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式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4109发布日期:2019-12-20 21:0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托架式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架式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对新能源行业的强烈推动及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电池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如乘用车、大巴车、物流车、特种车、储能系统等等。而其中的特种车及储能系统属于新能源行业的特殊领域,不要求能量密度,但是要保证基本的强度和气密性。此刻,这种托架式的电池箱就能发挥其不可忽略的优势。现有托架式电池箱结构复杂,成本高,性价比低,不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托架式电池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托架式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和箱体框架,箱体框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托料架,托料架设置多个且所有托料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托料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第一承载梁设置相平行的两个,第二承载梁设置相平行的两个,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相垂直。

所述托料架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之间且与第一承载梁连接的支撑梁。

所述托料架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之间且与第一承载梁连接的模组固定座,所述电池模组通过螺栓与模组固定座连接。

所述托料架共设置六个。

所述的托架式电池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上的盖板组件,该盖板组件包括沿箱体框架的边缘依次布置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第四盖板和第五盖板。

所述第一盖板、第三盖板和第五盖板为竖直设置且第五盖板与第一盖板和第三盖板为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盖板和第四盖板为水平设置,第四盖板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的顶部且第四盖板位于第三盖板和第五盖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式电池箱,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性强,安装方便快捷,易维护。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托架式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池模组安装细节图;

图3是箱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模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第三盖板;4、第四盖板;5、第五盖板;6、电池模组;7、第一承载梁;8、第二承载梁;9、支撑梁;10、模组固定座;11、电连接件;12、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架式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和箱体框架,箱体框架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托料架,托料架设置多个且所有托料架为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3所示,托料架为水平设置,托料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承载梁7和第二承载梁8,第一承载梁7设置相平行的两个,第二承载梁8设置相平行的两个,第一承载梁7和第二承载梁8相垂直。第一承载梁7和第二承载梁8均具有一定的长度,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承载梁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大于第二承载梁8的长度,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承载梁8固定连接,第二承载梁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梁7固定连接,第一承载梁7和第二承载梁8为矩形管,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第一承载梁7对电池模组提供支撑作用,第一承载梁7位于电池模组的下方。

如图1和图3所示,托料架还包括位于两个第一承载梁7之间且与第一承载梁7连接的支撑梁9,支撑梁9设置一个,支撑梁9与第二承载梁8相平行且支撑梁9位于两个第二承载梁8之间,支撑梁9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梁7固定连接。支撑梁9位于电池模组的下方,支撑梁9对电池模组提供支撑作用,确保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托料架还包括位于两个第一承载梁7之间且与第一承载梁7连接的模组固定座10,电池模组通过螺栓与模组固定座10连接,这样电池模组就被固定在托料架上了,模组固定座10具有让螺栓穿过的通孔,模组固定座10位于支撑梁9和第二承载梁8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托料架还包括竖直设置且与第一承载梁7连接的纵梁12,纵梁12在第一承载梁7上设置多个且第一承载梁7上的所有纵梁12为沿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纵梁12的下端与第一承载梁7固定连接且纵梁12朝向第一承载梁7的上方伸出。对于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托料架,位于下层的托料架的纵梁12的上端与位于上层的托料架的第一承载梁7固定连接,纵梁12对上层托料架提供支撑作用。纵梁1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箱体框架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确保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托料架共设置六个,所有电池模组呈两列进行布置,各个第一承载梁7上设置三个纵梁12,各个第一承载梁7上的三个纵梁12为沿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形成的箱体框架为两侧通透的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方便安装。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托架式电池箱还包括设置于箱体框架上的盖板组件,该盖板组件包括沿箱体框架的边缘依次布置的第一盖板1、第二盖板2、第三盖板3、第四盖板4和第五盖板5。第一盖板1、第二盖板2、第三盖板3、第四盖板4和第五盖板5均为矩形平板,第一盖板1、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为竖直设置且第五盖板5与第一盖板1和第三盖板3为相对布置,第一盖板1和第五盖板5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盖板3与第五盖板5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盖板1、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五盖板5的长度大于第一盖板1和第三盖板3的长度且第一盖板1的长度大于第三盖板3的长度,第一盖板1、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盖板1、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的宽度大小相同,第一盖板1和第五盖板5与所有的托料架固定连接,托料架位于第一盖板1和第五盖板5之间,第一盖板1和第五盖板5与第一承载梁7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焊接连接,第一盖板1和第五盖板5封闭相邻两个托料架之间形成的开口。第二盖板2和第四盖板4为水平设置,第四盖板4设置于箱体框架的顶部且第四盖板4位于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之间,第四盖板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盖板4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第四盖板4的宽度与第五盖板5的宽度大小相同,第二盖板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盖板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四盖板4的长度大于第二盖板2的宽度,第四盖板4用于封闭箱体框架的顶部开口,第四盖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盖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盖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五盖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盖板3的下端与第二盖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盖板2的另一端与第一盖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盖板1的下端和第五盖板5的下端分别与位于最底层的托料架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三盖板3的下端与位于最上层的托料架固定连接,第二盖板2也与位于最上层的托料架固定连接,第四盖板4并与位于最上层的托料架的纵梁12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盖板组件还包括两个第六盖板(图中未示出),盖板组件用于封闭箱体框架的顶部、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上的两侧以及宽度方向(该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上的两侧存在的开口,以保证电池箱基本的气密性。第六盖板也为矩形平板,第六盖板为竖直设置,第六盖板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六盖板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两个第六盖板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箱体框架位于两个第六盖板之间,两个第六盖板用于封闭箱体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存在的开口,第六盖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第四盖板4连接,第六盖板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位于最底层的托料架连接,第六盖板并通过螺栓与第一盖板1、第二盖板2、第三盖板3和第五盖板5固定连接,方便拆装。在将电池模组及相应的电器件安装在箱体框架内部之后,再将两个第六盖板从侧面与箱体框架固定,形成电池箱。在将电池箱推到车辆上预留好的位置处,并进行锁紧,这样就完成了电池箱在车辆的安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