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及换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131发布日期:2020-02-28 08:1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装置及换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换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小空间内,比如电动汽车,经常需要电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伸缩浮动。但是目前的电缆由于直径较大,其自身刚度较强,难以在小空间内实现伸缩浮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换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第一导电部件、第二导电部件及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所述伸缩部件能够拉伸或压缩,并且具有柔性,以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和/或扭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伸缩部件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及第二导电部件之间,利用伸缩部件可以拉伸及压缩、并且具有柔性,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的浮动设计,达到了在伸缩方向调整第二导电部件的位置的目的,也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和/或扭动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伸缩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插接部、伸缩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压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压接,所述伸缩部能够拉伸或压缩。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方便了电连接装置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利用伸缩部使得伸缩部件实现拉伸及压缩,同时使其实现了横向位移。

较佳地,所述伸缩部件为编织带导线。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编织带导线简化了伸缩部件的设计,同时充分的利用了编织带导线的可以拉伸或压缩的特性,也提高了伸缩部件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编织带导线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编织带导线的中间部位向外凸起,所述编织带导线的中间部位的内部形成腔体。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编织带导线设计为中间部位向外凸起,进一步提高了编织带导线的伸缩率,有利于提高编织带导线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灵活性。

较佳地,所述腔体为球形、灯笼形、椭球形中的一种。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腔体设计为球形、灯笼形、椭球形中的一种,简化了腔体的设计,在保证腔体伸缩性的同时,提高了腔体的弹性。

一种换电设备,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连接装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电连接装置的可伸缩性,使得换电设备同样具有伸缩性,能够使换电设备实习可拉伸或压缩的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绝缘护罩,所述绝缘护罩套于所述伸缩部件,所述绝缘护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护罩伸缩部件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相连接,所述护罩伸缩部件能够拉伸或压缩。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绝缘护罩减少了外界电磁场对换电设备的影响,提高了换电设备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有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所述第一绝缘座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二绝缘座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所述绝缘护罩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连接绝缘护罩,进一步提高了绝缘护罩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绝缘护罩与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箍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箍接实现了绝缘护罩与两者的连接,提高了相关部件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护罩伸缩部件为波浪状;和/或,所述护罩伸缩部件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波浪状的护罩伸缩部件或者橡胶材质的护罩伸缩部件提高了护罩伸缩部件的弹性,避免了护罩伸缩部件被拉裂开,提高了护罩伸缩部件的寿命,从而提高了换电设备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伸缩部件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及第二导电部件之间,利用伸缩部件可以拉伸或压缩、并且具有柔性,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的浮动设计,达到了在伸缩方向调整第二导电部件的位置的目的,也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和/或扭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装置中的编织带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设备中的绝缘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连接装置10

第一导电部件11

第二导电部件12

编织带导线13

第一插接部131

腔体132

第二插接部133

绝缘护罩20

第一连接部201

护罩伸缩部件202

第二连接部203

第一绝缘座21

第二绝缘座22

换电设备30

弹簧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电连接装置10,其包括第一导电部件11、第二导电部件12及伸缩部件,伸缩部件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导电部件11及第二导电部件12;伸缩部件能够拉伸或压缩,并且具有柔性,以实现第二导电部件12相对于第一导电部件11产生浮动位移。本实施例将伸缩部件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11及第二导电部件12之间,利用伸缩部件可以拉伸或压缩、并且具有柔性,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12的浮动设计,达到了方便的调整第二导电部件12在伸缩方向的位置的目的,也使得第二导电部件1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和/或扭动。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10通过第一导电部件11用于与硬质电缆固定连接,电连接装置10通过第二导电部件12用于与电缆接头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导电部件12与第一导电部件11之间设有伸缩部件,并且该伸缩部件能够拉伸、压缩或者横向移动,伸缩部件自身具有柔性,从而使得第二导电部件12相对于第一导电部件11能够沿任意方向移动或扭动,且第一导电部件11相对于第二导电部件12也能够沿任意方向移动或扭动,扭动指第二导电部件12绕自身轴线旋转,移动或扭动的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为锥向摆动、横向扭动、横向位移等。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10利用伸缩部件实现了第二导电部件12相对于第一导电部件11的浮动,使得第二导电部件12能够灵活的移动或扭动,从而连接至电缆接头。电连接装置10结构紧凑,体积小,特别适合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电缆接头的连接。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伸缩部件具体设计为编织带导线13。利用编织带导线13简化了伸缩部件的设计,同时充分的利用了编织带导线13的可以拉伸或伸缩的特性,也提高了伸缩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形式。

如图2所示,编织带导线13具有中空结构,编织带导线13的中间部位向外凸起,编织带导线13的中间部位的内部形成腔体132。本实施例将编织带导线13的中间部位设计为向外凸起,进一步提高了编织带导线13的伸缩率,有利于提高编织带导线13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电连接装置10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腔体132设计为灯笼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腔体132还可以设计为球形、椭球形等。本实施例将腔体132设计为灯笼形,简化了腔体132的设计,在保证腔体132伸缩性的同时,提高了腔体132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编织带导线13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3,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一导电部件11压接,第二插接部133与第二导电部件12压接。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3方便了电连接装置1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具体地,编织带导线13的长度裁定后,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3分别压入两端的第一导电部件11、第二导电部件12内,然后利用专用液压钳压接。压接后专用工具把编织带导线13的中间做出中空结构,编织带导线13的两端挤压均匀,使其成圆柱状,最后再将第一导电部件11、第二导电部件12向内压,进而将编织带导线13压出灯笼状。本实施例利用了编织带导线13的柔软性,实现了编织带导线13在第一导电部件11、第二导电部件12之间的压缩及浮动。此外,本实施例的结构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不会因为增加接点而影响电连接装置10的导电性能。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换电设备30,其包括如实施例1中的电连接装置10。本实施例利用电连接装置10的可伸缩性,使得换电设备30同样具有伸缩性,能够使换电设备30实习可拉伸或压缩的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如图4及图5所示,换电设备30还包括绝缘护罩20,绝缘护罩20套于编织带导线13,绝缘护罩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1、护罩伸缩部件202及第二连接部203,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一导电部件11相连接,第二连接部203与第二导电部件12相连接,护罩伸缩部件202件能够拉伸或压缩。利用绝缘护罩20减少了外界电磁场对换电设备30的影响,提高了换电设备30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换电设备30还包括有第一绝缘座21和第二绝缘座22,第一绝缘座21套设于第一导电部件11,第二绝缘座22套设于第二导电部件12,绝缘护罩20设置于第一绝缘座21和第二绝缘座22之间。本实施例利用第一绝缘座21和第二绝缘座22连接绝缘护罩20,进一步提高了绝缘护罩20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绝缘护罩20与第一绝缘座21和第二绝缘座22箍接。所谓的箍接即为:利用带子之类将第一绝缘座21或第二绝缘座22与绝缘护罩20勒住,从而使其相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箍接实现了绝缘护罩20于两者的连接,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法,比如利用胶将其粘结,或者将其设计为整体结构等,均可到达设计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罩伸缩部件202的弹性,图5中将罩伸缩部件202为波浪状。本实施例利用波浪状的护罩伸缩部件202,提高了护罩伸缩部件202的弹性,避免了护罩伸缩部件202被拉裂开,提高了护罩伸缩部件202的寿命,从而提高了换电设备30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护罩伸缩部件202设计为其他形式,或者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护罩伸缩部件202,比如将其设计为橡胶或硅胶等,均能达到设计目的,当然,护罩伸缩部件202在采用弹性材料的同时,也可以采用类似图5的结构形式。

在图4中,第一导电部件11与第一绝缘座21之间还设有弹簧40。当第二导电部件12与其他设备连接时,弹簧40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导电部件12脱离其他设备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0可以将第二导电部件12弹回,以免第二导电部件12与其他设备误接触,从而提高换电设备30的安全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弹性部件代替弹簧40,均能达到设计目的。本实施例中,弹簧40的长度约为20mm,该弹簧40能够压缩10-15mm,相应的,拉伸后的护罩伸缩部件202的长度约为20mm,编织带导线13的腔体132的从压缩状态到拉伸状态的长度变化约为10-15mm。本换电设备30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能够满足高压、大电流的使用环境。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