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6319发布日期:2019-10-15 18:0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连接接触部且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并用以插接固持于电路板的焊接部。

现有技术中的焊接部需要先插接至电路板的插接孔内,然后用焊料将所述焊接部与电路板插接孔进行焊接固定。如此设置,在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两道工序,第一为插接工序,第二为焊接工序,工序较多;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较小,极易出现连焊的情形,大大降低电连接器的成品率。

尤其在目前电连接器小型化的趋势中,现有的焊接部组装方式更加不利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的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包括前端面、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两侧端面共同形成一插接主体部,所述插接主体部前端面和/或后端面上设有凹陷的盲孔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主体部上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宽于下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主体部的盲孔部自所述前端面向后凹陷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主体部包括自盲孔部上端和/或下端向盲孔部内部突伸的肋部,所述肋部设有倾斜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主体部后端面左右两侧凹陷有上下延伸的槽部,所述插接主体部后端面还有位于两个所述槽部之间的纵向延伸的凸筋,所述端子接脚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下端的插接头部,所述插接头部与所述凸筋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主体部的盲孔部分别自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凹陷而成,所述盲孔部内设有阶梯状支撑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盲孔部呈菱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壁包括三个阶梯状连接的阶梯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前述的新型端子接脚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的固持部与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述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的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两侧端面共同形成一插接主体部,所述插接主体部前端面和/或后端面上设有凹陷的盲孔部。如此设置,当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配合插接时,仅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所述端子接脚的两侧端面可与电路板紧密配合,实现端子接脚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插接,而无需另外使用焊料等工序,工序简单,缩短制程,大大提高端子接脚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子接脚的前视图。

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四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五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子接脚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子接脚的后视图。

图8是图6中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第四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端子接脚 100、100’ 连接端 1

插接端 2 前端面 201

后端面 202 侧端面 203

插接主体部 21 盲孔部 211

肋部 212 斜面 2121

槽部 213 凸筋 214

盲孔部 211’ 支撑壁 212’

阶梯部 213’ 插接头部 22

头部侧面 221 引导面 2210

插接主体部 21’ 前端面 201’

后端面 202’ 连接弧面 3

倒角面 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端子接脚100,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未图示)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2,所述插接端2包括前端面201、与前端面201相对的后端面202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203,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以及两侧端面203共同形成一插接主体部21,所述插接主体部21前端面201和/或后端面202上设有凹陷的盲孔部211。所述盲孔部211指在前后方向上未贯穿所述插接主体部21的凹陷。如此设置,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受到挤压时,由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于盲孔部211处的前后宽度较薄,利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当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100与电路板插接孔配合插接时,仅需要将所述端子接脚100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所述端子接脚100的两侧端面203可与电路板紧密配合,实现端子接脚100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插接,而无需另外使用焊料等工序,工序简单,缩短制程,大大提高端子接脚100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主体部21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宽于插接主体部21的下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如此,便于所述端子接脚100插入电路板插接孔。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主体部2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具体请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端子接脚100,所述插接主体部21的盲孔部211自所述前端面201向后凹陷而成。如此,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受到挤压后,所述插接主体部21可于前端向盲孔部211内部弹性变形。

具体的,所述插接主体部21包括自盲孔部211上端和/或下端向盲孔部211内部突伸的肋部212,所述肋部212设有倾斜的斜面2121,如此设置,所述肋部212可在所述插接主体部21中部起到固持作用,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在左右方向受到挤压时,所述插接主体部21仅由左右两侧的部分向盲孔部211内部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力的同时,使插接主体部21具有整体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力。

优选的,所述插接主体部21后端面202左右两侧凹陷有上下延伸的槽部213,所述插接主体部21后端面202还有位于两个所述槽部213之间的纵向延伸的凸筋214,所述端子接脚100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21下端的插接头部22,所述插接头部22与所述凸筋214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一致。如此设置,所述槽部213可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左右两侧的部分较薄,从而更好地实现当插接主体部21左右方向受到挤压时,仅由所述插接主体部21左右两侧的部分向盲孔部211中部弹性变形。

另请参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新型端子接脚100’,所述插接主体部21’的盲孔部211’分别自所述前端面201’和后端面202’凹陷而成,所述盲孔部211’内设有阶梯状支撑壁212’。如此设置,所述支撑壁212’前后方向的厚度小于插接主体部21’前后方向的厚度,当所述插接主体部21’左右受到挤压时,可使所述插接主体部21’具有更佳的弹性变形能力。且所述阶梯状支撑壁212’当受到左右方向的挤压时,可在左右方向具有较好的压缩变形能力。

具体的,所述盲孔部211’呈菱形。如此设置,当插接主体部21’受到左右挤压时,所述菱形的盲孔部211’在左右方向上实现压缩变形。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盲孔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212’包括三个阶梯状连接的阶梯部213’。如此,三个所述阶梯部213’在受到左右方向挤压时可相互折叠式挤压变形。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212’可以由其他数目的多个阶梯部213’构成。

所述插接头部22前端设有倾斜状的引导面2210。如此设置,所述插接头部22可引导所述端子接脚100插入所述电路板插接孔,所述插接头部22具有竖直延伸的两头部侧面221,所述前端面201及后端面202一体延伸至所述插接头部22上,如此,使插接头部22大致为竖直状,使所述插接头部22具有一定强度,同时避免插接头部22过于尖细而刮伤所述电路板其他部位。

所述端子接脚100上方连接有连接端1,所述连接端1与插接主体部21之间设有凹陷的连接弧面3,所述连接弧面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盲孔部211的上方。所述连接端1可以是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或其他部位的其中一部分,所述两连接弧面3之间的间距较窄,利于插接主体部21的弹性变形。

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与侧端面203之间设有弧状倒角面4。如此,所述弧状倒角面4可使所述端子接脚100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表面,避免对电路板插接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导电端子(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100的固持部(未图示)与接触部(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在需要组装至电路板时,仅需要将端子接脚100插接至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实现导电端子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导电端子的组装工序。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接脚100也可以为无需传输电信号的普通插接固定脚,如此,可简化端子接脚100的插接固定工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保护一种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前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未图示)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在需要组装至电路板时,仅需要将导电端子的端子接脚100插接至电路板插接孔内,即可实现电连接器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电连接器的组装工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