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5626发布日期:2019-10-29 21:1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力领域常见的导电器件。在某些使用场合中不光要确保导电性能,也要有较好的变形性。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变形性一般采用如下方案:

1、当电缆需要保持弯折状态,比如螺旋形,需要使用具有热塑型性的材料,在高温的状态下,给电缆做高温定型处理,然后再恢复室温,电缆在室温状态下便具有一定的形状保持能力。

2、当电缆要保持笔直状态,需要使用较硬的材料作为支撑,让电缆保持笔直状态。

但是以上结构一旦从弯折状态变成笔直状态或者从笔直状态变成弯折状态,再回到原状态就会出现形态失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缆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能够灵活变化并保持电缆的形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包括中心电缆部分和包裹于中心电缆部分外的超弹功能部分,所述超弹功能部分包括位于内层的螺旋弹性层和包裹于所述螺旋弹性层外的编织抗拉层。

具体的,所述螺旋弹性层内具有填充于中心电缆部分与螺旋弹性层之间的软性填料。

具体的,所述中心电缆部分包括内护套和位于所述内护套中的导电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分包括内导体、包裹于所述内导体外的绝缘层以及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的外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分包括多股导电芯体。

具体的,所述编织抗拉层外还包裹有外护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弹性层与编织抗拉层的结合使原本柔弱无定型功能的电缆具有笔挺的形态,并且具有了与弹簧一样的超级回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电缆的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2电缆的剖面图。

图中数字表示:

1-中心电缆部分,11-内导体,12-绝缘层,13-外导体,14-内护套,15-导电芯体;

2-超弹功能部分,21-螺旋弹性层,22-编织抗拉层,23-软性填料,24-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恢复性的超弹性电缆,包括中心电缆部分1和包裹于中心电缆部分1外的超弹功能部分2,超弹功能部分2包括位于内层的螺旋弹性层21和包裹于螺旋弹性层21外的编织抗拉层22。螺旋弹性层21类似于密绕成型的弹簧,可以顺着中心电缆部分1的弯折进行变形但维持结构的刚性,既保持了弹性,也更加抗压;编织抗拉层22紧密包裹在螺旋弹性层21之外以增强螺旋弹性层21的稳定性。这两种结构的结合能使原本柔弱无定型功能的电缆具有笔挺的形态,并且具有了与弹簧一样的超级回弹性。既能够灵活变化,又能保持电缆的形态。

如图1所示,中心电缆部分1包括内护套14和位于内护套14中的导电部分,导电部分包括内导体11、包裹于内导体11外的绝缘层12以及包裹于绝缘层12外的外导体13。内护套14用来避免外导体13与螺旋弹性层21互相摩擦而磨损。这种中心电缆部分1属于同轴电缆结构,可以做到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如图1所示,编织抗拉层22外还包裹有外护套23。一般由柔软的塑胶挤包在抗拉编织层外得到,使电缆具有耐磨、防水、耐紫外线等优异性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心电缆部分1包括内护套14和位于内护套14中的导电部分,导电部分包括多股导电芯体15。这种结构中导电部分属于多芯线结构,同样可以在超弹功能部分2的保护下进行可恢复的变形。

如图2所示,螺旋弹性层1外具有填充于中心电缆部分1与编织抗拉层22之间的软性填料23。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电缆的重量,但保持其柔软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