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及三相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236发布日期:2019-11-12 22:5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及三相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相开关或断路器,特别涉及由永磁机构驱动的三相联动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由永磁机构驱动的三相开关由于整体设计的问题导致尺寸很大,特别是当双稳态永磁机构分闸与弹簧分闸相结合的方案下,弹簧分闸中弹簧的安装和双稳态永磁机构均需要较大的空间。另外,现有的三相开关缺少机械方式的分闸锁定机构,容易出现误操作而出现合闸。此外,现有三相开关的灭弧效果不佳,导致开关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1、由永磁机构驱动的三相联动开关尺寸较大的问题。

2、现有三相开关缺少机械方式的分闸锁定机构,容易出现误合闸问题。

3、现有三相开关灭弧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升降架、联动杆、动触头以及分闸锁定机构;永磁机构和联动杆安装在中层支撑架上;永磁机构的动铁芯连接升降架,使得升降架能够在永磁机构的驱动下升降,并进而带动升降架底部安装的动触头升降;联动杆水平设置并能够围绕水平的轴心转动;所述分闸锁定机构包括传动卡板和连接杆;传动卡板的一端设于联动杆上,并能够随着联动杆的转动而围绕联动杆的轴心摆动;传动卡板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自锁卡口;连接杆水平安装在升降架上;当升降架下降时,连接杆能够卡入传动卡板端部的自锁卡口内。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所述分闸锁定机构还包括锁定卡凸和锁定弹簧板;锁定卡凸安装在联动杆上;锁定弹簧板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向上顶升,并顶在锁定卡凸上。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还包括位置指示机构;所述位置指示机构用于指示升降架的升降状态进而指示动触头的合闸和分闸状态,包括位置指示面板、位置指示杆和位置指示滑凸;位置指示面板设于位置指示杆的顶端;位置指示杆的底端安装在弹簧摆动轴上;位置指示杆中间设有位置指示斜滑块;位置指示滑凸设置在升降架上;位置指示杆上的位置指示斜滑块通过弹簧摆动轴压在位置指示滑凸上,使得位置指示滑凸随着升降架升降时,能够沿着位置指示斜滑块滑动。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还包括触头位置检测机构;所述触头位置检测机构用于通过检测升降架的升降状态进而检测动触头的合闸和分闸状态,包括升降检测柱;升降检测柱安装在升降架上,用于作为光电耦合器的检测对象。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还包括手柄和手柄位置检测机构;手柄安装在联动杆上;所述手柄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手柄是否处于分闸状态,包括手柄位置检测板和弹簧摆动杆;弹簧摆动杆通过摆动轴安装在中层支撑架上,并能够围绕摆动轴摆动;弹簧摆动杆的端部设置有轴心水平的轴承;手柄位置检测板底部安装在联动杆上,并且在手柄位置检测板的底部设置有摆动卡凸;弹簧摆动杆通过弹簧作用向上摆动,使得弹簧摆动杆端部的轴承顶在摆动卡凸上。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动铁芯内设置有竖直的铁芯弹簧腔;铁芯弹簧腔内设置有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开关,包括壳体、静触头机构和上述的动触头联动机构;所述动触头联动机构的升降架包括升降台和升降导柱;升降导柱有三个,安装在升降台的下方;动触头通过剩余行程机构安装在升降导柱的底部;三个升降导柱分别安装有三个动触头;三个动触头分别对应三相火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三道火线触头槽;所述静触头机构包括三对铜排静触头;三对铜排静触头和三个动触头分别设于三道火线触头槽内;铜排静触头由铜排折弯而成,包括连接部、导向部和静触头部;连接部和静触头部水平,并通过竖直的导向部相连;一对铜排静触头的两个铜排静触头相对设置;静触头部位于连接部的下方;动触头两端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两个铜排静触头静触头部的下方;升降导柱夹持于两个铜排静触头的两个导向部之间。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开关,还包括灭弧片组;灭弧片组由U形的灭弧片层叠而成,带有侧翼部;火线触头槽被升降导柱分割成两个单侧触头室;单侧触头室靠近升降导柱的两个内侧侧边分别设置有隔板,两块隔板在单侧触头室的两个侧边分别构建出两个灭弧片侧卡槽;灭弧片组的两个侧翼部分别设于两个灭弧片侧卡槽内。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开关,连接部、导向部和静触头部弯折的内部,顺着连接部、导向部和静触头部设置有铁磁磁导板。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开关,动触头的两端设置分别有第一导弧部;铁磁磁导板沿着静触头部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二导弧部;第一导弧部位于第二导弧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手柄、分闸锁定机构、位置指示机构、手柄位置检测机构均围绕联动杆设置,使得整体结构精巧,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体开关的体积。

2、机械方式的分闸锁定机构避免了误合闸问题。

3、静触头通过铁磁磁导板的剩磁性质,实现了磁吹灭弧,并结合导弧部的电弧阶跃效应和气吹灭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开关具有非常好的灭弧性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消弧。

4、永磁机构的动铁芯内设置有竖直的铁芯弹簧腔;铁芯弹簧腔内设置有弹簧,这种方式大大减小了三相开关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是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的不同视角立体图。

图4是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的传动卡板部分的横向剖面图。

图5是传动卡板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的中间纵向剖面图。

图7是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的位置指示部分的横向剖面图。

图8是升降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剩余行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的手柄位置检测部分的横向剖面图。

图11是三相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三相开关隐藏前盖板和第二壳体框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三相开关隐藏后盖板后第一壳体框架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三相开关沿着火线触头槽中心线的横向剖面图。

图15是第一壳体框架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一壳体框架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灭弧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是前盖板,111是显示面板,112是LED指示灯,113是开关指示窗,114是手柄窗,115是手柄锁孔,12是后盖板,13是第一壳体框架,131是火线触头槽,1311是升降导向槽,1312是隔板,1313是灭弧片侧卡槽,1314是单侧触头室,1315是废粒仓,132是零线连接槽,133是零序互感器槽,134是接头槽, 135是零线接头,136是火线接头,138是灭弧片组,1381是灭弧片,1382是侧翼部,1383是灭弧片连接板,139是栅孔板,14是第二壳体框架,15是中层支撑架,21是永磁机构,211是动铁芯,212是动铁芯弹簧腔,22是升降架,221是升降台,2211是连接杆安装孔,222是升降导柱,2221是升降导柱空腔,2222是弹簧卡凸,223是连接杆,224是位置指示滑凸安装柱,2241是位置指示滑凸,225是升降检测柱,226是辅助升降台,23是联动杆,24是手柄,31是锁定卡凸,32是锁定弹簧板,33是传动卡板,331是自锁卡口,41是位置指示面板,411是位置指示杆,412是位置指示斜滑块,42是手柄位置检测板,421是弹簧摆动杆,422是轴承,423是摆动轴,424是摆动卡凸,43是升降位置辅助检测机构,431是压力触头机构,5是动触头,51是支撑板,52是导电板,521是第一导弧部,53是剩余行程连接板,531是顶部连接板,532是侧连接板,533是夹杆安装孔,54是W形弹簧性板,55是夹持杆,56是触点块,6是铜排静触头,61是连接部,62是导向部,63是静触头部,64是铁磁磁导板,641是第二导弧部,81是零序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一种带有分闸锁定机构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包括永磁机构21、升降架22、联动杆23、手柄24、动触头5、分闸锁定机构、位置指示机构、触头位置检测机构、手柄位置检测机构和辅助检测机构。本实施例的动触头联动机构是一种三相动触头联动的机构,动触头5有三个,分别对应三相火线。本实施例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和静触头机构相配合组成三相开关的主体。静触头机构包括三对铜排静触头6。三对铜排静触头6分别和三个动触头5相对应。一对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铜排静触头6分别对应动触头5两端的两个触点。

永磁机构21包括动铁芯211和围绕动铁芯211设置的线圈,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5上。动铁芯211的中心轴向设置有竖直的动铁芯弹簧腔212。动铁芯弹簧腔212内设置有弹簧。动铁芯弹簧腔212内的弹簧未再图中画出,但不妨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动铁芯弹簧腔212内的弹簧一端顶在动铁芯211上,另一端顶在永磁机构21的顶部,为动铁芯211提供向下的推力。

升降架22包括升降台221和升降导柱222。升降导柱222有三个。三个升降导柱222安装在升降台221的下方,并以等间距直线布局。动触头5通过剩余行程机构安装在升降导柱222的底部。三个升降导柱222底部分别安装有三个动触头5。升降导柱222由绝缘材料制成,呈方形,内部中空,设有升降导柱空腔2221。升降导柱空腔2221用于在升降导柱222和动触头5安装剩余行程机构。升降台221上平行于三个升降导柱222布局方向,通过连接杆安装孔2211设置有连接杆223。连接杆223水平安装在升降架22上。永磁机构21的动铁芯211通过连接杆223和升降架22相连。使得升降架22能够在永磁机构21的驱动下升降,并进而带动升降架22升降导柱222底部安装的动触头5升降。本实施例中,动触头5两端的两个触点由触点块56所实现。动触头5两端的触点块56分别位于两个铜排静触头6的下方。当动触头5合闸时,动触头5上升至顶部使得动触头5两端上设置的两个触头块56分别顶在一对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铜排静触头6下方,从而将两个铜排静触头6接通;当分闸时,动触头5下降至底部使得触头块56和铜排静触头6相分离。

剩余行程机构包括剩余行程连接板53和弹簧。动触头5包括支撑板51、导电板52和W形弹簧性板54。导电板52和W形弹簧性板54分别设于支撑板51上下。剩余行程连接板53和弹簧设于升降导柱222的升降导柱空腔2221内。升降导柱空腔222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卡凸2222。剩余行程连接板53由条状板体折弯而成的“ㄇ”字形板体,包括水平的顶部连接板531和两块竖直的侧连接板532。侧连接板532的底端设置有夹杆安装孔533。剩余行程连接板53设于升降导柱空腔2221内,两块侧连接板532的底端通过升降导柱空腔2221底部弹簧卡凸2222两侧设置的条状窗口穿出升降导柱空腔2221之外。穿出升降导柱空腔2221之外的两块侧连接板532的底端通过两个夹杆安装孔533上设置的夹持杆55,通过W形弹簧性板54的中间凹槽,将动触头5水平夹持在夹持杆55和升降导柱222底端之间。弹簧的底端卡在弹簧卡凸2222,顶端顶在剩余行程连接板53的顶部连接板531的下方。

联动杆23是截面呈正六边形的长柱体,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5上,呈水平设置,并平行于三个升降导柱222布局方向。联动杆23能够围绕水平的轴心转动。联动杆23的一端设置手柄24。手柄24用于手动合闸和分闸作业。手柄24能够围绕联动杆23水平的轴心摆动,也就是,手柄24能够随着联动杆23的转动而围绕联动杆23的轴心摆动。

分闸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卡凸31、锁定弹簧板32、传动卡板33和连接杆223。锁定卡凸31安装在联动杆23上,并能够随着联动杆23的转动而围绕联动杆23的轴心摆动。锁定弹簧板32是通过弹簧或者簧片安装在壳体内,并由弹簧或者簧片提供弹力,使得锁定弹簧板32顶在锁定卡凸31上。锁定卡凸31是一个V字形结构的凸出部。显而易见地,锁定卡凸31的V字形结构的凸出部的尖端和锁定弹簧板32相抵时,无法稳定,是为非稳定态,只有锁定卡凸31的V字形结构的凸出部的两侧平面部分和锁定弹簧板32相抵时才能稳定,因此,锁定卡凸31和锁定弹簧板32所组成的机构为联动杆23的转动位置提供了两种稳定态,这两种稳定态对应于动触头5就是合闸和分闸的两种状态。本实施例中,锁定卡凸31位于手柄24和联动杆23的连接部。锁定弹簧板32位于锁定卡凸31的下方。

传动卡板33是“ㄑ”字形的板体,一端设于联动杆23上,并能够随着联动杆23的转动而围绕联动杆23的轴心摆动。传动卡板33的另一端设在升降架22的升降台221上是为摆动端。由此使得升降架22上升时,带动传动卡板33和联动杆23围绕联动杆23的轴心摆动。传动卡板33的摆动端端部设置有自锁卡口331。当升降架22下降使动触头5处于分闸状态时,连接杆223能够卡入传动卡板33端部的自锁卡口331内,参照图5中虚线所示的状态。连接杆223能够卡入传动卡板33端部的自锁卡口331内时,连接杆223被传动卡板33卡住而无法上升,只有当传动卡板33随着联动杆23转动而使得连接杆223脱离自锁卡口331时,连接杆223才能在永磁机构21的驱动下上升。也就是,手柄24和动触头5处于分闸状态时,连接杆223卡入传动卡板33端部的自锁卡口331内,当靠永磁机构21的动作无法实现合闸,只有通过手柄24带动联动杆23使得传动卡板33端部的自锁卡口331和连接杆223脱离后,才能通过永磁机构21的合闸动作实现动触头5的合闸,从而实现分闸锁定机构的分闸锁定。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传动卡板33有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传动卡板33可以布置三个或者四个。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3也用于升降架22连接永磁机构21的动铁芯211。

位置指示机构用于指示升降架22的升降状态进而指示动触头5的合闸和分闸状态。本实施例中的位置指示机构是机械方式显示的合闸和分闸状态的机构,包括位置指示面板41、位置指示杆411和位置指示滑凸2241。位置指示面板41是弧面板,设于位置指示杆411的顶端。位置指示杆411的底端安装在弹簧摆动轴上。位置指示杆411中间设有位置指示斜滑块412。位置指示滑凸2241通过位置指示滑凸安装柱224设置在升降架22的升降台221上。位置指示杆411上的位置指示斜滑块412通过弹簧摆动轴压在位置指示滑凸2241上,使得位置指示滑凸2241随着升降架22升降时,能够沿着位置指示斜滑块412滑动。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位置指示杆411的底端安装在联动杆23上,并能够相对于联动杆23围绕联动杆23的轴心而转动,也就是,联动杆23转动并不能同步带动位置指示杆411摆动。弹簧摆动轴也就是设置有扭转弹簧的轴体机构。扭转弹簧的弹簧作用力使得位置指示杆411上的位置指示斜滑块412紧贴位置指示滑凸2241。由于位置指示斜滑块412上的斜面作用,位置指示滑凸2241沿着位置指示斜滑块412滑动使得位置指示滑凸2241相对于位置指示斜滑块412不同高度时,位置指示杆411主体与位置指示滑凸2241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位置指示杆411在联动杆23上的不同摆动角。位置指示面板41位于壳体开关指示窗的下方。位置指示杆411不同摆动角,体现位置指示面板4相对于壳体开关指示窗不同的位置,由此可以通过位置指示面板41上所涂的不同颜色区分合闸和分闸状态。

触头位置检测机构用于通过检测升降架22的升降状态进而检测动触头5的合闸和分闸状态,包括升降检测柱225。升降检测柱225安装在升降架22上,用于作为光电耦合器的检测对象。用于检测升降检测柱225升降状态的光电耦合器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5上。由此,三相开关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该光电耦合器检测升降检测柱225升降状态,升降检测柱225的升降状态也就是升降架22的升降状态。升降架22的升降状态也就是动触头5的合闸和分闸状态。

手柄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手柄24是否处于分闸状态,包括手柄位置检测板42和弹簧摆动杆421。弹簧摆动杆421通过摆动轴423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5上,并能够围绕摆动轴423摆动。弹簧摆动杆421的端部设置有轴心水平的轴承422。手柄位置检测板42底部安装在联动杆23上,并且在手柄位置检测板42的底部设置有摆动卡凸424。弹簧摆动杆421通过弹簧作用向上摆动,使得弹簧摆动杆421端部的轴承422顶在摆动卡凸424上。具体来说,弹簧摆动杆421的摆动轴423处设置有扭转弹簧。弹簧摆动杆421的摆动轴423处的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弹簧摆动杆421端部的轴承422顶在摆动卡凸424上。弹簧摆动杆421位于摆动卡凸424的下方。摆动卡凸424与前述的锁定卡凸31相类似,是一个V字形结构的凸出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摆动卡凸424和弹簧摆动杆421的作用关系和前述的锁定卡凸31和锁定弹簧板32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同,只不过弹簧摆动杆421和摆动卡凸424相抵的部分设置有为减少摩擦力的轴承422。摆动卡凸424和锁定卡凸31设置的目的是使得手柄24、联动杆23、手柄位置检测板42只能在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之间切换。此外,摆动卡凸424和弹簧摆动杆421设置于联动杆23的一端,锁定卡凸31和锁定弹簧板32设置于联动杆23的另一端可以使得联动杆23两端平衡。手柄位置检测板42用于作为光电耦合器的检测对象。用于检测手柄位置检测板42摆动位置的光电耦合器安装在在中层支撑架15上。由此,三相开关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该光电耦合器检测手柄位置检测板42的摆动位置。显而易见地,由于手柄位置检测板42和手柄24同步随着联动杆23摆动,手柄位置检测板42的摆动位置也就是手柄24的摆动位置。

触头位置检测机构和手柄位置检测机构均属于电气检测。本实施例中,升降架22和联动杆23之间通过传动卡板33之间相互连接。当手柄24处于分闸位置时,动触头5必然处于分闸状态,此时,手柄位置检测机构和触头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是分闸状态,同时位置指示机构指示的是分闸状态;但当手柄24处于合闸位置时,动触头5可能处于分闸状态,也可能处于合闸状态,此时,手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是合闸状态,但触头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可能是分闸状态也可能是合闸状态,位置指示机构显示的可能是分闸状态也可能是合闸状态。因此,触头位置检测机构和手柄位置检测机构是两种不同的检测。同理,用户可以通过手柄24将动触头5分闸,但无法通过手柄24将动触头5合闸,只有当手柄24位于合闸状态时,通过永磁机构21的驱动后,才能真正将动触头5合闸。也就是合闸时,需要手柄24和永磁机构21相配合,而分闸动作,则可以通过手柄24或永磁机构21单独执行。

辅助检测机构用于外置的开闸合闸检测,包括安装在中层支撑架15上的升降位置辅助检测机构43。升降位置辅助检测机构43设有压力触头机构431。升降台221的端部设置有伸出的辅助升降台26。辅助升降台26位于压力触头机构431正下方。当动触头5合闸,升降台221上升,辅助升降台26压在压力触头机构431下方,由此,升降位置辅助检测机构43通过压力触头机构431检测到当前动触头5是否处于合闸状态。

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一种安装有上述动触头联动机构的三相开关,包括壳体,静触头机构、灭弧机构和上述的动触头联动机构。壳体包括前盖板11、后盖板12、第一壳体框架13、第二壳体框架14。第一壳体框架13为静触头机构的主支撑支架,安装有一对零线接头134和三对火线接头135。静触头机构包括三对三对铜排静触头6,三对铜排静触头6分别连接三对火线接头135。第二壳体框架14设于第一壳体框架13的正面,是上述动触头联动机构的主支撑支架。第二壳体框架14和第一壳体框架13之间通过螺丝固定。前述动触头联动机构中的中层支撑架15通过螺丝和第二壳体框架14相固定。后盖板12设于第一壳体框架13的背面用于三相开关背部密封。前盖板11设于第二壳体框架14的正面,用于对三相开关正面密封。

前盖板11设置有显示面板111、LED指示灯112、开关指示窗113、手柄窗114以及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前盖板11的内侧,显示面板111和LED指示灯112安装在控制电路板上,显示面板111是液晶显示屏。前述位置指示机构中位置指示面板41位于开关指示窗113。手柄窗114位于前盖板11的侧边设置的窗口,手柄24位于手柄窗114内。手柄窗114的侧边边缘设置有手柄锁孔115,用户可以在手柄锁孔115上设置锁具,从而锁住手柄24。

第一壳体框架13,如图15、图16所示,是由绝缘材料制得的整体框架,具体来说,绝缘材料为ABS塑料。第一壳体框架13内设置有三道火线触头槽131、一道零线槽132、零序互感器槽133和八个接头槽134。三条火线触头槽131和零线槽132并行依次排列。零序互感器槽133用于安装零序互感器81。零线槽132用于设置零线铜排。八个接头槽134用于设置一对零线接头135和三对火线接头136。三道火线触头槽131用于设置三相火线的三组开关触头,也就是,三对铜排静触头6和三个动触头5分别设于三道火线触头槽131内。三对火线接头136分别位于三道火线触头槽131的两端。一对零线接头135分别位于零线槽132的两端。火线触头槽131的中心是升降导向槽1311。升降导柱222卡在升降导向槽1311内,由此,升降导柱222和升降导向槽1311将火线触头槽131分成两个单侧触头室1314。动触头5两端的两个触点分别位于两个单侧触头室1314内。一对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铜排静触头6分别位于两个单侧触头室1314内。单侧触头室1314内设置灭弧片组138后成为灭弧室。灭弧片组138设于单侧触头室1314外侧。灭弧片组138,如图17所示,由U形的灭弧片1381层叠而成并通过灭弧片连接板1383相固定,带有侧翼部1382。单侧触头室1314靠近升降导柱222的两个内侧侧边分别设置有隔板1312,两块隔板1312在单侧触头室1314的两个侧边分别构建出两个灭弧片侧卡槽1313。灭弧片组138的两个侧翼部1382分别设于两个灭弧片侧卡槽1313内。本实施例中,灭弧片侧卡槽1313的开口设于第一壳体框架13的背面,也就是,灭弧片组138通过第一壳体框架13的背面装入单侧触头室1314。单侧触头室1314的外延是废粒仓135。废粒仓135和单侧触头室1314之间通过栅孔板139相隔。隔板1312用于隔离触头所产生的电弧,以避免电弧烧坏灭弧片组138的侧翼部1382。一方面,侧翼部1382距离触头较近,容易吸引电弧;另一方面,电弧高温熔化灭弧片1381产生金属微粒,由于侧边封闭的问题,电弧高温熔化灭弧片1381所产生金属微粒无处可去,只能堆积在灭弧片1381之间的空隙中,使得灭弧片1381之间熔呈整体,失去灭弧效果。隔板1312挡在侧翼部1382和触头之间可以避免上述的问题。

铜排静触头6由铜排折弯而成,包括连接部61、导向部62和静触头部63。连接部61和静触头部63水平,并通过竖直的导向部62相连。一对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铜排静触头6相对设置。静触头部63位于连接部61的下方。动触头5两端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两个铜排静触头6静触头部63的下方,也就是,动触头5两端的两个触头块56位于静触头部63正下方,动触头5合闸时由两个触头块56和两个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静触头部63相接触。升降导柱222夹持于两个铜排静触头6的两个导向部62之间。连接部61外端部连接火线接头136。连接部61、导向部62和静触头部63弯折的内部,顺着连接部61、导向部62和静触头部63设置有铁磁磁导板64。铁磁磁导板64由铁磁材料制成。此外,动触头5的两端设置分别有第一导弧部521。第一导弧部521由导电板52两端斜向下折弯形成。铁磁磁导板64沿着静触头部63的末端折弯形成第二导弧部641。第一导弧部521位于第二导弧部64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弧部521、铁磁磁导板64、第二导弧部641、灭弧片组138、废粒仓135和栅孔板139组成三相开关的灭弧机构。该灭弧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动触头5合闸后,电流顺着静触头部63、导向部62和连接部61流动,电流顺着静触头部63、导向部62和连接部61流动在连接部61、导向部62和静触头部63弯折的内部形成电流磁场。电流磁场磁化铁磁磁导板64,分闸后瞬间,由于铁磁磁导板64是铁磁材料,磁化后还留有剩磁。铁磁磁导板64的剩磁导致动触头5的触头块56和静触头部63之间留有剩余磁场。产生于触头块56和静触头部63之间的电弧电流方向垂直于该剩余磁场。由此,剩余磁场作用电弧,使得电弧往外侧,也就是灭弧片组138方向吹,形成磁吹效果。另外,单侧触头室1314内侧封闭,外侧朝向灭弧片组138开口,由于电弧高温加热空气,加热的空气膨胀也会将电弧往灭弧片组138方向吹,形成气吹效果。第一导弧部521和第二导弧部641则是利用了电弧阶跃效应。根据电弧的阶跃效应,触头块56和静触头部63之间的电弧会阶跃至第一导弧部521和第二导弧部641之间,使得电弧向灭弧片组138移动。电弧移动至灭弧片组138后,被层叠的灭弧片1381切断后消灭。也就是,本实施例是一种磁吹、气吹、阶跃效应相结合的灭弧机构。电弧高温熔化灭弧片1381所产生金属微粒则通过磁吹和气吹作用被吹至废粒仓135内,并被栅孔板139隔在废粒仓135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