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2882发布日期:2019-09-03 19:2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



背景技术:

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一般的电感线圈是裸露安装,耐压和绝缘性能一般,耐高温性差,安装不方便,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

公开号为CN10518551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感线圈,包括环形的磁芯和缠绕在磁芯上的线圈,磁芯和线圈由环氧树脂黑胶固定在塑胶底座上,塑胶底座下方设置有多个辅助针脚,线圈电连接于辅助针脚,环形的磁芯的环面为垂直于塑胶底座平面设置。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电感线圈的部分侧壁与底座进行粘接固定,电感线圈与底座粘接的接触面积小,不能使电感线圈很好地固定于底座上,导致电感线圈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将线圈主体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提升了线圈主体和容纳腔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包括线圈主体,所述线圈主体上连接有引脚,还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支撑座的上方,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的容纳腔,所述线圈主体安装于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引脚远离线圈主体的一端穿过密封胶从开口延伸出容纳腔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对安装座进行支撑,将线圈主体安装于安装座的容纳腔内,密封胶对容纳腔进行填充密封,通过密封胶将线圈主体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密封胶充分接触线圈主体和安装座的容纳腔,使线圈主体更加稳定,提升了线圈主体和容纳腔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此外,密封胶对位于容纳腔内的引脚进行固定,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的四周设有水平的下贴合部,所述安装座的四周设有水平的上贴合部,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通过固定胶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贴合并通过固定胶粘接固定,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增大了支撑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座和支撑座固定连接成一体,便于支撑座更好地对安装座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了整个电感线圈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贴合部的端面上开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贴合部的端面的对应处开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配合形成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的配合形成安装孔,便于通过安装孔将整个电感线圈连接并安装到电路中,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端面靠近引脚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引脚延伸出容纳腔外的一端穿过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脚穿过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对引脚穿过密封胶从开口延伸出容纳腔外的部分进行安装固定,使引脚不易产生弯折的情况,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对称安装于固定孔的两侧,所述紧固孔上穿设有扎紧绳,所述扎紧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紧固孔,所述扎紧绳将引脚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扎紧固定于安装座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扎紧绳将引脚固定于安装座的端面,进一步对引脚进行固定,使引脚与安装座连接得更加紧密,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包裹有绝缘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套对裸露于容纳腔外的引脚进行绝缘保护,不仅保证了操作人员触摸引脚时的安全,而且能够对引脚进行保护,减少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靠近开口处水平设有环状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对容纳腔进行填充时,密封胶嵌入凹槽内,使密封胶与容纳腔的内壁之间不易存在间隙,提升了密封胶与容纳腔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便于密封胶更好地将线圈主体固定封闭于安装座的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胶的高度和容纳腔开口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的高度和容纳腔的高度相同,使得密封胶对容纳腔进行封闭的同时无超出容纳腔上端的部分,保持了安装座表面的平整性,美观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了支撑座、安装座、容纳腔和密封胶的技术,从而能够产生使线圈主体更加稳定,提升了线圈主体和容纳腔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的效果;

2.采用了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的技术,增大了支撑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座和支撑座固定连接成一体,便于支撑座更好地对安装座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了整个电感线圈的稳定性;

3.采用了固定孔、紧固孔和扎紧绳的技术,从而能够对引脚延伸出容纳腔外的部分进行安装固定,引脚与安装座连接得更加紧密,使引脚不易产生弯折的情况,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未填充密封胶时用于体现容纳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密封胶填充容纳腔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主体;2、引脚;3、支撑座;4、安装座;5、密封胶;6、容纳腔;7、下贴合部;8、上贴合部;9、固定孔;10、紧固孔;11、扎紧绳;12、绝缘套;13、凹槽;14、固定胶;1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感线圈,包括支撑座3和安装座4,安装座4设置于支撑座3的上方,支撑座3和安装座4由硬质塑料制成。支撑座3对安装座4进行支撑,支撑座3的四周设有下贴合部7,安装座4的四周设有水平的上贴合部8,上贴合部8和下贴合部7均水平设置,上贴合部8和下贴合部7贴合并通过固定胶14粘接固定。上贴合部8和下贴合部7增大了支撑座3和安装座4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固定胶14粘接使安装座4和支撑座3固定连接成一体,提升了整个电感线圈的稳定性。

参照图1,上贴合部8的端面上开设有竖直的上安装孔,下贴合部7的端面的对应处开设有竖直的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的配合形成竖直的安装孔15。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安装孔15将整个电感线圈连接并安装到电路中,方便快捷。

参照图2和图4,安装座4的端面开设有环形的容纳腔6,容纳腔6的开口向上。容纳腔6的内侧壁靠近开口处水平设有环状的凹槽13。容纳腔6内安装有线圈主体1,线圈主体1上连接有引脚2。容纳腔6内填充有密封胶5,引脚2一端与线圈主体1连接,一端穿过密封胶5从开口延伸出容纳腔6外。通过密封胶5将线圈主体1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密封胶5充分接触线圈主体1和安装座4的容纳腔6,使线圈主体1更加稳定,提升了线圈主体1和容纳腔6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密封胶5对位于容纳腔6内的引脚2进行部分固定。密封胶5嵌入凹槽13内,使密封胶5与容纳腔6的内壁之间不易存在间隙,提升了密封胶5与容纳腔6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便于密封胶5对线圈主体1的固定封闭。

参照图4,密封胶5的高度和容纳腔6开口的高度相同。这样使得密封胶5对容纳腔6进行封闭的同时无超出容纳腔6上端的部分,保持了安装座4表面的平整性,美观可靠。

参照图2和图3,安装座4的端面靠近引脚2处开设有固定孔9,引脚2延伸出容纳腔6外的一端穿过固定孔9。通过固定孔9对引脚2位于容纳腔6外的部分进行安装固定,使引脚2不易产生弯折的情况,安全可靠。

参照图2和图3,安装座4的端面上开设有紧固孔10,紧固孔10对称安装于固定孔9的两侧,紧固孔10上穿设有扎紧绳11,扎紧绳11的两端分别穿过紧固孔10将引脚2扎紧固定于安装座4的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扎紧绳11为尼龙扎带。扎紧绳11进一步对引脚2进行固定,使引脚2与安装座4连接得更加紧密,安全可靠。

参照图2和图3,引脚2位于容纳腔6外的部分包裹有绝缘套12。绝缘套12对裸露于容纳腔6外的引脚2进行绝缘保护,保证安全的同时能够对引脚2进行保护,减少损伤。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上贴合部8和下贴合部7贴合并通过固定胶14粘接固定,使安装座4和支撑座3固定连接成一体。操作人员将线圈主体1安装于安装座4的容纳腔6内,密封胶5对容纳腔6进行填充密封,通过密封胶5将线圈主体1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密封胶5对位于容纳腔6内的引脚2进行部分固定。操作人员将位于容纳腔6外的引脚2的一端穿过固定孔9,通过固定孔9对引脚2延伸出容纳腔6外的部分进行安装固定。操作人员通过扎紧绳11将引脚2固定于安装座4的端面,进一步对引脚2进行固定,使引脚2与安装座4连接得更加紧密。操作人员通过安装孔15将整个电感线圈连接并安装到电路中,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