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和电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0657发布日期:2019-10-15 21:4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电感和电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和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电压等级、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电缆在城市电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交联聚乙烯(xlpe)目前已成为电力电缆的主要绝缘材料,因此对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进行绝缘状况的评价,在电力电网的安全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局部放电试验对电缆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诊断,根据局部放电试验结果来判断电缆的绝缘状态,给出相应的结论及维修建议。

振荡波试验方法与电缆的实际运行情况相似,对电缆的损伤较小,且能够对电缆的绝缘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诊断,此外该方法采用的设备还具有体积小、便于现场操作等优点。因此,在电缆的绝缘状态诊断方面,振荡波电压试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振荡波电压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电感为振荡波试验中的关键元件。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受制于电缆长度的影响,需要选取合适的电感达到合适的振荡频率,往往实际选取的电感值很大,导致电感制作、装卸、以及受损维护遇到了难题,设计合适的电感结构对于振荡波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感和电感装置。

一种电感,包括:电感本体、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绝缘外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电感本体的第一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电感本体的第二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所述绝缘外桶的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板连接,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板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封闭所述空腔,所述电感本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绝缘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绝缘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电极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空腔外,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端面凹陷设置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一端通过绝缘螺杆与所述第一绝缘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二端通过绝缘螺杆与所述第二绝缘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板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板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为环氧树脂外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感本体具有圆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密封垫,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一端通过一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一绝缘板连接,所述绝缘外桶的第二端通过另一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二绝缘板连接。

一种电感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感,各所述电感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感中一所述电感的所述第一电极插设于另一所述电感的第二通孔内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上述电感和电感装置,通过绝缘外桶、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将电感本体包覆于空腔内,并且设置凸起的第一电极,一个电感的第一电极能够插入另一个电感的第二通孔内与该电感的第二电极连接,实现了电感的串联,并且使得电感的串联更为方便,运输便捷,串联后的电感拆卸也方便。这样,可根据所需的振荡波频率,选取适合的数量的电感进行串联,从而使得振荡波检测更为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感的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感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电感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申请中的电感适用于250kv及以下高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因此,各实施例中,电感也可以称为用于250kv及以下高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串联电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电感100,包括电感本体(图中被遮挡,未示)、第一绝缘板110、第二绝缘板120、绝缘外桶130、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所述电感本体的第一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151连接,所述电感本体的第二电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151连接;所述绝缘外桶130的内部具有一空腔(图中被遮挡,未示),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连接,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板110和所述第二绝缘板120封闭所述空腔,所述电感本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绝缘板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绝缘板120开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一电极15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并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空腔外,所述第二电极152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电极152与所述第二通孔121对齐。

具体地,电感本体设置有线圈,线圈具有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其中,第一电连接端与第一电极15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端与第二电极15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绝缘外桶130包覆于电感本体的外侧,绝缘外桶130、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将电感本体包覆于内,为电感本体提供绝缘性能,避免局放。本实施例中,绝缘外桶130、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连接形成电感100的外壳,外壳包覆于电感本体的外侧。值得一提的是,绝缘外桶130、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分别采用高压绝缘材料制成,能有效防止局部放电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5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凸起设置于空腔外,并且第一电极151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的表面,而第二电极152对齐于第二绝缘板120的第二通孔121,这样,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能够插入至另一电感100的第二通孔121内与该第二通孔121对齐的第二电极152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感100的连接。第一电极151插入第二通孔121与第二电极152连接的连接结构,能够使得电感100的连接更为便捷,同样使得电感100之间的拆卸方便,便于电感100的维护。

此外,第一电极151插入第二通孔121与第二电极152连接的连接结构还能够使得电感100之间的连接的密封性更佳,进一步避免局放的产生。并且,多个电感100的连接方式能够使得单个的电感100的体积和高度有效减小,便于拆装和运输。本申请中,电感100采用插接式的串接,电感100可插入可拆卸,选择合适的电感100值及振荡频率,最大程度匹配工频下运行条件,具有方便检测和省时节能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绝缘外桶130、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将电感本体包覆于空腔内,并且设置凸起的第一电极151,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能够插入另一个电感100的第二通孔121内与该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连接,实现了电感100的串联,并且使得电感100的串联更为方便,运输便捷,此外,串联后的电感100拆卸也方便。这样,可根据所需的振荡波频率,选取适合的数量的电感100进行串联,从而使得振荡波检测更为高效、节能。

为了使得第一电极151能够插入第二通孔121内,使得第一电极151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连接,一个实施例是,第二通孔12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151的宽度。这样,第一电极151能够插入第二通孔121内,使得第一电极151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连接。

一个实施例是,第二通孔121的宽度等于第一电极151的宽度。这样,第一电极151与第二通孔121的形状匹配,使得第一电极151与第二通孔121的侧壁抵接,这样,能够使得第一电极151与第二绝缘板120连接更为稳固,避免松动,进而使得电感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极151凸起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的部分为圆柱状,一个实施例是第一电极151为圆柱状,第二通孔121的截面为圆形,即第二通孔121为圆形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151的直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的孔径等于第一电极15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为圆形,且第一电极151为圆柱体,第二通孔121的孔径与第一电极151的直径相等,这样,使得第二通孔121与第一电极151更为匹配,进一步使得电感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为了使得两个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电极152的端面凹陷设置插接槽155。所述插接槽155用于插入另一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152具有圆柱体结构,插接槽155的截面为圆形,插接槽155的内径与第一电极151的直径相等,这样,圆柱体的第一电极151插入至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内,第一电极151与插接槽155的侧壁充分接触,使得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能够更为稳固地连接,进而使得电感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此外,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均具有圆柱体结构,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较大的曲率,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为无电晕电极,能够充分避免电感100在电极部位的局放,并且使得电极之间的贴合度高。

为了实现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一端通过绝缘螺杆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连接。该绝缘螺杆为绝缘材料制成的螺杆,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110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绝缘外桶130的端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螺孔一一对应的连接螺孔,每一绝缘螺杆插设于一第一螺孔以及一连接螺孔内,且绝缘螺杆与第一螺孔的侧壁以及连接螺孔的侧壁螺接,这样,通过绝缘螺杆不仅实现了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连接,还使得电感100的外壳的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更佳。

为了实现绝缘外桶130与第二绝缘板120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二端通过绝缘螺杆与所述第二绝缘板120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绝缘螺杆为绝缘材料制成的螺杆,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板120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绝缘外桶130的端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螺孔一一对应的连接螺孔,每一绝缘螺杆插设于一第二螺孔以及一连接螺孔内,且绝缘螺杆与第二螺孔的侧壁以及连接螺孔的侧壁螺接,这样,通过绝缘螺杆不仅实现了绝缘外桶130与第二绝缘板120连接,还使得电感100的外壳的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更佳。

为了实现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电感100还包括多个绝缘螺杆510和多个绝缘螺母520,第一绝缘板110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第二绝缘板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绝缘外桶130的端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螺孔一一对应的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贯穿绝缘外桶130的两端,每一连接螺孔与一第一螺孔以及一第二螺孔对齐,每一绝缘螺杆510插设于一第一螺孔、一连接螺孔以及一第二螺孔内,绝缘螺杆510依次穿过第一螺孔、连接螺孔以及第二螺孔与绝缘螺母520螺接,绝缘螺杆510远离绝缘螺母52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绝缘板110的背向绝缘外桶130的一面,绝缘螺母520抵接于第二绝缘板120的背向绝缘外桶130的一面,这样,通过绝缘螺杆510和绝缘螺母520的配合,实现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的连接,一方面使得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的这三者的连接更为稳固,使得电感100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且结构更为简单,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电感100的外壳的绝缘体的绝缘性能更佳,且强度更高。此外,由于绝缘螺杆510连接第一绝缘板110、绝缘外桶13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通过旋拧绝缘螺杆510,调节绝缘螺杆510插入绝缘螺母520之间的深度,能够实现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绝缘板110、绝缘外桶13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之间的松紧度能够得到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和图2,第一绝缘板110的背向绝缘外桶130的一面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18,每一第一容置槽118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一螺孔,绝缘螺杆510远离绝缘螺母520的一端设置有螺头,螺头的宽度大于绝缘螺杆510的宽度,螺头抵接于第一容置槽118的底部;第二绝缘板120的背向绝缘外桶130的一面于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128,每一第二容置槽128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二螺孔,绝缘螺母520抵接于第二容置槽128的底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容置槽118容置绝缘螺杆510的螺头,通过第二容置槽128容置绝缘螺母520,避免了绝缘螺杆510凸起于第一绝缘板的表面,避免了绝缘螺母520凸起于第二绝缘板120的表面,使得相邻的两个电感中的一个电感的第一绝缘板能够抵接于另一个电感的第二绝缘板120,使得电感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在一个实施例,绝缘螺杆为pek(聚醚酮,poly(etherketone))螺杆。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螺母为pek螺母。pek螺杆不仅具有高压绝缘的特性,还具有较佳的强度,能够很好地将绝缘外桶130与第一绝缘板110以及第二绝缘板120连接。

为了使得第一绝缘板110具有高压绝缘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板110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为了使得第二绝缘板120具有高压绝缘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板120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板。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110的材质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所述第二绝缘板120的材质为环氧酚醛玻璃布。具体地,环氧酚醛玻璃布为高压绝缘材料,由环氧酚醛玻璃布制成的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能有效防止局部放电的产生。

为了使得绝缘外桶130具有良好的高压绝缘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桶130为环氧树脂外桶。本实施例中,绝缘外桶130的材质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高压绝缘特性,进而使得绝缘外桶130具有良好的高压绝缘特性,能够很好地将电感本体包覆于内,有效避免局放。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110的材质为环氧酚醛玻璃布,所述第二绝缘板120的材质为环氧酚醛玻璃布,绝缘外桶130的材质为环氧树脂,使得电感100具有高压绝缘的外壳结构,提高了电感100的耐压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感本体具有圆柱体结构。具体地,电感本体包括绕柱和线圈,线圈绕设于绕柱上,该绕柱为绝缘体,线圈具有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端。本实施例中,绕柱为圆柱体结构,这样,缠绕在绕柱上的线圈也将呈多个圆环状绕设,这样,能够有效减小线圈缠绕应力,并且使得线圈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

为了使得电感100的密封性更佳,进一步避免局放,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感100还包括两个密封垫,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一端通过一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一绝缘板110连接,所述绝缘外桶130的第二端通过另一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二绝缘板120连接。本实施例中,密封垫为绝缘密封垫,一个实施例是,该密封垫为橡胶。一个实施例是,该密封垫为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本实施例中的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具有很好的耐热、耐湿、耐自然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较佳的弹性,第一绝缘板110和第二绝缘板120通过该材质制成的密封垫,能够实现与绝缘外桶130之间的良好密封,此外,该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还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能够使得电感100的外壳的高压绝缘性能更佳。

为了使得相邻的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的连接更为稳固,请再次参见图1和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51的端面凹陷形成插孔151a。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的底部凸起设置定位部155a。一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活动插设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内,且该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的底部的定位部155a活动插设于第一电极151的端面的插孔151a,这样,通过插孔151a与定位部155a的配合,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的连接更为稳固,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第一电极151和第二电极152充分对位,使得两者的连接更为编辑,且连接更为精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感100,各所述电感100依次连接,请结合图1至图3,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感100中一所述电感100的所述第一电极151插设于另一所述电感100的第二通孔121内与所述第二电极152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电感100的所述第二电极152的端面凹陷设置插接槽155,另一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插设于所述第二点击的插接槽155内。当两个电感100连接,且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插入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内时,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绝缘板110抵接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绝缘板120,即相邻的两个电感100中的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绝缘板110抵接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绝缘板120,使得电感100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感100依次连接,且相邻的两个电感100中的一个电感100的第一电极151插设于另一电感100的第二电极152的插接槽155内,这样,使得多个电感100实现了串联,并且使得电感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通过上述的插接式连接,使得电感100之间的密封更好,有效避免局放的产生。多个电感100的连接方式能够使得单个的电感100的体积和高度有效减小,便于拆装和运输。本申请中,电感100采用插接式的串接,电感100可插入也可拆卸,选择合适的电感100值及振荡频率,最大程度匹配工频下运行条件,具有方便检测和省时节能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