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2204发布日期:2020-08-28 16:34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安装于万能式断路器内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万能式断路器断路器是能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一种机械开关电器。实现较高的短路分断能力和操作寿命对断路器设计非常重要。而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对分断能力和寿命等参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断路器在接通和分断电流时,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会烧蚀触点,从而造成接触电阻增加,断路器温升提高,甚至出现无法通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电弧对断路器触点的烧蚀对提高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和电寿命的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包括触头支撑和静触头,所述的触头支撑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呈连续排列分布的动触头,所述的动触头随触头支撑转动与静触头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触头支撑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触头的左侧端为引弧角,所述的动触头底部的左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弧触点,所述的动触头底部的右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主触点,所述的动触头的右端呈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的静触头上部的左端设有与引弧角呈活动触接的导弧板,所述的静触头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弧触点呈活动触接的静弧触点,所述的静触头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主触点呈活动触接的静主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弧角的底部折角为圆弧角,所述的引弧角底部的高度低于动触头底部的高度,所述的动弧触点的底部与动主触点的底部分别为圆弧角,所述的动触头的右端中设有转动孔,所述的转动孔中设有与触头支撑呈转动连接的转轴;

所述的导弧板与静触头呈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的静弧触点和静主触点分别设在静触杆上。

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动触杆上的弧触点先于主触点闭合;在断路器分闸过程中,动触杆上的弧触点晚于主触点断开,从而在短路分断和电寿命试验中起到保护主触点的作用。同时,该触头系统具有的引弧角可以快速将弧触点的电弧转移到灭弧室内;当弧触点烧损严重时,引弧角也可以起到保护主触点的作用。

通过引弧角和弧触点的双重保护,以及引弧角的引弧效果,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和电寿命。

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触头支撑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动触头朝静触头转动。随后,动、静触头的弧触点首先闭合,如图2所示,弧触点接触时,主触点仍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流主要通过弧触点。断路器闭合时因触点弹跳等因素产生的电弧主要集中在弧触点上。随后触头支架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继续转动,这使得动触头的弧触点和主触点同时闭合。触头支架继续运动后,弧触点断开,如图3。从而使得弧触点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主触点的作用,而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主触点起到承载电流的作用。

在断路器分闸过程或短路分断过程中,触头支撑在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远离静触头。动触头首先绕主触点转动,使得主触点和弧触点同时接触。继而,动触头绕弧触点转动,主触点断开。此时由于弧触点仍处于接通状态,因此主触点几乎不会产生电弧。随着触头支撑的继续运动,动触头弧触点也断开。此时弧触点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弧,电弧在气吹和磁吹等综合作用下,向前移动转移到导弧板和引弧角上,继而进入灭弧室熄灭。在此过程中,弧触点和引弧角起到了保护主触点的作用,而引弧角又可以快速将电弧转移到灭弧室内,提高了分断能力,减少了弧触点的烧损。

当断路器长期使用后,弧触点会在电弧作用下烧蚀。此时通过合理设计引弧角和引弧板的高度,使得引弧角和引弧板仍然起到先于主触点闭合而后于主触点断开的作用,从而可以继续减少主触点的烧损。通过弧触点和引弧角的双重保护作用,可大大提高断路器的电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和电寿命,同时因主触点保护的相对较好,也降低了分断能力试验和寿命试验后的断路器温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新型的弧触点闭合时触头系统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新型的主触点闭合时触头系统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新型的弧触点烧损后,导弧角接触到静触头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新型的动触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新型的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包括触头支撑1和静触头2,所述的触头支撑1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呈连续排列分布的动触头3,所述的动触头3随触头支撑1转动与静触头2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触头支撑1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架4。

所述的动触头3的左侧端为引弧角5,所述的动触头3底部的左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弧触点6,所述的动触头3底部的右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主触点7,所述的动触头3的右端呈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左端设有与引弧角5呈活动触接的导弧板8,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弧触点6呈活动触接的静弧触点9,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主触点7呈活动触接的静主触点10。

所述的引弧角5的底部折角为圆弧角,所述的引弧角5底部的高度低于动触头3底部的高度,所述的动弧触点6的底部与动主触点7的底部分别为圆弧角,所述的动触头3的右端中设有转动孔11,所述的转动孔11中设有与触头支撑1呈转动连接的转轴12;

所述的导弧板8与静触头2呈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的静弧触点9和静主触点10分别设在静触杆13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支撑(1)和静触头(2),所述的触头支撑(1)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呈连续排列分布的动触头(3),所述的动触头(3)随触头支撑(1)转动与静触头(2)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触头支撑(1)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头(3)的左侧端为引弧角(5),所述的动触头(3)底部的左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弧触点(6),所述的动触头(3)底部的右端设有呈突出状的动主触点(7),所述的动触头(3)的右端呈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左端设有与引弧角(5)呈活动触接的导弧板(8),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弧触点(6)呈活动触接的静弧触点(9),所述的静触头(2)上部的右端设有与动主触点(7)呈活动触接的静主触点(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弧角(5)的底部折角为圆弧角,所述的引弧角(5)底部的高度低于动触头(3)底部的高度,所述的动弧触点(6)的底部与动主触点(7)的底部分别为圆弧角,所述的动触头(3)的右端中设有转动孔(11),所述的转动孔(11)中设有与触头支撑(1)呈转动连接的转轴(12);

所述的导弧板(8)与静触头(2)呈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的静弧触点(9)和静主触点(10)分别设在静触杆(13)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安装于万能式断路器内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触头支撑和静触头,所述的触头支撑底部的一端设有若干呈连续排列分布的动触头,所述的动触头随触头支撑转动与静触头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触头支撑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架。一种具有弧触点和引弧角的触头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和电寿命,同时因主触点保护的相对较好,也降低了分断能力试验和寿命试验后的断路器温升。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通开关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