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1707发布日期:2020-04-10 16:45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音频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音频插座。



背景技术:

音频插座一般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若干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此外,还包括有开关端子以给出音频插头已经插入到位的提示信息。现有开关端子一般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静端子及动端子,所述静端子不动,所述动端子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在所述音频插头插入后被挤压形变以电性接触所述静端子实现开关功能。为避免产生杂音或干扰信号,所述音频插头与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需要采用绝缘抵接的方式,通常在所述弹性臂与所述音频插头接触位置处成型绝缘体,但是所述绝缘体会随插拔次数的增加而磨损,进而影响开关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因音频插座的插拔而磨损开关端子导致开关性能受损的音频插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及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开关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开关端子槽,所述开关端子槽包括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插接腔连通,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槽体内的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端子,所述第三开关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插接腔内的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二开关端子包括斜向所述第三弹性臂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及第二焊点部,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包括第一焊点部,所述第二弹性臂被所述第三弹性臂挤压而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电性接触,所述第三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挤压位置处设有绝缘体。

优选地,所述第三弹性臂包括折弯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挤压凸部及自所述挤压凸部朝向所述绝缘体折弯形成的挤压端部,所述挤压端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接触位置处设有绝缘体。

优选地,所述绝缘体一体成型于所述挤压端部上,所述挤压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臂一侧的绝缘体与所述第二弹性臂接触以实现绝缘。

优选地,所述绝缘体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所述挤压端部一侧,所述第二弹性臂朝向所述挤压端部一侧的绝缘体与所述挤压端部接触实现绝缘。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槽体内的第三框体及自所述第三框体延伸形成的卡扣于所述第三槽体内的卡扣臂。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端子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槽体内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弹性臂是自所述第二框体撕裂并斜向所述第三弹性臂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自由端一侧与所述挤压端部抵接,所述第二焊点部是自所述第二框体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干涉固定的倒刺,所述第一焊点部是自所述第一框体延伸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框体撕裂斜向所述第二弹性臂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一侧朝向所述第二弹性臂一侧冲压形成接触凸包,所述接触凸包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所述插接腔的主体部、开设于所述主体部上用于插装所述信号端子的若干信号端子槽,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信号端子槽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的触点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焊脚。

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组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置依次排列有第一至第三槽体的开关端子槽,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槽体内分别插入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端子,所述第三开关端子包括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三弹性臂自由端折弯形成延伸至所述插接腔的挤压凸部,所述第二开关端子设有第二弹性臂,所述音频插头插入后,挤压所述挤压凸部向外挤压所述第二弹性臂并使所述第二弹性臂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开关端子,所述第三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相互抵接的位置处设有绝缘体,实现所述音频插头不与所述开关端子组产生信号连接,同时,避免了传统绝缘体直接与音频插头摩擦容易损坏的缺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音频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组的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10;主体部-11;插接腔-12;前端部-13;卡块-14;缺口-15;信号端子槽-161,162,163;开关端子槽-17;第一、第二、第三槽体-171,172,713;接地片-20;覆盖部21;折弯部-22;抵持部23;焊接部-24;卡孔-25;信号端子-31,32,33;开关端子组-40;第一开关端子-41;第二开关端子-42;第三开关端子-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前方,y方向为右方,z方向为上方。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音频插座包括绝缘本体10、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信号端子31,32,33及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开关端子组40。

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在前后方向上设于所述主体部11内的插接腔12、自所述主体部11外侧开设并连通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槽161,162,163及自所述主体部11后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开关端子槽17。所述主体部11的前端部13的底部切除形成倾斜面,所述前端部13的顶部设有连通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缺口15,所述前端部13的左右两侧设有卡块14。所述信号端子槽161,162,163供所述信号端子31,32,33自所述主体部11的外侧插入并部分延伸至所述插接腔12内。所述开关端子槽17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槽体171、第二槽体172及第三槽体17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槽体171,172,173之间至少部分位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槽体173与所述插接腔12连通。

每个信号端子31,32,33包括固定于所述信号端子槽161,162,163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触点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信号端子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主体部11前端部13顶面还扣持有一个接地片20,所述接地片20包括覆盖于所述前端部13顶面上的覆盖部21、自所述覆盖部21左右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折弯部22、开设于所述折弯部22上且卡扣于所述前端部13左右两侧的卡块14上的卡孔25、自所述覆盖部21前端延伸至所述缺口15内的抵持部23及自所述折弯部22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4。所述抵持部23抵持于插入所述插接腔12内的音频插头上以接地。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开关端子组40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槽体171内的第一开关端子41、插装于所述第二槽体172内的第二开关端子42及插装于所述第三槽体173内的第三开关端子43。

所述第一开关端子41包括第一固定框411、自所述第一固定框411撕裂形成的第一弹性臂412、朝向所述第二开关端子42方向冲压形成的接触凸包413、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框411侧缘的倒刺414及自所述第一固定框411延伸形成的第一焊点部41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12也可以省去,直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框411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底儿开关端子组42方向冲压形成接触凸包413即可;或者,直接以所述第一固定框411的中间部分作为接触部使用,无需再冲压形成所述接触凸包413。

所述第二开关端子42包括第二固定框421、自所述第二固定框421撕裂朝向所述第三开关端子43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422、成型于所述第二弹性臂422自由端一侧的绝缘体423及自所述第二固定框421延伸形成的第二焊点部425。所述第二固定框421的侧缘设有倒刺426,所述绝缘体423成型于所述第二弹性臂422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三开关端子43一侧,所述第二弹性臂422自由端朝向所述接触凸包413一侧设有电性接触部424。

所述第三开关端子43包括第三框体431、自所述第三框体431撕裂斜向所述插接腔12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432及形成于所述第三框体431侧边的弹性扣臂435,所述卡扣臂435卡持于所述第三槽体173内。所述第三弹性臂432包括折弯延伸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挤压凸部433及自所述挤压凸部433朝向所述绝缘体423折弯形成的挤压端部434。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绝缘体423可以成型于所述第三弹性臂432的挤压端部434上,同样可使所述第三开关端子43不与所述第二开关端子42电性接触。

所述开关端子组40的原理如下:当音频插头自所述插接腔12插入时,所述音频插头挤压位于所述插接腔12内的挤压凸部433,使所述挤压端部434向外挤压所述绝缘体423,并最终迫使所述第二弹性臂422的电性接触部424与所述接触凸包413实现电性接触以实现开关功能,提示音频插头插入完成。

本申请音频插座的开关端子组40通过在绝缘本体10上设置依次排列有第一至第三槽体171,172,173的开关端子槽17,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槽体171,172,173内分别插入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端子41,42,43,所述第三开关端子43包括第三弹性臂432,所述第三弹性臂432自由端折弯形成延伸至所述插接腔的挤压凸部433,所述第二开关端子42设有第二弹性臂422,所述音频插头插入后,挤压所述挤压凸部433向外挤压所述第二弹性臂422并使所述第二弹性臂422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开关端子41,所述第三弹性臂43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422之间相互抵接的位置处设有绝缘体423,实现所述音频插头不与所述开关端子组40产生信号传输,同时,避免了传统绝缘体直接与音频插头摩擦容易损坏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