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3594发布日期:2020-07-29 02:5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源连接器的屏蔽方案是将线缆的屏蔽层与插头的金属外壳连接,然后把线缆和连接器插头注塑一体成型,插头与插座对插,金属插头与金属插座连接后连接箱体,使屏蔽层导通形成接地。但是插头一体注塑成型后线缆和连接器不可拆卸,对于需要在工地现场接带屏蔽线的连接器就不能使用这种工艺的接线方式。而且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都是全金属的,制造成本较高。所以对于可快速接线的电源连接器,且插头是全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质)的连接屏蔽方案就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形成一个可拆装的屏蔽壳,即使是全塑料的插头壳体也可以把线缆的屏蔽层与插座壳体有效导通,并且不增加电源连接器的尺寸,解决了现场接带屏蔽线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包括腔体壳、尾部固定盖、压线块;所述腔体壳设有两端开口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卡装电源连接器的接线模块;所述尾部固定盖可拆卸式连接于腔体壳的第一端开口,且尾部固定盖上设有贯通至腔体壳空腔的线孔;所述压线块设于尾部固定盖的线孔外侧,用于压装线缆屏蔽层;所述腔体壳上还设有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壳体内壁接触的若干弹性臂。

较佳地,所述弹性臂的一端固定于腔体壳表面,另一端反折并向压线块方向延伸。

较佳地,所述若干弹性臂中的一部分弹性臂排布于腔体壳第二端端部的顶部,另一部分排布于腔体壳第二端端部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腔体壳与尾部固定盖经若干卡扣组件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腔体壳第一端周侧的若干弹性卡扣,以及在尾部固定盖上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扣孔。

较佳地,所述压线块包括上压块、下压块,两者的中部均设有弧形段;所述上压块与下压块的弧形段用于固定线缆屏蔽层,且两者的两端分别经固定件可拆卸式连接。

较佳地,所述腔体壳采用钣金折弯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电源连接器提供了一种新的屏蔽壳结构,即使连接器插头壳体是全塑料的并且连接器的尺寸、构造不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线缆屏蔽层的可靠连接,并且可以在工地现场快速拆装接线,降低可制造成与维护成本。此外,

1)弹性臂采用反折设计,装配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接触可靠;

2)尾部固定盖可拆卸式连接于腔体壳的第一端开口,屏蔽壳的封闭性好,屏蔽可靠性高;

3)在满足连接器插头壳体采用塑料材质以降低成本的同时,插头壳体的结构简单,不需要配合该屏蔽壳重新设计插头壳体即可实现,通用性强;

4)尾部固定盖与腔体壳经卡扣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且压线块采用上压块与下压块可拆卸式设计,压线的可操作空间范围大大增加,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源连接器配合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腔体壳,2—尾部固定盖,

3—压线块,4—弹性臂,

5—卡扣组件,6—插头壳体,

7—接线模块,8—插座壳体,

31—上压块,32—下压块,

33—固定件,51—弹性卡扣,

52—卡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包括腔体壳1、尾部固定盖2、压线块3;所述腔体壳1设有两端开口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卡装电源连接器的接线模块7;所述尾部固定盖2可拆卸式连接于腔体壳1的第一端开口,且尾部固定盖2上设有贯通至腔体壳1空腔的线孔;所述压线块3设于尾部固定盖2的线孔外侧,用于压装线缆屏蔽层;所述腔体壳1上还设有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壳体8内壁接触的若干弹性臂4。

其中,所述弹性臂4(即弹片)的一端固定于腔体壳1表面,另一端反折并向压线块3方向延伸。所述若干弹性臂4分为两组,一组设于腔体壳1第二端端部的顶部,另一组设于腔体壳1第二端端部的底部。当电源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对插时,上下两组弹性臂4与插座壳体8内壁接触,弹性臂4与腔体壳1固定的一端先与插座壳体8的内壁抵接,另一端逐渐插入插座壳体8,该弹性臂4的反折设计使弹性臂4与插座壳体8内壁的抵接更为可靠,避免插入时弹性臂4损坏或接触不良。

所述腔体壳1与尾部固定盖2经若干卡扣组件5卡合连接。所述卡扣组件5包括设于腔体壳1第一端周侧的若干弹性卡扣51,以及在尾部固定盖2上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扣孔52。

所述压线块3包括上压块31、下压块32,两者的中部均设有弧形段;所述上压块31与下压块32的弧形段用于固定线缆屏蔽层,且两者的两端分别经固定件33可拆卸式连接。上压块31与下压块32固定,用于固定线缆的屏蔽层,上压块31与下压块32的固定件33优先为螺丝。

一具体实施例中,腔体壳1由不锈钢薄板冲压折弯成型(钣金折弯成型),尾部固定盖2、压线块3可采用但不仅限于锌合金压铸成型,腔体壳1与尾部固定盖2经卡扣组件5可拆卸式连接,两者卡合形成一整个屏蔽壳。由于屏蔽壳安装在插头壳体6内部,并经其弹性臂4与插座壳体8内壁接触,此设计即可不要求插头壳体6为金属材质,即使是全塑料的插头壳体6也可以把线缆的屏蔽层与插座壳体8有效导通,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屏蔽壳安装在插头壳体6内部包裹住接线模块7,线缆连接接线模块7实现强电的导通,屏蔽壳的压线块3固定线缆的屏蔽层,实现屏蔽层的导通。屏蔽壳与电源连接器配合的接线过程:先将剥好线皮的线缆穿过连接器插头壳体6,再穿过屏蔽壳的压线块3,芯线接入接线模块7,将线缆和接线模块7往回拉,至接线模块7完全被腔体壳1包裹,用固定件33(螺丝)将上压块31与下压块32锁紧在尾部固定盖2上并将线缆屏蔽层压紧,实现线缆屏蔽层与屏蔽壳导通。将屏蔽壳与接线模块7安装到插头壳体6内部,插头与插座对插,屏蔽壳的两组弹性臂4分别与插座壳体8(金属外壳)内壁接触,实现线缆屏蔽层与插座壳体8导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壳、尾部固定盖、压线块;所述腔体壳设有两端开口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卡装电源连接器的接线模块;所述尾部固定盖可拆卸式连接于腔体壳的第一端开口,且尾部固定盖上设有贯通至腔体壳空腔的线孔;所述压线块设于尾部固定盖的线孔外侧,用于压装线缆屏蔽层;所述腔体壳上还设有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壳体内壁接触的若干弹性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一端固定于腔体壳表面,另一端反折并向压线块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弹性臂中的一部分弹性臂排布于腔体壳第二端端部的顶部,另一部分排布于腔体壳第二端端部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壳与尾部固定盖经若干卡扣组件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腔体壳第一端周侧的若干弹性卡扣,以及在尾部固定盖上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扣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块包括上压块、下压块,两者的中部均设有弧形段;所述上压块与下压块的弧形段用于固定线缆屏蔽层,且两者的两端分别经固定件可拆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壳采用钣金折弯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包括腔体壳、尾部固定盖、压线块;所述腔体壳设有两端开口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卡装电源连接器的接线模块;所述尾部固定盖可拆卸式连接于腔体壳的第一端开口,且尾部固定盖上设有贯通至腔体壳空腔的线孔;所述压线块设于尾部固定盖的线孔外侧,用于压装线缆屏蔽层;所述腔体壳上还设有与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壳体内壁接触的若干弹性臂。本实用新型形成一个可拆装的屏蔽壳,即使是全塑料的插头壳体也可以把线缆的屏蔽层与插座壳体有效导通,并且不增加电源连接器的尺寸,解决了现场接带屏蔽线缆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泰华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