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4046发布日期:2019-09-21 00: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内部设有内胆(4),内胆(4)的上端设有贯穿块(9),贯穿块(9)的一端设有限位柱(13),限位柱(13)的两侧设有卡接块(14),卡接块(14)的一端设有卡接爪(15),外壳(1)的上端旋转有旋转盖(10),旋转盖(10)的内部设有吸附层(3),吸附层(3)的两侧嵌入有贯穿槽(11),贯穿槽(11)的内部设有限位块(12),吸附层(3)的两侧设有滑动柱(16),滑动柱(16)的下端设有容纳柱(17),容纳柱(17)的一端设有旋转板(8),旋转板(8)的一端设有支撑块(19),支撑块(19)的一侧设有磁石(18),旋转板(8)的一侧设有活动柱(7),活动柱(7)的一端设有顶柱(5),外壳(1)内部的下端设有固定板(6),外壳(1)内部的中部两侧和固定板(6)的一侧均设有卡接柱(2),卡接柱(2)的一侧设有限制柱(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7)通过旋转板(8)与顶柱(5)呈垂直方向活动连接,所述顶柱(5)的一端与内胆(4)的下端活动贴合连接,且固定板(6)一侧的卡接柱(2)和限制柱(20)与顶柱(5)的外侧活动贴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16)与吸附层(3)配套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滑动柱(16)通过吸附层(3)与容纳柱(17)呈活动贯穿连接,且旋转板(8)通过容纳柱(17)与滑动柱(16)呈角度旋转连接,并滑动柱(16)的下端呈“V”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柱(20)的一侧为磨砂面,所述卡接柱(2)的一侧呈圆弧设置,且限制柱(20)呈3根长度不一设置于卡接柱(2)的一侧,且外壳(1)内侧的中部两侧设有多根卡接柱(2)和限制柱(20),并外壳(1)内侧的中部两侧的限制柱(20)与内胆(4)的外侧活动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块(9)的上端和贯穿槽(11)的内部均呈波浪状设置,所述限位块(12)与限位柱(13)呈垂直方向交错对应设置,且卡接块(14)呈梯形设置于限位柱(13)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8)设置2块呈水平方向对应于外壳(1)内部的下端,所述支撑块(19)呈半圆弧状设置于旋转板(8)下端的一侧,且支撑块(19)设置于容纳柱(17)下端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4)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半圆弧爪状的卡接爪(15),所述卡接爪(15)通过卡接块(14)和限位柱(13)贯穿贯穿槽(11)内部与吸附层(3)紧密嵌套连接,且卡接块(14)的一侧均呈横向“V”状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18)有12组均呈垂直方向对应设置,所述磁石(18)每组靠支撑块(19)一侧长度最长,磁石(18)分别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下端和旋转板(8)一侧的下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环保的家用废电池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设有6层,所述吸附层(3)通过贯穿槽(11)与内胆(4)紧密连接,且内胆(4)内部呈中空状,并限位块(12)与贯穿块(9)的一端嵌套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