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4295发布日期:2019-11-25 22:5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随着时间发展出不同种类的天线,如八木天线、定向天线、全向天线、板状天线等,不同天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振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升级,同时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越来越来越多,迫使移动通信行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安装更多通信基站以满足所需,同时为了保证运营商成本的控制,需要对现有电梯井天线振子结构进行改良,减少振子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振子极化失谐的问题,以提高电梯井天线信号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形成“︺”字型结构的振子,所述振子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馈电连接板以及设置在馈电连接板斜上方的第一辐射臂和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包括与馈电连接板连接的第一斜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斜板上端的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二辐射臂包括与馈电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斜板以及设置在第二斜板上端的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均与馈电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一斜板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第一水平板与馈电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斜板与馈电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115度;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沿同一直线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与馈电连接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2.57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呈长方形,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开制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孔距为2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斜板在靠近馈电连接板的一侧开制有孔径为4mm的第二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沿同一平面设置,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形成有一宽度为10mm的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上均开制有孔径为2.5mm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水平板还开制有孔径为4mm的第四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馈电连接板上开制有两个馈电孔,所述馈电孔的孔径为4mm,所述两个馈电孔的孔距为1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通过馈电孔便于振子与馈线的连接,提高振子的安装效率,通过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形成“︺”字型结构的振子提高电梯井天线的辐射强度,通过设置在馈电连接板斜上方的第一辐射臂和第二辐射臂,改善电梯井天线的极化失谐率,增加电梯井天线的极化鉴别率,提高电梯井天线信号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馈电连接板;21、第一斜板;22、第二斜板;23、第一水平板;24、第二水平板;3、间隙;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44、第四通孔;45、馈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gsm制式通信的电梯井天线振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形成“︺”字型结构的振子,振子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馈电连接板1以及设置在馈电连接板1斜上方的第一辐射臂和第二辐射臂,第一辐射臂包括与馈电连接板1连接的第一斜板21以及设置在第一斜板21上端的第一水平板23,第二辐射臂包括与馈电连接板1连接的第二斜板22以及设置在第二斜板22上端的第二水平板24,第一水平板23和第二水平板24均与馈电连接板1平行,第一斜板21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第一水平板23与馈电连接板1之间,第一斜板21与馈电连接板1之间的夹角为115度;第一水平板23和第二水平板24沿同一直线设置。在组装成电梯井天线时,需要在两个振子上方设置“︺”字型结构的反射板,将电梯井天线的辐射向下反射进电梯井中,提高电梯井天线的信号强度。

第一水平板23、第二水平板24与馈电连接板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2.57mm。

第一斜板21和第二斜板22均呈长方形,第一斜板21和第二斜板22均开制有两个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的孔径为3.5mm,两个第一通孔41之间的孔距为20mm。

第一斜板21在靠近馈电连接板1的一侧开制有孔径为4mm的第二通孔42。

第一斜板21与第二斜板22沿同一平面设置,第一斜板21和第二斜板22之间形成有一宽度为10mm的间隙3。

第一水平板23和第二水平板24上均开制有孔径为2.5mm的第三通孔43,第一水平板23还开制有孔径为4mm的第四通孔44。

馈电连接板1上开制有两个馈电孔45,馈电孔45的孔径为4mm,两个馈电孔45的孔距为17mm。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通过馈电孔45便于振子与馈线的连接,提高振子的安装效率,通过两个相互对称设置形成“︺”字型结构的振子提高电梯井天线的辐射强度,通过设置在馈电连接板1斜上方的第一辐射臂和第二辐射臂,改善电梯井天线的极化失谐率,增加电梯井天线的极化鉴别率,提高电梯井天线信号强度。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