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8644发布日期:2020-04-03 15:0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插线板。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于电能存储的电源以及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直流-直流转换器),绝大部分的移动电源带有充电器,用作为内置电池充电。但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电源仅能通过usb充电线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无法同时给使用插头的电器进行供电,着实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插线板,解决了无法给使用插头的电器和移动设备充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插线板,包括壳体、第一插座、第二插座、电池以及变压模块,所述第一插座以及第二插座均设于壳体的一端面,所述电池以及变压模块均设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插座以及第二插座分别电源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面还设有type-b接口以及type-c接口,所述电池与变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type-b接口以及type-c接口分别与变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便携插线板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壳体的外围环设有线槽,所述线槽的一侧连通有用于供充电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穿过穿线孔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经所述穿线孔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设有插头;所述线槽的另一侧连通有用于放置插头的插头槽。

其中,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面还设有第三插座,所述第三插座与电池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插座、第二插座以及第三插座均为双脚插座。

其中,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个端面设有开关以及指示灯,所述开关和指示灯均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用于控制电池的通断。

其中,所述线槽的两侧设有多个防滑凹槽。

其中,所述电池的电压为110v或220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解决了无法给使用插头的电器充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插线板,由壳体内的电池进行供电,通过将用电器插头插入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中,从而对用电器进行供电;另外。通过变压模块将电池的电压转换成usb接口可使用的电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插线板同时对用电器和移动设备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模块及其外围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壳体--1,第一插座--21,第二插座--22,第三插座--23,type-b接口--31,type-c接口--32,开关--41,指示灯--42,线槽--51,穿线孔--52,插头槽--53,防滑凹槽--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插线板,包括壳体1、第一插座21、第二插座22、电池(图中未示出)以及变压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插座21以及第二插座22均设于壳体1的一端面,所述电池以及变压模块均设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插座21以及第二插座22分别电源电连接;壳体1的所述一端面还设有type-b接口31以及type-c接口32,所述电池与变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type-b接口31以及type-c接口32分别与变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的电压为110v或220v均可,而插头内部一般是设置有变压器的,因此第一插座21和第二插座22均直接与电池电连接;而由于数据线内没有设置变压器,因此需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变压模块,将110v或者220v的直流电压转换成直流5v电压,该直流5v电压可以直接通过type-b接口31以及type-c接口32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另外,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模块及其外围电路的电路图,关于变压模块如何将110v或者220v转换成直流5v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面还设有第三插座23,所述第三插座23直接与电池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插座23与第一插座21以及第二插座22的作用相同,仅是方便壳体1的两端面同时插入插头进行供电;同理,第三插座23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插座21和第二插座22的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21、第二插座22以及第三插座23均为双脚插座。

具体的,壳体1的端面设有开关41以及指示灯42,所述开关41和指示灯42均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41用于控制电池的通断,而指示灯42可显示电源的电量,当电源的电量充足时,指示灯42显示绿色;而当电池的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时,指示灯42则显示红色,提醒用户对电池进行充电。具体的,由于壳体1的所述一端面使用频率更高,因此开关41和指示灯42设置在壳体1的所述一端面最佳。

具体的,便携插线板还包括充电线(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的外围环设有线槽51,所述线槽51的一侧连通有用于供充电线穿过的穿线孔52,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穿过穿线孔52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经所述穿线孔52伸出所述壳体1外,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设有插头(图中未示出);所述线槽51的另一侧连通有用于放置插头的插头槽53。本实施例的便携插线板通过充电线对其电池进行充电,而在充电线未使用时,则可将充电线收纳入线槽51中,并将充电线一端的插头装配于插头槽53,方便收纳。

具体的,所述线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防滑凹槽6,该防滑凹槽6可以方便用户对壳体进行抓取而不发生打滑。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