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434发布日期:2019-08-20 23:4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D-SUB俗称VGA(Video Graphics Adapter)接口。这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D-Sub 连接器是一种频率低于3MHz 的矩形连接器,它形式多样化,可用于交流电与直流电,是一种最常见的输入端/ 输出端连接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D-Sub 连接器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的电源、告警、网管和风扇单元的接口均可使用D-Sub 连接器。

现有的电子连接器为了防止信号干扰,都会将数据线的屏蔽层与电子连接器的金属支撑口相连接起来,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57528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D-SUB电源混装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一插头壳体、一组信号针和一组接地针;一插头壳体,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插头固定孔、第一接地套筒、插头电源组件、信号针盖板、第二接地套筒和第二插头固定孔;第一、第二接地套筒侧面设有接地针盖板,接地针盖板表面均匀设有一组插孔;接地针,插接于接地针盖板的插孔内;信号针盖板上均匀设置有一组信号针端子孔,信号针嵌设于信号针端子孔内;插座组件包括:一插座壳体、一组PCB方针;插座壳体,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插座固定孔、第一接地插针、插座电源组件、D-SUB盖板、第二接地插针和第二插座固定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连接器的地线接地连接结构为插接结构,因此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定制较为精密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不利于控制制作成本和模具研发成本,而且在组装该连接器时还需要非常精准的将接地针插入接地套筒中,组装也比较困难,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具有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屏蔽线缆、导电夹紧件、接地板以及金属支撑口;

所述屏蔽线缆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导电夹紧件夹紧于所述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且与所述屏蔽层相连接,所述接地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相连接,所述接地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口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夹紧于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和屏蔽层相连接,导电夹紧件再通过接地板与金属支撑口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结构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接地板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夹紧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锁紧螺丝,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均为内凹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所述锁紧螺丝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二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丝螺纹装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屏蔽线缆穿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再使锁紧螺丝穿过第一夹板的穿孔没然后逐步旋入第二夹板的螺纹孔中,以驱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互靠近,从而夹紧屏蔽线缆,组装、拆卸比较简单,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夹板在所述螺纹孔的周沿处设置有翻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的设计可以在其内部多设置几圈螺纹,从而锁紧螺丝与第二夹板之间可以螺纹装配得更加稳固,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二夹板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二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成型的第一防滑槽、第二防滑槽可以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凹凸不平,从而导电夹紧件夹紧于屏蔽线缆之后,导电夹紧件不易滑动,结构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地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一体成型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构造可以确保接地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牢固连接,无需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而且制作比较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地板、所述第一夹板为铝材质,所述第二夹板、所述锁紧螺丝为不锈钢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材质的接地板、第一夹板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而且形变能力好不易折断,不锈钢材质的第二夹板、锁紧螺丝不仅可以导电,而且结构较高,不易变形损坏,提升了导电夹紧件的结构强度,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地板包括:长窄板以及短宽板,所述长窄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相连接,所述短宽板设于所述长窄板的另一端且和所述金属支撑口的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窄板的设计可以使接地板耗材更少,而且短宽板与金属支撑口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接地效果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短宽板与所述金属支撑口相接触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出设计的触点可以确保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充分接触,以防止因晃动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存在的不接触情况,接地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其一,将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夹紧于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和屏蔽层相连接,导电夹紧件再通过接地板与金属支撑口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接地板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其二,凸出设计的触点可以确保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充分接触,以防止因晃动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存在的不接触情况,接地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夹紧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屏蔽线缆;11、屏蔽层;2、导电夹紧件;21、第一夹板;211、穿孔;212、第一防滑槽;22、第二夹板;221、螺纹孔;222、翻边;223、第二防滑槽;23、锁紧螺丝;3、接地板;31、长窄板;32、短宽板;33、触点;4、金属支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电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屏蔽线缆1、导电夹紧件2、接地板3以及金属支撑口4。

屏蔽线缆1设置有屏蔽层11,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且与屏蔽层11相连接,接地板3的一端与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接地板3的另一端与金属支撑口4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导电夹紧件2包括: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以及锁紧螺丝23,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均为内凹弧形结构,第一夹板2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锁紧螺丝23穿过的穿孔211,第二夹板2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锁紧螺丝23螺纹装配的螺纹孔221,先将屏蔽线缆1穿过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之间,再使锁紧螺丝23穿过第一夹板21的穿孔211没然后逐步旋入第二夹板22的螺纹孔221中,以驱使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相互靠近,从而夹紧屏蔽线缆1,组装、拆卸比较简单,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

第二夹板22在螺纹孔221的周沿处设置有翻边222,翻边222的设计可以在其内部多设置几圈螺纹,从而锁紧螺丝23与第二夹板22之间可以螺纹装配得更加稳固,结构简单实用。

第一夹板21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一防滑槽212,第二夹板22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二防滑槽223,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滑槽212和第二防滑槽223均呈长条形状且数量为两个,冲压成型的第一防滑槽212、第二防滑槽223可以使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凹凸不平(外表面凹陷,内表面凸出),从而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之后,导电夹紧件2不易滑动,结构更为牢固。

接地板3与第一夹板21一体成型设计,一体成型的构造可以确保接地板3和第一夹板21之间牢固连接,无需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而且制作比较简单方便。

接地板3、第一夹板21为铝材质,第二夹板22、锁紧螺丝23为不锈钢材质。

铝材质的接地板3、第一夹板21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而且形变能力好不易折断,不锈钢材质的第二夹板22、锁紧螺丝23不仅可以导电,而且结构较高,不易变形损坏,提升了导电夹紧件2的结构强度,连接更加稳固。

接地板3包括:长窄板31以及短宽板32,长窄板31的一端与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短宽板32设于长窄板31的另一端且和金属支撑口4的表面接触,长窄板31的设计可以使接地板3耗材更少,而且短宽板32与金属支撑口4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接地效果稳定。

短宽板32与金属支撑口4相接触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触点33,触点3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且呈三角形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触点33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或者更多,凸出设计的触点33可以确保短宽板32和金属支撑口4充分接触,以防止因晃动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短宽板32和金属支撑口4存在的不接触情况,接地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屏蔽线缆1的屏蔽层11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11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2和屏蔽层11相连接,导电夹紧件2再通过接地板3与金属支撑口4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结构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2、接地板3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