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3399发布日期:2020-06-26 21:4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叠瓦式光伏组件、拼片技术等,通过消除或减小电池片之间的间隙来最大限度利用组件面积,提高组件功率,成为行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叠瓦式光伏组件中采用导电胶将电池片正负极进行粘接并导电,电池串再通过焊接汇流条将电流导出。目前正面电极通过将汇流条直接和正面主栅焊接的方法连接导电,而背面电极为了方便导电常在电池背面设置辅助电极,然后通过汇流条将相邻电池片上的辅助电极依次串联从而实现各电池串电流的汇聚。

现有技术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直接将汇流条焊接将电极点依次串联,由于热胀冷缩作用,在焊接结束后,汇流条会对电池产生拉扯,从而造成电池片的翘曲,进而在层压后电极点容易崩脱,以出现虚焊或者裂片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避免汇流条对两个辅助电极之间产生拉扯,减少了电池片的翘曲,避免在层压后电极点出现崩脱、虚焊或者裂片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电池串和分别与每一所述电池串电连接的互联结构,所述电池串内具有若干在边缘处依次交叠连接的电池片,且每一电池串内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片的背面设置有辅助电极;所述互联结构具有主汇流条和若干自所述主汇流条向所述辅助电极延伸并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的辅汇流条,相邻两个所述辅汇流条的延伸末端之间相互独立且互不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汇流条沿所述电池串的排列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汇流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汇流条的延伸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串中设置有辅助电极的电池片在所述电池串的排列方向上位置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汇流条设置在所述主汇流条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片为条形电池片,并具有设置于所述条形电池片边缘以与相邻电池片交叠的背面主栅、与所述背面主栅相连接的若干细栅;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背面主栅在所述电池片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片的背面还设置有与所述背面主栅间隔设置并连接若干所述细栅的汇流主栅,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汇流主栅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流主栅沿所述电池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电池片的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所述汇流主栅的宽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流主栅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一个所述电池片上设置有若干所述辅助电极;所述汇流主栅包括沿长度方向分布且相互连接的若干子主栅块,沿长度方向所述子主栅块中间位置处的宽度大于两侧的宽度,所述辅助电极则设置于所述子主栅块的中间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各电池串的互联结构设置为主汇流条和辅汇流条的结构方式,使主汇流条并不直接连接相邻的两个辅助电极,而是通过辅助汇流条与具体的辅助电极连接,这样在收缩过程中辅汇流条收缩作用到主汇流条和一个辅助电极上,而不是直接作用到两个辅助电极之间,使主汇流条对辅汇流条收缩起到缓冲,从而避免了对辅助电极的拉扯,减少了电池片的翘曲,避免在层压后电极点出现崩脱、虚焊或者裂片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辅助电极与汇流条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中辅助电极与互联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串,10-电池片,101-细栅,102-汇流主栅,103-子栅块,11-辅助电极,2-互联结构,21-主汇流条,22-辅汇流条,

100-直线型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电池串1和分别与每一所述电池串1电连接的互联结构2,通过互联结构2将电池串1内的电流导出。每一所述电池串1内具有若干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片,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片在边缘处依次交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伏组件为叠瓦式光伏组件,叠瓦式光伏组件内含有一排或多排电池串,每个电池串由直线排列的两个或多个电池片组成。同一电池串内相邻的两片电池片的相邻边相互重叠,重叠区域采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如导电胶等,在相邻的两片电池片之间形成导电连接。而在每一电池串的两端的电池片上则通过主栅与汇流条的连接将电池串内的电流导出。

具体的,在位于所述电池串的第一端的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正面主栅,在位于所述电池串的第二端的电池片的背面设置有背面主栅。通过汇流条将所有电池串的正面主栅依次连接,同时通过另一汇流条将所有电池串的背面主栅依次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电池片内电流的导出。

上述结构中由于一串电池串联的电池片较多,容易对并联电池串的二极管产生击穿,从而造成光伏组件出现热斑或其他工作异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沿电池片的排布方向上将每串电池串分为多个子串,然后将电池串各个子串并联至相应的二极管以起到保护光伏组件的作用。为了实现将各个子串的电池导出,需要汇流条将各个电池串中相应位置的子串依次连接。由于背面主栅被交叠在相邻电池片上,因此并不方便与汇流条的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中间位置的某些位置的电池片10的背面上设置辅助电极11,且在每一电池串1上都有相应位置处的电池片10上设置有辅助电极11,且设置有辅助电极11的电池片10沿横向方向排布。然后通过直线型汇流条100将相邻的辅助电极11依次连接。

在通过直线型汇流条100连接辅助电极11的过程中,由于直线型汇流条100直接焊接到相应的辅助电极11上,在热胀冷缩的效应作用下会使焊接后的直线型汇流条100产生收缩效应,直线型汇流条100的收缩会对焊接在直线型汇流条100上的辅助电极11产生拉扯,该拉扯力会造成电池片的翘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组件中如图2所示,将与若干电池串电连接的互联结构2设置为具有主汇流条21和若干自所述主汇流条21向所述辅助电极11延伸并与所述辅助电极11电连接的辅汇流条22,相邻两个所述辅汇流条的延伸末端之间相互独立且互不相连。辅汇流条22负责将每一串电池串1上的电流引出,然后汇聚到主汇流条21上,再通过主汇流条21将电流导出。

为了更好的实现电流的导出,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有辅助电极11的电池片10上设置有多个辅助电极11,且多个辅助电极11的排布方向与若干所述电池串1的排列方向一致,也即多个辅助电极11的排布方向沿横向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串1中设置有辅助电极11的电池片10在所述电池串1的排布方向上位置相对。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位于相对位置的电池片10上的辅助电极11的排布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沿横向方向延伸。

为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主汇流条2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电池片10在所述电池串1上的排布方向垂直,也即主汇流条21的延伸方向也沿横向方向延伸,从而实现了主汇流条21的延伸方向与辅助电极11的排布方向的平行设置,此时,辅汇流条22设置在所述主汇流条21的同一侧。主汇流条21并不直接连接相邻的两个辅助电极11,而是通过辅助汇流条22与具体的辅助电极11连接,这样在收缩过程中辅汇流条22收缩作用到主汇流条21和一个辅助电极11上,而不是直接作用到两个辅助电极11之间,从而避免了对辅助电极11的拉扯,减少了电池片的翘曲,避免在层压后电极点出现崩脱、虚焊或者裂片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主汇流条21实际上起到对辅汇流条22收缩的缓冲。

此外,将主汇流条21设置为沿横向方向延伸能够方便实现主汇流条21的排布,同时也有利于光伏组件的美观。此时辅汇流条22可以从主汇流条21延伸并向相应的辅助电极11的方向延伸,至于辅汇流条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多种方式实现,也即辅汇流条22可以以多种角度向辅助电极11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使用辅汇流条22的长度,将所述辅汇流条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片10在所述电池串1上的排布方向一致,也即辅汇流条22的延伸方向沿纵向方向,此时辅汇流条22与所述主汇流条21垂直设置以形成t字形。由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垂线最短,因此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使辅汇流条22以最短的长度连接至主汇流条2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10为条形电池片,并具有设置于所述条形电池片边缘以与相邻电池片10交叠的背面主栅、与所述背面主栅相连接的若干细栅101;所述辅助电极11与所述背面主栅在所述电池片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背面主栅的延伸方向与电池片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也即背面主栅的延伸方向沿光伏组件的横向方向延伸,而若干细栅101的延伸方向沿纵向方向延伸。因此上述结构中将辅汇流条22设置为沿纵向方向延伸正好与细栅10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辅汇流条22在收缩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方向沿纵向方向。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实现细栅101上的电流汇聚到相应的辅助电极11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池片10的背面还设置有与所述背面主栅间隔设置并连接若干所述细栅101的汇流主栅102,所述辅助电极11位于所述汇流主栅102上。

所述汇流主栅102沿所述电池片10的长度方向也即沿横向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电池片10的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所述汇流主栅102的宽度不同。所述汇流主栅102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辅助电极11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本领域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电池片10上设置有多个辅助电极11,因此所述汇流主栅102上也设置多个辅助电极11,因此“所述汇流主栅102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辅助电极11之间的距离的增大”中的“增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大,一般以相邻两个辅助电极11的中间点为分界点,并不包括越过相邻的辅助电极11而无限制的增大的情况。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主栅102包括沿长度方向分布且相互连接的若干子主栅块103,沿长度方向所述子主栅块103中间位置处的宽度大于两侧的宽度,所述辅助电极11则设置于所述子主栅块103的中间位置处。子栅块103可以呈菱形或者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现所述主汇流条21的安装固定,将所述主汇流条21通过粘结材料粘结在所述电池片10的背面,当然主汇流条21也可以直接放置在电池片的背面。所述主汇流条21与所述电池片1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绝缘体。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