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1708发布日期:2020-08-28 16:3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键开关,通常在内部设置导芯来触发动触片与静触片的接触与分离,来实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功能。导芯结构高度较高,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使得按键开关厚度较厚,很难做到很薄。

同时,由于较薄按键开关内部空间的限制,始终无法像大按键开关一样具有按压声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按键开关,厚度薄,具有按压发声效果,提升用户感受。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按键开关,包括一基座、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上盖、一静触片、及与静触片相对应设置的一动触弹性件,其特征在于,该动触弹性件一端延伸至上盖,由该上盖触发动触弹性件一端与静触片接触或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盖下端面形成有一卡位,所述动触弹性件一端卡入卡位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盖下端面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卡钩,所述卡位形成于卡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弹性件为第一扭簧,该第一扭簧主要由一第一簧体、连接于第一簧体一端的一连接端子、及连接于第一簧体另一端的一导通接触部组成,该导通接触部延伸至上盖,所述静触片位于导通接触部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通接触部端部具有向上弯折并延伸至上盖的一延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簧体嵌入的一第一凹槽、及供导通接触部上下活动的一第一活动槽,该连接端子贯穿第一凹槽并电连接至pcb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触片设置于基座上,且该静触片的下端贯穿基座并电连接至pcb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端子与静触片分别焊接固定于pcb板上,且在所述基座上对应于第一扭簧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让位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上盖与基座之间的一平衡架、及一发声弹性件,在所述平衡架上设置有一按压块,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导引斜面,在自然状态下,该发声弹性件的一端延伸至按压块下方,且位于导引斜面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弹性件为第二扭簧,该第二扭簧主要由一第二簧体、及连接于第二簧体的一弹动发声部组成,该弹动发声部延伸至按压块下方与导引斜面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供第二簧体嵌入的一第二凹槽、及供弹动发声部上下弹动的一第二活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簧体固定于pcb板上,且在所述基座上对应于第二扭簧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二让位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按压块上具有一倾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架主要由一平衡杆a与一平衡杆b交叉设置而成,该平衡杆a的下端与平衡杆b的下端分别设置于基座上,该平衡杆a的上端与平衡杆b的上端分别设置于上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上盖下方设置有一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中部开设有一开口,在该开口处设置有电连接在pcb板上的一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上盖作为按压触发件来触发新型导通结构的导通与断开,相对于传统的导芯按压结构,简化了内部结构,使按键开关做得更薄,而且按压平衡、稳定;同时,采用扭簧结构作为动触片,结构新颖,与上盖相结合,导通与断开动作触发准确。

(2)通过平衡架上的按压块、基座上的导引斜面、及发声弹性件的配合结构设计,在平衡架受压下移的过程中,发声弹性件通过导引斜面导引脱出按压块,发声弹性件势能释放敲击基座、或基座与平衡架而发出声音,充分利用按键开关内部空间,能够在按键开关尽量薄的前提下,使按键开关在按压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触感,并使得在按压过程中能够产生声音,实现发声效果,声音响,效果好,提升用户感受。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扭簧与上盖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第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平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薄按键开关,包括一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上盖2、一静触片4、及与静触片4相对应设置的一动触弹性件5,该动触弹性件5一端延伸至上盖2,由该上盖2触发动触弹性件5一端与静触片4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上盖2下端面形成有一卡位211,所述动触弹性件5一端卡入卡位211内。具体的,在所述上盖2下端面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卡钩21,所述卡位211形成于卡钩21上。在按键开关处于未按压自然状态时,上盖2的卡钩21将动触弹性件5一端向上抬起,则动触弹性件5发生了弹性形变;此时,动触弹性件5与静触片4分离,则按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而当向下按压上盖2时,卡钩21随着下移,卡钩21完全或部分释放对动触弹性件5一端的上抬作用力,使得动触弹性件5弹性复位下移与静触片4接触,则按键开关导通。当释放对上盖2的按压时,上盖2上移,按键开关重新恢复至自然状态,上盖2上的卡钩21再次将动触弹性件5一端向上抬起,使动触弹性件5与静触片4分离,则按键开关恢复至断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动触弹性件5为第一扭簧5',具体的,第一扭簧5'由银铜材质、或铜丝制成,具有较高通电率。该第一扭簧5'主要由一第一簧体51、连接于第一簧体51一端的一连接端子52、及连接于第一簧体51另一端的一导通接触部53组成,该导通接触部53延伸至上盖2上卡钩21的卡位211中,所述静触片4位于导通接触部53下方。同时,在所述导通接触部53端部具有向上弯折并延伸至上盖2的一延伸部530。在按键开关处于自然状态时,由上盖2的卡钩211将延伸部530上抬,使得导通接触部53与静触片4分离,按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对于第一扭簧5'的安装,如图4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基座1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簧体51嵌入的一第一凹槽11、及供导通接触部53上下活动的一第一活动槽12,该连接端子52贯穿第一凹槽11并电连接至pcb板。在上盖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导通接触部53在第一活动槽12内上下活动,从而实现与静触片4接触或分离,达到按键开关导通与断开的目的。

同时,本实施例静触片4设置于基座1上,且该静触片4的下端贯穿基座1并电连接至pcb板。

同时,如图4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上盖2下方设置有一复位弹簧6,由复位弹簧6为上盖2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

同时,在所述基座1中部开设有一开口17,在该开口17处设置有电连接在pcb板上的一led灯7,使得按键开关具有灯光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端子52与静触片4分别焊接固定于pcb板10上,且在所述基座1上对应于第一扭簧5'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一让位区13,为第一扭簧5'的导通接触部53上下移动,以实现与静触片4的接触与分离提供让位空间。

本实施例将第一扭簧5'的连接端子52与静触片4直接焊接固定于pcb板10上,简化了基座1的结构,利于按键开关整体厚度更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8与图9所示,本实施例按键开关还包括设置于上盖2与基座1之间的一平衡架3、及一发声弹性件8,在所述平衡架3上设置有一按压块35,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一导引斜面14,在自然状态下,该发声弹性件8的一端延伸至按压块35下方,且位于导引斜面14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9与图10所示,所述发声弹性件8为第二扭簧8',具体的,第二扭簧8'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即为不锈钢扭簧,该第二扭簧8'主要由一第二簧体81、及连接于第二簧体81的一弹动发声部82组成,该弹动发声部82延伸至按压块35下方与导引斜面14上方。当平衡架3被按压下移时,带动按压块35下移,按压块35下压弹动发声部82,下压到一定位置时,基座1上的导引斜面14导引弹动发声部82脱出按压块35,弹动发声部82由于势能释放发生弹动而敲击基座1、或基座1与按压块35发出声音,实现按压发声功能,声音响,效果好。

同时,在所述按压块35上具有一倾斜面351。在按压块35下压时,倾斜面351的设置,对导引第二扭簧8'的弹动发声部82脱离按压块35的动作起到进一步导引的作用。

对于第二扭簧8'的安装,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供第二簧体81嵌入的一第二凹槽15、及供弹动发声部82上下弹动的一第二活动槽16。在平衡架3上的按压块35受压下移的过程中,弹动发声部82受压在第二活动槽16内活动,脱出按压块35后,在第二活动槽16内弹动实现发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平衡架3主要由一平衡杆a32与一平衡杆b33交叉设置而成,该平衡杆a32的下端321与平衡杆b33的下端331分别设置于基座1上,该平衡杆a32的上端322与平衡杆b33的上端332分别设置于上盖2上。具体的,平衡杆a32下端321的两端部与平衡杆b33下端331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转动轴(320,330)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平衡杆a32上端322的两端部与平衡杆b33上端33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转动轴(3220,3320)转动设置于上盖2上。在按压上盖2上下移动时,对平衡架3施加作用力,使得平衡杆a32与平衡杆b33相配合交叉上下摆动,实现按压平衡,提高按压稳定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簧体81固定于pcb板10上,且在所述基座1上对应于第二扭簧8'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第二让位区18,为第二扭簧8'的弹动发声部82上下弹动,敲击基座1、或基座1与按压块35发声提供让位空间。

本实施例将第二扭簧8'的第二簧体81固定于pcb板10上,简化了基座1的结构,利于按键开关整体厚度更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