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1810发布日期:2019-09-13 19:3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电路基板等上使用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及安装有表面安装线圈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关于用于电子设备等的线圈装置,提案有将用于抑制磁通向线圈装置的周边的泄漏的屏蔽部件安装于线圈装置的技术。另外,屏蔽部件优选相对于基板或电子设备的地线(接地线)电连接。另外,关于表面安装用的线圈装置,也存在寻求使用屏蔽部件来抑制磁通的泄漏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85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与线圈装置分别安装于基板的现有屏蔽部件中,由于安装两个部件而生产效率上存在问题。另外,在采用使屏蔽部件事先与线圈装置一体化的方法的情况下,特别是要适用于表面安装的线圈装置时,在将屏蔽部件连接到地线等方面,存在以下列举的技术问题。

即,在采用相对于线圈装置内部的接地端子预先连接有屏蔽部件的技术时,在线圈装置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对接地端子和屏蔽部件进行布线。因此,这样的附有屏蔽部件的线圈装置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在线圈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也考虑仅使屏蔽部件与线圈装置一体化,不将屏蔽部件与线圈装置内部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并且,为了使屏蔽部件接地,考虑使屏蔽部件具有对安装基板的设置部,将屏蔽部件直接布线到安装基板。但是,如果将屏蔽部件直接布线到安装基板,则屏蔽部件的设置部与线圈装置的端子两者相对于安装基板以成为适当的高度的方式进行对位,需要使屏蔽部件与线圈装置一体化。

就这种线圈装置而言,如果将屏蔽部件的设置部的高度与线圈装置的端子的高度均纳入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很难确保足够的装配公差。另外,在屏蔽部件的设置部与线圈装置的端子的位置准确性不充分时,可能会产生设置部或端子从安装基板浮起而造成安装不良等的问题。另外,在采用将屏蔽部件的设置部和线圈部件的端子同时布线到安装基板的技术的情况下,需要连接到较多的焊盘图案,因此,具有因形成于各焊盘图案的备用焊料不均匀等而产生触点浮起等造成的连接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安装时的连接不良、生产性良好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及包括这样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具有:

骨架,其具有中空筒状的中空筒部、和与所述中空筒部连接且具备在安装时设置于安装基板的端子的端子台部;

绕线部件,其具有卷绕于所述中空筒部的卷绕部,两端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芯,其具有通过所述中空筒部的中脚部,安装于所述骨架;

屏蔽部件,其具有位于所述卷绕部的外径方向的遮蔽部、相对于所述骨架沿着安装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的卡合部、和相对于所述卡合部直接或经由所述遮蔽部连接且在安装时设置于所述安装基板的设置部。

本发明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由于屏蔽部件的卡合部相对于骨架沿着安装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所以在将线圈装置设置于安装基板时,可以将屏蔽部件的设置部与骨架的端子两者以适当的高度配置于安装基板的各焊盘图案。因此,这种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在设置于安装基板时,可以防止线圈装置的端子或设置部从安装基板的焊盘图案上浮起的问题,能够有效防止线圈装置的连接不良。

另外,这种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因为在制造表面安装线圈装置时,不必使屏蔽部件的设置部和线圈装置的端子的高度保持一致,所以可以容易地确保足够的装配公差,生产性良好。另外,由于不必将屏蔽部件与端子进行布线,所以在这一点上生产性也良好。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遮蔽部与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位于所述安装方向的一方即上方的顶板部和所述顶板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具有从所述顶板部向所述安装方向的另一方即下方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板部,

也可以是,所述设置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板部的下端分别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设置部。

由于遮蔽部具有顶板部和第一及第二侧板部,从而遮蔽部可以将卷绕部从3个方向进行包围,因此,这种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磁通的泄漏。另外,这种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因为安装机可以吸附顶板部而进行安装,所以通过安装机进行的搬运是容易的。

另外,例如所述顶板部也可以为矩形平板状,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板部也可以与所述顶板部的一对对边分别连接,

所述卡合部也可以具有与所述顶板部的另一对对边分别连接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

这种表面安装线圈部件因为第一及第二卡合部可以从两侧夹持骨架,所以能够使骨架和屏蔽部件更可靠地卡合。另外,由于第一及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及第二侧板部相对于顶板部独立地连接,所以通过使第一及第二侧板部与设置部的形状简单化,抑制从顶板部到设置部的长度(屏蔽部件安装方向上的全长)的偏差,能够抑制安装时的形状的偏差。

另外,例如,所述芯也可以具有互为分体的第一芯部分和第二芯部分,

本发明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还可以具有卷绕在所述芯的外周且将所述第一芯部分和所述第二芯部分相互固定的胶带。

这种具有芯和胶带的线圈装置容易装配,且可以容易地调节磁通的泄漏量。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安装基板,其具有一对焊盘图案、将所述一对焊盘图案相互连接的导体部、和与所述一对焊盘图案不同的其他焊盘图案;

骨架,其具有中空筒状的中空筒部、和与所述中空筒部连接且具备设置于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其他焊盘图案的端子的端子台部;

绕线部件,其具有卷绕于所述中空筒部的卷绕部,两端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芯,其具有通过所述中空筒部的中脚部,安装于所述骨架;

屏蔽部件,其具有具备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位于所述安装方向的一方即上方的顶板部的遮蔽部、相对于所述骨架沿着所述安装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地卡合的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卡合部直接或经由所述遮蔽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一对焊盘图案的一对设置部,

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导体部以从所述安装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卷绕部的方式进行配置。

这种电子设备具有相对于骨架能够相对移动地进行卡合的卡合部,因此,端子和设置部两方相对于安装基板的焊盘图案适宜地接触安装。另外,由于相对于焊盘图案适宜地设置设置部,所以即使在骨架和芯等的周边填充了灌封树脂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地防止屏蔽部件从安装基板浮起的问题。另外,由于屏蔽部件的顶板部和安装基板的导体部配置为从安装方向的两侧夹持绕线部件的卷绕部,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向安装方向两侧的泄漏磁通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安装过程的概念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安装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安装基板的焊盘图案的概念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作为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的变压器10被安装在装载于例如ev(electricvehicle:电动运输设备)之类的车辆的车载用电子设备、家庭用或者工业用电子设备等中所包含的安装基板上而使用。变压器10通过安装机吸附变压器10的上表面(顶板部63)进行搬运而可以表面安装于安装基板。但是,变压器10也可以通过表面安装以外的方法安装于基板上而使用。

变压器10具备具有流经电流的绕线等的绕线部件40、卷绕有绕线部件40的骨架20、芯50、屏蔽部件60、以及胶带90。如变压器10的分解立体图即图2所示,变压器10通过相对于骨架20组合绕线部件40(参照图1及图3)、芯50、胶带90及屏蔽部件60而制造。此外,图2中省略绕线部件40的图示。

如图4(b)所示,变压器10在设置于安装基板80的安装面80c的焊盘图案83、86、88上设置端子33、36的下端和屏蔽部件60的设置部70(第二设置部73)的下端(参照图6)。如图1~图4所示,在变压器10的说明中,将与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一致的安装方向作为z轴方向,将与安装方向垂直且图1所示的绕线部件的卷绕轴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包含于变压器10的骨架20具备中空筒状的中空筒部22、与中空筒部22连接且具备端子31、32、33的端子台部24、同样具备端子34、35、36的端子台部25、凸缘部26、27。中空筒部22具有沿y轴方向与安装面80c平行地延伸的大致四棱柱状的外形。在中空筒部22的两端连接有从中空筒部22向z轴的正方向及x轴方向突出的凸缘部26、27和从中空筒部22向z轴负方向突出的端子台部24、25。

如图2所示,骨架20的端子台部24与中空筒部22的y轴负方向侧的下方连接。备置于端子台部24的端子31、32、33具有两端部朝向y轴负方向侧的大致u字的形状。端子31、32、33嵌件成型于骨架20的端子台部24,两端部从端子台部24露出。如图1所示,在各端子31、32、33的上端部连接有作为绕线部件40的两端的绕线端部44a、44b、44c。另外,如图4所示,各端子31、32、33的下端部在安装时设置在安装基板80上,与图6所示的焊盘图案81、82、83相连接。

如图3所示,骨架20的端子台部25与中空筒部22的y轴正方向侧的下方连接。备置于端子台部25的端子34、35、36具有两端部朝向y轴正方向侧的大致u字的形状。端子34、35、36与端子31、32、33相同,嵌件成型于骨架20的端子台部25,两端部从端子台部25露出。在各端子34、36的上端部连接有作为绕线部件40的两端的绕线端部44d、44f(参照图5),各端子34、36的下端部在安装时设置在安装基板80上,与图6所示的焊盘图案84、86相连接。

如图4所示,具备端子31、32、33的端子台部24和具备端子34、35、36的端子台部25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图2所示的骨架20以中空筒部22的中心位置为基准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但是,骨架20也可以具有不对称的形状。

如图2所示,在与中空筒部22的y轴负方向侧连接的凸缘部26形成有卡合承受部28。卡合承受部28、29是凸缘部26中从中空筒部22向z轴的正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于凸缘部26的外侧面(y轴负方向侧的一面)。如图1和图2所示,卡合承受部28、29由向y轴负方向侧突出的两个凸起构成,与形成于屏蔽部件60的第一卡合部68的两个卡合孔68a、68b卡合。

图2中未示出,与中空筒部22的y轴正方向侧连接的凸缘部27具有与凸缘部26大致对称的形状,在凸缘部27形成有与凸缘部26的卡合承受部28、29相对称的形状的卡合承受部(未图示)。屏蔽部件60的形成于第二卡合部69的两个卡合孔(未图示)与凸缘部26的卡合承受部卡合。

图1所示的绕线部件40具有卷绕于图2所示的骨架20的中空筒部22的外周的卷绕部42。如图1所示,绕线部件40的两端从卷绕部42引出,相对于骨架20的端子31~36电连接。绕线部件40可以由单线的绕线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利兹线等绞线的绕线构成。对构成绕线部件40的绕线的线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4.0mm的范围。绕线部件40由金属线等导电线或导线经绝缘被覆的绝缘被覆绕线构成。

图5是图1所示的变压器10的电路图。绕线部件40由3根绕线构成,各绕线的端部与端子31、32、33、34、36连接。在骨架20的端子31~36中的端子31、33、34、36上连接有1根绕线,在端子32上连接有2根绕线,在端子35上未连接绕线。备置于骨架20的端子的数量、卷绕于中空筒部22的绕线的根数、绕线与各端子31~35的连接位置可以适当改变。

如图1和图2所示,芯50被安装于骨架20。如图2所示,芯5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芯部分50a、第二芯部分50b。第一芯部分50a和第二芯部分50b均具有从安装方向观察呈大致e字形的形状,具有大致对称的形状。第一芯部分50a与第二芯部分50b以在x轴方向的中央接合的中脚部52插通骨架20的中空筒部22的内部的方式组合而构成芯50。第一芯部分50a与第二芯部分50b通过卷绕在芯50的外周的胶带90相互固定。在第一芯部分50a与第二芯部分50b的对接部分也可以设有间隙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芯50具有通过中空筒部22的内部的中脚部52、以夹持中脚部52的方式配置于中脚部52的x轴方向的两侧的侧脚部54、55、以及连接中脚部52和侧脚部54、55各自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连接部56、57。如图3所示,侧脚部54设置于x轴负方向侧的端子台部24的上表面,侧脚部55设置于x轴正方向侧的端子台部25的上表面,侧脚部54、55和中脚部52沿着x轴方向排列。

如图1~图3所示,在芯50中,侧脚部54、55及连接部56、57将通过形成卷绕部42的中空筒部22的内部的中脚部52的两端在卷绕部42及中空筒部22的外侧连接,关于通过流经绕线部件4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形成磁路。中脚部52及侧脚部54、55向卷绕部42的卷绕轴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作为芯50的材质,可举出金属、铁氧体等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屏蔽部件60相对于骨架20从上方安装,具有遮蔽部62、卡合部66、以及设置部70。遮蔽部62位于卷绕部42的外径方向,防止通过流经绕线部件4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向变压器10的外部泄露。遮蔽部62具有相对于卷绕部42位于安装方向的一方即上方(z轴正方向侧)的顶板部63、相对于卷绕部42位于x轴负方向侧的第一侧板部64、以及相对于卷绕部42位于x轴正方向侧的第二侧板部65。顶板部63、第一侧板部64及第二侧板部65除了相互的连接部分以外均为平板状。

如图1所示,顶板部63构成变压器10的上表面。第一侧板部64和第二侧板部65连接于顶板部63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从顶板部63向安装方向的另一方即下方(z轴负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顶板部63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第一及第二侧板部64、65分别与顶板部63的x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对边63a、63b连接。

如图2所示,屏蔽部件60中的设置部70具有连接于第一侧板部64的下端(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设置部72和连接于第二侧板部65的下端的第二设置部73。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经由遮蔽部62与后述卡合部66连接。

由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构成的设置部70位于屏蔽部件60中最下方(z轴负方向侧),如图4所示,在安装时设置于安装基板80。如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从第一及第二侧板部64、65的下端以相互的前端从变压器10的中心分开的方式向外侧突出。

但是,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与图3所示形状不同,也可以从第一及第二侧板部64、65的下端以相互的前端靠近变压器10的中心的方式向内侧突出。另外,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延伸,但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的形状不限与此,也可以为向斜下方延伸的形状或弯曲的形状等、可设置于安装基板80上的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从顶板部63的下表面到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的下端的z轴方向的长度l1比从作为骨架20的上端的凸缘部26、27的上表面到端子34、35、36的长度l2长。因此,通过如图4(b)所示安装机将顶板部63从上方按压,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可以接触安装基板80的安装面80c。

如图2所示,屏蔽部件60中的卡合部66具有第一卡合部68和第二卡合部69。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分别与顶板部63中的另一对对边63c、63d(y轴方向的两侧的对边)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以从y轴方向的两侧夹持骨架20的上端部附近的方式配置,第一卡合部68朝向骨架20的凸缘部26(参照图2),第二卡合部69朝向骨架20的凸缘部27。

如图1所示,在第一卡合部68形成有与形成于凸缘部26的卡合承受部28、29卡合的卡合孔68a、68b。在变压器10中,相对于作为通孔的卡合孔68a、68b卡合作为凸起的卡合承受部28、29。如图2所示,第二卡合部69具有与第一卡合部68大致对称的形状。在第二卡合部69,与第一卡合部68相同,也形成有与形成于凸缘部27的卡合承受部卡合的卡合孔。

由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构成的卡合部66相对于骨架20,沿着作为安装方向的z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卡合。即,图1所示的卡合孔68a、68b的z轴方向的开口长度比卡合承受部28、29的z轴方向的长度长,卡合承受部28、29在卡合孔68a、68b的内部可以向z轴方向移动。另外,第一卡合部68和第二卡合部69之间形成的y轴方向上的间隔与除了卡合承受部28、29之外的凸缘部26和凸缘部27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在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未弹性地握持骨架20、或者即使握持骨架20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骨架20通过自重可滑动的程度以较弱的力握持。

图4是表示使用安装机将变压器10安装到安装基板80的工序的概念图。如图6所示,安装基板80具有设置屏蔽部件60的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的一对焊盘图案87、88、设置端子31、32、33、34、35且与一对焊盘图案87、88不同的其他焊盘图案81、82、83、84、86。变压器10通过安装机向图6所示的形成有焊盘图案81~84、86~88的安装面80c的z轴正方向侧进行搬运。

图4(a)表示安装机使变压器10与安装面80c接触后不久的状态。安装机在搬运变压器10时,经由屏蔽部件60保持变压器10。更具体地说,安装机从上方吸附遮蔽部62的顶板部60来保持变压器10。

安装机搬运变压器10,如图4(a)所示,在端子33、36接触安装基板80为止的期间,骨架20及安装于骨架20的芯50及绕线部件40成为从屏蔽部件60垂吊的状态,因此,根据其自重,位于对于屏蔽部件60相对最靠z轴负方向侧。因此,如图4(a)所示,第二设置部73的下端位于较端子33、36的下端靠上的位置(z轴正方向侧)。此外,在该状态下,图1所示的骨架20的卡合承受部28、29与卡合部66的卡合孔68a、68b的下端接触。另外,图4中未示出第一设置部72,但第一设置部72的相对于端子33、36的z轴方向的位置关系与第二设置部73相同。

若安装机在安装位置使变压器10朝向安装面80c下降,则如图4(a)所示,备置于骨架20的端子33、36与安装面80c接触,设置在安装基板80上。在端子33、36与安装面80c接触后不久的状态下,遮蔽部62的第二设置部73相对于安装基板80的安装面80c浮起,未与安装面80c相接触。

在图4(a)所示的状态之后,通过安装机将遮蔽部62进一步向下方(z轴负方向侧)按压,遮蔽部62相对于骨架20和端子33、36等向下方相对移动、如图4(b)所示,遮蔽部62的第二设置部73与安装面80c接触,设置在安装基板80上。即使遮蔽部62的第二设置部73与安装面80c接触,通过骨架20或芯50等的自重,也能够维持端子33、36与安装面80c的接触状态。因此,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端子33、36的下端与第二设置部73的下端在同一平面上对齐。此外,在该状态下,图1所示的骨架20的卡合承受部28、29从卡合部66的卡合孔68a、68b的下端向上方移动,未与卡合孔68a、68b的下端相接触。

这样,变压器10被设置于安装基板80之后,经回流工序等接合并安装于安装基板80。图7是具有经使用图4说明的工序安装的变压器10的电子设备92的剖视图。如上所述,遮蔽部62的一对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设置于一对焊盘图案87、88。安装基板80具有将一对焊盘图案87、88相互连接的导体部89。

如图6和图7所示,导体部89嵌入安装基板80的内部,未在安装面80c露出。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一对焊盘图案87、88和设置变压器10的端子31、32、33、34、36的焊盘图案81、82、83、84、86在安装面80c露出。安装基板80的焊盘图案81、82、83、84、86、87、88及导体部89由金属等良导体构成。作为安装基板80可以使用印刷电路板等,例如可举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等,没有特别限定。

图1及图2所示的屏蔽部件60优选为由金属材料那种高磁导率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举出铝、铁、镍、不锈钢等。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骨架20例如通过在pps、pet、pbt、lcp、尼龙等塑料的绝缘材料上通过嵌件成型等将金属等的导电性端子31~36固定而制作。

如图7所示,屏蔽部件60的顶板部63和安装基板80的导体部89以从安装方向的两侧夹持卷绕部42和芯50的方式配置。进而,第一侧板部64和第二侧板部65以从与安装方向正交的x轴方向的两侧夹持卷绕部42和芯50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电子设备92中,屏蔽部件60包围卷绕部42的z轴正方向外侧、x轴正方向外侧和x轴负方向外侧这3个方向,安装基板80的导体部89配置于卷绕部42的z轴负方向外侧。这种电子设备92可以有效地防止来自卷绕部42或芯50的磁通的泄漏。

另外,如使用图4(a)和图4(b)所说明,变压器10因为屏蔽部件60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相对于骨架20沿安装方向可相对移动地卡合,所以在将变压器10设置于安装基板80时,可以将屏蔽部件60的第一及第二设置部72、73与骨架20的端子31、32、33、34、36两方相对于安装基板80的各焊盘图案81、82、83、84、86、87、88配置于适当的高度。因此,这种变压器10防止在设置于安装基板80时,端子31、32、33、34、36或设置部70从安装基板80的焊盘图案81、82、83、84、86、87、88浮起的问题,能够有效防止变压器10的连接不良。

就变压器10而言,在制造变压器10时,不必使屏蔽部件60的设置部70与端子31~36的高度一致,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足够的装配公差,生产性良好。另外,由于不必对屏蔽部件60和端子31~36进行布线,所以在这一点上也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另外,在变压器10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及第二卡合部68、69相对于形成于骨架20的凸缘部26、27的卡合承受部28、29,从y轴方向的两侧进行卡合。因此,安装机在搬运变压器10时,屏蔽部件60可以使支承芯50、骨架20和绕线部件40等在相对于屏蔽部件60可相对移动的状态下,从上方平衡良好地支承芯50、骨架20和绕线部件40等。

图7中未示出,电子设备92也可以具有安装面80c及覆盖变压器10的表面的灌封树脂。在具有灌封树脂的电子设备中,有时伴随着灌封树脂的热膨胀等的应力对变压器10和安装基板80的固定部分起作用。由于图7所示的变压器10中的端子31、32、33、34、36及设置部70相对于安装基板80的焊盘图案81、82、83、84、86、87、88被可靠地连接固定,所以即使在伴随灌封树脂的热膨胀等的应力对固定部分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与连接不良等相关的问题。

如上所述,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当然还包括其他更多的实施例及变形例等。例如,屏蔽部件60中的遮蔽部62不限于具有顶板部63和第一及第二侧板部64、65,也可以仅具有顶板部63、或者仅具有第一侧板部64及第二侧板部65中的一方。

另外,在图1所示的变压器10中,在屏蔽部件60的卡合部66形成有卡合孔68a、68b,骨架20的卡合承受部28、29为凸起,但是,卡合部66和卡合承受部28、29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屏蔽部件的卡合部和骨架的卡合承受部可以为孔、槽和凸起等可相对移动地进行卡合的任意的卡合结构。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变压器10,也可以适用于变压器10以外的其他表面安装线圈装置。

标记说明

10…线圈装置

20…骨架

22…中空筒部

24、25…端子台部

26、27…凸缘部

28、29…卡合承受部

31、32、33、34、35、36…端子

40…绕线部件

42…卷绕部

44a、44b、44c…绕线端部

50…芯

50a…第一芯部分

50b…第二芯部分

52…中脚部

54、55…侧脚部

56、57…连接部

60…屏蔽部件

62…遮蔽部

63…顶板部

63a、63b…一对对边

63c、63d…另一对对边

64…第一侧板部

65…第二侧板部

66…卡合部

68…第一卡合部

68a、68b…卡合孔

69…第二卡合部

70…设置部

72…第一设置部

73…第二设置部

80…安装基板

80c…安装面

81、82、83、84、86、87、88…焊盘图案

89…导体部

90…胶带

92…电子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