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6450发布日期:2020-04-03 14:5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电动接地刀闸。



背景技术:

当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当需要停电检修时,需要在开关断开并且经验电确认无电以后对线路进行接地,防止开关误接通给作业人员带来人身伤害。使用接地刀闸对线路进行接地时目前常用的一种方式,进行检修时,接地刀闸合闸,线路与大地短路;检修完毕后,接地刀闸分闸,隔离开关合闸。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大多数是双轨,其一轨为回流轨(等同于大地),另一轨为信号轨,对列车进行检修时只需要将正极与回流轨进行短接,即单极接地。然而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采用跨座式单轨线路,如重庆轻轨、柳州轻轨以及磁悬浮。这种轨道方式的列车在接受检修时,除正极接地外,还需对负极同时接地,即双极接地。目前市场上此类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处于空白状态。现有的操作也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接地的方式实现接地作业,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检修作业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电动接地刀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地刀闸无法满足双极接地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极电动接地刀闸,包括:闸板;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设置在闸板上;第一动触头,第一动触头的一端与第三静触头可转动连接,第一动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一静触头可通断地连接;第二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的一端与第三静触头可转动连接,第二动触头的另一端与第二静触头可通断地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闸板上,并与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驱动连接;连接组件,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且二者同步运动,当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时,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通过连接组件带动第二动触头或第一动触头运动,以驱动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分别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同步连接或断开。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调节连接,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中的一者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者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或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均与第二连接件连接,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位置改变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之间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为多个,且分别与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调节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或伸缩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各第一连接件之间彼此串联。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与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连接,并将第二连接件锁紧在第一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调心轴承,调心轴承位于第二连接件和第一动触头之间,和/或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动触头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动触头和/或第二动触头包括:至少两个动触头板,至少两个动触头板之间间隔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穿设在动触头板之间,连接轴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并带动动触头板转动;限位套,限位套穿设在连接轴上,并位于间隔设置的两个动触头板之间,并与动触头板抵接,以控制动触头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静触头和/或第二静触头包括至少一个静触头板,静触头板伸入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的一侧具有斜面,且沿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板的方向,斜面向远离静触头板中心面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斜面为多个,静触头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斜面,且沿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板的方向,静触头板相对两侧的斜面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闸板连接;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并与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驱动连接,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结构、齿轮齿条结构、连杆结构和曲柄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座,限位座与闸板连接,并位于传动组件的运动路径上,以控制传动组件的运动范围。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齿轮组具有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驱动电机与输入齿轮驱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输出齿轮连接;曲柄,传动轴远离输出齿轮的一端与曲柄连接;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曲柄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连接,以带动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三个静触头以及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两个动触头,其中第三静触头接地,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别接正极和负极,而设置的连接组件能够使得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同步运动,这样,驱动组件仅需要驱动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运动,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即会通过连接组件带动第二动触头或第一动触头,从而实现正极和负极同时接地,保证接地效果。此外,上述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静触头仅设置有三个,与静触头配合的绝缘子等部件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减少,从而使得双极电动接地刀闸零部件数量减少,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在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在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输出齿轮与限位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p处的放大图;

图8示出了图6中的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闸板;20、第一静触头;30、第二静触头;31、静触头板;32、斜面;40、第三静触头;50、第一动触头;60、第二动触头;61、动触头板;62、连接轴;63、限位套;70、连接组件;71、第一连接件;72、第二连接件;73、紧固件;74、调心轴承;81、驱动电机;82、齿轮组;821、输入齿轮;822、输出齿轮;83、传动轴;84、曲柄;85、连杆;86、限位座;861、座体;862、尼龙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地刀闸无法满足双极接地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极电动接地刀闸。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双极电动接地刀闸,包括闸板10、第一静触头20、第二静触头30、第三静触头40、第一动触头50、第二动触头60、驱动组件和连接组件70,第一静触头20、第二静触头30和第三静触头40设置在闸板10上;第一动触头50的一端与第三静触头40可转动连接,第一动触头50的另一端与第一静触头20可通断地连接;第二动触头60的一端与第三静触头40可转动连接,第二动触头60的另一端与第二静触头30可通断地连接;驱动组件设置在闸板10上,并与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驱动连接;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70连接且二者同步运动,当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时,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通过连接组件70带动第二动触头60或第一动触头50运动,以驱动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分别与第一静触头20和第二静触头30同步连接或断开。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第一静触头20、第二静触头30和第三静触头40三个静触头以及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两个动触头,其中第三静触头40接地,第一静触头20和第二静触头30分别接正极和负极,而设置的连接组件70能够使得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同步运动,这样,驱动组件仅需要驱动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运动,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即会通过连接组件70带动第二动触头60或第一动触头50,从而实现正极和负极同时接地,保证接地效果。此外,上述的双极电动接地刀闸静触头仅设置有三个,与静触头配合的绝缘子等部件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减少,从而使得双极电动接地刀闸零部件数量减少,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如图5所示,连接组件70包括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与第二连接件72可调节连接,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中的一者与第一连接件71连接,另一者与第二连接件72连接,或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均与第二连接件72连接,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71与第二连接件72之间的位置改变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连接组件70在实现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同步运动的同时,又能够使得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在安装时二者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节,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动触头50与第一静触头20接触的同时,第二动触头60与第二静触头30接触,从而实现正极和负极同时接地,保证接地效果,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动,影响正极和负极同时接地的效果,此时即可通过连接组件70纠正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的位置,确保正极和负极同时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72为多个,且分别与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连接,第一连接件7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72连接,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与第一连接件71可调节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71为螺柱且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为旋杆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72分别与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连接,第一连接件7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件72连接,第一连接件71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第二连接件72上设置外螺纹,两个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之间均通过螺纹结构可调节连接,从而通过转动第一连接件71即可调整第一动触头50与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其位置的调节,可调的设置方式使得两个动触头可承受一定偏载,运动平稳性良好。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71上设置外螺纹、第二连接件72上设置内螺纹,或者将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与第一连接件71之间固定设置且另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与第一连接件71之间螺纹连接,再或者将第一连接件71与第二连接件72之间采用伸缩连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比如,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71与第一动触头50连接,第二连接件72与第二动触头60连接,第一连接件71与第二连接件72之间依然螺纹连接也能够实现对第一动触头50与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再比如将第一连接件71设置有多个,各第一连接件71之间彼此串联从而延长长度,使其与第一动触头50与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例如第二连接件72设置有三个、四个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0还包括紧固件73,紧固件73与第二连接件72和第一连接件71连接,并将第二连接件72锁紧在第一连接件71上。紧固件73为螺母,并与第二连接件72对应设置,螺母套设在第二连接件72上并与第二连接件72螺纹连接,当调整第二连接件72和第一连接件71完成后,转动两个第二连接件72上的螺母,使得第一连接件71两侧的螺母均抵顶第一连接件71即可将第二连接件72锁紧在第一连接件71上,此时第一连接件71无法转动,也就不再能够调整第一动触头50与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动触头50与第二动触头60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

可选地,紧固件73与第二连接件72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第二连接件72上均套设有一个紧固件73。当然,也可以在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上套设多个紧固件73,利用正反旋向实现防松脱。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二连接件72与第一连接件71配合的螺纹结构的旋向相反,这样,转动第一连接件71即可实现两个第二连接件72的距离减小或增大。当然也可以设置成旋向相同的螺纹,此时,转动第一连接件71无法实现两个第二连接件72之间距离的调节,需要分别转动两个第二连接件72才能够实现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0还包括调心轴承74,调心轴承74设置有多个,且第二连接件72和第一动触头5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件72和第二动触头60之间均设置有调心轴承74,采用调心轴承74,可有效解决闸板10变形或装配平面度误差所引起的干涉问题。

如图9所示,第一动触头50和/或第二动触头60包括两个动触头板61、连接轴62和限位套63,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静触头20或第二静触头30伸入到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即可与动触头板61接触;连接轴62穿设在动触头板61之间,连接轴62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并穿设在调心轴承74上,从而带动动触头板61转动;限位套63穿设在连接轴62上,并位于间隔设置的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并与动触头板61抵接,以控制动触头板61之间的距离,当从两个动触头板61的外侧通过螺母锁定时,触头间隙保持不变,提高了装配工艺性,并且螺母始终处于预紧状态,降低了螺母松脱风险。当然,也可以设置有更多个动触头板61,但需要保证至少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间隔设置。

如图10所示,第一静触头20和/或第二静触头30包括一个静触头板31,静触头板31能够伸入到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在静触头板31伸入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的一侧具有斜面32,且沿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靠近静触头板31的方向,斜面32向远离静触头板31中心面的方向倾斜,由于本实施例的动触头板61向下转动时与静触头板31分离,向上转动时与静触头板31接触,因而,在静触头板31的底部侧面设置有斜面32,这样,当动触头板61向上转动时,动触头板61与斜面32接触,并在斜面32的引导下使得静触头板31伸入到两个动触头板61之间的间隔内,避免动触头板61之间的间隔与静触头板31未对齐导致静触头板31与动触头板61抵接卡住的问题,使得双极电动接地刀闸整体流畅运动,同时动触头板61与静触头板31之间的接触角减小,降低了冲击载荷。并且由于动触头板61与静触头板31分离时,动触头板61位于静触头板31下方,因而还能够避免动触头板61在重力作用下意外下落导致与静触头板31意外接触的情况,保证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可靠性。当然,当静触头板31与动触头板61之间的方位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相应改变斜面32的具体设置位置即可,例如,动触头板61向上转动与静触头板31分离时,斜面32设置在静触头板31顶部侧面。

可选地,斜面32为多个,静触头板3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斜面32,且沿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靠近静触头板31的方向,静触头板31相对两侧的斜面3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两侧的斜面32均能够对动触头板61起到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大动触头板61运动的容错率,动触头板61之间的间隔只需要大致对准静触头板31即可。

如图1至图4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81和传动组件,驱动电机81与闸板10连接;传动组件与驱动电机81驱动连接,并与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驱动连接,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结构、齿轮齿条结构、连杆结构和曲柄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在闸板10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一静触头20、第二静触头30、第三静触头40、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驱动电机81也设置在该侧,驱动电机81的输出轴穿过闸板10伸至闸板10的另一侧,传动组件由齿轮组结构和曲柄结构组成,具体包括齿轮组82、传动轴83、曲柄84和连杆85,齿轮组82设置在闸板10背离第一静触头20的一侧,齿轮组82包括输入齿轮821和输出齿轮822,驱动电机81与输入齿轮821驱动连接,传动轴83穿设在闸板10上,传动轴83的一端与输出齿轮822连接,传动轴83的另一端与曲柄84连接,连杆85的一端与曲柄84连接,连杆85的另一端与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连接,且连杆85和曲柄84连接处的轴线与传动轴83和曲柄84连接处的轴线不重合,这样,驱动电机81产生的驱动力依次通过输入齿轮821、输出齿轮822、传动轴83、曲柄84、连杆85传递到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上,由于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70同步运动,因此,驱动电机81也就驱动了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同步转动,实现正极和负极的同时接地,并且一套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动触头运动,结构简洁,同步性好。当然,上述的传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构代替,只需要驱动电机81的动力传递到第一动触头50或第二动触头60上,驱动第一动触头50和第二动触头60转动即可。

如图6至图8所示,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座86,限位座86与闸板10连接,并位于传动组件的运动路径上,以控制传动组件的运动范围。本实施例的输入齿轮821为小齿轮,输出齿轮822为大齿轮,且输出齿轮822并非是一个完成的齿轮,而是一个1/4齿轮,限位座86安装在闸板10上,限位座86与输出齿轮822的直角边接触,从而限制输出齿轮822的转动。限位座86包括与闸板10连接的座体861以及安装在座体861端部的尼龙块862,尼龙块862减少对输出齿轮822的硬性冲击,从而提高了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寿命,确保可靠性。限位座86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在输出齿轮8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座86,从而对两个方向的运动均进行限位。当然,限位座86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地刀闸无法满足双极接地使用需求的问题;

2、可实现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地操作,填补当前轻轨、磁悬浮等市场空白;

3、双极电动接地刀闸零部件数量减少,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4、利用驱动电机实现双极电动接地刀闸的自动分合闸,取代手工接地省时省力,安全性更高;

5、一套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各动触头运动,结构简洁,同步性好;

6、两个动触头通过带调心轴承的连接组件相连,间距可调,可承受一定偏载,运动平稳性良好;

7、带尼龙块的限位座,减缓冲击,提高寿命以及可靠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