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保持装置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1232发布日期:2020-06-26 22: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电池保持装置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照]

对于本申请,要求以2018年12月18日申请的在日本的专利申请号为2018-236215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纳入本申请。

本技术领域涉及电池保持装置及钟表。



背景技术:

以往,如在日本申请的专利公开号2017-18117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钟表等装置中,用于供给电力的电池被收容在电池壳体的内部。

例如在手表中,如图6a、图6b所示,在树脂制的电池壳体50设有凹状的电池收容部50a,在其内部收容有电池60。电池60通过缓冲材料51支撑在电池壳体50的底板50b上。另外,在电池壳体50的底板50b与电池60之间设有金属制的端子板52。端子板52与电路基板53一起通过螺钉54固定在电池壳体50上。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用树脂制的电池壳体50(底板50b)支撑电池60,所以为了防备经由电池60对底板50b施加的冲击,需要将底板50b形成为一定以上的厚度。由此,阻碍了电池壳体50的薄壁化、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施例公开了电池保持装置及钟表。

本实施例的电池保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保持部件,保持电池;以及

壳体,收容所述电池保持部件,

所述电池保持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和保持所述电池的电池保持部,

所述电池保持部配置在不与所述壳体接触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钟表的主视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中的钟表模块的俯视图。

图3a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中的主板及端子板的俯视图。图3b是从背面侧的斜侧方观察主板及端子板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a中的电池收容部周边放大后的图。

图5a是图4的v-v线的主板及端子板的截面图。图5b是图5a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说明现有钟表中的电池保持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涉及的电池保持装置及钟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池保持装置设置在钟表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钟表的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钟表100具备表壳1和配置在表壳1内的钟表模块2(参照图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表壳1没有特别限定,是仅表面侧(视觉辨认侧)开口而背面侧封闭的后盖一体型(所谓的整体铸造(nepiececase)o)的壳体。

表壳1例如由trogamide(注册商标)等尼龙系树脂、abs树脂、聚芳酯(par)等超级工程塑料或聚缩醛(pom)、聚碳酸酯(pc)等工程塑料等合成树脂、陶瓷、玻璃或钛和不锈钢(sus)、铝合金等金属等形成。另外,形成表壳1的材料并不限定于在此例示的材料。

在表壳1的表面侧(视觉辨认侧)以覆盖开口部分的方式设置有由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的防风部件11。防风部件11经由未图示的防水环等安装在表壳1上,在确保气密性的状态下封闭表壳1的上侧的开口。

另外,在表壳1的表面侧以包围防风部件11的方式设置有表圈等外装部件12。另外,外装部件12的形状等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外装部件12的结构。

并且,在表壳1外侧面、钟表的12点方向侧及6点方向侧(即图1中的上下两端部)设有安装表带(未图示)的表带安装部13。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钟表模块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钟表模块2在主板21的表背(上下)一体地组装有电路基板22、未图示的表盘等。

主板21是由例如工程塑料或超级工程塑料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大致圆盘状的部件。主板21是本实施例的电池壳体。

在钟表模块2中,在主板21的背面侧,从表面侧依次配置有电路基板22和电路按压部件24。

在电路基板22上设置有各种电路和导电图案(均未图示)。电路基板22通过螺钉31等直接固定在主板21上,并且也通过电路按压部件24从背面侧保持。

电路按压部件24例如通过对金属(例如不锈钢材料)的板实施冲裁加工或弯曲加工等而形成,形成为大致平板状。该电路按压部件24通过螺钉固定在电路基板22和主板21上。另外,如后所述,电路按压部件24的一部分是按压电池26的电池按压部241。

在主板21的背面与电路基板22之间配置有天线装置25、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机构、以及其他各种电子部件。

另外,在主板21的背面侧配置有向电动机等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池26。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池26是短圆筒状的纽扣电池。

图3a是从背面侧观察主板和后述的端子板的俯视图,图3b是从背面侧的斜侧方观察主板和端子板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a中的后述的电池收容部周边放大后的图。

如图3a、图3b及图4所示,在主板21的外周部设有与电池26的形状对应的空间的电池收容部21a,在该电池收容部21a内收容有电池26。电池收容部21a的背面侧开口,另一方面在表面侧一部分被封闭而局部开口。电池收容部21a的表面侧的端部的主板21内周侧的一部分被内侧底板部213a封闭,外周侧的一部分侧被外侧底板部213b封闭。

在主板21的电池收容部21a中收容有端子板27,该端子板27是与电池26电接触的端子,同时也是保持电池26的电池保持部件。

端子板27例如通过对金属(例如不锈钢材料)的板实施冲裁加工或弯曲加工等而形成。该端子板27具有开孔圆板状端子板主体270以及在端子板主体270的外周部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配置的三个脚部271(271x~271z)。

端子板主体270形成为俯视时外径比电池收容部21a小的开孔圆板状。该端子板主体270配置在电池收容部21a内的底部(表面侧的端部),从下侧(表面侧)保持收容在电池收容部21a内的电池26。另外,端子板主体270成为与电池26底面直接接触的端子部(接点)。

图5a是图4的v-v线上的主板及端子板的截面图,图5b是将图5a放大后的图。另外,在图5a、图5b中,图示了配置有电路基板或固定用的螺钉的状态。

如图4及图5a、图5b所示,三个脚部271分别相对于端子板主体270弯曲而形成,并具有:连接部271a,从端子板主体270的外周部向背面侧立起;固定部271b,从连接部271a的前端(背面侧端)向端子板主体270的外周侧伸出。

脚部271的固定部271b是相对于主板21固定的部分,形成有供固定用的螺钉31插通的贯通孔271c。

在三个脚部271中配置在主板21的周向上的两个脚部271y、271z的各固定部271b上形成有用于将端子板27相对于主板21定位的定位孔271d。两个脚部271y、271z的各固定部271b具有向端子板主体270的周向扩大的部分。在该扩大部分具有定位孔271d。

在主板21上设有用于将端子板27的固定部271b保持、固定在该主板21上的定位销211和螺纹孔212a。

定位销211设置在主板21的背面侧的面中的与端子板27的两个脚部271y、271z的定位孔271d对应的两处位置上。通过以使两个定位销211插通两个定位孔271d的方式将端子板27配置在主板21上,端子板27相对于主板21定位。

螺纹孔212a设置在主板21的背面侧的面中与端子板27的三个脚部271的贯通孔271c对应的三处位置。在主板21的该三处的各位置形成有比贯通孔271c大一圈的贯通孔21d,在该贯通孔21d内从表面侧压入具有螺纹孔212a的嵌入件212。然后,通过将螺钉31从背面侧插入电路基板22的贯通孔22a、端子板27的贯通孔271c、主板21的螺纹孔212a中,从而端子板27固定在电路基板22和主板21。电路基板22的与电池收容部21a对应的部分开口,在固定于主板21的状态下,使电池26(电池收容部21a)向背面侧露出。配置在电路基板22的上侧(背面侧)的电路按压部件24具有以跨越电池26的上侧的方式延伸的电池按压部241,该电池按压部241的端部通过包括电路基板22在内的螺钉31固定在脚部271y上,由此从上侧抑制电池26(参照图2)。

在此,在使用金属制的螺钉31的情况下,当与电路基板22的背面侧的极接触的螺钉31也与端子板27接触时,电路基板22和端子板27短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板27被定位的状态下,以固定部271b的贯通孔271c的中心相对于主板21的螺纹孔212a的中心在螺钉31的插入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固定部271b的贯通孔271c形成为相对于主板21的螺纹孔212a大一圈。由此,螺钉31不与端子板27(固定部271b)接触。另外,如果螺钉31不与端子板27(固定部271b)接触,则固定部271b的贯通孔271c的大小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如果螺钉31不与端子板27(固定部271b)接触,固定部271b的贯通孔271c与主板21的螺纹孔212a的重叠方式不限于上述例子。

在三个脚部271中的一个脚部271z(图4的右侧)的连接部271a上设置有用于按压并固定电池26的板簧状的按压部272。按压部272从连接部271a的侧端向端子板主体270的周向延伸,形成为前端向端子板主体270的内周侧弯曲的形状。该按压部272通过自身弹性力按压电池26的侧面,从而将电池26按压固定在与该按压部272相反侧的电池收容部21a的内周壁21b上。

三个脚部271的连接部271a在端子板27固定在主板21上的状态下配置在相对于电池收容部21a的内周壁21b凹陷的凹部21c内。连接部271a在凹部21c内配置成既不与主板21接触也不与电池26接触。

端子板主体270在端子板27固定在主板21上的状态下如上所述配置在电池收容部21a内的表面侧的端部并保持电池26。

此时,端子板主体270在与位于电池收容部21a的表面侧的内侧底板部213a及外侧底板部213b(在图5b中仅图示内侧底板部213a)之间空出空间(间隙)g,不与主板21接触。因此,即使在从上侧(背面侧)对电池26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冲击直接传递到主板21。另外,空间g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主板21的厚度或设想的冲击的大小等适当设定。另外,也可以在空间g(即内侧底板部213a或外侧底板部213b的上表面)设置缓冲材料。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端子板27具有固定在主板21上的固定部271和保持电池26的端子板主体270,其中的端子板主体270配置在不与主板21接触的位置。

因此,即使在从上侧(背面侧)对电池26施加冲击的情况下,该冲击也不会直接传递到主板21。由此,能够使设置在电池26的下侧(表面侧)的主板21部分(内侧底板部213a、外侧底板部213b)比以往变薄或消失。

因此,能够在适当地保持电池26的同时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通过用端子板27保持电池26,从而不需要分别设置保持(支撑)电池的部件和端子板,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进一步使装置小型化。

进而,通过用比树脂制更高强度的金属制端子板27保持电池26,从而能够进一步薄壁化、小型化。

另外,将固定于主板21的固定部271b与端子板主体270连结的连接部271a在相对于电池收容部21a的内周壁21b凹陷的凹部21c内配置成不与主板21接触。

即,端子板27仅固定部271b与主板21接触,其他部分(端子板主体270及连接部271a)不与主板21接触。由此,能够使从上侧(背面侧)对电池26施加的冲击更可靠地不传递到主板21。

另外,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板21的电池收容部21a的底部被内侧底板部213a或外侧底板部213b部分地封闭,但该电池收容部21a的底部整个面可以开口,也可以底部整个面被封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端子板27的脚部271设为3个,但该脚部271既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另外,即使在将脚部271设为1个的情况下,通过将定位孔271d设为长孔,补充孔的数量减少的量的定位精度,也能够实现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端子板27用作电池保持部件,但也可以将电池的保持专用的电池保持部件与端子板分开设置。这种情况下的电池保持部件至少需要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部271b及端子板主体270同样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池收容部21a和端子板27(端子板主体270)为圆形,但该形状只要是与电池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矩形形状等,并不限定于圆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池26为纽扣电池(coinbattery),但本发明的电池并不限定于纽扣电池。进一步说,本发明涉及的电池不限于一次电池,也可以是二次电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的电池保持装置设置在钟表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电池保持装置可以广泛适用于保持电池的各种装置、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及其均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