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462发布日期:2020-05-22 21:2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用电器设备的辅助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安装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现有小型用电产品,如桌面闹钟、挂钟、儿童玩具等大部分都是采用电池(如干电池或锂电池)来供电。电池在使用时基本上会配套安装一个供此电池固定安装的电池盒,其结构大体都是由一个与电池相匹配的条状壳体,壳体的顶面呈敞开状,中空腔室的两端腔壁上分别固定一正极电接触片和负极电接触片,正极电接触片朝向负极电接触片的一面上凸设有接触凸粒,负极电接触片朝向接触凸粒的一面上固设有弹簧,壳体的两端端面位于电接触片的位置开设有窗口,正极接线经窗口与正极电接触片电连接,负极接线经另一窗口与负极电接触片电连接;应用时直接将电池放入壳体内,且夹紧于弹簧与接触凸粒之间,电池的负极端与弹簧接触、正极端与接触凸粒相接触。现有这种结构的电池盒,若无需使用时需将电池取下另外放置才可以,不能直接将电池正反极反向放置,若电池反向放置的话会造成反向供电的现象,而电池的取下极易造成电池丢失,由此造成使用较为不方便。

为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干池池不工作时直接反向放置于内,并不会产生反向供电现象,使用方便的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包括本体,本体为一条状塑料壳体,本体的顶面呈敞开状,本体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正极接触片上设有凸粒,负极接触片上设有弹簧,凸粒与弹簧相对设置;以本体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上述本体的左端内设有两块沿左右并排间隔设置的左隔板,两左隔板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处于第二隔板的左侧,上述第一隔板与本体的左端内腔壁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上述本体的右端内设有与本体右端内腔壁相对的右隔板,上述右隔板与本体的右端内腔壁具有间距,形成第三空间,上述负极接触片固定安装在第三空间内,上述右隔板与上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有第四空间,上述右隔板的顶面下凹有供上述弹簧穿过的凹缺,上述弹簧的一端处于第三空间内、另一端经凹缺至第四空间内,上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面均下凹有供凸粒伸出的凹口,上述正极接触片处于第一空间内,上述凸粒的一端处于第一空间内、另一端处于上述第二空间内,上述第四空间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于电池的总长度,上述本体的底面位于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处均开设有出线孔。

上述凹口和上述凹缺均呈u型结构。

上述出线孔为方形孔。

上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顶面低于上述本体的顶面。

上述本体具有上安装板和处于上安装板下方的安装块,上述上安装板呈方形结构,上述安装块呈与电池形状相吻合的柱体结构,上述上安装板与安装块一体成型,上述安装块呈中空结构,上述上安装板位于安装块的中空部位呈裸空结构,上述安装块的尺寸小于上安装板的尺寸,处于上安装板范围内,上述上安装板的底面四角位于安装块的四角外分别向下延伸有用于螺丝安装的螺丝安装柱,上述上安装板的顶面右侧或左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上安装板的穿孔,上述上安装板的底面位于穿孔处凸设有将穿孔包围于内的闭环形挡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使用时,将电池放置于第四空间内,此时,电池的负极端会与右隔板相贴紧,弹簧被压缩夹紧于电池的负极端与负极接触片之间,电池的正极端凸起一部分在第四空间内、另一部分经第二隔板的凹口伸入于第二空间内与正极接触片的凸粒接触,电池正极端的大端面与第二隔板相接触;此时电池夹紧于第二隔板与右隔板之间,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夹紧于弹簧与凸粒之间,最后正极接线和负极接线分别对应通过两出线孔与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电连接,实现电池的安装;反之,无需使用用电产品时,将电池反向放置,即电池的正极端与弹簧接触、负极端与第二隔板相接触,因电池的负极端呈平面无法经第二隔板的凹口与正极接触片的凸粒相接触,使电池反向放置时电池的负极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反向供电现象,则用电产品无需使用电池直接反向放置即可,无需取下放置,大大方便的消费者使用,克服了传统用电产品无需使用时电池必需取下单独放置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再有使用时,正、负极接线从本体的底面伸出,不易被他人碰触,避免传统电池盒的接线从两端伸出易被他人碰触而影响接线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如图1-2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为一条状塑料壳体,本体1的顶面呈敞开状,本体1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正极接触片(图中未画出)和负极接触片(图中未画出),正极接触片上设有凸粒,负极接触片上设有弹簧,凸粒与弹簧相对设置,该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均为金属片,是一个公知的技术和结构,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的本体优佳的结构是,其具有上安装板11和处于上安装板11下方的安装块12,上安装板11呈方形结构,安装块12呈与电池形状相吻合的柱体结构,上安装板11与安装块12一体成型,安装块12呈中空结构,上安装板11位于安装块12的中空部位呈裸空结构,即安装块12的中空空腔裸露出来,安装块12的尺寸小于上安装板11的尺寸,处于上安装板11范围内,即上安装板的外周沿处于安装块12的外周沿外,相当于安装块12的顶面具有凸缘,以安装块12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安装块12的左端内设有两块沿左右并排间隔设置的左隔板,两左隔板为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第一隔板121处于第二隔板122的左侧,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的前后侧面均与安装块的中空腔室的腔室相贴一体成型连接,第一隔板121与安装块12的左端内腔壁具有间距,即安装块位于第一隔板121与安装块12的左端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安装块位于第二隔板122与第一隔板121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

所述安装块12的右端内设有与安装块12右端内腔壁相对的右隔板123,右隔板123与安装块12的右端内腔壁具有间距,即安装块12位于此间距处形成有第三空间,所述安装块12位于右隔板123与第二隔板122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第四空间,右隔板123、第一隔板121及第二隔板122的顶面均向下凹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凹口(图中未示出),所述负极接触片固定安装在第三空间内,具体的,负极接触片与安装块12的右端内腔壁粘固相贴配合,弹簧的右端与负极接触片固定并处于第三空间内,弹簧的左端端部经右隔板的凹口至第四空间内,所述的正极接触片处于第一空间内,凸粒的一端处于第一空间内、另一端处于第二空间内,具体的是,正极接触片固定粘贴在安装块12的左端内腔壁上,正极接触片上的凸部一部分处于第一空间内,另一部分(即右端)经第一隔板121的凹口穿过第一隔板121至第二空间内,所述第四空间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于电池的总长度,即第二隔板与右隔板之间的间距短于电池的总长度,但长于电池省去正极凸粒的长度,即长于电池位于两圆形端面之间的长度,所述安装块12的底面位于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处均开设有出线孔1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反向供电的电池盒,使用时,将电池放置于第四空间内,此时,电池的负极端会与右隔板相贴紧,弹簧被压缩夹紧于电池的负极端与负极接触片之间,电池的正极端面除中心凸部位均与第二隔板相接触,电池的正极端端面中心凸起的一部分在第四空间内、另一部分经第二隔板的凹口伸入于第二空间内与正极接触片的凸粒对位相接触;此时电池夹紧于第二隔板与右隔板之间,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夹紧于弹簧与凸粒之间,最后正极接线和负极接线分别对应通过两出线孔与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电连接,实现电池的安装;反之,无需使用用电产品时,将电池反向放置,即电池的正极端与弹簧接触、负极端与第二隔板相接触,因电池的负极端呈平面无法经第二隔板的凹口与正极接触片的凸粒相接触,使电池反向放置时电池的负极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反向供电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电池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用电产品无需使用电池时直接将电池取下再反向放置于电池盒内即可,此时电池的负极端始终无法与接触片电连接,有效避免了反向供电的现象,避免传统的电池盒无论电池的正放还是反放,电池的两端均会与接触片相连接而造成反向供电的问题,使电池无需供电时直接反向放置即可,无需取下放置,大大方便的消费者使用,克服了传统用电产品无需使用时电池必需取下单独放置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二、使用时,正、负极接线从本体的底面伸出,不易被他人碰触,避免传统电池盒的接线从两端伸出易被他人碰触而影响接线稳定的问题,并不会影响整体外形美观;

三、整体结构简易,易于加工制作,加工成本低。

本新型中,上安装板11的底面四角位于安装块2的四角外分别向下延伸有用于螺丝安装的螺丝安装柱111,利用四螺丝安装柱111使电池盒的安装较为美观,隐藏于底面,再有,上安装板11的顶面右侧或左侧上开设有上下贯穿上安装板的穿孔112,上述上安装板的底面位于穿孔处凸设有将穿孔包围于内的闭环形挡围113,该闭环形挡围113和穿孔112可方便充电管理板的安装和与电池的电连接,方便电池盒对于锂电池的应用。

本新型中,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右隔板上的各凹口优佳呈u型结构,利用此u型结构易于使用者手指伸入于内取出电池,也方便电池的安装;再有,出线孔优选为方形孔,这样给接线伸出及安装带来方便,最后,左隔板和右隔板的顶面低于上安装板的顶面,这样电池盒上配设有电池盖不会受隔板增设的影响。

本新型的电池盒适用于干电池和锂电池的使用。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