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3576发布日期:2020-07-29 02:5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能简化线缆接地方式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先前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有一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之后端的上、下表面皆设有数个接触垫41’,每一所述接触垫41’的旁边皆设有一接地区42’;数个线缆3’,所述线缆3’为同轴电缆线,由内而外依序包括有内导体31’、内绝缘层32’、屏蔽层33’、外绝缘层34’,所述屏蔽层33’具有一向外凸伸所形成的接地部331,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触垫41’相电性连接,所述接地部331与于所述接地区42’相连。

然而,此种接地的方式需另外将所述屏蔽层33’的导电体整理成一束后,与所述电路板4’上的接地区相连接以达成接地的效果。此方式除了制程复杂外也会需要较多的焊接空间,如此影响到所述电路板4’上能使用的讯号线数量,具体地,仅能连接五条28awg的线缆。且此作法会有一部分的绝缘层外露而没有受到屏蔽,导致所述线缆3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能简化接地的方式,进而减少制程的步骤及成本的消耗,同时增加电路板上的空间使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能简化接地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之后端的上、下表面皆包括有数个接触垫,每一所述接触垫的周边皆设有一接地焊点;数个接地件,所述接地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焊点上,所述接地件具有两向上凸伸所形成的夹持部;数个线缆,所述线缆由内而外依序包括有内导体、内绝缘层、屏蔽层、外绝缘层,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触垫相电性连接,所述屏蔽层装设于所述接地件的夹持部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地件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焊点上,所述夹持部包括二个从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延伸臂,两所述延伸臂相对而设,两所述延伸臂皆具有一向内凸起且相对的夹持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屏蔽层为一网状导电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线缆为同轴电缆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具有一包覆所述电路板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前端以及一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所述后端连接所述线缆,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顶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具有一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解锁机构,所述本体的两个侧壁上皆设有滑动槽,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可沿着所述本体的两个侧壁前后滑动的驱动臂,两所述驱动臂皆分别收容于两所述侧壁上之所述滑动槽中,两所述驱动臂之间具有一相互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两所述驱动臂的后方自由端处具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操作部,两所述驱动臂的前方自由端处皆具有一向前凸伸形成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具有一向外凸起的卡扣部,所述驱动臂及所述解锁部皆设于所述滑动槽中,当解锁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得以藉由给予所述操作部一向外的力量,使得所述驱动臂在外力作用下滑动到解锁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藉由将所述接地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焊点上,并直接与所述线缆中的屏蔽层接触导通以达成接地的效果,故不需要特意将屏蔽层整理成额外的一束,制程上较为简单。同时,也简化了每一线缆在所述电路板上所需的空间,可以增加所述电路板上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之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电路板及线缆相连之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电路板及线缆分离之立体图。

图5为图4中v圈所示之放大图。

图6为先前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之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本体1

后端12侧壁13

滑动槽131顶壁14

解锁机构2驱动臂21

第一连接部22操作部23

解锁部24卡扣部241

线缆3内导体31

内绝缘层32屏蔽层33

延伸部331外绝缘层34

电路板4接触垫41

接地焊点42接地件5

基部50夹持部51

延伸臂511夹持块5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锁扣配合,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本体1以及安装在本体1上的解锁机构2。

所述本体1具有一可与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配合的前端11以及一与所述前端11相对的后端12,所述后端12连接一线缆3。所述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3以及位于两个侧壁13之间的顶壁14。所述本体1的两个侧壁13上皆设有滑动槽131。

所述解锁机构2包括可沿着所述本体1的两个侧壁13前后滑动的驱动臂21,两所述驱动臂21皆分别收容于两所述侧壁13上之所述滑动槽131中。两所述驱动臂21之间具有一相互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22,两所述驱动臂21的后方自由端处具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操作部23。两所述驱动臂21的前方自由端处皆具有一向前凸伸形成的解锁部24,所述解锁部24具有一向外凸起的卡扣部241。所述卡扣部241用于抵接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上的卡扣弹片(图中未示),以实现前述锁扣配合。所述驱动臂21及所述解锁部24皆设于所述滑动槽131中。当解锁机构2处于初始位置时,得以藉由给予所述操作部23一向外的力量,使得所述驱动臂21在外力作用下滑动到解锁位置,此时,所述卡扣部241能向后并向外推开所述对接连接器上的卡扣弹片,以使得所述本体1能向外退出所述对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收容于本体1内与数个线缆3电性相连的电路板4,以及与电路板4和线缆3同时电性相连的数个接地件5。所述电路板4之后端的上、下表面皆设有数个接触垫41,每一所述接触垫41的周边皆设有一接地焊点42,所述接地件5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的接地焊点42上。所述接地件5具有两向上凸伸所形成的夹持部51。具体地,所述接地件5具有一基部50,所述基部50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的接地焊点42上。所述夹持部51包括二个从所述基部50向上延伸的延伸臂511,两所述延伸臂511相对而设。两所述延伸臂511皆具有一向内凸起且相对的夹持块512。所述电路板4的正反两面皆焊接有数个接地件5。

所述线缆3为同轴电缆线,由内而外依序包括有内导体31、内绝缘层32、屏蔽层33、外绝缘层34。所述屏蔽层33为一网状导电体,将屏蔽层33接地可使外来的干扰信号经由所述屏蔽层33导入大地,即可避免干扰信号进入内导体31,进而降低传输信号的损耗。所述内导体31与所述电路板4上的接触垫41相电性连接,此时,所述屏蔽层33装设于所述接地件5的夹持部51中,所述屏蔽层33与所述夹持部51相接触,如此将所述屏蔽层33经由所述接地件5的夹持部51达到接地的功效。如此简化了每一线缆3在所述电路板2上所需的空间,进而增加所述电路板2上的空间利用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能在所述电路板2上连接有八条28awg的线缆3。如此与先前技术相比,能连接有更多的线缆3,进而在相同的空间中,达到更多的传输效果。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藉由将所述接地件5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的接地焊点42上,并直接与所述线缆3中的屏蔽层33接触导通以达成接地的效果,故不需要特意将屏蔽层33整理成额外的一束,制程上较为简单。同时,也简化了每一线缆3在所述电路板2上所需的空间,可以增加所述电路板2上的空间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