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0101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对高压连接器的可靠性、防护等级、整车装配效率、线束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对外形美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连接器的内部安装有屏蔽压接组件,屏蔽压接组件包括压接套,压接套是与线缆的屏蔽层接触的零件,压接套和线缆的屏蔽层压之后,一起转入连接器内部。线缆转动,会使线缆内的导线发热,进而引起导线断裂,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现有的压接套不防转动,或者虽然防转动,但防转动效果不佳,并且压接套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压接套的颈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面,压接套装入连接器内部时,限位凹面与连接器内部的限位凸面配合,压接套不能转动从而防止线缆转动,防转动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包括压接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的颈部至少设有一个限位凹面,所述压接套的颈部还设有安装接触环的安装凹槽。

所述限位凹面有两个。

所述压接套是变径结构。

所述压接套的材料是金属材料。

所述压接套的安装凹槽内套接有接触环。

所述接触环为多边形,所述接触环周向上至少有两个背离中心向外凸起的接触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转动的压接套,压接套的颈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面,压接套装入连接器内部时,限位凹面与连接器内部的限位凸面配合,压接套不能转动从而防止线缆转动,防转动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屏蔽压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接触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器通孔内限位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高压线缆从外向内依次是保护层、屏蔽层、绝缘层和导体,线缆端头的导线是和接线端子压接在一起的。连接头壳体上设有通孔供线缆穿过,线缆从后通孔处穿入,从前通孔处穿出,高压线缆连接器使用时连接头壳体和机箱连接(即连接头壳体的法兰处和机箱接触,接线端子插入机箱内)。高压线缆需要屏蔽接地,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高压线缆的屏蔽层和地面导通,而高压线缆连接器使用时和机箱连接,机箱又与地面导通,所以只需将屏蔽层与连接头壳体导通就能实现屏蔽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屏蔽压接组件采用的是金属材料,连接头壳体采用的也是金属材料。

如1-2所示:一种双重密封的高压线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壳体1、安装在连接头壳体1的通孔内的屏蔽压接组件2(屏蔽压接组件2内部和线缆的屏蔽层连通,外部和连接头壳体1充分接触,实现高压线缆的屏蔽接地)、安装在连接头壳体1的后通孔处的尾盖3,尾盖3内设置有套接在波纹管上的波纹管卡环4,还包括安装在前通孔的端部的前盖板5,前盖板5为半开式拼装结构,可以从两侧组装之后再安装前通孔上,前通孔的外表面的颈部上套装有密封胶圈6,前盖板5上设有贯穿孔,线缆从前盖板5中的贯穿孔穿过,前盖板5对前通孔和从前通孔内穿出的线缆进行密封连接,保证线缆不能在前通孔内发生摆动,避免雨水进入前通孔,同时前盖板5能防止密封胶圈6从前通孔处的颈部滑落,前盖板5和密封胶圈6形成了安装界面的一层密封。前通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将线缆和前通孔的内表面进行密封的前封线体7,后通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将线缆和后通孔的内表面进行密封的后封线体8,前封线体7和后封线体8形成了线缆的双层密封。而连接头壳体1的法兰上设置有密封槽9,密封槽9内安装有界面胶圈10,连接器和机箱连接时,界面胶圈10对连接处进行密封,这形成了安装界面的第二层密封。这种安装界面的双层密封和线缆的双层密封,形成双重密封效果,使防护等级更高,达到达到ip68的防护要求。

如图3所示,前盖板5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组装,采用半开式拼装结构的前盖板5,在将线缆和连接器组装前,可以先将线缆和接线端子进行压接,再将压接之后的线缆穿入连接器,组装前盖板5,将前盖板5安装在前通孔处,完成线缆和连接器的组装;而采用一体式的前盖板,线缆只能先穿入连接器,盖上前盖板之后才能将线缆和接线端子进行压接(接线端子大,不能穿过前盖板),压接时,各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小,压接操作不方便。采用这种半开式拼装结构的前盖板5,提升了做线缆的便捷性和安装效率。

前盖板5为半开式拼装结构,前盖板5主要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半圆形的拼接环51,这对半圆形的拼接环51,相互插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前盖板5。

拼接环51设有与前通孔的形状和壁厚相匹配的安装槽511,接环51的一端的外侧设有插片512,内侧设有凸台513,拼接环51另一端的外侧设有与插片512相匹配的第一凹槽514,内侧设有与凸台513相匹配的第二凹槽515,组装前盖板5时,插片512插入第一凹槽514内,凸台513插入第二凹槽515内。这样组成的前盖板5通过安装槽511紧紧的套在前通孔上。

插片512和凸台513均是弧形的,插片512的长度大于凸台513的长度,两拼接环51相互插接组装时,外侧的插片512和第一凹槽514先接触,对前盖板5的组装起一个导向作用,方便组装。

如图7所示,通孔内设置有对屏蔽压接组件2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11,方便屏蔽压接套件2的安装。

如图4所示,屏蔽压接组件2包括压接套21和接触环22,接触环22套接在压接套21上。

如图5所示,压接套21是变径结构,大径段为颈部,压接套21外表面的颈部设有安装接触环22的安装凹槽211。

压接套21从后通孔处装入,沿通孔的前后方向,小径段在前,大径段在后,大径段卡在限位台阶11内,压接套21不能向前移动,压接套21可以方便的从后通孔处拿出。限位台阶11阻挡压接套21在通孔内向前滑动,由于线缆和压接套21是压接在一起的,所以也防止线缆向前窜动。

如图4和图6所示,接触环22为多边形,接触环22周向上至少有两个背离中心向外凸起的接触点221,接触点221与限位台阶11接触的,可以使压接套21和连接头壳体1充分接触导通。

如图5和图7所示,压接套21的颈部至少设有一个限位凹面512,所述限位台阶11上设有数量和形状均与限位凹面512相匹配的限位凸面111。

限位凹面512有两个,压接套21也可以先和线缆进行压接,然后再一起穿入连接器内部,这样进一步地提升做线缆的便捷性和提高安装线缆时的效率,屏蔽压接组件2在装入连接头壳体1内时,由于限位凹面512和限位凸面511的相互配合,屏蔽压接组件2不能进行转动,也就是线缆不能发生转动,避免了导线因长时间转动而出现发热、断裂的现象。

前封线体7的内壁与线缆的绝缘层的外表面密封连接,外壁与前通孔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后封线体8的内壁与线缆的保护层的外表面密封连接,外壁与后通孔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形成线缆的双层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重密封的高压线缆连接器,实现了安装界面双密封和线缆双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使防护等级更高,达到达到ip68的防护要求。同时半开式拼装结构的前盖板5能实现先压接后穿线的功能,提升做线缆的便捷性和提高安装线缆的效率。而且前盖板5与线缆紧密接触能防止发生因线缆摆动引起前封线体7密封失效而进水的情况。

后封线体8位于压接套21的后方,可以防止压接套21从后通孔处滑出,后封线体8和纤维台阶11的配合,可以防止压接套21在通孔内前后滑动,即防止线缆在连接器内前后窜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