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3498发布日期:2019-09-29 17:1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接地线接地电阻经过3~5年以后可能会增加,接地电阻增加会导致3相4线制线路零点漂移,因此周期性的检测接地线接地电阻是电力检修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的接地电阻检修直接将待测接地线断开,再将备用接地线接上,然后开始测量待测接地线接地电阻,在断开待测接地线接上备用接地线这段时间3相4线制线路会产生零点漂移,零点漂移会导致线路后的设备被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以解决测量变压器接地线接地电阻时会导致零点漂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所述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包括绝缘的本体、导电的第一连接柱、导电的第二连接柱、导电的移动滑片、导电的第一接线柱和导电的第二接线柱,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接线柱电连接,第二连接柱与第二接线柱电连接,移动滑片中部开有直径与第一连接柱直径相匹配的第一长条孔,移动滑片下部开有直径与第二连接柱直径相匹配的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下部边缘开放,第一长条孔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孔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长边两边设有滑动槽,两边滑动槽之间的距离与移动滑片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端设有金属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盖板与移动滑片之间设有金属弹性片,金属弹性片固定连接在金属盖板面朝移动滑片的一面,金属弹性片通过自身弹力与移动滑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接线柱电连接,第二连接柱与第二接线柱电连接,移动滑片中部开有直径与第一连接柱直径相匹配的第一长条孔,移动滑片下部开有直径与第二连接柱直径相匹配的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下部边缘开放,第一长条孔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孔长度,保证测量接地线接地电阻时不会零点漂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变压器接地电阻测量时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F方向A-A截面剖视图;

图中:1第二接地线、2第一接地线、301移动滑片、302第一长条孔、303第二长条孔、401本体、402滑动槽、403第二接线柱、404第二连接柱、405第一连接柱、406第一接线柱、407金属盖板、408金属弹性片、5变压器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参考图1至图2,一种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所述变压器接地极的安全拆装装置包括绝缘塑料制成的的本体401、金属制成的导电的第一连接柱405、金属制成的导电的第二连接柱404、金属制成的导电的移动滑片301、金属制成的导电的第一接线柱406和金属制成的导电的第二接线柱403,第一连接柱405与第一接线柱406导线连接,第二连接柱404与第二接线柱403导线连接,移动滑片301中部开有直径与第一连接柱405直径相匹配的第一长条孔302,移动滑片301下部开有直径与第二连接柱404直径相匹配的第二长条孔303,第二长条孔303下部边缘开放,第一长条孔302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孔303长度。使用时,第二接地线1为待测接地电阻的接地线,第二接线柱与第二接地线连接,第一接地线2为临时接地的接地线,第一接地线与第一接线柱连接。测量前先将移动滑片301向上滑动直到第一长条孔302下端接触第一连接柱405,由于第一长条孔302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孔303,因此第二连接柱404将与移动滑片301不在接触,而由于移动滑片301与第一连接柱405接触,因此变压器接地线5始终处于接地状态,不会出现零点漂移。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401长边两边设有滑动槽402,两边滑动槽402之间的距离与移动滑片301相匹配。滑动槽402设置可以避免移动滑片301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柱405和第二连接柱404上端设有金属盖板407。金属盖板407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柱405或第二连接柱404与移动滑片301间的接触,同时也可避免移动滑片301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盖板407与移动滑片301之间设有金属弹性片408,金属弹性片408固定连接在金属盖板407面朝移动滑片的一面,金属弹性片408通过自身弹力与移动滑片301接触。金属弹性片408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柱406或第二连接柱404与移动滑片301间的接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