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开关及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922发布日期:2019-10-28 22:05阅读:2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开关及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开关及电陶炉。



背景技术:

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其主要结构由发热盘、微晶板、电控系统组成。目前来说,市面上的电陶炉一般是通过物理按键来调节功率大小的,这样一来因为按键的键位数量有限,所以通过按键无法实现功率的无级调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电陶炉在进行功率调节时,只能从200W调节到400W,而无法调节至200-400W之间的功率。为了克服这种不足,人们又开发出了旋钮开关,旋钮开关虽然可以实现功率的无级调节,但目前的旋钮开关大都是通过在刻度盘上标识出刻度,通过不同的刻度来对应不同的功率来进行读数的,这样的方式同样无法得知精确的功率值,只能知道大概,并且通过刻度进行读数比较复杂,无法直观的进行读取,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旋钮开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陶炉,其能精确以及直观的对功率值进行读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钮开关,包括:PCB板、编码器、数码显示装置以及旋钮;所述编码器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编码器包括固定部以及转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沿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方向的通孔,所述数码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以及引脚;所述引脚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引脚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旋钮呈圆筒状,所述旋钮与所述转动部同轴设置,且所述旋钮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适于容纳在所述旋钮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开关还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卡接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口,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口卡接,所述旋钮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开关还包括显示屏支撑架,所述显示屏支撑架具有支撑脚以及支撑环,所述支撑脚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环连接,所述支撑脚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引脚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支撑环以及所述通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容纳框,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容纳框内,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卡接环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旋钮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第三卡口,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内设置有透明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内设置有透明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支撑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陶炉,包括机壳、支脚以及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陶炉还包括上述的旋钮开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供所述旋钮穿过的开关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部以及转动部上开设有沿转动部的转动轴线方向的通孔,引脚的第二端穿过通孔与PCB板电连接,正因为有通孔的存在,所以当编码器的转动部转动的时候,引脚与转动部之间并不会产生干扰,即编码器的转动部可以正常的对功率进行调节,而这种以转动的方式进行调节相较于按键的方式来说,有更精细的调节范围,并且功率的值还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这样以数码的方式来显示功率,可以显示的非常精确并且直观,方便人们进行读取。当然这里也并不一定限定为调节功率,根据实际的情况也可以是调节电阻、声音等参数。另外,由于旋钮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转动部固定连接,所以人们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来带动转动部旋转,以达到调节的目的。而旋钮呈圆筒状,显示屏容纳在旋钮内,所以旋钮在转动时不会和显示屏有物理上的碰触,显示屏可以正常的进行显示。而旋钮与转动部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装配,也便于损坏时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关于旋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关于旋钮以及保护罩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去除旋钮以及保护罩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关于显示屏支撑架的分解图;

图6为图5中去除显示屏支撑架后关于卡接环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关于编码器的爆炸图;

图8为编码器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陶炉的示意图。

图中:1、PCB板;2、编码器;21、固定部;22、转动部;221、第一卡扣;31、显示屏;32、引脚;4、旋钮;41、第二卡扣;5、卡接环;51、第一卡口;52、第二卡口;6、显示屏支撑架;61、支撑脚;62、支撑环;621、容纳框;7、保护罩;8、机壳;9、支脚;100、加热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8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开关,其至少包括PCB板1、编码器2、数码显示装置以及旋钮4;编码器2与PCB板1电连接,编码器2包括固定部21以及转动部22;固定部21与PCB板1固定连接,转动部22可转动连接于固定部21,固定部21以及转动部22上开设有沿转动部22的转动轴线方向的通孔,数码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31以及引脚32;引脚32的第一端与显示屏31电连接,引脚32的第二端穿过通孔与PCB板1电连接;旋钮4呈圆筒状,旋钮4与转动部22同轴设置,且旋钮4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转动部22固定连接,显示屏31适于容纳在旋钮4内。

固定部21以及转动部22上开设有沿转动部22的转动轴线方向的通孔,引脚32的第二端穿过通孔与PCB板1电连接,正因为有通孔的存在,所以当编码器2的转动部22转动的时候,引脚32与转动部22之间并不会产生干扰,即编码器2的转动部22可以正常的对功率进行调节,而这种以转动的方式进行调节相较于按键的方式来说,有精细的调节范围,并且功率的值还可以通过显示屏31进行显示,这样以数码的方式来显示功率,可以显示的非常精确并且直观,方便人们进行读取。当然这里也并不一定限定为调节功率,根据实际的情况也可以是调节电阻、声音等参数。另外,由于旋钮4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转动部22固定连接,所以人们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4来带动转动部22旋转,以达到调节的目的。而旋钮4呈圆筒状,显示屏31容纳在旋钮4内,所以旋钮4在转动时不会和显示屏31有物理上的碰触,显示屏31可以正常的进行显示。而旋钮4与转动部22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装配,也便于损坏时进行维修。并且,显示屏31容纳在旋钮4内,可以让人们在调节旋钮4的时候,直接就能看到显示屏31显示的参数,而无需将目光转向它处观看,非常的方便。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6-7,旋钮开关还包括卡接环5,卡接环5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口51,卡接环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口52,转动部22上设置有第一卡扣221,第一卡扣221与第一卡口51卡接,旋钮4上设置有第二卡扣41,第二卡扣41与第二卡口52卡接。即旋钮4具体是通过卡接环5与转动部22连接的,并且连接的方式是卡接,这样的方式可以便于装配,同时也便于在零部件损坏时对其进行拆装,以方便维修。

优选地,参照图4-5,旋钮开关还包括显示屏支撑架6,显示屏支撑架6具有支撑脚61以及支撑环62,支撑脚61的第一端与支撑环62连接,支撑脚61的第二端穿过通孔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PCB板1上,引脚32的第二端穿过支撑环62以及通孔与PCB板1电连接,支撑环62上设置有容纳框621,显示屏31固定在容纳框621内,支撑环62位于卡接环5与显示屏31之间,支撑环62位于旋钮4内。通过在支撑环62上设置容纳框621,可以将显示屏31更好的固定,让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开关使用起来更加可靠。

优选地,支撑脚6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卡扣,PCB板1上设置有第三卡口,第三卡扣与第三卡口卡接。即支撑脚61具体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PCB板1连接的。

优选地,旋钮4内设置有透明的保护罩7,保护罩7与旋钮4固定连接。透明的保护罩7既能让人们看到显示屏31,又能起到防尘防碰撞的作用。

优选地,参照图2-3,旋钮4内设置有透明的保护罩7,保护罩7与支撑环6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因为支撑环62相对于旋钮4来说是固定的,而保护罩7与支撑环62固定连接,所以透明的保护罩7也不会转动,这样能尽量的避免人们在观看显示屏31时受到影响。

一种电陶炉,参照图9,包括机壳8、支脚9以及加热面板100;电陶炉还包括上述的旋钮开关,机壳8上开设有供旋钮4穿过的开关孔。采用上述旋钮开关的电陶炉在使用时,能精确以及直观的对功率值进行读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