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0976发布日期:2019-12-10 21:2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



背景技术:

电池行业及储能行业中,柜体或者仓体要么是焊接式、防水等级高的,要么是拼装式、防水等级低的,很难做到可拼装、防水等级高的程度。直接造成的后果是,第一、柜体或者仓体太重,无法便携式携带安装第二、拼装式的,方便携带了,但是当在户外的环境中时,防水等级达不到要求。因此,设计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既具有可拆卸拼装功能,以达到便携安装的目的,同时又能高等级防水,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解决现有技术在可拆卸及便携安装的基础上不具备高等级防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包括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底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底面上的电池舱底盖,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正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正面上的电池舱前板,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背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背面上的电池舱后板,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左侧面上的电池舱左侧板,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右侧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右侧面上的电池舱右侧板,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顶面相匹配并盖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顶面上的电池舱顶盖;

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正面与所述电池舱前板之间设有前防水胶条,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正面与所述电池舱前板之间通过所述前防水胶条密封连接;

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背面与所述电池舱后板之间设有后防水胶条,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背面与所述电池舱后板之间通过所述后防水胶条密封连接;

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左侧板之间设有左防水胶条,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左侧板之间通过所述左防水胶条密封连接;

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右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右侧板之间设有右防水胶条,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右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右侧板之间通过所述右防水胶条密封连接;

所述电池舱底盖的顶面外上沿、以及所述电池舱顶盖的底面外下沿均平整贴覆有一层2mm厚的防水硅胶条,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底面通过防水硅胶条与所述电池舱底盖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顶面通过防水硅胶条与所述电池舱顶盖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主框架包括四根纵向平行分布的纵梁、四根横向平行分布的横梁、以及四根竖直平行分布的竖梁,并且四根所述纵梁、四根所述横梁、以及四根所述竖梁通过螺栓共同拼接成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位于电池舱主框架底部的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等距分布有五根托盘加强筋,每一根所述托盘加强筋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电池舱主框架底部的两根纵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主框架还包括两根呈竖直分布的加强竖梁,两根所述加强竖梁分别分布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加强竖梁的两端分别与电池舱主框架正面或背面的两根纵梁中腹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电池舱主框架正面的纵梁和竖梁的外侧面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背面的纵梁和竖梁的外侧面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左侧面的横梁和竖梁的外侧面上、以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右侧面的横梁和竖梁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胶条卡槽,所述前防水胶条、所述后防水胶条、所述左防水胶条、以及所述右防水胶条分别卡入相应的胶条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顶盖的底面后侧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顶面后侧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电池舱顶盖的底面前侧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的顶面前侧通过锁具锁固。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顶盖的顶面前侧中央设有电池舱顶盖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左侧板和所述电池舱右侧板上分别布满有开口朝内下的散热孔,所述左防水胶条和所述右防水胶条分别与相应所述散热孔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电池舱左侧板和所述电池舱右侧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一张孔径达到1mm的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舱右侧板的内侧面上阵列分布有12个风量达到27cfm的轴流散热风扇,设于电池舱右侧板内侧面处的防尘网位于电池舱右侧板内侧面和12个所述轴流散热风扇之间。

进一步地,所有所述螺栓均为沉头内六角螺栓。

进一步地,所有所述纵梁、所有所述横梁、所有所述竖梁、所有所述托盘加强筋、以及所有所述加强竖梁均为钣金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拆卸结构便于携带安装,同时还具备高等级防水功能,可在户外环境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舱主框架,电池舱顶盖,以及分别通过沉头内六角螺栓与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右侧面、正面、背面和底面可拆卸连接的电池舱左侧板、电池舱右侧板、电池舱前板、电池舱后板和电池舱底盖,电池舱顶盖通过铰链与电池舱主框架顶面相铰接、同时还通过锁具与电池舱主框架顶面锁固,电池舱顶盖和电池舱主框架顶面之间通过防水硅胶条密封,电池舱底盖同样通过防水硅胶条与电池舱主框架底面密封,电池舱左侧板、电池舱右侧板、电池舱前板和电池舱后板分别通过左防水胶条、右防水胶条、前防水胶条和后防水胶条与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右侧面、正面和背面密封。如此即使本实用新型电池舱具备了可拆卸、便于携带、便于运输等功能,同时可满足室内室外均可使用的功能,并且其防水等级可达到ip54等级。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舱左侧板和电池舱右侧板上均匀开设有成阵列分布的散热孔,散热孔开口朝下,散热孔内侧设孔径达到1mm的防尘网,可有效杜绝水和粉尘进入电池舱内,电池舱右侧板内壁设12个风量达到27cfm的轴流散热风扇,当通24v直流电的时候,空气从电池舱左侧板的散热孔进入电池舱内,从电池舱右侧板上的散热孔外排,于是在电池舱内形成至少三条风道,可有效对电池舱内部进行散热,以保护集成在电池舱内的电气元件。

本实用新型电池舱主框架包括纵梁、横梁、竖梁、托盘加强筋、加强竖梁和胶条卡槽,纵梁、横梁、竖梁通过螺栓共同可拆卸拼装成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托盘加强筋保证电池舱主框架的底部牢固、同时还方便电池的安装,加强竖梁可有效增强电池舱主框架的强度,胶条卡槽用于卡装胶条,便于电池舱主框架分别与电池舱前板、电池舱后板、电池舱左侧板和电池舱右侧板的密封。采用如此结构,可有效保证电池舱主框架的整体稳固性,可方便电池舱主框架的拼装,便于携带安装,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电池舱的整体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舱主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舱主框架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流散热风扇运行时在电池舱内部形成三条风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上电池后三条风道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舱底盖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电池舱底盖、2-电池舱顶盖、3-电池舱前板、4-电池舱后板、5-电池舱左侧板、6-电池舱右侧板、7-电池舱主框架、8-前防水胶条、9-后防水胶条、10-左防水胶条、11-右防水胶条、12-电池舱顶盖拉手、13-散热孔、14-轴流散热风扇、71-纵梁、72-横梁、73-竖梁、74-托盘加强筋、75-加强竖梁、76-胶条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易组装防水电池舱,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拆卸结构便于携带安装,同时还具备高等级防水功能,可在户外环境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包括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7,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底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底面上的电池舱底盖1,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正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正面上的电池舱前板3,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背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背面上的电池舱后板4,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左侧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左侧面上的电池舱左侧板5,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右侧面相匹配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右侧面上的电池舱右侧板6,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顶面相匹配并盖接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顶面上的电池舱顶盖2,所述电池舱顶盖2的底面后侧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顶面后侧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电池舱顶盖2的底面前侧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顶面前侧通过锁具锁固。所述电池舱顶盖2的顶面前侧中央设有电池舱顶盖拉手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正面与所述电池舱前板3之间设有前防水胶条8,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正面与所述电池舱前板3之间通过所述前防水胶条8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背面与所述电池舱后板4之间设有后防水胶条9,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背面与所述电池舱后板4之间通过所述后防水胶条9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左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左侧板5之间设有左防水胶条10,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左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左侧板5之间通过所述左防水胶条10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右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右侧板6之间设有右防水胶条11,并且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右侧面与所述电池舱右侧板6之间通过所述右防水胶条11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底盖1的顶面外上沿、以及所述电池舱顶盖2的底面外下沿均平整贴覆有一层2mm厚的防水硅胶条,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底面通过防水硅胶条与所述电池舱底盖1密封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顶面通过防水硅胶条与所述电池舱顶盖2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舱主框架,电池舱顶盖,以及分别通过沉头内六角螺栓与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右侧面、正面、背面和底面可拆卸连接的电池舱左侧板、电池舱右侧板、电池舱前板、电池舱后板和电池舱底盖,电池舱顶盖通过铰链与电池舱主框架顶面相铰接、同时还通过锁具与电池舱主框架顶面锁固,电池舱顶盖和电池舱主框架顶面之间通过防水硅胶条密封,电池舱底盖同样通过防水硅胶条与电池舱主框架底面密封,电池舱左侧板、电池舱右侧板、电池舱前板和电池舱后板分别通过左防水胶条、右防水胶条、前防水胶条和后防水胶条与电池舱主框架的左侧面、右侧面、正面和背面密封。如此即使本实用新型电池舱具备了可拆卸、便于携带、便于运输等功能,同时可满足室内室外均可使用的功能,并且其防水等级可达到ip54等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包括四根纵向平行分布的纵梁71、四根横向平行分布的横梁72、以及四根竖直平行分布的竖梁73,并且四根所述纵梁71、四根所述横梁72、以及四根所述竖梁73通过螺栓共同拼接成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7,位于电池舱主框架7底部的两根所述纵梁71之间等距分布有五根托盘加强筋74,每一根所述托盘加强筋7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电池舱主框架底部的两根纵梁71相连接。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还包括两根呈竖直分布的加强竖梁75,两根所述加强竖梁75分别分布于所述电池舱主框架7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加强竖梁75的两端分别与电池舱主框架正面或背面的两根纵梁中腹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位于电池舱主框架7正面的纵梁71和竖梁73的外侧面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7背面的纵梁71和竖梁73的外侧面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7左侧面的横梁72和竖梁73的外侧面上、以及位于电池舱主框架7右侧面的横梁72和竖梁73的外侧面上均开设有胶条卡槽76,所述前防水胶条8、所述后防水胶条9、所述左防水胶条10、以及所述右防水胶条11分别卡入相应的胶条卡槽76内。所有所述纵梁71、所有所述横梁72、所有所述竖梁73、所有所述托盘加强筋74、以及所有所述加强竖梁75均为钣金件。

本实用新型电池舱主框架包括纵梁、横梁、竖梁、托盘加强筋、加强竖梁和胶条卡槽,纵梁、横梁、竖梁通过螺栓共同可拆卸拼装成呈四方体形的电池舱主框架,托盘加强筋保证电池舱主框架的底部牢固、同时还方便电池的安装,加强竖梁可有效增强电池舱主框架的强度,胶条卡槽用于卡装胶条,便于电池舱主框架分别与电池舱前板、电池舱后板、电池舱左侧板和电池舱右侧板的密封。采用如此结构,可有效保证电池舱主框架的整体稳固性,可方便电池舱主框架的拼装,便于携带安装,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电池舱的整体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舱左侧板5和所述电池舱右侧板6上分别布满有开口朝内下的散热孔13,所述左防水胶条10和所述右防水胶条11分别与相应所述散热孔13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电池舱左侧板5和所述电池舱右侧板6的内侧面均设有一张孔径达到1mm的防尘网。所述电池舱右侧板6的内侧面上阵列分布有12个风量达到27cfm的轴流散热风扇14,设于电池舱右侧板6内侧面处的防尘网位于电池舱右侧板6内侧面和12个所述轴流散热风扇14之间。所有所述螺栓均为沉头内六角螺栓。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舱左侧板和电池舱右侧板上均匀开设有成阵列分布的散热孔,散热孔开口朝下,散热孔内侧设孔径达到1mm的防尘网,可有效杜绝水和粉尘进入电池舱内,电池舱右侧板内壁设12个风量达到27cfm的轴流散热风扇,当通24v直流电的时候,空气从电池舱左侧板的散热孔进入电池舱内,从电池舱右侧板上的散热孔外排,于是在电池舱内形成至少三条风道,可有效对电池舱内部进行散热,以保护集成在电池舱内的电气元件。

本实用新型在拼装时,首先,将电池舱底盖放置好,沿着电池舱底盖上沿位置,贴上2mm厚平整的防水硅胶条,在电池舱底盖上放入电池舱主框架,电池舱主框架底部与电池舱底盖的上沿配合,通过螺栓固定挤压防水硅胶条,达到固定密封作用。然后,依次将前防水胶条、后防水胶条、左防水胶条和右防水胶条卡入电池舱主框架四周的胶条卡槽内。之后,依次将电池舱左侧板、电池舱前板、电池舱后板和装有轴流散热风扇的电池舱右侧板通过螺栓安装至电池舱主框架相应位置,同时通过螺栓挤压相应防水胶条,达到电池舱主框架四周固定防水的作用。最后,在电池舱主框架上部分延边贴2mm厚平整防水胶条,电池舱顶盖通过铰链连接,然后人为向下压(防水硅胶被压缩),通过锁具将电池舱顶盖锁住,从而达到ip5的功能。

由于电池舱右侧板布置了12个风量达到27cfm的轴流散热风扇,当通24v直流电的时候,轴流散热风扇将从分风口输入的风,分经三个风道,如图5中的风道1、风道2和风道3,再排出电池舱,从而达到散热的作用,达到电池仓内部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构思奇妙,电池舱可拼装,防水等级达到ip54,同时还合理配置内部空间,使内部形成合理的风道,确保电池舱内外空气循环,利于散热。其实用性强,适于在本技术领域大力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