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530发布日期:2020-04-21 18:2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转换器。



背景技术:

插座转换器主要是用来将一种形式的插座转换成别外一形式或多种形式的插座,现有的插座转换器各盖体之间都是通过简单的连接,各部件之间配合不紧密,容易松脱,导致插座转换器整体结构不牢固,并且,现有的插座转化器组装后都是可进行拆解的,无疑降低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由于现有的插座转换器整体的稳定性差,在外力碰撞下容易损坏,插座转换器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转换器,以解决现有的插座转换器整体结构稳定性差,避免插座转换器受到外力碰撞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座转换器,其包括:

后盖,向内凹陷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容置腔,后盖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槽;

插座转换器主体,设置在容置腔中,插座转换器主体的一端与容置腔的开口对接,另一端穿出后盖与外部插座插接以进行通电;

面盖,盖设在后盖的开口处并与插座转换器主体抵接,面盖的内侧壁上与卡槽对应的位置上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面盖通过卡扣插入到卡槽中与后盖连接为一体,以将插座转换器主体压紧在容置腔中。

进一步地,卡扣包括:一端连接面盖外缘的连接部以及突设于连接部另一端用于卡合到卡槽中的卡合部。

进一步地,每个卡槽包括:突设在后盖内侧壁上并且相互对称设置的两第一阻挡壁以及设置在两第一阻挡壁之间并与后盖的内侧壁对应设置的第二阻挡壁,第一、第二阻挡壁围成具有上端开口以及侧面开口的卡槽,其中,卡扣从卡槽的上端开口插入到卡槽中并且从侧面开口伸出,卡合部卡合在第二阻挡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挤压块,设置在卡槽中并与第二阻挡壁相对设置,用于挤压插入到卡槽中的卡扣的连接部,使卡合部能够伸出侧面开口并固定卡合在第二阻挡壁上。

进一步地,面盖的外缘上向内凹陷周向形成多个第一定位槽,后盖的内侧壁上与第一定位槽对应的位置上突设形成第一定位块,当面盖与后盖连接时,第一定位块插入到第一定位槽中以限定面盖在后盖上的位置,防止面盖相对后盖转动。

进一步地,插座转换器主体与面盖内缘处对应的位置上向内凹陷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面盖的内缘上周向突设形成多个第二定位块,当面盖盖与后盖连接时,第二定位块插入到第二定位槽中以限定面盖和插座转换器主体的位置,防止面盖相对插座转换器主体转动。

进一步地,卡扣为塑料材质制成。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插座转换器通过在面盖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多个卡扣,在后盖的内侧壁上与卡扣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多个卡槽,组装插座转换器时,只需将插座转换器主体放入到后盖的容置腔中然后将面盖的卡扣插入后盖的卡槽中即可将插座转换器主体压紧到后盖中,面盖、转换器主体以及后盖之间实现了紧密连接,提高了插座转换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面盖和后盖连接后在非破坏性无法拆开,进一步提高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使得插座转换器整体质量好,避免了插座转换器受到外力碰撞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座转换器的组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转换器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转换器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转换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面盖;101:卡扣;1011:连接部;1012:卡合部;1013:嵌合槽;102:第一定位槽;103:第二定位块;2:插座转换器主体;201:插座板;202:pcba控制板;203:二插保护门;204:三插保护门;205:插座隔离仓;206:插套;207:电源板;208:插销;209:连接线;3:后盖;301:卡槽;3011:第一阻挡壁;3012:第二阻挡壁;3013:挤压块;302:第一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现有的插座转换器多个盖体,安装时,转换器主体先与后盖进行连接,然后再将面盖连接到转换器主体上,各部件之间都是通过简单卡合连接并且各部件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导致各部件之间连接不紧密,容易松脱,插座转换器整体结构不牢固,并且,现有的插座转化器组装后都是可进行拆解的,这样无疑降低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现有的插座转换器整体的稳定性差,在摔落、运输等情况下受到外力碰撞容易损坏,导致插座转换器损坏率高,维护成本高。

针对现有的插座转换器存在的不足,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转换器,其包括:

后盖3,向内凹陷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容置腔,后盖3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槽301;

插座转换器主体2,设置在容置腔中,插座转换器主体2的一端与容置腔的开口对接,另一端穿出后盖3与外部插座插接以进行通电;

面盖1,具体呈环形结构,盖设在后盖3的开口处并与插座转换器主体2抵接,面盖1的内侧壁上与卡槽301对应的位置上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卡槽301相配合的卡扣101,面盖1通过卡扣101插入到卡槽301中与后盖3连接为一体,以将插座转换器主体2压紧在容置腔中。

本申请的通过在后盖3上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多个卡槽301,在面盖11上与卡槽30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多个卡扣101,组装插座转换器时,直接将插座转换器主体2放入到后盖3的容置腔中,然后将面盖1的卡扣101卡合到卡槽301中即可将插座转换器主体2稳定的压紧到后盖3中,面盖1、转换器主体以及后盖3之间实现了紧密的连接,提高了插座转换器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由于卡扣101、卡槽301分别设置在面盖1和后盖3的内侧壁上,面盖1和后盖3连接后在非破坏性无法拆开,进一步提高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使得插座转换器整体质量好,插座转换器受到外力碰撞例如在摔落等意外情况下不容易损坏,维护成本低。

具体的,请参阅图3,卡扣101具体包括:连接部1011和卡合部1012,连接部1011的一端连接面盖1外缘,卡合部1012突设于连接部1011的另一端,当卡扣101插入到卡槽301中,卡合部1012可勾住卡槽301,实现了面盖1和后盖3的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4,每个卡槽301包括:两第一阻挡壁3011和第二阻挡壁3012,两第一阻挡壁3011突设在后盖3的内侧壁上并且相互对称设置,第二阻挡壁3012设置在两第一阻挡壁3011之间并且与后盖3的内侧壁相对设置,两第一阻挡壁3011和第二阻挡壁3012围成上端开口以及侧面开口的卡槽301,具体的,卡合过程中,卡扣101从卡槽301的上端开口中进入到卡槽301中,然后卡扣101的卡合部1012从侧面开口伸出,卡合部1012卡合到第二阻挡壁3012上。

请参阅图4,本申请还设置有挤压块3013,挤压块3013具体设置在卡槽301中并与第二阻挡壁3012相对设置,挤压块3013沿卡槽301的设置方向延伸,挤压块3013可以为三角形、条形结构等其他形状,具体的,卡扣101的连接部1011上沿连接部1011的长度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嵌合槽1013,当卡扣101插入到卡槽301后,挤压块3013嵌入到嵌合槽1013中并且向第二阻挡壁3012的方向挤压卡扣101的连接部1011,使连接部1011与第二阻挡壁3012贴合并且卡扣101的卡合部1012能够伸出侧面开口并固定卡合在第二阻挡壁3012上。卡合部1012卡合到第二阻挡壁3012后卡扣101在非暴力拆卸下无法从卡槽301中脱出,进一步提高了插座转换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面盖1的外缘上向内凹陷周向形成多个第一定位槽102,后盖3的内侧壁上与第一定位槽102对应的位置上突设形成第一定位块302,当面盖1与后盖3连接时,第一定位块302可插入到第一定位槽102中,第一定位块302限定了面盖1在后盖3上的位置,可防止面盖1相对后盖3转动,使面盖1和后盖3可结合的更紧密,提高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

具体的,插座转换器主体2从前到后依次包括:插座板201、pcba控制板202、二插保护门203、三插保护门204、插座隔离仓205、电源板207和插销208之间通过连接线209连接,后盖3上开设有多个穿设孔并且每个穿设空中设置有供插销208穿过的插套206,插座板201上设置有多个供插头插入的插孔,插销208穿出后盖3与外部的插座连接。使用插座转换器时,将需要转换的插头从插入到插座板201上,然后将插销208插入到插座后即可实现插座的转换。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插座转换器主体2与面盖1内缘处对应的位置上向内凹陷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具体是插座板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面盖1的内缘上周向突设形成多个第二定位块103,当面盖1盖设在后盖3上时,第二定位块103可插入到第二定位槽中,第二定位块103可限定面盖1与插座转换器主体2之间的位置,防止面盖1相对插座转换器主体2转动,使面盖1和插座转换器主体2结合的更紧密,提高了插座转换器的稳定性。

可选的,卡扣101为塑料材质制成,由于塑料材质为弹性材料,形变后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可避免插座转换器安装时卡扣101与卡槽301在未对准的情况下被外力挤压导致形变而损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