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缆上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7780发布日期:2019-10-29 21: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缆上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插拔、实用性能强的网络缆上插头。



背景技术:

网络插头是一种将外来网络与计算机或是路由器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设备,便于计算机或是路由器进行工作,广泛应用于网络连接,可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信号连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必需品。传统的网络插头一般都是水晶头包在塑料套内直接插拔连接,这种结构的塑料套容易老化变硬,在插拔时非常费力,且用力过度时,容易造成与之连接的网络设备接口的损坏,并且这种插头不具备防水性能,只能用在室内,不能在室外使用,而且插头容易被踩踏造成变形等,导致无法再次使用。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621467785的中国专利《一种网络插头》,包括筒状锌壳和尾套,所述的筒状锌壳的一端轴向安装有尾套,所述的尾套内部安装有夹线套,所述的筒状锌壳的内部布置有台阶,该台阶居中开有供水晶头穿过的限位孔,所述的筒状锌壳的内侧顶部安装有与水晶头上端的插拔弹片相对应的下压卡片,所述的夹线套与水晶头相靠的一端侧壁上开有若干缺口,所述的水晶头外侧壁转角处卡入到相对应的缺口中使水晶头相对于夹线套不能径向转动。该网络插头安装方便,芯线不会因为旋转尾盖而造成芯线断裂,但是防水性能还不够理想,而且线路板定位不够稳定,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牢固、防水性好且安装方便的网络缆上插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络缆上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尾套和按键,所述插头壳体的后端与尾套相连接,插头壳体的前端中部嵌入安装有水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上端面上轴向开设有供按键置入的条形凹槽,插头壳体外可前后限位滑动地套设有对按键进行上下活动限位的固定套,按键的前端向上凸设有与插座上锁口配合插接锁定的锁扣部,按键中部的下端面与条形凹槽的底面之间支撑有使按键具有始终向上弹出趋势、使锁扣部与插座上锁口实现锁定的弹性元件,插头壳体的前端外周面上开设有供密封圈嵌置的环形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条形凹槽为前部窄、后部宽的结构,锁扣部设置在条形槽的前部,按键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按钮部,按钮部的高度高于锁扣部,且锁扣部与按钮部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弹性元件采用弹簧或弹性片,按钮部的底部凹设有供弹簧或弹性片的上端相抵定位的弹簧孔或定位槽。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套的上端面前部开设有供按钮部伸出的条形开口,固定套的上端面、位于条形开口的后部上方设有一向上拱起的条形盖板,按键的上端面后部的高度大于前部的高度,固定套限位套设在插头壳体上,固定套的前端正好套设在按键的锁扣部与按钮部之间,固定套的条形盖板正好与按键的后部上端面相抵定位。

作为改进,所述插头壳体为筒状结构,插头壳体的前部上壁面为加厚设计,插头壳体的前端的环形凹槽的上部及下部具有向前贯通的弧形孔和扇形孔,密封圈具有对应的前凸结构,密封圈嵌置后在插头壳体的前端及外周形成与插座相抵密封的密封面。

再改进,所述插头壳体内、位于条形凹槽的下方设有供PCB板的前部插入的插槽,PCB板的后端开设有定位孔,插头壳体的上端面、位于条形凹槽的后方开设有对应的螺纹沉孔,PCB板的前端设置在插槽内,PCB板的后端通过一螺钉穿过螺纹沉孔拧入PCB板的定位孔中将PCB板定位,固定套的条形盖板正好套设在插头壳体的螺纹沉孔外。

再改进,所述尾套组件是由尾套和连接套组成,插头壳体通过连接套与尾套相连接,插头壳体的后端设有外螺纹连接段,连接套为前后二端开口的、前段直径大后段直径小的套筒结构,连接套的前端设有与插头壳体的外螺纹连接段相对应的内螺纹孔,插头壳体与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尾套的前端外侧凹设有环形卡槽,连接套的后端设有与环形卡槽相卡接定位的卡圈。

进一步,所述插头壳体与连接套、尾套连接后形成的腔体内设有线夹,线夹的前端设有与PCB板的后端相抵定位的连接片,线夹的后部为防水八爪,其中连接片插置在插头壳体的内腔中,防水八爪设置在连接套与尾套之间。

再进一步,所述线夹的防水八爪内设有一防水套,防水套的后端外周设有供防水八爪卡入的环形卡槽。

最后,所述线夹的防水八爪的后端部与尾套的内壁之间设有线夹防水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按键设置在插头壳体的条形凹槽内通过固定套限位,并在插头壳体的前端设置防水密封圈,密封圈具有360°周向密封外,还具有前密封,防水性能更好;按键单手即可进行操作,插拔快速方便;另外,还对PCB板进行准确定位,防止PCB板脱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快速插拔,同时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拆装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网络缆上插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3、4所示,一种网络缆上插头,包括插头壳体1、固定套2、尾套组件3、按键4、PCB板6和线夹7、水晶头5即数据接头如RJ45接头,插头壳体1为圆筒状结构,插头壳体1的后端与尾套组件3相连接,插头壳体1的前端中部嵌入安装有水晶头5,插头壳体1的上端面上轴向开设有供按键4置入的条形凹槽11,条形凹槽11为前部窄、后部宽的结构,按键4的前端向上凸设有与插座上锁口配合插接锁定的锁扣部41,锁扣部41设置在条形凹槽11的前部,按键4的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按钮部42,按钮部42的高度高于锁扣部41,且锁扣部41与按钮部4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按钮部42的底部凹设有弹簧孔,弹簧10设置在弹簧孔内与条形凹槽11的底面相抵支撑,使按键4具有始终向上弹出趋势,使锁扣部41与插座上锁口实现锁定。插头壳体1外可前后限位滑动地套设有对按键4进行上下活动限位的固定套2,固定套2的上端面前部开设有供按钮部42伸出的条形开口21,固定套2的上端面、位于条形开口21的后部上方设有一向上拱起的条形盖板22,插头壳体1的条形凹槽11的后部两侧凸设有与条形盖板22配合的导向筋15,按键4的上端面后部的高度大于前部的高度,固定套2限位套设在插头壳体1上,固定套2的前端正好套设在按键4的锁扣部41与按钮部42之间,固定套2的条形盖板22正好与按键4的后部上端面相抵定位。插头壳体1的前部上壁面为加厚设计,插头壳体1的前端外周面上开设有供密封圈30嵌置的环形凹槽13,环形凹槽13的上部及下部具有向前贯通的弧形孔和扇形孔,密封圈30具有对应的前凸结构,密封圈30嵌置后在插头壳体1的前端及外周形成与插座相抵密封的密封面。插头壳体1内、位于条形凹槽11的下方设有供PCB板6的前部插入的插槽,PCB板6的后端开设有定位孔61,插头壳体1的上端面、位于条形凹槽11的后方开设有对应的螺纹沉孔12,PCB板6的前端设置在插槽内,PCB板6的后端通过一螺钉20穿过螺纹沉孔12拧入PCB板6的定位孔61中将PCB板6定位,固定套2的条形盖板22正好套设在插头壳体1的螺纹沉孔12外,将螺纹沉孔12遮盖。尾套组件3是由尾套31和连接套32组成,插头壳体1通过连接套32与尾套31相连接,插头壳体1的后端设有外螺纹连接段14,连接套32为前后二端开口的、前段直径大后段直径小的套筒结构,连接套32的前端设有与插头壳体1的外螺纹连接段14相对应的内螺纹孔,插头壳体1与连接套3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尾套31的前端外侧凹设有环形卡槽,连接套32的后端设有与环形卡槽相卡接定位的卡圈。插头壳体1与连接套32、尾套31连接后形成的腔体内设有线夹7,线夹7的前端设有与PCB板6的后端相抵定位的连接片71,线夹7的后部为防水八爪72,其中连接片71插置在插头壳体1的内腔中,防水八爪72设置在连接套32与尾套31之间;线夹7的防水八爪72内设有一防水套8,防水套8的后端外周设有供防水八爪72卡入的环形卡槽,线夹7的防水八爪72的后端部与尾套31的内壁之间设有线夹防水圈9。

使用时,由于按键4在插头壳体1上,故可单手握插头进行操作;在插拔过程中,当按键4的锁扣部41进入插座的按键锁口,由于弹簧10弹力作用,按键4弹起使锁扣部41与按键锁口锁定,拔出时,只要下压按键4,按键4的锁扣部41向下移动,实现解锁,并在插头壳体的前端设置防水密封圈,密封圈具有360°周向密封外,还具有前密封,防水性能更好;按键单手即可进行操作,插拔快速方便;另外,还对PCB板进行准确定位,防止PCB板脱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快速插拔,同时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拆装也很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