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686发布日期:2019-09-24 23:4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插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二三插联体L极插套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接线端子是向外折弯的,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还占用较大的空间,当空间要求紧凑的时候,此结构就不适用;三孔处插套是从外侧向内侧折弯成方形,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料带的宽度,降低了产品的利用率;当遇到两种电器同时使用,两插头与三插头不能同时插入插座,这样客户需要在插座上接插排,使五孔插座不能充分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连接片、三位L极插套和二位L极插套,所述主连接片为竖向布置的薄片,所述主连接片沿下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连接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弯折部的形状呈中央前凸的圆拱形,所述第一直线部的后侧凸出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后端与第二连接片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上部向后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上端的左侧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下端与第二连接片的上端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接线端子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三位L极插套的开口倾斜向左设置,所述三位L极插套包括固定段,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下端向左弯折与固定段的上端连接成一体,所述固定段与第一直线部相接处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部的右端与固定段的左侧连接,所述弹性部由右至左先倾斜向上、再弯折至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弹性部弯折处的形状呈上凸的弧形,所述弹性部的左端设有活动段,所述二位L极插套的开口水平向右,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上端向左弯折与二位L极插套下端的右侧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连接片的左侧沿着主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出于主连接片的左侧,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呈弧度与弯折部相同的圆拱状,所述主连接片的右侧沿着主连接片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相对于主连接片的右侧凹陷,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左右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整体为一次冲压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接线端子折弯,减少插座上座的体积,降低塑胶的成本;三位插套从内侧向外折弯成弧形,插套的展开长度相比常规插套的展开长度更短,降低了材料成本,且弧形结构更符合力学的要求,进而插套的弹性会更好;二位插头与三位插头能同时插入插座,方便客户不用在插座上接拖线板,使五孔插座充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新型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联体二三插装时的配线框图。

附图标记:

1主连接片101第一直线部102弯折部103第二直线部

2第一连接片3第二连接片4接线端子

5三位L极插套51固定段52弹性部53活动段

6二位L极插套7第一加强筋8第二加强筋

9三位N极插套10二位N极插套11三位E极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下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包括主连接片1、三位L极插套5和二位L极插套6,所述主连接片1为竖向布置的薄片,所述主连接片沿下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连接片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101、弯折部102和第二直线部103,所述弯折部102的形状呈中央前凸的圆拱形,所述第一直线部101的后侧凸出设有第一连接片2,所述第一连接片2的下端与第二连接片3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3的上部向后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3上端的左侧设有接线端子4,所述接线端子4的下端与第二连接片3的上端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接线端子4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设置,接线端子4相对于底部的第二连接片3向下折弯,可以减少插座上座的体积,腾出更多的空间做其它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三位L极插套5的开口倾斜向左设置,所述三位L极插套5包括固定段51,所述第一直线部101的下端向左弯折与固定段51的上端连接成一体,所述固定段51与第一直线部101相接处设有弹性部52,所述弹性部52为弹性材质,所述弹性部52的右端与固定段51的左侧连接,所述弹性部52由右至左先倾斜向上、再弯折至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弹性部52弯折处的形状呈上凸的弧形,所述弹性部52的左端设有活动段53,由于三位L极插套5的弹性部52是从内侧向外折弯成弧形,插套的展开长度要比常规插套的展开长度减少10mm左右,进而降低了材料成本,且这样的结构更符合力学的要求,进而弹性部52的弹性会更好。

所述二位L极插套6的开口水平向右,所述第二直线部103的上端向左弯折与二位L极插套6下端的右侧连接成一体,使用时,三位L极插套5和二位L极插套6的开口即为插孔。

如图2所示,所述主连接片1的左侧沿着主连接片1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第一加强筋7,所述第一加强筋7凸出于主连接片1的左侧,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中部呈弧度与弯折部102相同的圆拱状,如图3所示,所述主连接片1的右侧沿着主连接片1的长度走向冲压形成第二加强筋8,所述第二加强筋8相对于主连接片1的右侧凹陷,所述第二加强筋8与第一加强筋7左右对应设置。

具体实施时,所述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整体为一次冲压一体成型。

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为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图,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设有一个二位N极插套10和一个三位N极插套9,上述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采用了与本L极插套相同的设计,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与联体二三插L极插套结构的大小相同,两者且呈镜像左右对称设置。

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为联体二三插装时的配线框图,上述联体二三插N极插套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左右对称设置,二位L极插套6和二位N极插套10平行布置在插装结构整体的上部,三位L极插套5和三位N极插套9左右对称布置在插装结构整体的下部,三位L极插套5和三位N极插套9的插孔由上至下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插装结构整体的竖向中轴线上设有三位E极插套11,三位E极插套11位于三位L极插套5和三位N极插套9的上方,与三位L极插套5和三位N极插套9组合使用,三位E极插套11位于二位L极插套6和二位N极插套10的下方,三位E极插套11与二位插套的间距大于三位E极插套11与三位插套的间距,二位插头与三位插头能同时插入本插座,方便客户不用在插座上接拖线板,使五孔插座充分使用。

最上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下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