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0402发布日期:2020-08-28 16:2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导体领域,具体是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中高压电力电缆逐渐替代架空电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5kv等电力输电线路的优化逐步推向电网建设与改造。随着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敷设环境日趋复杂,因“水树”原因导致电缆击穿故障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制造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中压交联电缆,使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成几倍地提高。我国在90年代中期,也郑重提出了“水树”问题,研制、开发一种能有效适应复杂环境的交联电缆,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迫切需要;防水电缆,必须具有阻止电缆内部水分发生纵向迁移,把水分限制在某个位置,使水分不能在电缆内游移至绝缘的薄弱环节的作用。但是,如果电缆的护层有渗透性,则这种阻水作用的使用价值不大;只有首先堵截外部水分的渗入,纵向阻水功能对于电缆内部的水分进行限制游移才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包括每层平拖纵包阻水面朝外的单面阻水带或阻水纸的2类绞合紧压圆形铜导体,在2类绞合紧压圆形铜导体外绕包阻水面朝内的半导电阻水扎紧带,在半导电阻水扎紧带外三层共挤导体屏蔽层、绝缘层以及绝缘屏蔽层,在绝缘屏蔽层外依次绕包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在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之间重叠绕包软铜带金属屏蔽层,形成阻水中压绝缘线芯;所述的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两者的绕包厚度比为1:1.5-1:2;

所述的多根阻水中压绝缘线芯与多根阻水填充绳一起绞合后并重叠绕包第一双面阻水带形成缆芯,在缆芯外挤包聚乙烯内护层,在聚乙烯内护层外重叠绕包第二双面阻水带,在第二双面阻水带外绕包钢带铠装层后再次重叠绕包第三双面阻水带,在第三双面阻水带外挤包聚氯乙烯外护套;所述的第一双面阻水带、第二双面阻水带、第三双面阻水带三者的绕包厚度比为1.5:1:2-2:1:2.5。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厚度为0.45-0.5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由从上到下的半导电无纺布、聚氨酯防水薄膜、聚酯纤维布、半导电无纺布复合而成,厚度为2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由从上到下的半导电无纺布、聚酯纤维布、吸水树脂层、半导电无纺布复合而成,厚度为3-4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双面阻水带、第二双面阻水带、第三双面阻水带的结构相同,由从上到下的聚酯无纺布、粘合剂层、高速膨胀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复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阻水导体和金属层内外的双层阻水结构,大大减少了“水树”发生,使得电缆能够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并便于客户安装敷设;内外采用半导电阻水带,当电缆温度升高引起热膨胀时,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降低由此而引起的机械损伤,能有效地防止局放量的扩大;由于该电缆的电气性能比普通交联电缆有所提高,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因而其适用范,围很广,特别适用于高降雨量地带和地势低洼潮湿地区电缆的地下敷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面阻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水电力电缆,包括每层平拖纵包阻水面朝外的单面阻水带或阻水纸的2类绞合紧压圆形铜导体1,在2类绞合紧压圆形铜导体外绕包阻水面朝内的半导电阻水扎紧带2,在半导电阻水扎紧带外三层共挤导体屏蔽层3、绝缘层4以及绝缘屏蔽层5,在绝缘屏蔽层外依次绕包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6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8,在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之间重叠绕包软铜带金属屏蔽层7,形成阻水中压绝缘线芯,阻水导体和金属层内外的双层阻水结构,大大减少了“水树”发生,使得电缆能够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并便于客户安装敷设;所述的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两者的绕包厚度比为1:1.5-1:2,当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的厚度为2mm时,则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为3-4mm;

所述的多根阻水中压绝缘线芯与多根阻水填充绳9一起绞合后并重叠绕包第一双面阻水带10形成缆芯,在缆芯外挤包聚乙烯内护层11,在聚乙烯内护层外重叠绕包第二双面阻水带12,在第二双面阻水带外绕包钢带铠装层13后再次重叠绕包第三双面阻水带14,在第三双面阻水带外挤包聚氯乙烯外护套15;所述的第一双面阻水带、第二双面阻水带、第三双面阻水带三者的绕包厚度比为1.5:1:2-2:1:2.5,当第二双面阻水带的厚度为2mm,则第一双面阻水带的厚度为3-4mm,第三双面阻水带的厚度为4-5mm,该电缆的电气性能比普通交联电缆有所提高,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因而其适用范围很广,特别适用于高降雨量地带和地势低洼潮湿地区电缆的地下敷设。

如图2所示,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由从上到下的半导电无纺布16、聚氨酯防水薄膜17、聚酯纤维布18、半导电无纺布16延压复合而成,相互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而成,厚度为2mm,该双面阻水带外表面具有半导电特性,能有效弱化电场强度,而内层的聚氨酯防水薄膜膜孔直径很小,只有10-50µm,介于直径为4x10-4µm的水蒸气和直径为100-300µm的水滴之间,水蒸气可透过微孔薄膜,而水滴不能通过,从而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聚酯纤维布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增强了第一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的机械强度,使得电缆具有卓越的耐磨性能,柔韧性好,特别是有高抗撕裂性,良好的弹性,低温可挠性,耐油,耐低温,耐热老化,耐臭氧等性能;

如图3所示,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由从上到下的半导电无纺布16、聚酯纤维布18、吸水树脂层19、半导电无纺布16复合而成,相互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而成,厚度为3-4mm,与第二半导电双面阻水带不同的是涂覆了一层吸水树脂层,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增强电缆的吸水性能;

如图4所示,双面阻水带由从上到下的聚酯无纺布20、粘合剂层21、高速膨胀高分子吸水树脂层22复合而成,所述的第一双面阻水带、第二双面阻水带、第三双面阻水带均采用此结构,使得电缆具有强力好、透气防水、环保、柔韧、无毒无味,还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

由于该电缆的电气性能比普通交联电缆有所提高,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因而其适用范,围很广,特别适用于高降雨量地带和地势低洼潮湿地区电缆的地下敷设。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