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793发布日期:2019-12-13 17:5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装轨道巡检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



背景技术:

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为有效监控无人值守场景提供了方便。巡检机器人一般是在吊装轨道上行走,动力源一般为蓄电池带动的电机,因此,蓄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巡检机器人的自主充电功能,是巡检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自主巡检的关键因素,巡检机器人自主充电功能的实现,需要为机器人提供相应的结构可靠,方便维护的充电对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

其包括伸缩充电装置和静触片充电装置;伸缩充电装置固定于吊装轨道指定位置处,其包括两个第一铜压板,每个第一铜压板向前外伸出若干个伸缩铜触头的伸缩部的弹性伸缩头;静触片充电装置固定于吊装轨道机器人的底盘上,其包括分别与第一铜压板对应的第二铜压板。

进一步,所述伸缩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底座,第一绝缘底座上开有两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槽底中部开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每个第一铜压板开有与每个容纳槽槽底的第一定位孔分别对应的伸缩部通孔;每个伸缩铜触头还包括定位尾柱和法兰夹片,每个伸缩铜触头的定位尾柱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伸缩部穿过第一铜压板对应的伸缩部通孔,并由第一铜压板将法兰夹片压夹在容纳槽槽底,伸缩部的弹性伸缩头伸出于伸缩部通孔之外。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槽底上、下还各开设有一夹紧螺纹通孔;每个第一铜压板还开有两个与夹紧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铜压板安装孔;导电定位螺栓穿过第一铜压板安装孔并与夹紧螺纹通孔螺接,将第一铜压板固定于第一绝缘底座对应的容纳槽上,并夹紧固定住了相应的伸缩铜触头。

进一步,所述伸缩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绝缘底座固定安装于支架上;支架开有两个长条通孔,每个长条通孔开设位置与第一绝缘底座的一对底座安装孔相对应;导电定位螺栓的螺纹杆前端还伸出夹紧螺纹通孔并穿过长条通孔,导线与导电定位螺栓螺纹杆前端端部电连接。

进一步,两容纳槽之间及两侧的第一绝缘底座上还各开有一对底座安装孔;所述支架上开有对应的底座螺纹孔;底座固定螺栓穿过底座安装孔,并与支架上的底座螺纹孔螺接将第一绝缘底座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导线与导电定位螺栓的电连接处被绝缘胶包围;导电定位螺栓与长条通孔之间的间隙也被绝缘胶填充。

进一步,每个第一铜压板匹配五个伸缩铜触头,其中一个位于中心,其余四个位于周边。

进一步,所述静触片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底座,第二绝缘底座开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二铜压板的容纳凹槽,每个容纳凹槽槽底开有位于上部的两个固定螺纹孔和位于下部的一个导电螺栓螺纹孔;每个第二铜压板对应开有位于上部的两个固定通孔,以及位于下部的导电螺栓通过孔;导电螺栓穿过导电螺栓通过孔与第二绝缘底座的导电螺栓螺纹孔螺接,导线的去皮部分分别缠绕在导电螺栓位于第二铜压板与第二绝缘底座21之间的栓体上,固定螺栓穿过固定通孔后与第二绝缘底座的固定螺纹孔螺接,将第二铜压板压紧固定于第二绝缘底座上。

进一步,第二绝缘底座上开有底座安装通孔;固定螺栓穿过底座安装通孔后与机器人底盘上的螺纹孔螺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其结构设计简洁,成本低,维护方便,对接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充电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伸缩充电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伸缩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静触片充电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5为静触片充电装置爆炸图;

图6为静触片充电装置安装在巡检机器人底盘上的安装示例图;

图7是伸缩铜触头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伸缩充电装置1;静触片充电装置2;底盘3;支架11;第一绝缘底座12;伸缩铜触头14;第一铜压板13;容纳槽124,;第一定位孔122;夹紧螺纹通孔121;底座安装孔123;伸缩部141;定位尾柱142;法兰夹片143;伸缩部通孔132;第一铜压板安装孔131;竖板115;长条通孔111;底座螺纹孔112;横板116;支架安装长孔113;加强筋114;第二绝缘底座21;第二铜压板22;容纳凹槽213;固定螺纹孔212;导电螺栓螺纹孔211;底座安装通孔214;固定通孔222;导电螺栓通过孔221;导电螺栓2211;固定螺栓2221;固定螺栓214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轨道机器人充电对接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伸缩充电装置1和静触片充电装置2,如图6所示,静触片充电装置2与吊装轨道机器人的底盘3相连,具体的,以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后方向,静触片充电装置安装于底盘3的前端;伸缩充电装置则固定于吊装轨道指定位置处;充电时,静触片充电装置在巡检机器人带动下,与伸缩充电装置对接。

如图2和图3所示,伸缩充电装置1包括支架11、第一绝缘底座12、伸缩铜触头14和第一铜压板13;

第一绝缘底座12上开有两个容纳槽124,每个容纳槽124槽底中部开有五个第一定位孔122,槽底上、下还各开设有一夹紧螺纹通孔121;两容纳槽之间及两侧的第一绝缘底座12上还各开有一对底座安装孔123;

如图7所示,每个伸缩铜触头14包括具有弹性伸缩头的伸缩部141、定位尾柱142和法兰夹片143;

每个第一铜压板13开有五个与每个容纳槽槽底的五个第一定位孔分别对应的伸缩部通孔132,以及两个与夹紧螺纹孔121对应的第一铜压板安装孔131;

支架11为l型,其竖板115上开有两个长条通孔111和六个底座螺纹孔112;其横板116上开有四个支架安装长孔113;每个长条通孔111开设位置与第一绝缘底座12的一对底座安装孔123相对应;每个底座螺纹孔112与第一绝缘底座12的一个底座安装孔123相对应;为加强强度,支架11的竖板115与横板116之间还设有加强筋114;

伸缩充电装置1的组装形式为:

将每个伸缩铜触头14的定位尾柱142分别插入第一绝缘底座12的第一定位孔122,伸缩部141穿过第一铜压板13对应的伸缩部通孔132,直至第一铜压板13将法兰夹片143压夹在容纳槽124槽底,并且伸缩部的弹性伸缩头伸出于伸缩部通孔132之外;伸缩铜触头14通过法兰夹片及伸缩部与第一铜压板保持电连通;

导电定位螺栓(图未示)穿过第一铜压板安装孔131并与夹紧螺纹通孔121螺接,将第一铜压板13固定于第一绝缘底座12对应的容纳槽上,并由两者夹紧固定住了相应的伸缩铜触头14;导电定位螺栓螺纹杆前端还伸出夹紧螺纹通孔121,并且穿过支架11的竖板115上的长条通孔111,导线与导电定位螺栓螺纹杆前端端部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将导线与之焊接,也可以是螺母夹紧等形式,为防漏电及防导线与螺杆脱离电接触,还可再打上绝缘胶进行保护;导电定位螺栓与长条通孔111之间的间隙也可打上绝缘胶进行固定和绝缘保护;

伸缩充电装置1的电连通路径是:伸缩铜触头14、第一铜压板13、导电定位螺栓(图未示)、导线(图未示)。

第一绝缘底座12则是由底座固定螺栓(图未示)穿过底座安装孔123,并与支架11的竖板115上的底座螺纹孔112螺接固定在支架的竖板115上;

支架的支架安装长孔113通过螺栓将支架固定于吊装轨道指定位置处,从而固定整个伸缩充电装置1,长孔是为防止公差,方便调整,以便使伸缩充电装置能准确对接静触片充电装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静触片充电装置2包括第二绝缘底座21和第二铜压板22;

第二绝缘底座21开有两个容纳凹槽213,每个容纳凹槽213槽底开有位于上部的两个固定螺纹孔212和位于下部的一个导电螺栓螺纹孔211;两容纳凹槽之间及两侧的第二绝缘底座21上还共开有四个底座安装通孔214;

每个第二铜压板22开有位于上部的两个与容纳凹槽213槽底的两个固定螺纹孔212分别对应的固定通孔222,以及位于下部的与导电螺栓螺纹孔211对应的导电螺栓通过孔221;

静触片充电装置2的的组装形式为:先将导电螺栓2211穿过第二铜压板22的导电螺栓通过孔221,并与第二绝缘底座21导电螺栓螺纹孔211螺接拧紧前,将与巡检机器人蓄电池正、负极电连接的导线的去皮部分分别缠绕在对应的第二铜压板22与第二绝缘底座21之间的导电螺栓2211上,再将固定螺栓2221穿过第二铜压板22的固定通孔222后与第二绝缘底座21的固定螺纹孔212螺接,将第二铜压板22固定于第二绝缘底座21并压紧导线保证可靠电连接;再将固定螺栓2141穿过第二绝缘底座21的底座安装通孔214后与机器人底盘上的螺纹孔螺接固定,如图6示例所示。

因伸缩充电装置1安装位置能确保与巡检机器人的静触片充电装置2正对,更具体点,是确保静触片充电装置2的两个第二铜压板22分别与伸缩充电装置1的两个第一铜压板13两两正对,巡检机器人需要充电时,行走至伸缩充电装置1前,直至第二铜压板22抵接伸出第一铜压板13的伸缩铜触头14,完成充电对接,巡检机器人电机停止转动,开始充电。伸缩铜触头14的头部可弹性伸缩,且每个第一铜压板13匹配有五个伸缩铜触头14,从而能确保对接的可靠电连接。优选的,五个伸缩铜触头14的排布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一个位于中心,四个位于周边。

对接后如何保持对接状态的稳定性,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不是本申请的讨论范围。但较为简单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对接后,机器人驱动机构的电机停止转动,电机转轴保持锁定,进而锁定驱动轮保持不动,依靠此来保持对接的稳定性,此实现方式可省去额外的锁定机构,降低成本,减小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