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473发布日期:2020-06-05 19:5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连接器设置在电子产品中就要求连接器的尺寸很小,连接器尺寸很小直接导致连接器的机械强度较低,导致小尺寸连接器在遇到较大应力的情况下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强度更高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连接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头绝缘体、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绝缘体包括插头基板、第一插头凸肋、第二插头凸肋及第三插头凸肋;所述第一插头凸肋及所述第二插头凸肋均与所述插头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插头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插头凸肋位于所述插头基板的一端,所述第三插头凸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头凸肋连接,所述第三插头凸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头凸肋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位于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插头凸肋上,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插头凸肋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嵌入式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第三导电臂和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三导电臂套设于所述第一插头凸肋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插头凸肋与所述第三插头凸肋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导电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所述第一延伸臂嵌入式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体内部,所述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臂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导电臂延伸,所述第三导电臂与第一延伸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工艺槽。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臂的内部。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所述第一工艺槽设有第一凸起。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插头凸肋上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二插头凸肋与所述第三插头凸肋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导电臂的一端向所述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且所述第二导电臂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槽对应所述第二工艺槽设有第二凸起。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插头凸肋上的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三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三插头凸肋的中部。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和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和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相对称设置在所述插头绝缘体内。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中的插头信号端子沿插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中的插头信号端子沿插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高强度连接插头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三电源端子及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插头绝缘体相连,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关于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插头绝缘体相连,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关于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三电源端子及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高强度连接插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中第二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一导电臂、第一延伸臂、第三导电臂设置在插头绝缘体的凸肋上,从而提高插头绝缘体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中第一导电臂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第二导电臂套设在第二插头凸肋上,而第一导电臂通过第一连接臂与第二导电臂连接,即第一连接臂增强了第二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在第二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的连接处产生开裂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中第三导电臂套设在第一插头凸肋上,第一导电臂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而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第三导电臂连接,第一延伸臂的另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第一延伸臂在第一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的连接处提供了支撑,从而降低在第一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的连接处产生开裂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中第二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也进一步增强了第二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三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也增强了第一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之间的连接强度;

5、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连接插头及电子设备中第一工艺槽保证第三导电臂实现与第一延伸臂连接的同时,实现第三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第二工艺槽保证第二导电臂实现与第一连接臂连接的同时,实现第二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连接器中在插头位于插座上方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头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及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插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固定件与电源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辅助料带连接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二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第一插座固定件及第二插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辅助料带连接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图1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第一插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第一插座固定件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头;11、插头绝缘体;111、插头基板;112、第一插头凸肋;113、第二插头凸肋;114、第三插头凸肋;115、第四插头凸肋;116、第三安装槽;117、第二安装槽;1171、第二凸起;118、第一安装槽;1181、第一凸起;119、第一凹槽;12、第二电源端子;121、第三导电臂;1211、第一工艺槽;122、第一延伸臂;13、第一电源端子;131、第一导电臂;1311、第一圆弧段;1312、第一连接段;1313、第二连接段;132、第二导电臂;1321、第二工艺槽;133、第一连接臂;14、第三电源端子;15、第四电源端子;16、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7、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

2、插座;21、插座绝缘体;211、插座基板;212、第一插座凸肋;213、第二插座凸肋;214、第三插座凸肋;215、第四插座凸肋;216、凸台;217、第二凹槽;218、第三凹槽;22、第一插座固定件;221、第一插座固定部;2211、辅助料带连接端;222、第二插座固定部;2221、第一导入圆弧;2222、第三插座焊脚;223、第三插座固定部;2231、第二导入圆弧;2232、第四插座焊脚;224、第四插座固定部;2241、第一接触弹臂;2242、第一弯折部;2243、第一插座焊脚;225、第五插座固定部;2251、第二接触弹臂;2252、第二弯折部;23、第二插座固定件;24、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5、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3、辅助料带;31、齿条齿形口;32、辅助料带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头1和插座2,该插头1位于插座2的上部;如图2所示,插头1包括插头绝缘体11、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第二电源端子12、第一电源端子13、第三电源端子14和第四电源端子15。如图3所示,该插头绝缘体11包括插头基板111、第一插头凸肋112、第二插头凸肋113、第三插头凸肋114和第四插头凸肋115,第一插头凸肋112和第二插头凸肋113分别设置在插头基板111的两端,第一插头凸肋112和第二插头凸肋113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插头凸肋114和第四插头凸肋115设于第一插头凸肋112和第二插头凸肋113之间,且第三插头凸肋114和第四插头凸肋115均与第一插头凸肋112相垂直。第三插头凸肋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头凸肋112和第二插头凸肋113连接,第四插头凸肋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头凸肋112和第二插头凸肋113连接。第一插头凸肋112、第二插头凸肋113、第三插头凸肋114和第四插头凸肋115均设于插头基板111的下表面上,且第一插头凸肋112、第二插头凸肋113、第三插头凸肋114、第四插头凸肋115和插头基板111一体成型,使得插头绝缘体11的下表面(朝向插座的表面)形成第一凹槽119。第一电源端子13与第二电源端子1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电源端子13与第二电源端子12均位于插头绝缘体11的同一端。

结合图7,在第一插头凸肋11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18,该第一安装槽118设于第一插座凸肋212靠近第三插座凸肋214的一端,在第二插头凸肋113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17,该第二安装槽117设于第二插座凸肋213靠近第三插座凸肋214的一端,在第三插头凸肋114的中部设有第三安装槽116。

如图4所示,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中的各插头信号端子安装在第三插头凸肋114上,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中的各插头信号端子安装在第四插头凸肋115上(由于插头信号端子与插头绝缘体11的连接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中的插头信号端子沿插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中的插头信号端子沿插头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中插头信号端子的数量与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中插头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中插头信号端子的数量与第一插座信号端子中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且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与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相对称设置。

如图5所示,第二电源端子12包括第三导电臂121和第一延伸臂122,第三导电臂121套设于第一插头凸肋112上的第一安装槽118内,第一安装槽118位于第一插头凸肋11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第三导电臂121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114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114上。

如图6所示,第一电源端子13包括第一导电臂131、第二导电臂132及第一连接臂133,第一导电臂131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114上的第三安装槽116内,第三安装槽116位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中部。该第一导电臂131包括第一连接段1312、第一圆弧段1311和第二连接段1313,第一连接段1312位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内侧壁上,第一圆弧段1311位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上表面上,第二连接段1313位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外侧壁上(第三插头凸肋的内侧为第三插头凸肋朝向第一凹槽的侧面)。第一连接段1312、第一圆弧段1311和第二连接段1313依次连接,使得第一导电臂131形成u型结构。第二导电臂132套设在第二插头凸肋上的第二安装槽117内,第二安装槽117位于第二插头凸肋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第二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

第一连接臂133嵌入式设置在插头绝缘体11内部,第一连接臂13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臂131中的第二连接段1313相连,第一连接臂133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臂132相连;第二导电臂132与第一连接臂1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1321,第二安装槽117上对应第二工艺槽1321设有第二凸起1171(参见图3),第二凸起1171卡接在第二工艺槽1321内对第二工艺槽1321提供支撑。

上述第一延伸臂122设于第三导电臂121与第一导电臂131的之间,第一延伸臂122嵌入式设置在插头绝缘体11内部,第一延伸臂122的一端与第三导电臂121连接,第一延伸臂122的另一端向第一导电臂131延伸,第三导电臂121与第一延伸臂1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工艺槽1211,第一安装槽118上对应第一工艺槽1211设有第一凸起1181,第一凸起1181卡接在第一工艺槽1211内对第一工艺槽1211提供支撑。

如图7所示,上述插座包括插座绝缘体21、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25、第一插座固定件22和第二插座固定件23,第一插座固定件22和第二插座固定件23分别设置在插座绝缘体21的两端,第一插座固定件22和第二插座固定件23的结构相同。如图8所示,插座绝缘体21包括插座基板211、第一插座凸肋212、第二插座凸肋213、第三插座凸肋214、第四插座凸肋215和凸台216。第一插座凸肋212和第二插座凸肋213分别设置在插座基板211的两端,第一插座凸肋212和第二插座凸肋213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插座凸肋214和第四插座凸肋215设于第一插座凸肋212和第二插座凸肋213之间,且第三插座凸肋214和第四插座凸肋215均与第一插座凸肋212相垂直。第三插座凸肋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凸肋212和第二插座凸肋213连接,第四插座凸肋2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凸肋212和第二插座凸肋213连接。凸台216的尺寸与第一凹槽119的尺寸相匹配,当插座与插头连接时凸台216嵌入在第一凹槽119内。凸台216平行于第三插座凸肋214设置在第三插座凸肋214和第四插座凸肋215之间,使凸台216平行与第三插座凸肋214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17,第二凹槽217的尺寸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尺寸相匹配,当插座与插头连接时第三插头凸肋114嵌入在第二凹槽217内;凸台216平行与第四插座凸肋215之间形成第三凹槽218,第三凹槽218的尺寸与第四插头凸肋115的尺寸相匹配,当插座与插头连接时第四插头凸肋115嵌入在第三凹槽218内。第一插座凸肋212、第二插座凸肋213、第三插座凸肋214、第四插座凸肋215和凸台216均设于插座基板211的下表面上,且第一插座凸肋212、第二插座凸肋213、第三插座凸肋214、第四插座凸肋215、凸台216和插座基板211一体成型。

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中的各插座信号端子安装在插座绝缘体21中,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25中的各插座信号端子安装在插座绝缘体21中(由于插座信号端子与插座绝缘体21的连接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中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与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25中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中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与第一插座信号端子中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且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与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25相对称设置。(当插座与插头连接时,第一组插座信号端子24中的插座信号端子与第一组插头信号端子16中的插头信号端子连接,第二组插座信号端子25中的插座信号端子与第二组插头信号端子17中的插头信号端子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一插座固定件22呈凹字型包围在插头的端部,该插座固定件22包括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第二插座固定部222、第三插座固定部223、第四插座固定部224和第五插座固定部225,第二插座固定部222和第三插座固定部223关于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四插座固定部224和第五插座固定部225关于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第二插座固定部222、第三插座固定部223、第四插座固定部224和第五插座固定部225一体成型;第二插座固定部222与第三插座固定部223的结构相同,第四插座固定部224与第五插座固定部225的结构相同。

第一插座固定部221背离插头固定件的一侧设有一个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该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位于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的中部,该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用于与辅助料带3连接。第四插座固定部224设于第二插座固定部222的下方,第五插座固定部225设于第三插座固定部223的下方,第二插座固定部222朝向插头的一侧通过第一弯折部2242连接有第一导入圆弧2221,第三插座固定部223朝向插头的一侧通过第二弯折部2252连接有第二导入圆弧2231,第一导入圆弧2221和第二导入圆弧2231向下弯曲。该第一弯折部2242和第二弯折部2252呈u型,弯折部可增加接触弹臂的弹性。插座固定件还包括关于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四插座固定部224和第五插座固定部225;第四插座固定部224朝向插头的一侧设有第一接触弹臂2241,第五插座固定部225朝向插头的一侧设有第二接触弹臂2251,第一接触弹臂2241与第三导电臂121接触,第二接触弹臂2251与第二导电臂132接触。第一接触弹臂2241与第三导电臂121接触时,第一接触弹臂2241弹性变形。第二接触弹臂2251与第二导电臂132接触时,第二接触弹臂2251弹性变形。在第四插座固定部224背离插头的一侧设有第一插座焊脚2243,第五插座固定部225背离插头的一侧设有第二插座焊脚(第二插座焊脚结构与第一插座焊脚2243的结构相同),则第一插座固定件通过第一插座焊脚和第二插座焊脚焊接在电子设备上,使插座固定件及插座绝缘体与电子设备连接。

如图10所示,当插座和插头连接时,插头固定件中的接触臂与插座固定件中的接触弹臂接触,接触臂压缩接触弹臂,使接触弹臂发生弹性变形;插头固定件两侧的接触弹臂受到弹性力的作用将插头固定件夹紧,使得插座和插头连接。

参见图2,第三电源端子14与插头绝缘体11相连,第三电源端子14与第二电源端子12的结构相同,且第三电源端子14与第二电源端子12关于插头绝缘体11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第四电源端子15与插头绝缘体11相连,第四电源端子15与第一电源端子13的结构相同,第四电源端子15与第一电源端子13关于插头绝缘体11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三电源端子14及第四电源端子15位于插头绝缘体11的另一端。

上述连接器的插头中第二导电臂132、第一连接臂133、第一导电臂131、第一延伸臂122、第三导电臂121设置在插头绝缘体的凸肋上,提高插头绝缘体的强度。其中,第一导电臂131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114上,第二导电臂132套设在第二插头122凸肋上,而第一导电臂131通过第一连接臂133与第二导电臂132连接,即第一连接臂133增强了第二插头凸肋113与第三插头凸肋114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在第二插头凸肋113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产生开裂的情况。同时,第二导电臂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也进一步增强了第二插头凸肋113与第三插头凸肋114之间的连接强度。在第二导电臂132与第一连接臂1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1321,该第二工艺槽保证第二导电臂132实现与第一连接臂连接的同时,实现第二导电臂132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若未设置第二工艺槽,第二导电臂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的一端会被第三插头凸肋的表面所阻挡)。

其中,第三导电臂121套设在第一插头凸肋112上,第一导电臂131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114上,而第一延伸臂122的一端与第三导电臂121连接,第一延伸臂122的另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114延伸,第一延伸臂122在第一插头凸肋11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提供了支撑(金属支撑),从而降低在第一插头凸肋11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产生开裂的情况。同时,第三导电臂121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并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也增强了第一插头凸肋11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之间的连接强度。在第三导电臂121与第一延伸臂1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工艺槽,该第一工艺槽保证第三导电臂121实现与第一延伸臂连接的同时,实现第三导电臂121的一端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若未设置第一工艺槽,第三导电臂向第三插头凸肋延伸的一端会被第三插头凸肋的表面所阻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是相互独立的,即第一延伸臂与第一导电臂是不连接的,如此设置后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可单独制造,从而降低了制造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个第一插座固定件22可通过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与辅助料带3上的一个辅助料带连接臂32连接,在辅助料带3朝上的一侧上设有若干辅助料带连接臂32,若干辅助料带连接臂32沿着辅助料带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每个辅助料带连接臂32连接一个第一插座固定件。在辅助料带3朝下的一侧设有若干齿条齿形口31,若干齿条齿形口31沿着辅助料带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布置。如此设置后,通过齿轮带动辅助料带3沿直线运动(齿轮图中未示出,齿轮与齿条齿形口31啮合),上一个插座固定件加工在上一个插座绝缘体上后,齿轮转动一个齿,让下一个插座固定件与下一个插座绝缘体对齐,将下一个插座固定件加工在下一个插座绝缘体上。如此循环便实现了插座的流水线式高速量产。采用实施例1中插座固定件的结构,每分钟能够生产500个插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连接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第一导入圆弧2221设于第一接触弹臂2241的上方,第二导入圆弧2231设于第二接触弹臂2251的上方,如此设置,在插座与插头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入圆弧2221会先于第一接触弹臂2241与插头接触,第二导入圆弧2231会先于第二接触弹臂2251与插头接触,从而对各接触弹臂进行保护,避免插头的表面直接撞击接触弹臂使得接触弹臂损坏(接触弹臂作为插座连接插头的连接件,现有插座上的连接件缺乏保护,在插头插入插头的过程中,插头直接撞击连接件导致连接件损坏,导致插头与插头无法稳定连接)。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3连接器中的第一连接臂133并非与第一导电臂131中的第二连接段1313相连,第一连接臂133与第一导电臂131中的第一连接段1312相连;相比较图5和图13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连接段1312与第二导电臂132之间的距离较第二连接段1313与第二导电臂132之间的距离更短,如此设置后,可减少第一连接臂133的长度,从而降低成本。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连接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第一延伸臂122延伸至第一导电臂131的内部,即第一延伸臂122延伸至第一导电臂131的内部的一端位于第一连接段1312与第二连接段1313之间;如此设置后第一延伸臂122位于第三插头凸肋114内部的尺寸更长,第一延伸臂12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使得第一延伸臂122为第一插头凸肋112与第三插头凸肋114的连接处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实施例4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连接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5的连接器中的第一插座固定部221背离插头固定件的一侧设有两个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两个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关于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采用实施例5中的插座固定件结构,其工作原理如图17和图18所示,一个第一插座固定件22通过两个辅助料带连接端2211与辅助料带3上的两个辅助料带连接臂32连接,该插座固定件与辅助料带3的连接强度更好,插座固定件与辅助料带3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插座固定件能够适应更高生产速度,其生产速度达能到每分钟生产700个插座。

实施例5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连接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6的连接器中,在第四插座固定部224上未设置第一插座焊脚2243,在第五插座固定部225上也未设置第二插座焊脚,而是在第二插座固定部222上设有第三插座焊脚2222,在第三插座固定部223上设有第四插座焊脚2232。第一插座固定件22通过第三插座焊脚2222和第四插座焊脚2232焊接在电子设备上。同时,第四插座固定部224是被第三插座焊脚2222包覆在第二插座固定部222下方的,第五插座固定部225是被第四插座焊脚2232包覆在第三插座固定部223下方的。如此设置后,通过对比图9和图20可知,图9中第四插座固定部224通过第一插座固定部221与第二插座固定部222连接,第五插座固定部225通过第一插座固定部221与第三插座固定部223连接,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第四插座固定部224、第五插座固定部225、第一插座焊脚2243和第二插座焊脚组成u字型包围在插座绝缘体21的侧面。而图20中第一插座固定部221、第二插座固定部222、第三插座固定部223、第三插座焊脚2222及第四插座焊脚2232组成u字型包围在插座绝缘体21的上方,将插座绝缘体21固定在电子设备上,这样设置插座固定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

实施例6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任意一种连接器。

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结构后,电子设备中第一导电臂131套设在第三插头凸肋上的第三安装槽116内,第二导电臂132套设在第二插头凸肋上的第二安装槽117内,第一连接臂133嵌入式设置在插头绝缘体11内部,第一连接臂133的一端与第一导电臂相连,第一连接臂133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臂132相连;第二导电臂132与第一连接臂1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1321,第二安装槽117对应第二工艺槽1321设有第二凸起1171,其结构更加简单,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