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9441发布日期:2020-02-08 00:0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导磁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



背景技术:

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是超导磁体中用于将外部电流引入到超导磁体内部超导线圈的必要部件,主要在励磁和退磁的过程中起作用。

由于无液氦超导磁体内部的超导线圈需要在4k的低温下才能够达到超导状态,而在一级冷却部分的温度在50k-70k之间。

常规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常导段的下端与一级冷却部分的导件相连,上端的电缆终端与外部电源电缆相连,造成外部热量会通过电流引线进入磁体内部,造成漏热现象,影响超导磁体的超导状态,对于无液氦磁体,内部没液氦与氦气,更是需要严格控制磁体漏热问题,有因此现阶段需要研制出一种漏热量较小的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所述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漏热量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传导件,所述壳体具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滑孔;所述传导件滑移安装于所述滑孔内且能够在所述滑孔内轴向旋转,所述传导件具有与所述滑孔密封配合的柱塞部;所述壳体和所述传导件之间还设有调整所述传导件和壳体的相对高度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插孔和安装于所述传导件上端的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的调高插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励磁和退磁时,将调高插柱插入壳体的第一插孔内,使得传导件下端处于最低值,使得传导件和超导磁体内部插接配合,实现正常的通电;在其他时段时,将传导件拔出之后旋转传导件,使得调高插柱与第一插孔相错,从而调高了传导件下端的高度,使得传导件和超导磁体内部断开直接接触,使得漏热达到最小值,提高了磁体的整体稳定性。其中,由于柱塞部和壳体的滑孔是密封连接的,有助于提高超导磁体内部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孔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有所述第一插孔以所述滑孔的轴线为轴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调高插柱与所述第一插孔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高插柱与第一插孔相错时,使得传导件至少有两根调高插柱进行支撑,有助于提升需要将调高插柱与第一插孔相错时传导件在壳体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在相邻所述第一插孔之间还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深度,相邻所述第二插孔的周向夹角等于相邻所述第一插孔的周向夹角;所述调高插柱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高插柱需要与第一插孔相错时,能够将调高插柱插入第二插孔内,由于第二插孔的深度小于第一插孔的深度,也能够调整传导件下端的高度,实现传导件和超导磁体内部的脱离,而且提升了需要将调高插柱与第一插孔相错时传导件在壳体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孔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边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插孔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边沿处,通过减少第一插孔的内侧壁面积,从而减少了第一插孔和调高插柱贴合的面积,继而方便了操作人员将调高插柱在第一插孔内的拔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在滑孔内还安装有与所述柱塞部密封配合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内壁为光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筒的设置能够减小传导件的高度调节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传导件的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柱塞部的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一密封环槽且在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设有与导向筒内壁周向密封抵接配合的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柱塞部的结构设置有助于实现柱塞部和导向筒内壁之间的密封滑移,且这种结构密封效果理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导件包括传导主体、上导柱、下导柱、接线头和抵接头;所述柱塞部设于所述传导主体;所述传导主体的顶面开设有供上导柱的底端安装的上插孔,所述传导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供下导柱的顶端安装的下插孔;所述接线头安装于所述上导柱的顶端;所述抵接头安装于所述下导柱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导件的结构设置能够方便传导件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且通过在传导主体上设置互不相同的上插孔和下插孔,相较于在传导主体上开设整个通孔且仅使用一根导柱穿过该通孔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传导件和壳体之间的配合密封效果更加理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具有供所述上导柱穿过的通孔,所述盖板与所述传导主体的顶面相抵;所述接线头具有与上导柱的顶端安装的第三插孔,当所述接线头安装于所述上导柱的顶端时,所述接线头的底端将所述盖板压紧于所述传导主体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盖板在传导件上的安装方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的顶面周向间隔设有供螺栓穿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法兰的底面在安装通孔的内侧周向设有第二密封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法兰上安装通孔的设置能够方便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在无液氦超导磁体的外筒上的安装,且第二密封环槽的设置使得能够在第二密封环槽内设置密封圈,从而提升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安装在外筒上的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包括壳体和传导件,传导件滑移安装于壳体的滑孔内,且能够在滑孔内进行旋转,通过设置定位结构从而调节传导件和壳体之间的相对高度,使得在不使用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进行通电时,使得传导件和超导磁体内部进行脱离,使得漏热达到最小值,提高了磁体的整体稳定性;

2、通过在壳体顶部设置第二插孔,有助于提升需要将调高插柱与第一插孔相错时传导件在壳体上的稳定性;

3、通过在滑孔内设置导向筒,减小传了导件的高度调节需要克服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传导件的高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壳体在第一插孔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传导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滑孔;111、上滑孔;112、下滑孔;12、导向筒;13、第一插孔;14、第二插孔;15、安装法兰;151、安装通孔;152、第二密封环槽;2、传导件;21、传导主体;211、柱塞部;212、第一密封环槽;213、第一密封圈;214、上插孔;215、下插孔;22、上导柱;23、下导柱;24、接线头;241、第三插孔;25、抵接头;251、第四插孔;3、盖板;31、调高插柱;4、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包括壳体1、传导件2和盖板3。其中,壳体1和盖板3均由绝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和盖板3均由玻璃纤维布和树脂复合物制成,传导件2由高纯铜制成。

参阅附图2,壳体1整体呈圆柱体,且在其顶面中心处竖直向下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滑孔11。滑孔1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滑孔111和下滑孔112。上滑孔111的内径大于下滑孔112的内径。

壳体1在上滑孔111处设有导向筒12。其中,导向筒12由不锈钢或者铝合金制成,且内侧壁为光面。

参阅附图1,壳体1在其顶面外边沿周向均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13,且在相邻第一插孔13之间还何有第二插孔14。其中,第一插孔13的深度大于第二插孔14的深度,且相邻第一插孔13和第二插孔14之间的周向夹角为90°。

壳体1在其底端还设置有安装法兰15,且在安装法兰15的顶面周向均匀设有六个安装通孔151。

参阅附图2,安装法兰15的底面还周向设有第二密封环槽152,且第二密封环槽152位于六个安装通孔151的内侧。上述安装法兰15的设置且通过在第二密封环槽152内设置第二密封圈4,从而能够提升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在外筒上的密封安装性能。

参阅附图3,传导件2包括传导主体21、上导柱22、下导柱23、接线头24和抵接头25。

传导主体21具有与导向筒12密封配合的柱塞部211,且柱塞部211能够在导向筒12内上下滑移以及周向转动,即实现了传导件2在壳体1的滑孔11内进行上下滑移和周向转动。

参阅附图3和附图4,柱塞部211周向设有第一密封环槽212且在第一密封环槽212内设有与导向筒12内壁周向抵接的第一密封圈213。在本实施例中,柱塞部211设有两个第一密封环槽212,且两个第二密封环槽152沿柱塞部211的轴向间隔布置。

参阅附图3,传导主体21在其顶面中心处开设有供上导柱22的底端安装的上插孔214,传导主体21在其底面中心处开设有供下导柱23的顶端安装的下插孔215。其中,上插孔214和下插孔215互不相通。其中,上导柱22的底端通过锡焊固定于传导主体21的上插孔214内,下导柱23的顶端通过锡焊固定在传导主体21的下插孔215内。

盖板3具有供上导柱22穿过的通孔,盖板3安装在上导柱22时,盖板3的下表面与传导主体21的顶面相抵。接线头24具有与上导柱22的顶端配合的第三插孔241。当所述接线头24安装于所述上导柱22的顶端时,接线头24的底端将所述盖板3压紧于所述传导主体21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接线头24和上导柱22的顶端通过锡焊连接固定。

抵接头25安装于下导柱23的底端,用于和超导磁体内部的抵接座进行抵接配合。抵接头25的顶部开设有供下导柱23安装的第四插孔251,在本实施例中抵接头25和下导柱23通过锡焊连接固定。

参阅附图1和附图3,盖板3具有与第一插孔13一一对应的调高插柱31,即盖板3的底部设有两个调高插柱31,两个调高插柱31周向相距180°。当调高插柱31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13内时,盖板3与壳体1的顶面贴合。其中,盖板3的调高插柱31还能够插入第二插孔14内,当盖板3的调高插柱31插入第二插孔14内时,能够提升传导件2中抵接头25的水平高度。

上述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当需要进行励磁和退磁时,通过调整传导件2相对于壳体1的周向角度,使得调高插柱31插入第一插孔13内,使得盖板3贴合于壳体1的顶面,从而使得传导件2的抵接头25和超导磁体内部的抵接座进行抵接配合,从而实现通过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为超导磁体进行供电;

在其他时间段时,将传导件2拔起,并通过调整传导件2相对于壳体1的周向角度,使得调高插柱31插入第二插孔14内,使得传导件2的抵接头25和超导磁体内部的抵接座进行分离,避免了外部的热量通过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进入到超导磁体的内部,使得漏热达到最小值,提高了磁体的整体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除了上导柱22和传导主体21的连接方式和实施例1中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无液氦超导磁体电流引线的结构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上导柱22和传导主体21为一体设置,且由高纯铜制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