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9108发布日期:2019-11-01 22: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器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然而,现有市面上传统的连接器为直插式结构,尺寸较大,且安装复杂,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比市场上的防水连接器互配直径尺寸更小,更好固定连接器,省工时,安装方便,可以盲插,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接触密度高,实现了便捷,安全,牢固,可靠的实用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包括第一线材主体和第二线材主体,所述第一线材主体和第二线材主体之间设有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由第一外壳、第二外壳、 PIN针、PIN孔槽、公端定位件和母端定位件组成,所述第一线材主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连接有公端定位件,所述第一外壳和公端定位件之间设有PIN针,所述公端定位件的一端插有母端定位件,所述母端定位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和母端定位件之间设有PIN孔槽,所述第二外壳和第二线材主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公端定位件和母端定位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防呆槽,所述第一防呆槽为圆形结构,所述PIN孔槽插于公端定位件的第一防呆槽内,所述PIN孔槽和PIN针相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公端定位件内部一侧设有和母端定位件一端相匹配的插槽,所述公端定位件和母端定位件相卡合,所述公端定位件和第一外壳通过密封胶圈固定卡合,所述母端定位件和第二外壳也通过密封胶圈固定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母端定位件的边侧的胶芯处还开设有两个第二防呆槽,两个所述第二防呆槽呈一定角度而设,所述第二防呆槽为三角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一线材主体的连接处为热缩管结构,所述第二外壳和第二线材主体的连接处也为热缩管结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对而设的箭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本产品是一款直插型连接器,不同于市面上的直插防水连接器,直接将螺母与螺栓省去,而且互配直径与市面上的连接器更小,更容易固定连接器;连接器采用了圆形的防呆结构,它由定位件,PIN针和胶料外壳组成,打破传统的连接器结构,对插后使连接器形成了气密式防水的特点,使连接器防水效果更佳,做到了防错插结构,外观带有箭头使PIN针在连接过程中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操作,保护PIN针和设备不遭损坏,实现了盲插的效果,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简便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产量;提升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功能,尾部采用热缩管进行热缩处理,该机构能够保证连接器具有三防功能即防尘、防潮、放盐雾;市面上使用电流直插是防水连接器体积较大,缩小了防水连接器的长度,外加可直视外观箭头的外形设计,使互配更简便,可靠;比市场上的防水连接器互配直径尺寸更小,更好固定连接器,省工时,安装方便,可以盲插,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接触密度高,实现了便捷,安全,牢固,可靠的实用性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现阶段连接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方便安装等特点,提高了耐环境条件要求,解决了屏蔽、密封、拉脱力等多种不容易统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连接及信号传输,实现了易于放置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了客户的选择性,定位件防呆则采用了三角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而且工艺精确,增强了结构强度,通常应用于电动车和一些露天的电器设备上的电器连接,实现操作的便捷性及连接牢固,一般用于信号线上和电机线的导通,起到一个很好的导通。

2. 具体地,使用该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时,互配时,根据箭头的方向互配,杜绝了插错和插反,可实现直观互配效果,定位件的胶芯单边增加了两个三角的第二防呆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插针的作用,箭头与箭头相对,使公端和母端更直观的互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定位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线材主体,2-第二线材主体,3-第一外壳,4-第二外壳,5- PIN针,6-PIN孔槽,7-公端定位件,8-母端定位件,9-第二防呆槽,10-线孔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包括第一线材主体1和第二线材主体2,第一线材主体1和第二线材主体2之间设有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由第一外壳3、第二外壳4、 PIN针5、PIN孔槽6、公端定位件7和母端定位件8组成,第一线材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外壳3,第一外壳3的一端连接有公端定位件7,第一外壳3和公端定位件7之间设有PIN针5,公端定位件7的一端插有母端定位件8,母端定位件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外壳4,第二外壳4和母端定位件8之间设有PIN孔槽6,第二外壳4和第二线材主体2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公端定位件7和母端定位件8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第一防呆槽10,第一防呆槽10为圆形结构,PIN孔槽6插于公端定位件7的第一防呆槽10内,PIN孔槽6和PIN针5相卡合。

进一步改进地,公端定位件7内部一侧设有和母端定位件8一端相匹配的插槽,公端定位件7和母端定位件8相卡合,公端定位件7和第一外壳3通过密封胶圈固定卡合,母端定位件8和第二外壳4也通过密封胶圈固定卡合。

进一步改进地,母端定位件8的边侧的胶芯处还开设有两个第二防呆槽9,两个第二防呆槽9呈一定角度而设,第二防呆槽9为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改进地,第一外壳3和第一线材主体1的连接处为热缩管结构,第二外壳4和第二线材主体2的连接处也为热缩管结构,第一外壳3和第二外壳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对而设的箭头结构。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本产品是一款直插型连接器,不同于市面上的直插防水连接器,直接将螺母与螺栓省去,而且互配直径与市面上的连接器更小,更容易固定连接器;连接器采用了圆形的防呆结构,它由定位件,PIN针5和胶料外壳组成,打破传统的连接器结构,对插后使连接器形成了气密式防水的特点,使连接器防水效果更佳,做到了防错插结构,外观带有箭头使PIN针5在连接过程中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操作,保护PIN针5和设备不遭损坏,实现了盲插的效果,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简便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产量;提升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功能,尾部采用热缩管进行热缩处理,该机构能够保证连接器具有三防功能即防尘、防潮、放盐雾;市面上使用电流直插是防水连接器体积较大,缩小了防水连接器的长度,外加可直视外观箭头的外形设计,使互配更简便,可靠;比市场上的防水连接器互配直径尺寸更小,更好固定连接器,省工时,安装方便,可以盲插,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接触密度高,实现了便捷,安全,牢固,可靠的实用性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现阶段连接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方便安装等特点,提高了耐环境条件要求,解决了屏蔽、密封、拉脱力等多种不容易统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连接及信号传输,实现了易于放置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了客户的选择性,定位件防呆则采用了三角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而且工艺精确,增强了结构强度,通常应用于电动车和一些露天的电器设备上的电器连接,实现操作的便捷性及连接牢固,一般用于信号线上和电机线的导通,起到一个很好的导通。具体地,使用该种用于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连接及信号传输的连接器时,互配时,根据箭头的方向互配,杜绝了插错和插反,可实现直观互配效果,母端定位件8的胶芯单边增加了两个三角的第二防呆槽9,起到了有效的保护插针的作用,箭头与箭头相对,使公端和母端更直观的互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