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669发布日期:2019-10-19 03:1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线固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停电工作中,尤其是输配电线路常用到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将停电的线路可靠接地,保证了人员、设备的安全。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接地端线夹为扁口式,俗称鸭嘴,即直接通过鸭嘴将接地线夹持在塔架的角钢上,但是鸭嘴式接地线夹通过与角钢夹持连接,连接不牢固,尤其是在受到风偏或外力情况下,接地线极易脱落,脱落的接地端线夹有时挂于正在工作人员的身体上,使人的身体与铁塔构成回路,人员受到电击后,身体的电击处纤维破坏,需要截肢等,尤其是高空作业人员当受到感应电击后,身体不由自主坠落,导致高处坠落事件发生,类似此类事件在电力系统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的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其包括双向棘轮机构、压紧螺母和连接螺母,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驱动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轴线与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驱动头的轴线平行设置;在所述双向棘轮机构的手柄外端固定有连接柱,在所述连接柱外部螺接有所述压紧螺母,接地线端固定有导电垫片,所述导电垫片套设在所述压紧螺母与所述手柄之间的所述连接柱的外部;在所述手柄外部套设有绝缘套。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棘轮机构为双向棘轮扳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驱动头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母的螺纹长度至少为2cm。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螺母分别为螺母和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连接螺母与铁塔螺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牢固,不会因风力或外力拖拽而直接脱落,进而避免工作人员受到电击,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且连接螺母与接地线端采用棘轮棘爪连接,拆装连接螺母时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双向棘轮机构1、驱动头1.1、手柄1.2、压紧螺母2、连接螺母3、接地线端4、导电垫片5、连接柱6、绝缘套7。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接地线防脱落接地端线夹,其包括双向棘轮机构1、压紧螺母2和连接螺母3,双向棘轮机构1由导电材料制成,双向棘轮机构1为双向棘轮扳手,即市面上常见的双向棘轮扳手;在双向棘轮机构1的手柄1.2外端固定有连接柱6,在连接柱6外部螺接有压紧螺母2,;接地线端4固定有导电垫片5,导电垫片5套设在压紧螺母2与手柄1.2之间的连接柱6的外部,通过压紧螺母2将导电垫片5压紧在手柄1.2的端部,连接方便;在手柄1.2外部套设有绝缘套7,避免人员触电。

在双向棘轮机构1的驱动头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螺母3,连接螺母3用于与铁塔螺栓连接,输电线路常用的铁塔结构,不论是杆式或塔式,其横担侧角钢连接常用螺栓为M16、M20,因此,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螺母3分别为螺母和螺母;为了保证连接螺母3与铁塔螺杆连接更加稳定,连接螺母3的螺纹长度至少为2cm,使其有足够长的螺扣,保证线夹连接可靠;

连接螺母3的轴线与双向棘轮机构1的驱动头1.1的轴线平行设置,连接螺母3与驱动头1.1同轴设置;通过双向棘轮机构1可以驱动连接螺母3转动,且通过切换双向棘轮机构1的锁紧方向驱动连接螺母3在铁塔螺杆上紧固或松动;

使用说明:首先,将压紧螺母2由连接柱6上旋下后,将导电垫片5套设在连接柱6的外部,然后,将压紧螺母2螺接在连接柱6上;接着,拨动双向棘轮机构1的开关,使得手柄1.2与驱动头1.1锁紧,进而通过转动手柄1.2将连接螺母3螺接在铁塔螺杆上;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其它工作时误碰到双向棘轮机构1,如果顺时针方向误碰,会导致接地线悬挂更加牢靠,如果逆时针误碰,此时双向棘轮机构1空转,不会造成接地端不牢靠现象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