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6566发布日期:2020-06-05 19:3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避雷器,其阀片组件具有多片阀片连续堆叠而成,为了保证避雷器的绝缘性,需要带有均压电容的绝缘芯体整体套设在整个阀片组件的外部,而且均压电容的电容屏数量很多,一则生产成本较高,二来也导致避雷器的体积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避雷器,其生产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绝缘性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雷器,其包括阀片组件1和绝缘芯体3,绝缘芯体3包裹在阀片组件1外部;

所述阀片组件1包括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以及设置在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之间的弹性组件1c;

所述绝缘芯体3内对应弹性组件1c和第二阀片组1b的位置设有均压电容c1,均压电容c1由一组与绝缘层交替设的多个电容屏组成,均压电容c1中最内侧的首屏与第二阀片组1b电连。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1c与第一阀片组1a配合的一端为第一压紧端,所述均压电容c1中从最内侧的首屏到最外侧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第一压紧端至第二阀片组1b的远离弹性组件1c的一端,依次偏移且依次叠套。

优选的,所述绝缘芯体3内还设有分压电容c2,分压电容c2由一组与绝缘层交替设的多个电容屏组成,分压电容c2与均压电容c1并联。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法兰5,第一法兰5套设在绝缘芯体3的中部与绝缘芯体3固定相连,所述分压电容c2的最内侧的首屏到最外侧的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第一压紧端至第一法兰5的远离弹性组件1c的一端,依次向第一法兰5所在侧偏移且依次叠套。

优选的,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与均压电容c1的首屏共用,分压电容c2的至少一块末端电容屏与均压电容c1的至少一块末端电容屏共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端子2a和第一法兰5,第一端子2a设置在绝缘芯体设有第一阀片组1a的一端的端部,第一法兰5套设在绝缘芯体3中部与其固定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分体设置的绝缘母头7,绝缘母头7用于与高压设备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与绝缘母头7插拔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母头7包括母头筒体70以及分别设置在母头筒体70两端的触头组件72和第二法兰71,触头组件72将母头筒体70的一端密封,绝缘母头7套设在绝缘芯体3一端外部,触头组件72与第一端子2a配合,第二法兰71与第一法兰5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硅橡胶护套6,硅橡胶护套6设在绝缘芯体3的一端外部,位于第一端子2a和第一法兰5之间。

优选的,所述触头组件72包括与母头筒体70一端相连的触头座720以及设置在触头座720中部的触头721,触头721中部设有触头插槽7210,第一端子2a插装在触头插槽7210内与其电连。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端子2b,所述第二端子2b设置在绝缘芯体设有第二阀片组1b的一端的端部,用于与计算雷击次数的计数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片组1a由依次堆叠在第一端子2a和弹性组件1c之间的多个阀片组成,第二阀片组1b由依次堆叠在第二端子2b和弹性组件1c之间的多个阀片组成。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1c包括压紧弹簧11c和均压端子10c,压紧弹簧11c的两端各与一个均压端子10c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其包括阀片组件1,阀片组件1包括分别设置在弹性组件1c两侧的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能使加载于避雷器上的电压分摊在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上,从而使第二阀片组1b承载的电压远小于避雷器整体承载的电压;本实用新型避雷器与gis(高压配电装置)配合使用时,其设有第一阀片组1a的一端插入gis内部,由gis实现其绝缘,避雷器的设有第二阀片组1b的一端位于gis的外部,由均压电容c1实现其绝缘,由于第二阀片组1b承载的电压被显著降低,因此均压电容c1所需的电容屏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小避雷器的体积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由于第二阀片组1b所承载的电压更小,也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绝缘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与gis配合时,可将绝缘母头7预装在gis内,通过第二法兰71与gis的壳体固定相连,然后将绝缘芯体3的上端插入母头筒体70内,使第一法兰5与第二法兰71固定相连;当需要检修、维护或更换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时,只需要将绝缘芯体3从绝缘母头7内卸下即可,不会导致gis内部气体的泄漏,避免因避雷器的拆卸,反复对gis充装气体,一则有利于节约成本,二来提高了操作效率,实现了本实用新型避雷器与gis的插拔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了绝缘母头和弹性组件的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绝缘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避雷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避雷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避雷器,其包括阀片组件1和绝缘芯体3,绝缘芯体3包裹在阀片组件1外部;所述阀片组件1包括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以及设置在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之间的弹性组件1c;所述绝缘芯体3内对应弹性组件1c和第二阀片组1b的位置设有均压电容c1,均压电容c1由一组与绝缘层交替设的多个电容屏组成,均压电容c1中最内侧的首屏与第二阀片组1b电连,最外侧的末屏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其包括阀片组件1,阀片组件1包括分别设置在弹性组件1c两侧的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能使加载于避雷器上的电压分摊在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上,从而使第二阀片组1b承载的电压远小于避雷器整体承载的电压;本实用新型避雷器与gis(高压配电装置)配合使用时,其设有第一阀片组1a的一端插入gis内部,由gis实现其绝缘,避雷器的设有第二阀片组1b的一端位于gis的外部,由均压电容c1实现其绝缘,由于第二阀片组1b承载的电压被显著降低,因此均压电容c1所需的电容屏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小避雷器的体积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由于第二阀片组1b所承载的电压更小,也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绝缘性。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包括第一端子2a、第二端子2b、阀片组件1和绝缘芯体3,第一端子2a和第二端子2b分别设置在阀片组件1的两端,绝缘芯体3包裹在阀片组件1外部;所述阀片组件1包括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以及设置在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之间的弹性组件1c,第一端子2a设置在绝缘芯体设有第一阀片组1a的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端子2b设置在绝缘芯体设有第二阀片组1b的一端的端部,弹性组件1c分别与第一端子2a、第二端子2b配合,分别将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压紧;所述弹性组件1c与第一阀片组1a配合的一端为第一压紧端;所述绝缘芯体3包括包裹在弹性组件1c和第二阀片组1b外部的均压电容c1,所述弹性组件1c与第一阀片组1a配合的一端为第一压紧端,所述均压电容c1中从最内侧的首屏到最外侧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第一压紧端至第二阀片组1b的远离弹性组件1c的一端,依次偏移且依次叠套。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方向,所述第一端子2a、第二端子2b分别设置在阀片组件1的上下两端,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分别位于阀片组件1的上部和下部,弹性组件1c位于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之间,弹性组件1c上端为第一压紧端,与第一端子2a配合压紧第一阀片组1a,弹性组件1c下端与第二端子2b配合压紧第二阀片组1b,弹性组件1c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电连接;所述均压电容c1的首屏至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弹性组件1c的上端至第二阀片组1b下端,依次向下偏移且依次叠套(即相邻的两块电容屏中,位于外侧的电容屏相比于位于内侧的电容屏向下偏移一定距离,然后位于外侧的电容屏的上端与位于内侧的电容屏的下端叠套,且相邻的两块电容屏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均压电容c1的首屏至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径向,由内而外电容屏的直径逐渐变大,均压电容c1最内侧的首屏与弹性组件1c的上端和下端电连,电位一致,且与第二阀片组1b电连。一种优选的方案是绝缘芯体,采用浸环氧树脂的玻璃丝作为绝缘层,半导电带或金属带作为电容屏,采用绝缘层和电容屏交替绕制形成绝缘芯体。所述绝缘芯体也可以由一组筒状电容屏依次叠套浇筑而成。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组件1c包括压紧弹簧11c和均压端子10c,压紧弹簧11c的两端各与一个均压端子10c相连。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均压端子10c的轴向界面为t字形结构,均压端子10c包括连接台和压紧台,压紧台的直径大于连接台的直径,且二者同轴,连接台插装在压紧弹簧11c的中部,压紧台与第一阀片组1a、第二阀片组1b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弹簧11c由金属制成,均压端子10c由金属制成或由氧化锌制成。

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阀片组1a由依次堆叠在第一端子2a和弹性组件1c之间的多个阀片组成,第二阀片组1b由依次堆叠在第二端子2b和弹簧组件1c之间的多个阀片组成。进一步的,所述阀片是氧化锌阀片。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通过调整组成第一阀片组1a的阀片数量、组成第二阀片组1b的阀片数量,可实现对于第一阀片组1a和第二阀片组1b分压比的调整,从而使的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可以应用于更多应用条件或场景下,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的通用性。

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还包括第一法兰5,第一法兰5套设在绝缘芯体3的中部与其固定相连,优选的,第一法兰5设置在对应弹性组件1c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与gis配合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法兰5与gis的壳体固定相连,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也可以采用多组电并联分压的方式制作。

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绝缘芯体3内还设有分压电容c2,分压电容c2由一组与绝缘层交替设的多个电容屏组成,分压电容c2与均压电容c1并联,分压电容c2的最内侧的首屏与弹性组件1c上端电连,最外侧的末屏接地。当然,也可以利用多组电容屏并联分压的方式制做本避雷器。

优选的,分压电容c2设置在对应弹性组件1c和第一法兰5的位置,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到末屏(首屏位于最内侧,末屏位于最外侧),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第一压紧端至第一法兰5的远离弹性组件1c的一端,依次向第一法兰5所在侧偏移且依次叠套,可有效解决内部高压与外部第一法兰之间绝缘的问题。优选,所述分压电容c2是在制作均压电容c1的同时,采用浸环氧树脂的玻璃丝作为绝缘层,半导电带或金属带作为电容屏绕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与均压电容c1的首屏共用,分压电容c2的至少一块末端电容屏与均压电容c1的至少一块末端电容屏共用,当然两者也可以分别接地。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与均压电容c1的首屏共用,如图4所示,分压电容c2的两块末端电容屏与均压电容c1的两块末端电容屏共用。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方向,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至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轴向从弹性组件1c的上端至第一法兰5下端,依次向下且依次叠套(即相邻的两块电容屏中,位于外侧的电容屏相比于位于内侧的电容屏向下偏移一定距离,然后位于外侧的电容屏的上端与位于内侧的电容屏的下端叠套,且相邻的两块电容屏之间设有绝缘层),由于与均压电容c1共用两块末端电容屏,图中分压电容c2的最后两块电容屏偏移到第二阀片组1b下端;所述分压电容c2的首屏至末屏,沿阀片组件1的径向,由内而外电容屏的直径逐渐变大。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还包括信号输出端子,均压电容c1或分压电容c2的最外侧的倒数第二个屏与信号输出端子相连,即均压电容c1或分压电容c2的电压抽头,用于输出检测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端子的输出信号可用于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绝缘参数的测量。此外,还可以在均压电容c1或分压电容c2外侧通过电容屏单独绕制一个串联的电容用于输出检测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子2b与用于计算雷击次数的计数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阀片组件1、均压电容c1的末屏、分压电容c2的末屏均通过第二端子2b接地。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浸有环氧树脂液的玻璃纤维布。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避雷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还包括分体设置的绝缘母头7,绝缘母头7用于与高压设备固定连接,所述避雷器与绝缘母头7插拔连接。

所述的绝缘母头7包括母头筒体70以及分别设置在母头筒体70两端的触头组件72和第二法兰71,触头组件72将母头筒体70的一端密封,绝缘母头7套设在绝缘芯体3一端外部,触头组件72与第一端子2a配合,第二法兰71与第一法兰5配合。

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绝缘母头7套设在绝缘芯体3上端,使第一阀片组1a位于母头筒体70内。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弹性组件1c的上部也位于母头筒体70内。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分压电容c1的上部也位于母头筒体70内。

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与gis配合时,可将绝缘母头7预装在gis内,通过第二法兰71与gis的壳体固定相连,然后将绝缘芯体3的上端插入母头筒体70内,使第一法兰5与第二法兰71固定相连;当需要检修、维护或更换本实用新型避雷器时,只需要将绝缘芯体3从绝缘母头7内卸下即可,不会导致gis内部气体的泄漏,避免因避雷器的拆卸,反复对gis充装气体,一则有利于节约成本,二来提高了操作效率,实现了本实用新型避雷器与gis的插拔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容c2保证了避雷器内部高压与外部法兰之间的绝缘性。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触头组件72包括与母头筒体70一端相连的触头座720以及设置在触头座720中部的触头721,触头721中部设有触头插槽7210,第一端子2a插装在触头插槽7210内与其电连。

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还包括硅橡胶护套6,硅橡胶护套6设在绝缘芯体3的一端外部,位于第一端子2a和第一法兰5之间,位于绝缘芯体3对应母头筒体70的位置。所述硅橡胶护套6有利于提高第一阀片组1a侧的绝缘性。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硅橡胶护套6的侧壁的轴截面为梯形结构,与第一端子2a相连的一端的厚度小于与第一法兰5相连的一端的厚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