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端子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972发布日期:2020-02-21 20:46阅读:4551来源:国知局
鱼眼端子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眼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更,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同时各种电控执行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样屡见不鲜,通过连接器实现执行器之间电流或信号的互通互联,并完成电路预定的功能。现有用于导通信号的连接方式总体分为有焊连接和无焊连接两种,而使用无焊连接技术无疑是最为快捷,方便的将信号传递到执行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对降低环境的污染、原材料成本的经济性都有积极的影响。

压配式端子与pcb板(即线路板)的结合是一种无焊点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既可以减小助焊剂的使用和避免发生主板过高温锡炉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又可以简单拔除替换。因没有空焊等焊锡问题,其电气的可靠性较高,从而广泛应用于通讯、车载电子产品等产业。

鱼眼端子为压配式端子的一种类型,其包括装配部,装配部受到挤压发生弹性收缩,使鱼眼端子顺利插装在线路板的通孔内,从而实现鱼眼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鱼眼端子具有与线路板组装便捷,不需要焊接且具有可拆换性,能匹配线路板上更小的导电插孔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鱼眼端子在装配过程中易因应力过大而使装配部发生断裂,此外,现有鱼眼端子在应用过程中易因振动量过大而导致根部发生断针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连接器,以解决现有鱼眼端子在装配过程中装配部易断裂以及装配完成后根部易发生断针现象的问题。松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眼端子,所述鱼眼端子包括基部、装配部和插脚部,所述装配部包括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呈圆弧状且两个所述弹性件相向设置,每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部相连,每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插脚部相连,所述装配部的两端面的宽度相等,所述插脚部的最大横截面宽度小于所述装配部的最小横截面宽度,所述鱼眼端子还包括鱼眼孔,所述鱼眼孔自两个所述弹性件之间延伸至所述插脚部内。

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插脚部的横截面宽度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装配部。

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插脚部的所述第二端呈四棱台状。

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基部和所述弹性件的连接处的外侧面呈圆弧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插脚部的连接处的外侧面呈圆弧状。

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装配部的中心和所述鱼眼孔的中心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移量。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装配部的最大横截面宽度为1.10mm~1.20mm。

可选的,在所述的鱼眼端子中,所述基部的与所述装配部相连的一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配部的最小横截面宽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如上所述的鱼眼端子,所述电路板具有通孔,所述鱼眼端子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电路板对插连接,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配部的最小横截面宽度,且大于所述插脚部及所述基部的最大横截面宽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连接器中,所述装配部的两端面的宽度及所述通孔直径均为0.97mm~1.07mm。

可选的,在所述的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铜排,所述铜排和所述基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眼端子及连接器中,所述鱼眼端子包括基部、装配部、插脚部和鱼眼孔,所述连接器包括所述鱼眼端子和电路板。所述鱼眼端子先通过所述插脚部插入电路板的通孔中,再通过所述装配部和所述电路板对插连接。由于所述鱼眼孔自两个所述弹性件之间延伸到所述插脚部内,故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电路板的通孔接触时所述鱼眼孔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从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刚性干涉而破坏通孔以及导致所述插脚部断裂,另外,所述鱼眼端子与电路板装配完成后,所述鱼眼孔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下方,增强了装配后所述装配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工作过程中所述装配部的根部出现折断现象,以及,由于所述装配部的中心和所述鱼眼孔的中心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移量,使得应力分布均匀,故可防止应用过程中松弛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鱼眼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鱼眼端子,11-基部,12-装配部,13-插脚部,14-鱼眼孔,121-弹性件,2-电路板,101-通孔,4-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现有鱼眼端子在装配过程中易因应力过大而使装配部发生断裂,这是由于:一般的,鱼眼端子的装配部跟电路板的通孔相接触时开始产生应力,而现有鱼眼端子的装配部和电路板的通孔相接触时,鱼眼孔的靠近鱼眼端子的插脚部的一端与电路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位于电路板的上表面的上方,从而使得应力过大。同时,现有鱼眼端子在应用过程中易因振动量过大而导致根部发生断针现象,这是由于:对于现有鱼眼端子来说,在装配完成之后,鱼眼孔靠近基部的一端位于电路板的顶面上方,使得所述装配部受挤压程度高。此外,现有鱼眼端子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动,这是由于:现有鱼眼端子装配完成之后应力分布比较集中。

故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鱼眼端子,通过改变鱼眼孔与装配部及插脚部的相对位置,以解决现有鱼眼端子在装配过程中装配部易断裂、装配完成后根部易发生断针现象以及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弛现象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鱼眼端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鱼眼端子1包括:基部11、装配部12和插脚部13,所述装配部12包括两个弹性件121,所述弹性件121呈圆弧状且两个所述弹性件121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弹性件121的一端与所述基部11相连,每个所述弹性件121的另一端与所述插脚部13相连,所述装配部12的两端面的宽度相等,所述插脚部13的最大横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配部12的最小横截面宽度,所述鱼眼端子1还包括鱼眼孔14,所述鱼眼孔14自两个所述弹性件121之间延伸至所述插脚部13内。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鱼眼端子1先通过所述插脚部13插入电路板的通孔中,再通过所述装配部12和所述电路板对插连接。当所述装配部12跟通孔相接触时开始产生应力,而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鱼眼端子1的鱼眼孔14自两个所述弹性件121之间延伸到所述插脚部13内,故所述装配部12与通孔接触时所述鱼眼孔14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从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刚性干涉而破坏通孔以及导致所述插脚部13断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的中心和所述鱼眼孔的中心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移量,即沿宽度方向的所述装配部的中心线和所述鱼眼孔的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和/或沿长度方向的所述装配部的中心线和所述鱼眼孔的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此,便使得应力分布均匀,故而可防止应用过程中松弛现象的发生。

另外,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插脚部13的横截面宽度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装配部12,且所述插脚部13的所述第二端呈四棱台状,以利于所述鱼眼端子1在装配过程中精准定位,便于预压,同时减少预压过程对通孔内铜箔的破坏。

同时,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基部11的与所述装配部12相连的一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配部12的最小横截面宽度且所述基部11和所述弹性件121的连接处的外侧面呈圆弧状,以使得所述基部11和所述弹性件121平滑过度,所述弹性件121和所述插脚部13的连接处的外侧面也呈圆弧状,以使得所述弹性件121和所述插脚部13平滑过度,如此设计,便可避免在装配过程中,连接处外侧的棱角刮伤通孔内的铜箔。

所述装配部12的最大横截面宽度为1.10mm~1.20mm,例如可为1.10mm、1.15mm或1.20mm。由于所述弹性件121呈圆弧状且所述装配部12的两端面的宽度相等,故所述装配部12关于中心对称,且最大宽度的横截面位于所述装配部12的中心位置,从所述装配部12的中心到所述装配部12的端面,横截面宽度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2,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鱼眼端子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2和所述鱼眼端子1,所述电路板2具有通孔101,所述鱼眼端子1通过所述通孔101和所述电路板2对插连接,所述通孔10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装配部12的最小横截面宽度,且大于所述插脚部13及所述基部11的最大横截面宽度。

由于所述通孔101的直径大于所述插脚部13及所述基部11的最大横截面宽度,故所述鱼眼端子1与电路板2对插连接后,所述鱼眼孔14靠近所述基部11的一端位于所述电路板2的顶面下方,增强了装配后所述装配部12的结构强度,故可以避免所述装配部12的根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折断现象。

具体的,所述装配部12的两端面的宽度及所述通孔101的直径均为0.97mm~1.07mm,例如可为0.97mm、1.02mm或1.07mm。进一步具体的,例如,当所述装配部12的两端面的宽度及所述通孔101的直径均为1.02mm时,对应的所述装配部12的最大横截面宽度可为1.2mm,所述插脚部13的远离所述装配部12的端面的宽度可为0.76mm。

当所述鱼眼端子1的所述装配部12插入所述电路板2的通孔101后,由于所述装配部12的最小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通孔101的直径而导致所述装配部12受压向内侧变形,以产生足够的接触压强和正压力来保证所述鱼眼端子1和所述电路板2保持可靠、稳定的接触,且保证所述鱼眼端子1和所述电路板2之间产生较小的接触电阻以满足电流或者信号的良好导通。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铜排3,所述铜排3和所述基部11相连接。在所述鱼眼端子1和所述电路板2之间电流信号良好导通的前提下通过所述铜排3的传输将信号传递给接线端子4从而实现产品的功能。

所述鱼眼端子1和所述电路板2的装配过程整体分为四个阶段,以下结合附图3-6对装配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1)预压阶段

如图3所示,在预压阶段,所述鱼眼端子1的所述插脚部13开始进入所述电路板2的通孔101内,此时所述装配部12未接触所述通孔101,未发生形变,所述鱼眼端子1与所述通孔101之间无接触压强和正压力。

(2)初始压入阶段

如图4所示,所述鱼眼端子1继续压入,所述鱼眼端子1的所述装配部12开始接触所述电路板2的通孔101,由于所述装配部12的最小横截面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通孔101的直径,故当所述鱼眼端子1开始接触所述通孔101开始产生应力,但由于所述装配部12与通孔101接触时所述鱼眼孔14的底端所在平面低于电路板2的顶面,故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刚性干涉而破坏通孔101以及导致所述插脚部13断裂。另外,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干涉量随之增大,所述装配部12发生弹性形变,压入力随之增加直至到达第一个峰值。

(3)继续压入阶段

如图5所示,所述鱼眼端子1进一步压入,所述装配部12与所述电路板2的通孔101的接触长度进一步增加,干涉量也随之进一步增加,压入力到达第二个峰值。

(4)保持阶段

如图6所示,所述鱼眼端子1压到所述电路板2的通孔101指定位置后进入保持阶段,此阶段压入力不再增加,且在此阶段所述鱼眼孔4靠近所述基部11的一端位于所述电路板2的顶面下方,可避免工作过程中所述装配部12的根部出现折断现象,同时由于所述装配部12的中心和所述鱼眼孔14的中心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移量,使得应力分布均匀,故可防止松弛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眼端子及连接器解决了现有鱼眼端子在装配过程中装配部易断裂、装配完成后根部易发生断针现象以及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松弛的问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