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头及其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038发布日期:2019-11-08 23:5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头及其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头及其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备品。现有电子产品的充电方式也分为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模式,在有线充电模式中,又分为接触式充电和插接式充电,其中接触式充电为连接器的转接头和插接组件分离设置,转接头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插接组件与电源连接,并与转接头通过磁性吸附实现电连接以为电子设备充电。

在现有磁吸接触式转接头中,如何实现转接头的结构装配优化,同时实现转接头与充电设备之间的稳定电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转接头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头及其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接头,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所述转接头包括插接部和磁吸部;所述插接部包括壳体、第一绝缘件、PCB板、第一触点组件以及第二触点组件;所述PCB 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触点组件设置于所述PCB板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所述PCB板和壳体;所述磁吸部包括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且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有环形槽;所述PCB板的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二绝缘件,并外露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触点组件设置于所述PCB板的第二端部,并与所述第一触点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头为lighting转接头;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定位件,且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PCB板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定位孔形成定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触点组件包括有负极触点;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且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负极触点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件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磁性件围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外壁;所述本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点组件包括固定件以及多个第一触点,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分布于所述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形成定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磁铁,且所述磁铁呈环形。

优选地,所述磁吸部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套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接组件以及前述的转接头,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头、磁吸头以及设置于磁吸头和插接头之间,并与所述插接头和磁吸头电连接的线缆;所述插接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磁吸头与所述插接头磁性吸附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磁吸头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插接口以及外壳;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插接口和外壳之间;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与所述线缆电连接的排针;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吸附时,所述第二端部插接于所述插接口内,且所述第二触点组件与所述排针电连接。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头及其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PCB板,并将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分别设置在PCB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使得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的电连接稳定性更强,同时便于装配,提高产品生产良率。

同时,在磁吸部的第二绝缘件设置有环形槽,PCB板的第二端部外露于环形槽内,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磁性吸附电连接时,可以通过环形槽提供周向限位,从而使得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转接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头为lighting转接头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头一种变形结构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插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或“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上”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10,该连接器10包括转接头20以及插接组件30,转接头20用于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内,并与插接组件30磁性吸附配合,以通过插接组件30与电源电连接时,为电子设备充电和/ 或传输数据,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MP4、PSP等在此不做限制。

该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可以是lighting接口、micro usb接口或type-c接口,在此不做限制。

插接组件30包括插接头303、线缆302以及磁吸头301。其中,插接头303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连接从而为连接器10 提供电源。该插接头303可以是USB插接头、micro usb插接头、type-c插接头或lighting插接头,在此不做限制。

磁吸头301用于与转接头20磁性吸附配合,以将传统的插接式充电方式转变为磁性吸附的接触式充电。线缆 302设置于插接头303和磁吸头301之间,并电连接插接头 303和磁吸头301。

转接头20包括插接到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插接部 201以及与插接部201连接并外露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的磁吸部203,磁吸部203可以与外部的充电设备或插接组件磁性吸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接头20位电子设备充电。

请参阅图2A-2B,插接部201包括壳体2011、第一绝缘件2013、PCB板2012、第一触点组件2014以及第二触点组件2015。

具体地,PCB板20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触点组件2014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一触点组件2014包括多个第一触点,用于与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电连接。

第二触点组件2015设置于PCB板2012的第二端部,并与第一触点组件2014电连接,用于与外部的充电设备或插接组件磁性吸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接头20为电子设备充电。

第一绝缘件2013通过灌胶形成,用于保护PCB板2012 并绝缘隔离多个第一触点组件2014的多个第一触点。

磁吸部203包括第一磁性件2031以及第二绝缘件 2032。其中,第一磁性件2031为磁铁或可以被磁铁吸附的铁磁性件,优选地,第一磁性件2031为磁铁,且呈环形结构。第二绝缘件2032与第一绝缘件2031连接,且第二绝缘件2032设置有环形槽2034。PCB板2012的第二端部穿过第二绝缘件2032,并外露于环形槽2034内,第一磁性件2031 与第二绝缘件2032连接,以固定于磁吸部203。

具体地,第二绝缘件2032包括本体部2035和延伸部 2036,其中本体部2035设置于第一磁性件2031和壳体2011 之间,并与延伸部2036连接。延伸部2036设置有环形槽 2034,第一磁性件2031围设于延伸部2036的外壁。

优选地,第一磁性件2031设置有第二定位件2037,该第二定位件2037可以是凹槽或定位柱,在此不做限定,用于与第二绝缘件2031形成定位配合。

更优选地,第二定位件2037为凹槽,且设置于第一磁性件2031的内壁或第一磁性件2031远离插接部201一侧。

通过设置PCB板2012,并将第一触点组件2014和第二触点组件2015分别设置在PCB板201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使得第一触点组件2014和第二触点组件2015的电连接稳定性更强,同时便于装配,提高产品生产良率。

同时,在磁吸部203的第二绝缘件2032设置有环形槽2034,PCB板2012的第二端部外露于环形槽2034内,转接头20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磁性吸附电连接时,可以通过环形槽2034提供周向限位,从而使得转接头20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请在参阅图2B,当转接头20用于与lighting充电接口适配时,也即转接头20为lighting转接头时。壳体2011 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该PCB板2012。该壳体20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017,PCB板2012上设置有定位孔,第一定位件2017与定位孔形成定位配合,从而使得PCB板 2012可以更优地与壳体2011实现相对固定,同时,在装配该转接头20时,只需将PCB板2012通过第一定位件2017固定于该壳体2011即可,方便PCB板2012的装配,有效提高了该转接头20的生产良率。

具体地,壳体2011包括边框2111、设置于边框2111 之间的连接件2112。边框2111和连接件2112围设形成该容置空间,第一定位件2017设置于边框2111或连接件2112 与PCB板2012相配合一侧。

优选地,第一定位件2017至少为两个,且设置于连接件2112靠近PCB板2012一侧。PCB板2012放置到该容置空间时,边框2111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 PCB板2012,连接件2112在第三方向上为PCB板2012提供限位,从而使得该PCB板2012稳定安装于该壳体2011内。

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触点组件2014包括固定件2114 以及多个第一触点2115,多个第一触点2115分布于固定件 2114的相对两侧,固定件2114设置有槽口,PCB板2012的第一端部插接到固定件2114的槽口后,多个第一触点2115 与PCB板电连接。利用固定件2114设置槽口,以将多个第一触点2115固定于PCB板2012的第一端部,从而简化了第一触点组件2014和PCB板2012的安装步骤,同时提高了多个第一触点2115和PCB板2012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触点组件2015包括有负极触点,壳体2011为导电壳体,且壳体通过第一定位件2111 与负极触点电连接,也即该壳体2011可以作为电源负极使用,从而可以通过更大电流。

请参阅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磁吸部203还包括保护壳2035,保护壳2035套设于第一磁性件2031的外壁。

该保护壳2035可以是金属保护壳或塑胶保护壳,优选为金属保护壳,从而可以有效加强第一磁性件2031的磁性。

请参阅图4,插接组件30的磁吸头301设置有第二磁性件3012、插接口3011以及外壳3013。其中第二磁性件3012 设置于插接口3011和外壳3013之间,且插接口3011内设置有与线缆302电连接的排针3014。第二磁性件3012与所述第一磁性件2031磁性吸附时,PCB板2012的第二端部插接于插接口3011内,插接口3011收容于环形槽2034且第二触点组件2015与排针3014电连接。通过环形槽2034对磁吸头 301进行限位,使得磁吸头301的插接口3011内的排针3014 与第二触点组件2015的电连接更稳定。

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插接组件30还可以是带有磁吸头301的插接座或充电装置。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头及其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PCB板,并将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分别设置在PCB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使得第一触点组件和第二触点组件的电连接稳定性更强,同时便于装配,提高产品生产良率。

同时,在磁吸部的第二绝缘件设置有环形槽,PCB板的第二端部外露于环形槽内,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磁性吸附电连接时,可以通过环形槽提供周向限位,从而使得转接头与外部充电设备或转接组件电连接稳定性更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