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016发布日期:2020-03-20 06: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有机发光(oled)显示装置与传统玻璃基显示装置相比,具有超薄、可弯折等优点,并逐渐应用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手持终端、家庭智能等领域。基于oled的曲面屏手机具有强度高,显示清晰,屏幕厚度低且功耗低,拥有更高的手持感等优点。

柔性oled显示装置具有可弯曲的优点,然而在弯曲、扭曲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其弯折区附近的导电线路容易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该显示装置显示异常,增加了其失效的风险,同时弱化了柔性oled显示装置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在弯曲、扭曲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其弯折区附近的导电线路容易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底;若干导线,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一侧;弹性条,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具有所述若干导线的一侧,所述弹性条与所述若干导线并排设置。

其中,所述导线在所述柔性基底的弯折区延伸,延伸的形状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方波形、梯形波。

其中,所述柔性基底在所述弯折区设置有若干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相邻所述导线之间。

其中,所述柔性基底设有所述弹性条的区域设置有若干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孔和/或多边形孔。

其中,所述柔性基底垂直于所述导线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方波形、梯形波。

其中,所述弹性条水平于所述导线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螺旋状、网格状、锯齿状、线状、管状。

其中,所述弹性条数量至少为二,通过化学粘剂贴附于或激光焊接于所述柔性基底具有所述若干导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弹性条设置于所述若干导线的两侧,或者设置于所述若干导线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导线之间。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底;若干导线,设置于柔性基底一侧;弹性条,设置于柔性基底具有若干导线的一侧,弹性条与若干导线并排设置。其中,在弯曲、扭曲或者折叠的过程中,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折区中的弹性条回复力增加,以此来降低弯折区的表面应力,从而降低导线在柔性显示装置弯曲、扭曲或者折叠时产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另一种导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100包括柔性基底11、若干导线12以及弹性条13。

其中,柔性基底11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选用聚酰亚胺(pi,polyimide),透明聚酰亚胺(cpi),聚酯薄膜(bopet)等柔性材料。柔性基底11可弯折,以使附着在柔性基底11上的弹性条13和导线12可以随着柔性基底11弯折而弯折,实现柔性显示装置100弯折或曲面显示效果。

其中,若干导线12分别设置于柔性基底11的一侧。导线12所在柔性基底11的一侧具体为柔性显示装置100弯折时,柔性基底11的向内弯折的一侧。

导线12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选用如钛、铝、纳米银、石墨烯等具有较高导电性的物质。导线12可以采用蒸镀、喷墨打印等方法附着到柔性基底11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若干导线12也可以分别附着在柔性基底11相对的两侧,在此不再赘述。

柔性显示装置100在进行弯曲、扭曲或者折叠时,弯折区导线12可随同柔性基底11一同进行自然伸展,从而降低导线12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风险。

其中,弹性条13设置与柔性基底11具有若干导线12的一侧,并与若干导线12并排设置。弹性条13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选用回复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者柔性材料,如锰合金、钛合金、橡胶等物质。

弹性条13可以采用化学粘结剂、激光焊接等方法与柔性基底11连接,以使弹性条13的回复方向与柔性显示装置100弯折区的弯折轴线相垂直。在柔性显示装置100部分区域,即弯折区实现弯折的过程中,附着在柔性基底11上的弹性条13回复力增加,以此来降低弯折区表面应力,从而降低同样附着在柔性基底11上的若干导线12在弯曲、扭曲或则折叠时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当弹性条13与导线12设置在柔性基底11的同一表面时,在弯折过程中弹性条13的回复力能够适应于导线12的表面应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导线12在弯折过程中的结构完整。

弹性条13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图1的设置位置,例如,本申请的弹性条13数量设置至少为二。其中,当弹性条13设置于柔性基底11具有若干导线12的一侧时,一弹性条13设置于若干导线12的左侧区域,另一弹性条13设置于若干导线12的右侧区域。或者,至少两条弹性条13均设置于若干导线的同一侧。再或者,至少两条弹性条13设置与若干导线12之间。

当全部弹性条13不局限设置于柔性基底11具有若干导线12的一侧时,其中,部分弹性条13还可以设置于柔性基底11具有若干导线12的一侧的相对侧,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弹性条13的回复能力,本申请还提出了不同形状的弹性条13。具体地,弹性条13水平于导线12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螺旋状、网格状、锯齿状、线状、管状等。如图1所示,图中的弹性条13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网格状,网格状的弹性条13设置可以进一步释放柔性显示装置100弯折时导线12所受到的应力,从而提高弹性条13的回复性能。

同样地,柔性基底11垂直于导线12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方波形、梯形波,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结合图1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装置100上的导线12设置为直线型导线,这种结构不利于导线12在弯折时释放所受到的应力。因此,本申请还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

如图2所示,当直线型导线12通过蒸镀、喷墨打印等方法附着到柔性基底11上时,进一步通过刻蚀等方法将导线12的形状进行图案化设置。具体地,图2中图案化后的导线12在柔性基底11的弯折区延伸,延伸的形状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方波形、梯形波等形状。图2中的导线12通过图案化设置为锯齿形导线12,锯齿形导线12有利于释放在弯折时导线12所受到的应力,从而降低导线12在柔性显示装置100弯曲、扭曲或者折叠时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风险。

具体地,图2中若干导线12可以图案化为同一种形状,即锯齿形。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同的导线12也可以图案化为不同的形状,如图3所示;或者,一条导线12的不同区域也可以图案化为不同的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示中,通过在柔性基底11、导线12和/或弹性条13进行图案化操作,以提高柔性显示装置100的可靠性。同样地,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在柔性基底11上设置通孔14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可靠性。

具体请继续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柔性显示装置100至少包括柔性基底11、导线12和弹性条13。柔性基底11在弯折区设置有若干通孔14,通孔14具体可为单排设置、多排设置或者单列设置、多列设置等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无规则排列的方式设置。

通孔14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图中的圆孔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多边形孔的形状,例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形状。

具体地,图4中的若干通孔14均匀分布于柔性基底11上的若干导线12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通孔14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导线12的两侧区域或者单侧区域,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通孔14还可以设置于柔性基底11设有弹性条13的区域,弹性条13上相对应也可以设有对应的通孔,在此不再赘述。

在柔性显示装置进行弯曲、扭曲或者折叠时,通孔14可以用于释放弯折区应力,从而降低导线12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对于图4中的柔性显示装置100,本申请还可以采用热塑或者其它方法将柔性基底11变形为不同的形状。具体地,变形后的柔性基底11垂直于导线12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以下几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弧形、波浪形、锯齿形、方波形、梯形波等。如图5所示,图5是图4中的柔性显示装置10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柔性基底11的形状变形为波浪形,相对地,附着在柔性基底11上的导线12和弹性条13同样以波浪形的形状进行延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