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489发布日期:2019-11-12 23:0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施工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



背景技术:

集束电缆通过绝缘材料连接筋将多根绝缘电缆紧凑的连接在一起,和传统的裸线相比较,集束电缆因为可以提供较高的安全和可信度,并减少安装、维护而且操作费用少而得到广泛使用。对集束电缆进行一些操作,如T接时,需要将紧凑连接在一起的集束电缆撑开。操作工人采取的方法是先用锤子棒撬出一根电缆,接着用扳手将这根电缆扯离其它电缆,用锤子棒卡在两根导线之间。这种操作一次只能撑开一根电缆;锤子棒卡在电缆之间,容易脱落;电缆间分开距离受锤子棒的限制;用扳手扯开电缆时绝缘层容易被破坏;这些原因使得集束电缆的撑开过程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据此需要一种理想的技术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集束电缆撑开过程费时费力、撑开距离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可以灵活高效地将集束电缆撑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包括支撑杆和滑套,支撑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滑套内,且支撑杆的两端伸出滑套,还包括分别并列设置在滑套一端的第一撑开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一端的第二撑开杆,第一撑开杆由滑套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撑开杆由支撑杆靠近第一撑开杆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杆的上表面设有齿条部,滑套上同轴铰接手柄和与齿条部啮合的棘轮,手柄上设有可驱动棘轮的主动棘爪,滑套上设有能使主动棘爪抵住棘轮的弹性结构,滑套上还设有可锁止棘轮的止回块,止回块的上端经过手柄的活动路径,止回块的中部有卡齿,止回块的下端铰接在滑套上,下端装有能使卡齿抵住棘轮的发条。

主动棘爪一端连在手柄上,一端卡在棘轮齿间隙中,摇动手柄,使主动棘爪驱动棘轮转动,引起与棘轮啮合的齿条部的移动,于是支撑杆在滑套内移动,使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分离,实现撑开电缆的目的。撑开过程中,弹性结构提供弹力使主动棘爪始终卡牢棘轮,棘轮另一侧的止回块也有发条提供扭力保证止回块的卡齿卡在棘轮齿间隙中,阻止棘轮反向转动,撑开到合适距离后,主动棘爪和止回块的双闭锁体系可保持撑开长度不变,所以可以撑开至任意需要的长度。使用完毕后需要将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回位时,将手柄朝止回块一侧转动,手柄碰到止回块后会带动止回块向远离棘轮的方向转动直至止回块的卡齿脱离棘轮,手柄上的主动棘爪同时被带离棘轮,棘轮恢复自由后可以轻松地推进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结构为弹簧,弹簧的自由端设有挡板,主动棘爪爪钩的背面有与挡板相配合的配合面。挡板与配合面的设置增加了弹簧与主动棘爪的接触面,有利于保证撑开器在撑开过程中操作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撑开面上设有电缆卡槽,所述电缆卡槽为U形槽,所述电缆卡槽的表面设有纹路橡胶垫。将电缆卡进撑开面上开设的电线卡槽,可以防止电线脱落,考虑到电缆的圆形截面积,U形槽是个合理的槽型,为了增加电缆卡槽与电缆接触面的摩擦力,还在电缆卡槽的表面设有纹路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电缆卡槽的外侧设有固定带。固定带可以更好的把电缆固定在电缆卡槽内。

作为优选,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撑开面下端设有撑开斜面。撑开前电缆彼此靠近,撑开斜面的底端窄,方便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伸进电缆间的缝隙。

作为优选,手柄底端开设U型卡口,棘轮、主动棘爪与手柄的连接部位设在U型卡口上。手柄底端做成U型卡口有装配方便、减轻重量、节省材料的优点。

作为优选,手柄顶端设有把手,把手为球形。把手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手持,球形把手握感舒适。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棘爪单向驱动棘轮和止回块防止棘轮反转的配合体系,可以方便有效地达到撑开和固定的目的;(2)操作撑开器的手柄即可撑开电缆,手柄作为省力杠杆,省力便捷;(3)能同时撑开两根电缆,且不磨损电缆,安全高效;(4)撑开器的电缆卡槽防止电缆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柄的U型卡口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撑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回位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缆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11、齿条部,2、滑套,21、弹簧,22、挡板,3、第一撑开杆,31、电缆卡槽,311、纹路橡胶垫,32、撑开斜面,4、第二撑开杆,5、手柄,51、把手,52、U型卡口,6、止回块,61、卡齿,62、发条,7、棘轮,8、主动棘爪,81、配合面,82、铰接轴,83、限位块,9、固定带,91、尼龙钩带,92、尼龙绒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集束电缆撑开器,材质为20#钢,包括支撑杆1和滑套2,支撑杆1可滑动的套设在滑套2内,且支撑杆1的两端伸出滑套2,支撑杆1的上表面设有未抵达端部的齿条部11,集束电缆撑开器还包括分别并列设置在滑套2右端的第一撑开杆3和设置在支撑杆1右端的第二撑开杆4,第一撑开杆3由滑套2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撑开杆4由支撑杆1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撑开杆3和第二撑开杆4的撑开面从下端向上依次设有方便撑开的撑开斜面32和防止电缆掉落的U型电缆卡槽31,滑套2上铰接有手柄5和止回块6,手柄5的顶端设有方便握的球形把手51;如图2所示,手柄5的底端开设方便装配的U型卡口52,U型卡口52卡在滑套2外面,滑套2上同轴铰接手柄5的U型卡口52和与齿条部11啮合的棘轮7,U型卡口52内部还通过铰接轴82连有驱动棘轮7的主动棘爪8,铰接轴82上设有两个防止主动棘爪8发生轴向移动的限位块83,主动棘爪8位于棘轮7的左侧,止回块6位于棘轮7的右侧,止回块6左侧有能抵住棘轮7的卡齿61;如图3所示,滑套2右端设有使主动棘爪8抵住棘轮7的弹簧21,为了增大接触面,保证主动棘爪8工作的稳定性,弹簧21的右端连有挡板22,相应地,主动棘爪8爪钩的背面有与挡板22相配合的配合面81,止回块6的下端铰接在滑套2上,下端装有能使卡齿61抵住棘轮7的顺时针发条62;如图4所示,主动棘爪8卡进棘轮7抵着挡板22时弹簧21刚好处于自然状态,这个长度的弹簧21既能起到防主动棘爪8运作时脱落的作用,也不会妨碍其运作的流畅性,止回块6的上端经过手柄5的活动路径,方便通过手柄5使卡齿61脱离棘轮7。

如图5所示,为了增加电缆卡槽31与电缆间接触面的摩擦力,电缆卡槽31的表面设有纹路橡胶垫311。

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固定电缆,电缆卡槽31的外侧设有固定带9,固定带9采用设在电缆卡槽31下端的尼龙钩带91和设在电缆卡槽31上端的尼龙绒带92配合的尼龙搭扣。

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步骤描述如下:

先将第一撑开杆3和第二撑开杆4的撑开斜面32插入事先分割开的电缆缝隙中,电缆顺着撑开斜面32落入电缆卡槽31中,拉紧尼龙钩带91,与另一端的尼龙绒带92贴合,将电缆固定在电缆卡槽31中;一只手握住支撑杆1左端,另一只手握住手柄5的把手51,保证把手51朝向左侧,来回摇动手柄5,手柄5上铰接的主动棘爪8在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带着棘轮7逆时针转动,使得与棘轮7啮合的齿条部11相对滑套2向右运动,于是支撑杆1带着第二撑开杆4向右运动离开第一撑开杆3,止回块6不影响棘轮7的逆时针转动,但是可以防止棘轮7反转。撑开至合适距离后松开手柄5,棘轮7在主动棘爪8和止回块6的双重锁止作用下可以固定不再转动。

回位时将手柄5向右侧压,把主动棘爪8带离棘轮7,手柄5会碰到止回块6,继续下压止回块6,将止回块6的卡齿61也带离棘轮7,棘轮7恢复自由状态。此时可用手将第一撑开杆3拉向第二撑开杆4,将其合拢,等待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