油箱的油箱壁设置为波纹壁结构,波纹壁结构用于增加油箱壁的弹性。对应椭球形油箱长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为多个等距间隔排列的矩形散热片组成。所述的散热片上均匀镶嵌有圆形凸起或螺旋翅片。油箱的外表面涂覆有基于碳纳米改性的树脂基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为40~50μm。散热片的外表面涂覆有基于碳纳米改性的树脂基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为40~50μm。油箱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散热器,水循环散热器包括净化进油管、输油管、净化出油管、储水箱和水循环机构,净化进油管和净化出油管分别与注油阀和放油阀连接,净化进油管上设置有油泵,储水箱套装在输油管上,水循环机构的入水口设置在储水箱底部,且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箱顶部。水循环散热器中的输油管设置为螺旋状或双螺旋状。净化出油管上设置有吸湿器。

该发明专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与市场上大多数变压器类似,对于整个变电设备而言,在绝缘油长时间工作后,或者变压器箱体漏气后等情形下,绝缘油均易混入空气,将严重影响绝缘油的绝缘等性能,会大大增大击穿和火灾等事故。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绝缘油进行净化的同时还可除去混入绝缘油中的空气,绝缘油不易被击穿,显著提高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的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包括变压器箱体,装于变压器箱体内的变压绕组和绝缘油,以及安装于变压器箱体外的散热器和对绝缘油进行过滤的净油器;还包括对所述净油器进行控制的智能控制器;所述净油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筒状的净油箱,设于净油箱内的除杂部件,连通于净油箱和所述变压器箱体之间的净化进油管和净化出油管,设于净化进油管上的进油动力装置,设于净化出油管上的出油动力装置,以及空气提取机构;所述净油箱形成有与所述净化进油管连通的进油口和与所述净化出油管连通的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处于所述除杂部件的上方,所述出油口处于所述除杂部件的下方;所述净化进油管至少具有与所述进油动力装置相对应的进油弹性管段,所述净化出油管至少具有与所述出油动力装置相对应的出油弹性管段;

所述进油动力装置包括承载所述进油弹性管段的第一承载槽座,循环辊压所述进油弹性管段的第一辊压轮,驱动第一辊压轮转动的第一传动轴,以及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承载槽座形成有容置所述进油弹性管段的第一圆弧形槽,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一圆弧形槽的圆心,各所述第一辊压辊循环进入所述第一圆弧形槽对所述进油弹性管段进行辊压;所述第一辊压轮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辊压杆,以及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各第一辊压杆端部的第一辊压辊;各所述第一辊压辊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平行;所述出油动力装置包括承载所述出油弹性管段的第二承载槽座,循环辊压所述出油弹性管段的第二辊压轮,驱动第二辊压轮转动的第二传动轴,以及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承载槽座形成有容置所述出油弹性管段的第二圆弧形槽,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二圆弧形槽的圆心,各所述第二辊压辊循环进入所述第二圆弧形槽对所述出油弹性管段进行辊压;所述第二辊压轮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辊压杆,以及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各第二辊压杆端部的第二辊压辊;各所述第二辊压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相平行;

所述空气提取机构包括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净油箱内的活塞,驱动活塞上下运动并贯穿净油箱上端的活塞杆,驱动活塞杆上下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以及将空气排出的排气机构;所述净油箱的上端形成有供所述活塞杆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净油箱内的密封挡板,设于密封挡板上并向上通气的第一单向阀门,和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并向上通气的第二单向阀门;所述密封挡板形成有安装所述第一单向阀门的第三通孔,所述净油箱的上端还形成有排气孔;所述密封挡板处于所述活塞的下方并处于所述进油口的上方;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由所述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塞杆上端连接的传动板,驱动传动板上下运动的螺杆,驱动螺杆转动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传动板形成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孔;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由所述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第一承载槽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辊压轮的进油容腔,所述第一圆弧形槽处于所述进油容腔的下部;所述第一承载槽座形成有两个处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槽两端并供所述净化进油管穿过的进油限位孔;所述第二承载槽座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辊压轮的出油容腔,所述第二圆弧形槽处于所述出油容腔的下部;所述第二承载槽座形成有两个处于所述第二圆弧形槽两端并供所述净化出油管穿过的出油限位孔。

所述第一辊压辊均通过进油转动轴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辊压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辊压辊均通过出油转动轴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辊压杆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辊压杆围绕所述第一传动轴均匀排列设置,且各所述第一辊压杆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辊压杆围绕所述第二传动轴均匀排列设置,且各所述第二辊压杆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

所述净油箱的下端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配设有排污阀门。

所述净化进油管和净化出油管整体均为弹性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其突破传统变电设备绝缘结构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净油器对变压器箱体内的绝缘油进行循环净化,具体是,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传动第一辊压轮转动,第一辊压轮通过各第一辊压杆带动各第一辊压辊对进油弹性管段进行循环辊压,使进油弹性管段内的绝缘油被逐渐挤压进入到净油箱内,进而由第一辊压辊将变压器箱体内的绝缘油逐渐输送进入到净油箱内,由除杂部件进行吸附除杂净化;同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轴传动第二辊压轮转动,第二辊压轮通过各第二辊压杆带动各第二辊压辊对出油弹性管段进行循环辊压,使出油弹性管段内的绝缘油被逐渐挤压进入到变压器箱体内,进而由第二辊压辊将净油箱内净化后的绝缘油逐渐输送进入到变压器箱体内;并且可依靠智能控制器对空气提取机构进行控制,使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利用第一单向阀门在活塞向上运动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而第二单向阀门在活塞向上运动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使净油箱内形成负压,使混入绝缘油内的微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浮到绝缘油表面,使绝缘油中的空气进入到密封挡板和活塞之间被抽出;当净油箱内的空气达到一定量后,可利用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单向阀门处于封闭状态,而第二单向阀门处于打开状态,使密封挡板和活塞之间的空气从第二单向阀门逐渐排出。由于第一辊压辊可对进油弹性管段进行单向辊压,第二辊压辊可对出油弹性管段进行单向辊压,可避免绝缘油倒流,也不会因为净油箱内的负压而加速流动,所以在净油箱内形成负压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可停机,也可继续工作;而且在抽风机抽气的同时,升降驱动装置可向上或向下动作。第一圆弧形槽可保证第一辊压辊始终对进油弹性管段保持恒定的辊压力,不会倒流,第二圆弧形槽可保证第二辊压辊始终对出油弹性管段保持恒定的辊压力,不会倒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其可对绝缘油进行净化的同时还可除去混入绝缘油中的空气,绝缘油不易被击穿,显著提高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变压器箱体

21-变压绕组22-散热器

31-净油箱311-排气孔32-除杂部件33-净化进油管331-进油弹性管段34-净化出油管341-出油弹性管段351-第一承载槽座3511-第一圆弧形槽352-第一辊压轮3521-第一辊压杆3522-第一辊压辊353-第一传动轴361-第二承载槽座3611-第二圆弧形槽362-第二辊压轮3621-第二辊压杆3622-第二辊压辊363-第二传动轴371-活塞3711-第二通孔372-活塞杆373-升降驱动装置3731-传动板3732-螺杆3733-升降驱动电机3741-密封挡板37411-第三通孔3742-第一单向阀门3743-第二单向阀门

4-外包壳41-容气腔42-电加热器43-温度传感器44-过压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变电设备的统筹智能管理系统的绝缘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变压器箱体1,装于变压器箱体1内的变压绕组21和绝缘油,以及安装于变压器箱体1外的散热器22和对绝缘油进行过滤的净油器;还包括对净油器进行控制的智能控制器;在绝缘油长时间工作后,或者是在打开箱主体后,以及将绝缘油导入导出等过程中,绝缘油均易混入空气,将严重影响绝缘油的绝缘等性能,为了改善这种缺陷,优选地,净油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筒状的净油箱31,设于净油箱31内的除杂部件32,连通于净油箱31和变压器箱体1之间的净化进油管33和净化出油管34,设于净化进油管33上的进油动力装置,设于净化出油管34上的出油动力装置,以及空气提取机构;净油箱31形成有与净化进油管33连通的进油口和与净化出油管34连通的出油口;进油口处于除杂部件32的上方,出油口处于除杂部件32的下方;净化进油管33至少具有与进油动力装置相对应的进油弹性管段331,净化出油管34至少具有与出油动力装置相对应的出油弹性管段341;优选地,进油弹性管段331和出油弹性管段341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进油动力装置包括承载进油弹性管段331的第一承载槽座351,循环辊压进油弹性管段331的第一辊压轮352,驱动第一辊压轮352转动的第一传动轴353,以及驱动第一传动轴353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承载槽座351形成有容置进油弹性管段331的第一圆弧形槽3511,第一传动轴353的轴线穿过第一圆弧形槽3511的圆心,各第一辊压辊3522循环进入第一圆弧形槽3511对进油弹性管段331进行辊压;第一辊压轮352包括多个沿第一传动轴353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辊压杆3521,以及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各第一辊压杆3521端部的第一辊压辊3522;各第一辊压辊3522与第一传动轴353相平行;出油动力装置包括承载出油弹性管段341的第二承载槽座361,循环辊压出油弹性管段341的第二辊压轮362,驱动第二辊压轮362转动的第二传动轴363,以及驱动第二传动轴363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承载槽座361形成有容置出油弹性管段341的第二圆弧形槽3611,第二传动轴363的轴线穿过第二圆弧形槽3611的圆心,各第二辊压辊3622循环进入第二圆弧形槽3611对出油弹性管段341进行辊压;第二辊压轮362包括多个沿第二传动轴363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辊压杆3621,以及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各第二辊压杆3621端部的第二辊压辊3622;各第二辊压辊3622与第二传动轴363相平行;

空气提取机构包括密封滑动设于净油箱31内的活塞371,驱动活塞371上下运动并贯穿净油箱31上端的活塞杆372,驱动活塞杆372上下运动的升降驱动装置373,以及将空气排出的排气机构;净油箱31的上端形成有供活塞杆372贯穿的第一通孔,活塞371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3711;排气机构包括设于净油箱31内的密封挡板3741,设于密封挡板3741上并向上通气的第一单向阀门3742,和设于第二通孔3711内并向上通气的第二单向阀门3743;密封挡板3741形成有安装第一单向阀门3742的第三通孔37411,净油箱31的上端还形成有排气孔311;密封挡板3741处于活塞371的下方并处于进油口的上方;

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净油器对变压器箱体1内的绝缘油进行循环净化,具体是,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353传动第一辊压轮352转动,第一辊压轮352通过各第一辊压杆3521带动各第一辊压辊3522对进油弹性管段331进行循环辊压,使进油弹性管段331内的绝缘油被逐渐挤压进入到净油箱31内,进而由第一辊压辊3522将变压器箱体1内的绝缘油逐渐输送进入到净油箱31内,由除杂部件32进行吸附除杂净化;同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轴363传动第二辊压轮362转动,第二辊压轮362通过各第二辊压杆3621带动各第二辊压辊3622对出油弹性管段341进行循环辊压,使出油弹性管段341内的绝缘油被逐渐挤压进入到变压器箱体1内,进而由第二辊压辊3622将净油箱31内净化后的绝缘油逐渐输送进入到变压器箱体1内;并且可依靠智能控制器对空气提取机构进行控制,使升降驱动装置373驱动活塞杆372带动活塞371向上运动,利用第一单向阀门3742在活塞371向上运动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而第二单向阀门3743在活塞371向上运动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使净油箱31内形成负压,使混入绝缘油内的微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浮到绝缘油表面,使绝缘油中的空气进入到密封挡板3741和活塞371之间被抽出;当净油箱31内的空气达到一定量后,可利用升降驱动装置373驱动活塞杆372带动活塞37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单向阀门3742处于封闭状态,而第二单向阀门3743处于打开状态,使密封挡板3741和活塞371之间的空气从第二单向阀门3743逐渐排出。由于第一辊压辊3522可对进油弹性管段331进行单向辊压,第二辊压辊3622可对出油弹性管段341进行单向辊压,可避免绝缘油倒流,也不会因为净油箱31内的负压而加速流动,所以在净油箱31内形成负压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可停机,也可继续工作;而且在抽风机抽气的同时,升降驱动装置373可向上或向下动作。第一圆弧形槽3511可保证第一辊压辊3522始终对进油弹性管段331保持恒定的辊压力,不会倒流,第二圆弧形槽3611可保证第二辊压辊3622始终对出油弹性管段341保持恒定的辊压力,不会倒流。优选地,净油箱31的上端形成有透气孔,便于活塞371运动和空气排出。

优选地,升降驱动装置373包括与活塞杆372上端连接的传动板3731,驱动传动板3731上下运动的螺杆3732,驱动螺杆3732转动的升降驱动电机3733;传动板3731形成有与螺杆3732相配合的螺孔。

为了对进油动力装置和出油动力装置的主要结构进行保护,且使结构更加合理,运行顺畅,优选地,第一承载槽座351形成有容置第一辊压轮352的进油容腔,第一圆弧形槽3511处于进油容腔的下部;第一承载槽座351形成有两个处于第一圆弧形槽3511两端并供净化进油管33穿过的进油限位孔,进油限位孔可对净化进油管33进行限位固定;第二承载槽座361形成有容置第二辊压轮362的出油容腔,第二圆弧形槽3611处于出油容腔的下部;第二承载槽座361形成有两个处于第二圆弧形槽3611两端并供净化出油管34穿过的出油限位孔,出油限位孔可对净化出油管34进行限位固定。优选地,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均配设有腔盖进行遮盖保护。

优选地,第一辊压辊3522均通过进油转动轴与相应的第一辊压杆3521的端部连接;第二辊压辊3622均通过出油转动轴与相应的第二辊压杆3621的端部连接。第一辊压辊3522依靠进油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辊压辊3622依靠出油转动轴进行转动。

优选地,第一辊压杆3521围绕第一传动轴353均匀排列设置,且各第一辊压杆3521通过轴套与第一传动轴353连接;第二辊压杆3621围绕第二传动轴363均匀排列设置,且各第二辊压杆3621通过轴套与第二传动轴363连接。轴套与第一传动轴353和第二传动轴363均采用键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使第一传动轴353带动第一辊压杆3521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轴363带动第二辊压杆3621进行同步转动。

优选地,净油箱31的下端设有排污口,排污口配设有排污阀门。

优选地,净化进油管33和净化出油管34整体均为弹性软管。安装方便成本低。

优选地,还包括包覆在变压器箱体、散热器22和净油箱外的外包壳4,此外包壳与变压器箱体1和净油箱31之间具有容气腔41,此容气腔41中填充有保温气体,此保温气体为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此容气腔中设有电加热器42和温度传感器43,此电加热器42和温度传感器43与智能控制器进行信号沟通并受控。保温气体配设有储存罐和与容气腔连通的气泵,外包壳4还设有过压排气阀44,且此过压排气阀44也可受智能控制器控制。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高原等寒冷地带,由于低温可能造成天然酯等绝缘油凝固,进而影响绝缘油对变电设备的冷却和绝缘效果,尤其是当电压突变时,固态的绝缘油因无法瞬间吸收变电设备的热量而融化,再次瞬间会造成击穿和火灾等情况。电加热器可对具有稳定性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气体进行加热,并由智能控制器控制保持此保温气体处于一定常温温度范围内,进而在不影响绝缘油散热的基础上,使绝缘油处于一个适宜温度的环境中并保持高流动状态,具有更加高效的冷却和绝缘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保温气体的温度不可过高,将影响绝缘油的散热。

优选地,智能控制器与远程控制终端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和发射装置进行信号沟通,且智能控制器可受远程控制终端控制。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