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线端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1394发布日期:2020-08-18 19:43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线端夹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端夹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线端夹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电器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在很多应用场合避免不了要用到线端夹子,接线操作难免要对剥出来的裸露导线进行绕线操作,若不通过线端夹子进行接线,操作麻烦且容易划伤手指;当线端夹子接线后正常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目前的线端夹子没有专用的防松脱结构,接线依然容易从线夹端子中脱落,导致相关设备断电,对企业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线端夹子,其特征包括外壳、旋柄、传递杆、接电杆、导电杆以及防脱螺栓组成,所述外壳的右下侧开设有进线槽a,所述外壳的左下侧开设有进线槽b,所述旋柄水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上方,所述旋柄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的右下方竖直设置呦接电杆,所述接电杆的左侧水平设置导电杆,所述防脱螺栓分别设置在进线槽a的右侧以及进线槽b的左侧;

所述壳体的进线槽a的下方设置有齿块a,所述齿块a设置在进线槽a下方的齿块a凹槽中,所述齿块a凹槽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销孔a,所述螺栓a穿过销孔a与齿块a接触,所述壳体的进线槽b的下方设置有齿块b,所述齿块b设置在进线槽b下方的齿块b凹槽中,所述齿块b凹槽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销孔b,所述螺栓b穿过销孔b与齿块b接触,齿块a和齿块b表面分别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分别与齿块a和齿块b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的右侧开设有卡扣凹槽;

所述旋柄的左侧连接有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下方设置有n个旋柄轮齿,且n≥1,所述圆形结构、旋柄轮齿以及旋柄为一体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嵌入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前后两侧,所述旋柄的右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旋柄为一体结构,所述卡扣通过嵌入的方式与卡扣凹槽连接;

所述传递杆为“l”型结构,所述传递杆的前后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限位板a,所述限位板a嵌入设置在壳体前后两侧的限位板a凹槽内部,所述传递杆左侧的上方设置有m个传递杆轮齿,且m≥1,所述传递杆轮齿与旋柄轮齿通过啮合结构连接,所述传递杆的右下方开设有截面a,所述传递杆、传递杆轮齿、限位板a为一体结构;

所述接电杆的上方开设有斜面b,所述斜面b与斜面a相接触,所述接电杆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限位板b,所述限位板b嵌入设置在壳体前后两侧的限位板b凹槽内部,所述接电杆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跨过进线槽a分别设置在弹簧凹槽内,所述接电杆的下侧进入进线槽a;

所述导电杆的前方设置有接电柱,所述接电柱与接电杆的左侧接触,所述接电柱通过接电柱中心轴的左右两端与导电杆嵌入连接,所述导电杆的左侧下方设置有齿槽,所述导电杆嵌入设置在壳体的导电杆凹槽内部,所述导电杆的左侧设置在进线槽b的上方;

所述防脱螺栓有两组,且所述两组防脱螺栓分别设置在进线槽a的左侧与进线槽b的右侧,所述防脱螺栓由x个螺栓支柱与x个夹紧片环形交错设置组成,且x,y≥1,所述夹紧片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螺栓支柱的上方与夹紧片的上方组成环状,所述螺栓支柱与夹紧片为一体结构,且所述螺栓支柱与夹紧片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螺纹,所述螺栓支柱与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防脱螺母与防脱螺栓通过旋拧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计有防脱螺栓,防脱螺母由x个螺栓支柱与x个夹紧片环形交错设置组成,夹紧片的截面为三角形,螺栓支柱的上方与夹紧片的上方组成环状,螺栓支柱与夹紧片为一体结构,且螺栓支柱与夹紧片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螺纹,螺栓支柱与壳体为一体结构,防脱螺母与防脱螺栓通过旋拧结构连接,当电线接入进线槽a或进线槽b时,先穿过所述螺栓支柱的上方与夹紧片的上方组成的环状,然后拧紧防脱螺母,由于夹紧片为三角形且不与壳体连接,当防脱螺母拧紧时,夹紧片向内部收紧,压迫电线,使电线紧紧被压紧片钳住,防止了电线的松脱。

2.本实用新型设计有齿块a和齿块b,当电线分别接入进线槽a和进线槽b时,通过旋拧螺栓a和螺栓b,推动齿块a和齿块b与电线接触,齿块a和齿块b表面设置有齿槽,齿槽将电线紧紧的钳住,防止了电线的松脱。

3.本实用新型的接电杆的前后两端设计有弹簧,当旋柄抬起时,旋柄上的轮齿逆时针旋转,由于轮齿与传递杆的轮齿啮合,带动传递杆向右平移,带动斜面a向右平移,接电杆由于弹簧的弹力,可以将接电杆向上弹起,便于电线的接入,提高了接线的效率。

4.所述外壳的右侧开设有卡扣凹槽,所述旋柄的右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旋柄为一体结构,所述卡扣通过嵌入的方式与卡扣凹槽连接,使卡扣固定,卡扣使旋柄固定,旋柄使传递杆固定,传递杆使接电杆固定,接电杆的固定使接电杆与电线接触良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递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电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电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螺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螺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旋柄,201-卡扣,3-传递杆,301-限位板a,302-斜面a,303-杆齿,4-接电杆,401-限位板b,402-斜面b,403-弹簧,5-齿块a,501-螺栓a,6-齿块b,601-螺栓b,7-导电杆,701-齿槽,702-接电柱,8-防脱螺栓,8001-夹紧片,8002-螺栓支柱,801-防脱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防松脱结构的线端夹子,其特征包括外壳1、旋柄2、传递杆3、接电杆4、导电杆7以及防脱螺栓8组成,外壳1的右下侧开设有进线槽a,外壳1的左下侧开设有进线槽b,旋柄2水平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上方,旋柄2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传递杆3,传递杆3的右下方竖直设置呦接电杆4,接电杆4的左侧水平设置导电杆7,防脱螺栓8分别设置在进线槽a的右侧以及进线槽b的左侧;

壳体的进线槽a的下方设置有齿块a5,齿块a5设置在进线槽a下方的齿块a5凹槽中,齿块a5凹槽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销孔a,螺栓a501穿过销孔a与齿块a5接触,壳体的进线槽b的下方设置有齿块b6,齿块b6设置在进线槽b下方的齿块b6凹槽中,齿块b6凹槽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销孔b,螺栓b601穿过销孔b与齿块b6接触,齿块a5和齿块b6表面分别设置有齿槽701,齿槽701分别与齿块a5和齿块b6为一体结构,外壳1的右侧开设有卡扣201凹槽;

旋柄2的左侧连接有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下方设置有n个旋柄2轮齿,且n≥1,圆形结构、旋柄2轮齿以及旋柄2为一体结构,圆形结构的两端设置有凸块,凸块嵌入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前后两侧,旋柄2的右侧设置有卡扣201,卡扣201与旋柄2为一体结构,卡扣201通过嵌入的方式与卡扣201凹槽连接;

传递杆3为“l”型结构,传递杆3的前后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限位板a301,限位板a301嵌入设置在壳体前后两侧的限位板a301凹槽内部,传递杆3左侧的上方设置有m个传递杆3轮齿,且m≥1,传递杆3轮齿与旋柄2轮齿通过啮合结构连接,传递杆3的右下方开设有截面a,传递杆3、传递杆3轮齿、限位板a301为一体结构;

接电杆4的上方开设有斜面b402,斜面b402与斜面a302相接触,接电杆4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限位板b401,限位板b401嵌入设置在壳体前后两侧的限位板b401凹槽内部,接电杆4下方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有弹簧403,两个弹簧403跨过进线槽a分别设置在弹簧403凹槽内,接电杆4的下侧进入进线槽a;

导电杆7的前方设置有接电柱702,接电柱702与接电杆4的左侧接触,接电柱702通过接电柱702中心轴的左右两端与导电杆7嵌入连接,导电杆7的左侧下方设置有齿槽701,导电杆7嵌入设置在壳体的导电杆7凹槽内部,导电杆7的左侧设置在进线槽b的上方;

防脱螺栓8有两组,且两组防脱螺栓8分别设置在进线槽a的左侧与进线槽b的右侧,防脱螺栓8由x个螺栓支柱8002与x个夹紧片8001环形交错设置组成,且x,y≥1,夹紧片8001的截面为三角形,螺栓支柱8002的上方与夹紧片8001的上方组成环状,螺栓支柱8002与夹紧片8001为一体结构,且螺栓支柱8002与夹紧片8001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螺纹,螺栓支柱8002与壳体为一体结构,防脱螺母801与防脱螺栓8通过旋拧结构连接。

实施例2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旋柄2抬起,旋柄2上的轮齿逆时针旋转,由于轮齿与传递杆3的轮齿啮合,带动传递杆3向右平移,带动斜面a302向右平移,接电杆4由于弹簧403的弹力,可以将接电杆4向上弹起,此时将电线分别接入进线槽a和进线槽b,两根电线分别穿过所述螺栓支柱8002的上方与夹紧片8001的上方组成的环状,然后拧紧防脱螺母801,由于夹紧片8001为三角形且不与壳体连接,当防脱螺母801拧紧时,夹紧片8001向内部收紧,压迫电线,使电线紧紧被压紧片钳住,通过旋拧螺栓a501和螺栓b601,推动齿块a5和齿块b6与电线接触,齿块a5和齿块b6表面设置有齿槽701,齿槽701将电线紧紧的钳住,然后将旋柄2落下,旋柄2轮齿顺时针旋转,由于轮齿与传递杆3的轮齿啮合,带动传递杆3向左平移,带动斜面a302向左平移,斜面a302挤压斜面b402,使斜面b402向下移动,将接电杆4向下挤压,导电杆7的接电柱702随着接电杆4向下移动进行顺时针旋转,使接电柱702一直与接电杆4连接,接电杆4接触进线槽a内部的电线,将卡扣201嵌入卡扣201凹槽,使旋柄2固定,卡扣201使旋柄2固定,旋柄2使传递杆3固定,传递杆3使接电杆4固定,接电杆4的固定使接电杆4与电线接触良好,电源从进线槽a的电线进入,传导至接电杆4,接电杆4将电源传导至导电杆7的接电柱702,电源从接电柱702传导至导电杆7的左端,电源从导电杆7的左端与进线槽b内的电线连通,形成通路,使电源接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